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2-12-27徐晓光
徐晓光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风湿免疫皮肤科,福建 厦门 36100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风湿免疫科常见疾病,是累及不同脏器的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也是免疫异常和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2]。由于该疾病会影响患者不同系统和器官,加之该疾病反复,大部分患者确诊SLE后,会存在一系列不良情绪,不利于系统治疗和护理的开展;此外,SLE的治疗会长期使用到皮质类固醇激素,临床不良反应较大,部分患者不能严格遵照医嘱服药,致使该疾病复发率较高。血浆置换是SLE患者常见的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疗法,但受到药物刺激和患者个人体质等因素的影响,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促使患者对治疗产生强烈抵触情绪[3-4]。连续性护理干预(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指的是患者所接受的照护服务,该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协作、不间断、连续事件的一部分,且和患者医疗需求基本吻合,一般指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照护,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随访和指导[5]。将其应用于SLE患者中,可予以患者生理、心理双重照护,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SLE患者为对象,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SLE患者共 80例,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4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在23~48岁,平均(31.11±3.7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3±1.21)年。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在25~49岁,平均(32.23±2.0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56± 1.39)年。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主动参与研究工作,能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临床资料齐全;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临床资料缺失;合并心脏、肾脏、肝脏等器质性疾病者;合并严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患者伴有其他急性疾病或恶性疾病;中途退出研究者;长期服用精神类疾病药物。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用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
观察组: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SLE治疗时间长,在此期间患者会日益失去信心,出现焦虑、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聊天,积极引导患者将内心真实想法说出来,交流期间,护理人员要面带微笑、轻声安慰;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积极并细致地解答,尽可能使用患者能听懂的话语,少一些专业术语,告知患者SLE相关知识,如治疗方案、治疗流程、并发症发生情况、注意事项等;鼓励家属多和患者沟通,为患者播放他们爱看或爱听的影视、音乐;鼓励患者和其他患者交流,彼此之间分享经验。②药物指导。患者不合理用药,会造成肢体麻木、皮疹、感染等问题,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药物使用剂量、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等,重点强调患者擅自停药、换药、增减剂量对患者自身的影响。③饮食指导和生活护理。部分患者伴有肝损伤,饮食期间要多吃维生素、蛋白质,多食用低糖、低盐食物;生活中注意防晒、尽量避免阳光直射,不用沐浴露、肥皂、化妆品等含有化学成分的生活用品。④运动训练。指导患者积极开展运动训练,早上为最佳锻炼时间,可开展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运动,1~2小时/次;如果患者服用激素药物,不要参与游泳、打球等高强度运动。⑤出院指导。建立微信群,群里至少2~3名责任护士,每日定时在群里发消息,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可一对一实时解答;每2周进行电话随访、每月进行家庭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饮食方案、运动计划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自我行为管理。
1.3.1 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 完全依从:能主动完全地遵从医嘱;部分依从:被动性遵从医嘱,出现假装遵从或不遵从医嘱的现象;不依从:患者完全不听从医嘱。依从率=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3.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于两组患者护理后,统计出现血管炎、胰腺炎、消化道损伤、肌肉疼痛、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数/病例数×100.00%。
1.3.3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观察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评分变化情况,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I-74)评分,每项满分100分,计算各维度评分、总体评分,并将评分转化为百分制分数,分值与治疗效果成正比,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4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 观察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状况,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满分为80分,评分越高,则说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最终得分=量表评分×1.25。①SAS:≥50分为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②SDS:≥53分为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工具SPSS24.0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对比[n(%)]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生活质量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分,)
2.4 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S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D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分析(分,)
表4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分析(分,)
2.5 自我行为管理 观察组症状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自我行为管理对比分析(分,)
表5 两组患者自我行为管理对比分析(分,)
3 讨 论
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且累及各个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具有早期、轻微、不典型的特点,病例逐年增长[6-7]。在遗传、环境、雌激素因素水平刺激下,T淋巴细胞变少、B细胞过度繁殖,大量自身抗体出现,与机体内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聚集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8-9]。在补体的参与下,引发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和组织细胞抗原作用,破坏细胞(如红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和相关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发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造成机体多系统出现损伤[10-11]。SLE的病因尚未明确,多与以下因素相关:①遗传因素。SLE患者的一级亲属患SLE的风险是普通人的8倍;单卵双胞胎SLE发病率为异卵双胞胎的5~10倍[12]。而SLE患者的家族中,患其他种类结缔组织病的患者较多,提示SLE发病和遗传相关。②环境因素。SLE患者在日光暴晒会发病,可能和紫外线使皮肤部分细胞死亡,引发抗原暴露或新抗原暴露,提示SLE和自身抗原相关[13-15]。药物及化学试剂会缩减DNA甲基化程度,诱发药物相关的SLE发生;病原微生物和药物一样,也是常见引发免疫系统产生自身抗体的外来物质。③雌激素。女性SLE患者多于男性,尤其是妊娠期,雌激素分泌量会迅速增长,加重SLE病情[16-17]。④口服雌激素类避孕药或长期口服雌激素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者,SLE发病风险增加。因为SLE会损害患者全身血管,其症状比较繁琐,随病情缓解,SLE会复发、轻重交替,其典型症状为发热、对光敏感、皮疹、淋巴结增加、肌肉关节疼痛、头晕头痛、疲劳、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呼吸困难黏膜溃疡、脱发和斑秃、其他皮损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较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物质生活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实行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由于SLE治疗时间长,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不安等情绪,通过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聊天,可引导患者主动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如实掌握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实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有效调节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8-20]。同时还能让患者以一种平常心来接受治疗,减少患者内心不适感,这对于治疗有一定帮助作用,缩减治疗周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通过告知患者SLE治疗方案、治疗流程、并发症发生情况、注意事项等,可加深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服务热情,拉近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避免产生护患矛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21-22]。通过鼓励家属多和患者沟通,为患者播放搞笑视频,可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叮嘱家属陪伴在患者身边,可给患者更多安慰、关怀、支持等。通过鼓励患者和其他患者交流,可增强患者心理及生理适应能力,强化患者对刺激的耐受能力和适应性,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23]。通过告知患者药物使用剂量、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等,可让患者了解具体用药情况,避免患者出现擅自停药的情况。通过药物指导,可确保患者规范用药,减少肢体麻木、皮疹、感染等问题发生[24]。通过饮食指导和生活护理,可保证患者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能及时补充体内缺失的营养物质。通过防晒及减少含有化学成分生活用品的使用,可降低对皮肤的刺激[25]。通过指导患者开展运动训练,可提升患者躯体功能,避免患者存在肌肉疼痛、关节炎等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通过出院指导,建立微信群,可实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可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用药方案、饮食方案、运动计划等[26]。本次研究选取样本量有限,未深入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日后可增加研究对象数量和时间,扩大样本量,深入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SLE患者治疗依从性所产生的影响,探究临床可应用的更为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
综上所述,对SLE患者实行连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治疗依从性得以提升,减少患者血管炎、胰腺炎、消化道损伤、肌肉疼痛、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存在,显著提高患者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便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