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急性左心衰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实用性

2022-12-27牛月晴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4期
关键词:左心住院护理人员

牛月晴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心内科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的关键原因是急性弥漫性心肌损伤所致的机体左心排血功能快速降低,使得机体短时间内丧失了排血功能,最终所出现的一组以肺部循环淤血为主的缺血缺氧和呼吸困难综合征。通常情况下,该病不仅发病急,病情迁延快,而且病死率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源性晕厥、心源性休克以及急性肺水肿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实施临床治疗时,需辅以有效、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期改善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能够预见性、具体化、规范化地工作,也可让患者主动参与到疾病管理中,护理效果确切。近些年,我国医学技术发展快速,医学护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临床护理路径被普遍应用,其通过图表形式提供患者全面且专业的护理服务,从诊疗到护理措施都有理可依,顺序性强,不会引起护理项目遗漏或者资源浪费现象,对患者康复步伐起到良好加快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的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例,进行分组试验,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排除合并有精神性疾病,伴有肝肾功能损伤严重、休克、出血倾向、恶性心律失常等症状的患者。其中试验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38~75岁,平均(53.24±5.57)岁;心功能分级如下:5例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3例Ⅳ级;4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冠心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急性心肌炎、3例高血压、3例快速性房颤。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7~76岁,平均(55.86±6.33)岁;心功能分级如下:4例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3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冠心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急性心肌炎、2例高血压、4例快速性房颤。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价值。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进行密切监测,并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关的治疗,如吸氧、镇痛、镇静、强心、血管扩张、利尿等;同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用药指导、运动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基础性护理[2]。试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 入院当天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血压、心率、尿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灯指标进行严格检测,且为患者进行6~8 L/min的高流量吸氧,叮嘱患者卧床静养;针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帮助其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对于病情平稳的患者,护理人员讲患者病情、手术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通过分发健康教育手册、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促使患者对住院规章制度、病房环境和设施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叮嘱患者可进食半流质食物[3]。

1.2.2 入院第2天 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和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和双下肢水肿情况,并基于评估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选择在床边短时间端坐;针对于呼吸不畅的患者,酌情进行吸痰处理;此外,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掌握患者的内心真实想法和情绪波动,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通过向患者讲解治疗有效案例,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乐观地面对治疗,提高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4]。

1.2.3 入院3~6日 护理人员嘱托患者依旧卧床休息,并继续为患者给予吸氧,主治医师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评判患者是否由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洋地黄不良反应,如心悸、呕吐以及头痛症状,若出现以上不良症状,需及时报备主治医师进行对症处理[5]。

1.2.4 入院7~13天 经医师诊断患者身体情况后,若允许,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下地活动,并为患者制订合理、健康的饮食方案,建议患者多以易消化、低脂低盐食物为主,少吃多餐;多食用钾含量高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禁止抽烟饮酒[6];鼓励患者适当观看幽默风趣的小品相声,或者听一些舒缓音乐,培养自身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向患者讲解积极配合对自身预后改善效果的积极影响,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

1.2.5 出院当天 护理人员就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告知,日常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打太极等,强化心肺功能;多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为主,降低钠盐摄入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若期间出现身体不适,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再次住院率、病死率。通过对出院后患者进行1年定期随访,获得再次住院率、病死率数据。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测评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估标准: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评分≤89分;不满意:≤59分。总满意度=满意率+非常满意率。运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涉及指标包括躯体功能、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5个维度,各项维度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指标 用SPSS 21.0分析本次试验中的相关数据,用()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由t与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再次住院率、病死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2.25±2.48)d]、住院费用[(8 603.34± 920.12)元]、并发症发生率(10.00%)、再次住院率(13.33%)以及病死率(3.33%),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6.53±3.38)d、[(10 070.34±1 232.12)元]、16.67%、30.00%、2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次住院率、病死率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的12例、非常满意的17例,总满意度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的10例、非常满意的12例,总满意度73.33%,两组相比较,可知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急性左心衰竭伴有弥散性心肌损伤,易导致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病情严重者会造成左心排血功能完全丧失,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对于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最为主要的表现是急性肺水肿,亦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或者心搏骤停症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急性左心衰竭的诱发因素较多,如冠心病相关的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的瓣膜穿孔,腱索断裂所致的瓣膜性急性反流,机体血压快速升高,输血或输液过快过多等,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疾病,患者可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乏力、体力降低、咳嗽、咳痰或者咯血症状,一般发病较为急促,可在突然间发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心率加快症状,需要及时进入医院接受专业救治。但因急性左心衰竭病情相对危急,所以临床建议在住院治疗期间,积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从而有助于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美国20世纪70年代早期正值医疗费用不断增加、政府医疗系统压力剧增、国家财政负担加大时期,所以提出了临床护理路径之概念,经过多年发展和完善,临床护理路径已然成为当下普遍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的一种高效、科学的护理模式,也是医院减少患者花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服务,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意识更为注重,能够保证患者获取全面且持续的科学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对医嘱的依赖性较强,仅遵从医嘱完成相应护理工作,加之责任护士无须全天工作,每日更换护理人员,使得整体的护理工作发生间断,轻视了关怀性护理工作,如医嘱外的基础服务、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等,且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而言,经验欠缺,各项护理操作可能不够规范,无法发挥指导作用,降低了整体护理质量。此时,临床选择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不仅重视关怀性工作,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还会形成规范的护理执行标准,规范经验欠缺护理人员的操作,并予以指导,促使其尽快掌握相应的护理规范,降低护理差错,预防护患纠纷,维护医院良好形象。另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对患者护理内容和时间进行细化,有助于医护人员相互交流信息,减少中间繁琐环节,大大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状态,缩短住院治疗时间。规范化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可以确保病情危重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及时获得有效干预,加快病情好转,预防不良并发症的出现,减少医疗花费,避免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与此同时,该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可以保证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减少住院费用[9]。除此之外,各班次护理人员都需要严格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会进一步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时间,拉近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全面的科学宣教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纠正不良认知,一改往日一次性灌输疾病知识的劣势,更加关注目标性和层次性,逐步计划性的向患者输入疾病和护理知识,主动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答患者疑虑,从而让患者更加理解、配合、认可护理人员,从而提高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与此同时,因良好的健康宣讲服务,可让患者深层次了解疾病护理与预防知识,有助于降低患者再次住院治疗概率,减少死亡概率,从而良好维护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再次住院率以及病死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平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具体化、数字化以及规范化护理内容,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且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节省了不必要的检查时间,从而缩减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费用;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治疗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的担忧与诉求,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考虑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为: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工作中,需基于患者的病情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更为标准化、人性化、科学化、程序化,可避免护理项目遗漏,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积极规避护理风险,预防护理不良事故,保证护理工作效率,良好改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制定了每日的护理内容,并规范了护理流程和完成时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人员的差错率;另外,规范了临床各种费用,严格控制了患者的经济费用,降低了不必要的经济开支,也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与患者沟通,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满足了患者内心真正诉求,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缓解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患者护理满意度[10]。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体验感,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广泛 应用。

猜你喜欢

左心住院护理人员
妈妈住院了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