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在肿瘤患者介入术后留置导管行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中的 应用研究

2022-12-27钟玲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4期
关键词:导管动脉化疗

钟玲娟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肿瘤与血管介入科,福建 厦门 361004)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除常见外科手术切除外,还有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全身化疗、免疫治疗等。在患者不能或不宜行手术切除时,介入治疗以微创、高效、不良反应小、可重复性好等优点,逐渐被众多患者认识和接受。研究发现,介入术后留置导管行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常作为肿瘤常用治疗方式[1]。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于介入导管室在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并在DSA下行动脉造影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插入导管,行肿瘤动脉栓塞和(或)留置导管行动脉灌注化疗。经留置于股动脉处导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动脉供血区域,让化疗药物快速、直接到达肿瘤中心部位,再作用于全身,提高局部治疗效果,也达到全身治疗作用。相较于全身化疗,这种治疗方法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高,局部作用强,不良反应较小,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但是留置导管行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需要长时间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溶液,容易发生出血、血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化疗药物也具有心肝肾毒性、骨髓抑制、发热、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因此,肿瘤患者在介入术后留置导管行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期间需要加强护理干预[3]。本研究观察我院61例介入术后经股动脉插管留置导管行动脉灌注化疗的肿瘤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发现,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手术经股动脉插管留置导管行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的肿瘤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 12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9.05±3.06)岁,其中行动脉栓塞+化疗灌注18例,化疗灌注12例;肝癌18例,肺癌6例,其他部位肿瘤6例;观察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05±3.02)岁,其中行动脉栓塞+化疗灌注 20例,化疗灌注11例;肝癌20例,肺癌4例,其他部位肿瘤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近(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确诊恶性肿瘤,符合股动脉插管留置导管行动脉灌注化疗指征。②临床资料齐全。③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自愿参与研究,配合度好,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置管禁忌证。②内分泌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③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视听功能不全。④依从性特别差,中途退出研究者。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护理过程中详细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引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及生活干预,留置导管期间加强连接固定,保持固定敷料清洁干燥,高举平台法固定外露导管。

观察组为针对性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及留置导管行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相关知识,积极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认真倾听患者心理真实想法,了解患者心理的担忧和顾虑,详细为患者介绍治疗的操作流程、目的及重要性,了解患者不良情绪来源,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及时对患者心理焦虑、抑郁、恐惧情绪进行疏导,让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得到及时宣泄。邀请同病房再次住院的患者和初次住院的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更深刻的了解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介入化疗依从性,在介入化疗中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告知患者介入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不良反应处理事项,让患者提前做好准备,以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过于紧张。②完善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准备,指导患者做好腹股沟皮肤清洁,毛发多者协助剃除,指导患者术前正常饮食,但不能过饱,以免发生呕吐,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给予镇静药物,保证睡眠充足。学习视频,在护理人员示范指导下练习踝泵移动及一侧下肢保持伸直位移动身体,以便患者从导管室置管回来后能顺利转移到病床。术前评估了解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末梢血运,以便手术前后对比观察。

1.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患者取平卧姿势,术侧下肢保持伸直位避免弯曲,避免导管末端移位,影响疗效,注意插管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导管连接处是否紧密。②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患者有无胸闷、胸痛、腹痛、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③灌注化疗护理。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流程,按给药顺序正确配置化疗药物,调节推注泵,正确连接导管行灌注化疗。因动脉压力高,部分患者因肿瘤供血动脉迂曲压力更高,推注泵泵药时阻力大,容易出现推注泵报警,药物推注不进去的情况,因此,动脉灌注泵药时常规设置限压报警阈值在高档。及时续泵,避免动脉血回流堵塞导管。另外,泵药结束后要及时让医师将动脉导管及鞘拔除,按压穿刺点,加压包扎12 h,拔管后术侧肢体保持直位6~8 h,拔管24 h后解除敷料,保持穿刺点干燥48 h。

