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调查中物证损毁原因及防范
2022-12-27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消防救援大队梅凯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消防救援大队 梅凯
随着现代化消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火灾扑救工作完成后还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仔细勘查,针对现场遗留的各种物证及痕迹对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预测和判断,为事故的定因和定责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常规火灾调查过程中,现场遗留物证是主要分析对象,但受到火灾烧毁和扑救过程中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物证损毁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事故调查的工作难度,必须有意识地针对常见物证损毁原因进行有效防范处理,尽可能保证事故物证齐全。
一、火灾调查中物证保护的重要性
(一)明确火灾原因
火灾调查工作是在火灾事故扑救完成且保证现场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开展的后续工作,能够更好地根据现场残留的各项物证通过专业可靠的消防分析来明确起火原因,对于火灾事故的定因和定责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许多火灾现场的物证提取过程中都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火灾风险点,包括老化的电缆线路、错误搭接的插排等,调查人员在现场进行全面分析与排查的过程中,会收集这些可能引发火灾的相关物证,并由专门的技术人员逐个对物证进行分析处理,及时明确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针对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因素等引发的火灾情况,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在进行索赔和定责时的比例和方法会存在很大差异,而在实际追责过程中所依照的证据就是火灾事故认定书,其中需要详细罗列在现场提取的各项物证和实际分析过程,是保证火灾调查公平可靠的重要保障和前提。火灾调查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火灾事故处理体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消防事业发展的科学性和现代化,并通过可靠的方式对于现场不同的物证类型进行提取和分析,更有利于积累火灾事故的处理经验,规避相同类型事故的发生。
(二)保护火灾现场
在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和现场物证提取分析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制订可靠有效的现场保护方案,尽量避免物证损毁或破坏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公平与可靠。在进行火灾现场保护时,根据不同类型的物证提取需要,所选择的方式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易燃易爆物品,在物证保留的过程当中能够对其余量进行快速判定和精确转移,进一步规避火灾现场二次事故的发生,也有效保证了调查人员的安全[1]。火灾现场的保护不仅是对于火灾事故原貌的有效还原和相关物证的可靠提取,更是根据火灾现场不同的痕迹情况来实现更为精准的事故原因推测,在最终的定因定责工作中,需要有大量的物证参考和现场信息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分析,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火灾现场形成更加全面且精确的保护,便于最终的调查分析工作能够有效推进,并根据不同的火灾事故现场积累相关的物证保护经验,使其从识别、提取、保护和运输等各个过程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工作体系和规范流程,加强分析推测过程当中的数据可靠度,不断推动我国消防事故调查分析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二、常见的几类物证损毁的原因分析
(一)现场保护不足
首先,在火灾事故扑救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也应当有意识地对于一些现场的物证进行保护,尽量为后续的火灾调查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证参考,减少重要物证损毁的概率和调查难度。但在实际火灾扑救的过程中,由于情况危急且突然,消防人员的工作会受到火灾情形的限制和影响,无法较全面地实现对于现场物证的保护,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损毁破坏的问题[2]。其次,在事故调查人员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对于一些已经出现烧损情况的物证,需要在拨动翻转的情况下明确其保存情况,有时会对一些较为脆弱的物证带来二次损毁和破坏,不利于物证的保存。工作人员在进行现场调查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物证应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影响,使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更为简单可靠。最后,由于火灾事故发生较为突然,火调人员在调查之前对于现场的损毁情况不够了解,一些有效的保护手段未能及时有效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靠物证的提取和保存,给现场调查工作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二)人员素养偏低
目前我国许多消防救援人员都是通过后续训练培养而成专职人员,其学习水平无法统一考察,特别是从事火灾事故调查的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一定的不足。从火灾调查物证损毁的各项事故情况现状来看,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物证破损问题占比较多,必须要引起消防救援人员的关注并尽可能提升参与火灾调查人员的专业素养,规避这类问题的重复发生。同类型的现场物证在选择保护方法和处理对策时的基本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在火灾调查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中,物证的提取与保留技术也有相应的发展,作为专业的调查人员,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火灾事故现场情况进行快速判断分析,选择更有效的保护方式规避物证出现损毁情况[3]。但从目前许多事故发生的现状来看,火灾调查人员的消防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火灾调查人员的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在处理复杂的火灾现场时不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物证保护,反而造成了一些重要调查物证的损毁情况。
(三)其他影响因素
