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2022-12-27程健美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4期
关键词:初产妇盆底动机

程健美

(大田县总医院 妇产科,福建 大田 366100)

分娩是绝大多数女性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该时期女性因体内激素水平以及身材及身份的改变,容易产生心理异常改变,尤其是初产妇,焦虑抑郁、焦躁等负性情绪更为明显,进而影响盆底康复依从性,增加尿失禁、产后抑郁等并发症风险,降低生活质量[1-2]。初产妇因缺乏生育经历,在产后恢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特别是在自然分娩的时候,会造成盆底功能和内分泌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造成产后盆底功能的紊乱和心理问题。所以,加强重视初产妇产后护理状况尤为重要。近年来,产科护理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产妇对于护理质量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自然分娩理念的推广,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来改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成为研究的重点。初产妇往往更容易出现恐惧与焦虑,无分娩经验使其在分娩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分娩后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根据初产妇的具体需求制订计划,给予期情感支持,不仅可以改善护理质量,还可以提高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本文就我院初产妇为例,对其护理情况展开探究,以期明确信息-动机-行为护理的价值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单胎、足月;符合自然分娩条件;对研究已知晓,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多胎、胎儿畸形;骨盆发育异常、心理疾患等;研究途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本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的基本原则,现结合上述提到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对我院初产妇开展研究,随机纳入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48例,年龄22~38(31.45±4.07)岁,孕周37~41(39.20±1.09)周。观察组48例,年龄24~38(32.60±4.19)岁,孕周38~41(39.51±1.23)周。经比较,上述两组基线资料(平均年龄、平均孕周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监测初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重点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针对异常表现,配合医师进行对症处理;为初产妇提供清淡饮食,如猪肝、红枣、鸡肉、茄汁肉末、橙子、柚子,以达到养血、补血、祛恶露、排毒、利水等目的;鼓励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并让其与新生儿接触,使之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嘱咐初产妇结合自身恢复情况可下地行走,此过程中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着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包括:①信息方面。以宣传教育为主,向初产妇及家属发放《产后抑郁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手册》,使其明确产后抑郁症、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知识(原因、表现、危害性等),重点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尤其是盆底康复锻炼的必要性,以提升初产妇认知水平;介绍产后康复成功案例,以增强初产妇康复依从性。②动机方面。组织座谈会,要求初产妇参与,介绍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要意义,重点讲解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危害,同时鼓励初产妇分享自身康复经历,以提高初产妇参与盆底康复锻炼的积极性。③行为方面。以盆底训练为主,利用盆底生物刺激仪测定初产妇盆底肌电信号,结合盆底肌肉舒张收缩功能,生成肌力图及压力趋向,以指导制订个体化训练方案,包括盆底肌训练、阴道哑铃训练,其中,盆底肌训练以基础训练、快速手法为主,前者是指初产妇练习盆底肌肉自由收放(慢速、快速),10秒/组,每日20~30组;后者是以快速收放为主,每日30~40组,此期间视情况延长盆底肌收紧时间,配合调整呼吸节奏,逐渐过渡至跳跃式训练(小步跳跃、大步跳跃、大步冲刺跑),2组/次,2次/日;阴道哑铃训练,准备适合型号、重量的阴道哑铃,之后清洗干净阴道哑铃及双手,选择仰卧位/蹲位,将阴道哑铃大头一端朝前,缓慢置入阴道内,深度为一个指节,收缩阴道肌肉的同时站立,如若哑铃不滑落,即可开始训练,将其置于安全套内,再置入至阴道位置,开始收紧阴道,配合咳嗽、步行、小步跳跃、下蹲等动作,每次15 min左右,1次/日。④每周进行1次工作总结,记录、分析、讨论本周护理落实情况及护理效果,分析护理中仍存在的问题,加以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以促进产科护理可持续性发展。

1.3 观察指标

1.3.1 产后心理状况 以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工具,评估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SDS评分标准差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心理状况越差,呈反比。