1.2.3 并发症预防护理 ①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备皮时注意避免刮破皮肤,穿刺处敷料保持干燥,如有潮湿及时更换。穿刺点避免过早触水,手术配药续泵均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免发生感染。②胸闷、胸痛、腹痛、呼吸困难预防。灌注化疗过程中,高浓度大剂量化疗药物刺激可引起患者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腹痛,化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面色、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一旦患者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师减慢泵药速度,并进行针对性处理。③穿刺点渗血、皮下出血、假性动脉瘤预防。穿刺点渗血、皮下出血、假性动脉瘤与术者穿刺技术、患者凝血功能、穿刺部位按压止血不到位及压迫止血时间不够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穿刺部位出现渗血、皮下出血、搏动性包块,要及时告知医师,加大加压包扎强度,沙袋压迫。必要时用12号粗针头对搏动性包块进行抽吸,行硬化治疗后加压包扎。④导管阻塞。导管阻塞与导管扭曲、移位、血块堵塞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要尤为注意,在翻身,连接固定时,要避免导管扭曲、打折,及时续泵,注意预防回血,有回血应及时冲管,避免回血堵塞。如果已经出现导管阻塞,应先检查导管是否有扭曲、打折情况,确定回血堵管后使用10 mL尿激酶溶液、肝素盐水缓慢将血块抽出,每5~10 min进行一次抽吸,直到导管完全顺畅。⑤药物外渗。在化疗前仔细对导管、注射阀门连接部位紧密度进行检查,妥善固定,以免造成导管滑脱,连接泵药针头时避免扎破导管。另外,注意做好导管固定,提醒患者不要活动过度,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制动的重要性,让患者泵药过程中尽量减少翻身,保持平卧,以免导管移位。⑥疼痛护理。在化疗药物刺激下,患者容易出现动脉痉挛问题,出现腰骶部、下腹部、下肢、会阴部疼痛,密切对患者疼痛强度、部位、性质进行监测,合理使用镇痛药物。⑦患者术后要保持平卧,可以翻身,但是注意不能抬高床头,并督促患者进行踝泵移动,以免肢体长时间制动导致血栓。密切观察患者足部动脉搏动和末梢血运。⑨高浓度化疗药物灌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患者恶心、呕吐、胸痛、腹痛,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及时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⑧饮食护理。如无恶性、呕吐反应,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分次增加饮水量,避免过饱,减少胃肠道反应。

1.3 观察指标

1.3.1 通过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内容包括认知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每项总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意味着患者生活质量越高[4]。

1.3.2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分,SAS得分超过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症状,根据患者得分将其划分为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69分);SDS得分超过53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症状,根据患者得分将其划分为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5]。

1.3.3 依从性评价:患者完全配合医嘱配合医护人员采取正确体位和活动为完全依从,患者遵循部分医嘱,经过干预可以配合医护人员采取正确体位和活动为部分依从,患者完全不遵循医嘱,不配合医护人员采取正确体位和活动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5]。

1.3.4 统计两组导管阻塞、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

1.3.5 通过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评分为100分,根据得分将患者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级,对应得分为80~100分,61~79分,0~60分;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认知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护理后认知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总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3.55%,对照组总依从率为76.67%,观察组总依从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总依从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有研究发现[8],静脉化疗虽然可以控制肿瘤生长速度,但周期治疗时间长,也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对全身肿瘤转移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留置动脉导管持续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局部作用大于全身作用,治疗有针对性靶向,不良反应小,能有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留置动脉导管持续灌注化疗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壁损伤,可减少穿刺创伤[9]。但在留置动脉导管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期间可能出现感染、导管阻塞、导管移位、导管破损等并发症,且许多患者对疾病知识和化疗知识了解比较少,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需要加强患者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护理观念落后,内容单一,难以达到预期护理效果。而针对性护理从心理护理、术前检查、备皮、生命体征监测,化疗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对患者负面情绪情况进行疏导。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肿瘤疾病和化疗治疗,提高患者配合度,同时,监测患者心悸、胸痛、面色、呼吸困难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做好并发症预防,从而减轻患者身体痛苦,提高化疗效果[10]。本研究观察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后认知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果进一步说明,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肿瘤患者在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持续性灌注化疗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更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在肿瘤患者介入术后留置导管行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还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且并发症更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导管动脉化疗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