在火灾调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因素会导致物证损毁,如调查工作开展程序性不足、物证提取与搜集不全面、物证分析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必须要引起消防管理部门的重视,并作为我国消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参考。首先,由于火灾事故会对现场大量的物证产生不可逆的损毁,火灾调查人员在进行调查和取样时必须要按照先静后动的基本要求执行,即先利用静态的摄影摄像方式留存足够的物证资料,再通过动态的翻拨与查找等方式寻找其他相关的物证,若违背了这一原则,则可能直接造成重要物证的损坏问题。其次,在火灾事故现场进行物证搜集时很可能会忽略一些边角区域,而在这部分区域内保存的相关物证很可能是判断火灾主要原因的重要参考,由于调查人员工作的不全面或不重视,会造成一些潜在的现场物证破坏,且在后续进行物证分析时也很难发现问题[4]。最后,受到专业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影响,在进行物证的保存与处理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城市地区这类问题更为常见,必须要从技术更新和专业培养的角度来推动调查人员的工作开展,避免物证的损坏问题。
三、提升火灾调查物证保护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现场保护
在火灾现场调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于现有物证的有效保护和及时记录,能够更好地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物证破坏与损毁情况,为后续的调查分析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物证参考。首先,在火灾调查工作中,必须要和火灾扑救工作之间保证高效衔接,在明确现场条件安全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快速开展火灾调查工作,避免由于周边人群误入火灾现场等不可控因素影响最终的物证保护效果。但在火灾调查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必须要将安全放在首位,特别是对于火灾事故现场经常会有复燃情况发生,调查人员盲目进入火场可能会发生危险情况,必须要加强重视并予以预防,使火灾的扑救与调查等工作之间形成完整且科学的体系。其次,火灾调查人员在进入到火灾事故现场后,应当有意识地先利用视频或图像的方式对所发现的待调查物品进行记录和保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最为全面的物证信息,避免后续在提取、运输的过程当中发生物证的损毁问题。由于图像拍摄方式所能够记录的数据信息仅为二维,在拍摄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尽量保证所获取数据信息的全面性,为后续的详细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物证应当采用更具针对性的保护对策进行处理,并在物证提取的过程中注意包含与火灾发生原因相关的部分,使物证调查工作的有效性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5]。如对于一些电缆线路在截取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区分外层橡胶的热熔剥脱和老化剥脱,更有利于帮助调查人员判断火灾事故发生的潜在可能。
(二)严守提取规范
在火灾事故现场物证提取过程中,有许多操作规范和法规要求必须要予以严格遵守,不仅更有利于实现现场物证的有效保护,对后续的调查分析工作也能够提供较大的帮助。首先,根据火灾调查工作的基本意义和要求来看,需要通过物证分析的方式来对火灾进行定因和定责,不同的分析结果带来的责任判定和事故赔偿等会有很大差异,火灾调查人员必须确保调查工作的合规与合理。按照火灾事故现场调查相应的法规要求,在物证提取和资料封存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至少有两人在场,并在对应的资料袋上进行签字确认,能够更好地规避由于个人调查而刻意形成的现场布置或责任嫁祸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工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其次,在火灾现场物证调查过程中,任何细微的痕迹和位移等都可能造成最终分析结果的不同,工作人员在物证提取时会出现位移偏差的情况,需要提前对其进行拍照记录和位置测量后再进行提取,以保证在后续事故分析时的精确性[6]。这些物证提取的规范要求细节性较强,工作人员在实操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遵守并按照规范流程执行,提供完整的事故物证封存。
(三)重视保护运送
封存处理后的火灾事故现场物证需要统一运送至定点检测与分析单位进行细节化处理,在对其进行保护与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破坏与损坏问题,必须要对该环节予以相应重视,使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种类物证的保护运送要求更加明确,提升操作流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首先,工作人员在事故现场所发现的各个物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但在实际提取过程中,这些物证都是以独立化的形式存在,需要通过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分析形成可靠判断,因此,在进行物证的封存与运输前,必须要对所发现的物证基本情况形成一定的记录和确认,为技术人员的事故分析与预测判断工作提供更详尽的参考,便于其更好地发现独立物证之间的实际联系[7]。其次,不同类型的物品对于运送的方式和环境存在特殊的要求,如对于一些未充分燃烧的危险化学物品等,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干燥且通风,若存在潮湿则会影响最终技术人员的火灾风险性分析,不利于火灾原因的认定。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前,工作人员应当准备足量的干燥清洁密封袋用于保存不同体积、状态的现场物证,使调查工作的规范性得到更好的保障,物证分析的结果能够为火灾的定级和定性形成更好的信息支撑。
(四)提升人员素质
火灾调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物证分析的结果,甚至一些不专业的取证操作很有可能会造成重要物证的破坏损毁情况,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提升其个人素养,使其事故调查分析的准确率能够稳步提升。首先,在日常实操训练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设置在生活中常见的易起火物品进行常规性分析,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在不同的火灾等级燃烧情况下这些常规物品最终的表现情况,便于其在实际分析与调查的结果中利用这些训练经验进行对比判断,尽可能地提升其物证保护与调查工作的可靠性。其次,在现代消防技术不断发展与革新过程中,对于事故现场物证的保护处理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必须有意识地提升个人专业认知,通过不断更新行业新知的方式使其调查水平保持先进性,以较好地完成火灾现场的物证保护工作[8]。最后,明确工作重要性,这主要是由于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责任重大,对于火灾的起火原因进行精准判断,对于责任主体的确定和事故责任追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还会对后续的火灾预防和应急预案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要明确个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专业认知,利用精准可靠的分析方式对于所发现的现场物证进行有效处理,坚决规避人为因素造成物证损毁情况。
四、结束语
火灾物证保护工作的开展对于明确起火原因、实现责任判定、优化现场保护等具有重要影响,也是整个调查工作开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要引起调查人员的关注并在实际工作当中重视对于事故现场的保护,严格按照消防法规的要求进行物证的提取、保护和运送,尽量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物证损毁问题。在日常消防实操演练中,可开展物证保护的专项训练工作,不断增强消防人员的物证调查与保护意识,使其在工作中的物证调查效率和保护有效性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