1.3.2 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 选择本院自行设计的《初产妇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调查表》为工具,评估初产妇的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总分100分,完全依从(100~80分)、部分依从(60~79分)、未依从(<60分),总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3.3 并发症 包括尿失禁、产后抑郁等。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软件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两组组间数据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行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描述,数据组间差异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心理状况的比较 发现观察组SDS评分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心理状况的比较(分,)

表1 两组产后心理状况的比较(分,)

2.2 两组盆底康复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盆底功能康复依从性(95.83%)较对照组(81.25%)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康复依从性的比较[n(%)]

2.3 两组产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4.16%)较对照组(18.75%)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并发症的比较[n(%)]

3 讨 论

作为特殊群体,初产妇受恐惧分娩痛、孕期激素水平变化、产后恢复时间较长、缺乏照护新生儿经验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加上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直接加重患者精神负担[3]。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骨盆支撑结构及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盆底功能紊乱,严重地危害到孕妇的身心健康。而对于初产妇来说,产后护理的基础知识较差,如果有大小便失禁、下腹不适、盆底脏器垂落等表现,会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产后的康复。盆底肌肉不但可以支持直肠、子宫、膀胱等盆腔器官,还可以调节阴道收缩、排便等各种生理功能。所以如果盆底肌功能有问题,一定要进行积极的恢复。所以,加强重视初产妇心理、生理等多方面需求,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保护初产妇身心健康发展水平,提高整体康复水平。曾春英[4]指出,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态、睡眠、泌乳量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效果。倪华[5]以顺产初产妇为例,通过分析、观察其尿潴留、疼痛评分、心理应激状态等指标变化,发现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护理联合按摩干预整体效果较高,对其产后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见,加强做好初产妇产后护理对其机体恢复至关重要[6-7]。

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是以信息为护理的先决条件,动机为必要元素,在健康信息、实现动机、行为技巧等均满足预期基础上即可达到自身行为改变的目的[8-9]。初产妇在分娩之后会有一定的心理适应期,由于角色、生理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应激情绪,如果没有及时的介入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产后抑郁,对产妇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一定的伤害。采取信息-动机-行为护理介入,强化与初产妇的沟通,耐心回答初产妇的问题,获得初产妇的信赖,使初产妇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信息-动机-行为护理介入从初产妇的心理、生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加强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盆底肌的康复治疗,以减轻其负面心理和生理状态,有利于其产后恢复[10-11]。通过盆底康复训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专业的护理小组,对盆底肌进行训练,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提高排尿的成功率。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可以帮助初产妇恢复盆底肌的功能,减少对盆底肌的伤害,逐步增强盆底肌的收缩力和张力,从而增强盆底神经的兴奋度,改善初产妇的生活质量[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DS评分、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说明信息-动机-行为护理能够解决初产妇心理障碍问题的同时强化其对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认知程度,使其积极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从而改善盆底肌肉力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合上述成果及自身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重视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活动,可使其在工作中更加重视初产妇生理、心理等方面需求,及时予以专业、规范的护理措施,以解决护理问题,满足初产妇的情感需求,避免因身份、身材改变而产生抑郁、失落等情绪;以座谈会形式向初产妇介绍产后盆底康复的目的及意义,可使其进一步明确坚持盆底康复锻炼可以让盆底肌恢复到分娩前状态,继而增强其康复信心,减少尿失禁、产后抑郁等并发症,促进身心健康[14]。因此,认为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对初产妇心理变化的改善及盆底锻炼康复依从性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5]。

综上所述,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恢复中的作用效果较高,可改善抑郁情绪,提高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尿失禁、产后抑郁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机体健康水平。鉴于此次研究观察指标不全面,今后仍需继续探究初产妇产后护理状况,确保提升初产妇产后康复水平。

猜你喜欢

初产妇盆底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动机不纯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