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性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2022-12-27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钞宇

区域治理 2022年30期
关键词:党性思政历史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钞宇

中国共产党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是当代青年学生坚定信念、实现理想的指路明灯。经过百年的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学习党的精神,对学生开展党性教育等方法,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设的核心力量,并且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主动自觉地把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国家发展命运结合在一起,使大学生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一、党性教育在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物质生活的丰富很容易让青年学生沉溺其中,失去奋斗精神。同时,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各种不同思想的发展,让青年学生的想法面临挑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人口基数较大,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劳动者群体,高职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为了不影响社会稳定、延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认知作出正确的引导,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生活,不被网络上的负面能量所污染。

通过系统性的党性教育使学生可以更为充分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发展带来的改变,客观地看待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各项重大的成就,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使其在面对各种不良思想影响时可以保持警惕性,坚定信念。高质量学习党的历史,强化学生的党性教育,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们认识到我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所具有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价值,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到不忘初心,勇挑重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党性教育在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

从实际教学情况看,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对党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大会议和事件比较熟悉,但事件间的联系和整体主线不是很清晰,教学中运用比较散漫,不够系统;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关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并不是很充分,对一些理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因素不是很了解,这样开展教学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的思政教师并不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相关专业学科的,自身专业素质不强,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基于当前我国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相关要求,思政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并且涉及多本教材,但是其教材的编写并没有对党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性的编写,导致高职院校的党的产生发展历史学习缺乏系统性。第三,党的产生发展史的学习和党性教育因为其话题的严肃性,导致其在思政教育的融入形式单一,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形式不够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

(一)党性教育融入思政课程需把握基本原则

在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党的产生发展史学习和党性教育需要把握住几个基本性原则。

首先突出党性教育的鲜明的政治色彩。学校的思政教育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对学生的思想建设和三观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通过党性教育使学生们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在党的产生发展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以较高的政治高度来充分解读党的历史,在对我党的文化和发展、我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更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以政治觉悟为导向,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使学生自觉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第二是体现党性教育的时代元素。党的产生发展史学习和党性教育承载了革命先辈的各种智慧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们走向更好的未来。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党性教育也不能故步自封,而是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原则,利用新时代的元素和途径进一步激发起党史学习的活力,用历史经验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三是强化党性教育的实践导向。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重点内容,同时通过党的产生发展史学习和党性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只靠理论学习是不可取的,需要推动理论学习、总结经验和实践操作三方面的共同进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前辈们的经验,并通过自身实践将其进一步地感知和优化。

总之,在思政教育上,通过党性教育用政治思想来引导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

(二)党性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信息化路径

在党性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挖掘党的历史研究的内在教育资源,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有效提升学习质量,依托先进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党的历史学习,党性教育的新角度和新维度发展。基于信息化开展的党性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推进学习党的历史,强化党性教育的线上化发展,引导学生们合理地利用各种信息化设备和平台,丰富学生们资料收集的渠道,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提升。线上教育具有灵活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出相对应的调整,线上教育也具有多样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搭建多元化学习党的历史,强化党性教育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搭建一个学习党的历史,强化党性教育或者思政课程学习的信息平台,使得学生们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资料的收集交流,而且学生们还可以在平台上反馈自己的意见,在充分激发学生们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党的历史学习和党性教育的新角度和新维度。

比如说在学习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时候,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们充分了解这一段历史经历,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们对其失败经验进行思考,根据对失败经验的充分研究,可以总结出怎样的经验。学生们可以利用现在的信息化平台,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也可以向其他的同学阐述自我的理解,同学们可以对某一同学的理解再进行深入研究。总而言之,搭建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线上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得学生们的交流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都能获得极大地提升。

(三)党性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更为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技能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具备更多可以开展实践教学的资源。而党的历史学习和党性教育又是高职思政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其理论的专业性和历史的年代性,学生接受起来主动性不强,更应重视其实践环节,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充分利用高职院校自身的宝贵资源丰富教育手段。高职思政课程教育从来都不只限于课堂之上,而是需要着眼于更大的格局和发展,将实践环节充分落实到课程教学过程,将党史中所蕴含的各类宝贵精神转化为育人实效的推动力。因此在开展党的历史学习和党性教育的过程中,需深度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对当地的红色资源进行参观学习。

浙江是我国革命历史发展的重要阵地,在浙江省有着一批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名人故居、文化礼堂、区委旧址、烈士陵园等遍布浙江的城市和乡村,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余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百余所,市级及县市区级达千余所,其中大部分基地均免费开放。党史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带领学生深入内部参观学习。以浙江杭州的受降纪念馆为例,这里是侵浙日军唯一投降地点,在这里日军上交了官兵名册、武器名册及驻地表、证明表等,它是浙江抗日战争历史亲见者。学生来到此地,亲眼看到一份份铁证,再结合讲解员的讲解,重温历史时刻,对他们精神的震荡和思想的洗礼必然是深刻的,回到课堂再由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这种党性教育的实践教学效果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四)党性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队伍路径

在推进党的历史学习和党性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进程中,需要认识到当前思政教育的教学主力军仍然是思政教师,所以提升党的历史学习和党性教育的质量仍旧需要依托教师课堂的阐述。因此需要打造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较强教学能力的思政课程教师队伍,为高质量的党性教育打下基础前提。在以往的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的学科背景多为政治教育和哲学等学科,缺乏针对性教师,从而导致学校的党性教育质量得不到稳步的提升。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高职院校开展党性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地对思政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党的历史学习和党性教育培训,使得更多的教师自主改进教学方法,加大融合力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党性教育从内容到精神落实到思政课程中。不仅如此,还可以让该专业相关方向的教师成为带头人,成立教研小组,使更多的思政教师可以有更多的平台和时间去进行教育研究,凭借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学的经验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理论上可以得到专业带头人的指导和帮助,实践上可以互通有无,共同探讨,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提升整体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党性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路径

基于当前高职学校在学习党性教育方面并没有统一教材,在深化党性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党的历史文献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双向整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各种有用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党性教育的质量。同时也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学习,重塑和提炼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必然趋势,进一步增强党史教育的政治属性和实质内涵,使得高职学生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有充分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的思想建设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建党已有百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革命建设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下无数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党性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地挖掘和转换,不仅可以丰富党性教育的材料,使得学生们的知识储量得以丰富,也能在进一步保护和利用的同时,使得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我国可以传承下去。

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在高职思政教育,党性教育融入高职、融入专业、融入时代还明显不够,这是影响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发展高职思政教育的党性教育过程中需要客观认识这一现实情况,进一步整合两者之间的关系,构筑党的历史学习和党性教育研究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强化文献研究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联系,重塑内在逻辑,进一步提升思政价值。通过高职院校教师对党性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挖掘,逐步构建一套完善的思政课程党性教育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党性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其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另一方面也可强化党性教育研究,特别是党性教育的思政性研究和育人功能研究。另外,在丰富高职思政教育的同时,可以促进思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强化其政治素养和育人水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胜期,学习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借鉴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强化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思想建设,让他们成为目标明确、理想坚定的接班人,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党性思政历史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