APP下载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

2022-12-27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5期
关键词:苯磺酸贝沙坦氨氯地平

赵 涛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高血压在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其主要的病理机制就是血压调节系统的失 衡[1]。糖尿病也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的一种,其致病环境与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2],均与年龄、饮食与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3]。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一部分患者往往存在联合发病的情况[4]。而目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靶器官损害、血压昼夜变化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5]。如果患者的血压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导致病情恶化。由此可见,做好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是十分重要的[6]。本次试验研究将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其临床运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相关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由2018年10月开始筛选,截止日期为2019年10月,入院对象为在我院接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04例,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试验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最高、最低分别为75岁、40岁,平均年龄(59.76±4.52)岁,高血压病程2~8年,平均(4.56±0.80)年,糖尿病病程8个月~3.5年,平均(2.84±0.16)年。对照组中男 32例,女22例,年龄最高、最低分别为76岁、40岁,平均年龄(59.78±4.44)岁,其高血压病程2~9年,平均(4.57±0.89)年,糖尿病病程6个月~3.5年,平均(2.83±0.17)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7]合并糖尿病[8]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可以很好的配合本次试验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精神类疾病、意识障碍、沟通障碍的患者;不能配合本次试验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做好了血压和血糖的监测,并运用饮食调节、运动干预等常规治疗和干预方案[9],在此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将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作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其每次的服用剂量为5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的时间为2个月。

1.2.2 将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其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使用剂量、服用次数和时间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厄贝沙坦的每次服用剂量为15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时间为2个月。在治疗的期间,应该做好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血糖监测,同时应该避免使用其他降压和降糖药物。

1.3 观察指标 本次试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观察、评价指标分别为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舒张压、收缩压和血糖达标时间、血压达标时间。

疗效判定标准[10]:患者治疗后血压、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且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达标为显效;患者治疗后血压、血糖并未完全控制,其收缩压下降范围在20 mm Hg 以上,舒张压下降范围在10 mm Hg以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接近正常值为好转;患者血糖、血压均未得到控制,且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的录入、处理与分析均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实现,相关数据资料的表示方法为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相关数据资料的检验方法为χ2、独立样本t,P<0.05为组间数据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更低(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舒张压、收缩压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更低(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析比较()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析比较()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分析比较(mm Hg,)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分析比较(mm Hg,)

2.4 血糖、血压达标时间 在血糖达标时间、血压达标时间的比较上,试验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3 两组血糖、血压达标时间对比分析(d,)

表3 两组血糖、血压达标时间对比分析(d,)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我国甚至全世界的常见慢性疾病,其危害性相对较大,并发症多,治疗困难,往往在发病后需要终身服用药物[11]。高血压属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相对较高[12]。二者联合发病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工作生活与身心健康,长时间的病情作用会导致其他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13]。在实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其血压的控制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来说明显较为困难,单一治疗药物的运用并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14]。而一般在血压值高于正常值20 mm Hg以上就建议联合使用药物,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和病情控制效果[15]。而目前可以应用于治疗中的联合用药方案有很多,其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患者的更好治疗就要找到一种更为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16]。

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转的一种,同时也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张降压药物,其降压效果相对较强,在中度高血压治疗的患者中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7],主要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但是在为重症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其单独应用的效果有限,需要结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实际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较多的就是钙离子拮抗剂[18]。在用药之后厄贝沙坦这一药物可以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转化酶Ⅰ的受体结合,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浆中醛固酮浓度达到控制和降低血压的效果,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了减轻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的作用[19]。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在临床上被较为广泛的应用于心绞痛、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之中[20],用药后可以有效的阻滞了Ca2+进入平滑肌和心肌细胞,降低了外周血管的阻力,可以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来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21]。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这一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可以辅助厄贝沙坦作用的更好发挥,从而可以更好的控制、降低患者的血压,有效的控制了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22]。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舒张压、收缩压更低,血糖达标时间、血压达标时间更短,提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患者来说,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相对较为理想,可以更好控制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水平,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血糖与血压达标的时间。董文娜和尹赫[23]的相关试验研究将84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观察组与接受厄贝沙坦治疗的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且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较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更好控制患者血压、血糖,提高治疗效果的结论,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性较强,进一步说明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将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治疗方案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血压指标,同时也缩短了其血糖、血压达标的时间,对控制患者的病情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苯磺酸贝沙坦氨氯地平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