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下的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策略分析
2022-12-27衡东县道路运输服务中心胡晓平
衡东县道路运输服务中心 胡晓平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持续增长,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服务性事业单位,其职能是为城市交通和居民出行提供服务,疏通城市交通脉络。思政工作作为单位日常运行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其在单位长远发展中非常关键,事业单位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员工群体特点,积极探索新型的工作模式。“互联网+”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等领域,以技术为支撑提升效率,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事业单位也要根据思政工作的特殊性和价值,以“互联网+思政工作”的模式开展工作创新,切实提升思政工作的鲜活性和能动性,促进单位长远、稳定发展。
一、“互联网+”下事业单位创新思政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一)引领教育单位员工
事业单位作为基层服务机构,其对员工队伍的价值意识、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具有较高的要求,思政工作的地位和价值日渐重要。现在员工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平时主要应用新媒体思想认知取知识和信息,但是受到网络负面文化的影响,员工的思想认知容易产生变化,将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充分结合,能够以网络为载体,对单位员工进行教育和引领,转变其工作思维,主动参与到服务工作中,树立新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
(二)提升思政工作效率
以往思政工作主要通过会议的形式开展,这种固化的模式不符合新时代员工群体特点,并且容易导致员工出现抵触情绪。“互联网+”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将思政工作与互联网充分结合,有助于事业单位快速传递和共享思政信息,便于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和贯彻,显著提升思政工作效率,帮助事业单位丰富思政教育资源[1]。
(三)团结广大基层员工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核心资源,基层员工作为开展个性服务和业务工作的主体,需要团结广大员工,在党组织领导下贡献个人力量和智慧,才能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职能。通过“互联网+思政工作”,能够促使广大员工都参与到思政教育中,在单位内部形成浓厚的思政工作氛围。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积极宣传单位的业务骨干、道德模范的事迹,还可以在内部形成学习先进的风尚,也有助于团结广大基层员工,将员工个人发展与单位长远发展紧密结合。
(四)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也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探索“互联网+思政工作”新模式,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整合网络教育资源,通过文字、图片、PPT、视频等方式,将思政信息传递给广大员工,提升思政工作的时效性、鲜活性和生动性,促使广大员工接受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2]。
(五)突破空间时间制约
思政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难以有效落实到基层工作中,导致思政工作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将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思政工作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例如利用互联网组织思政会议、开展思政活动、加强员工沟通,能够突破原本的固化模式,提升工作的实效性。
二、“互联网+”下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信息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在长期的思政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化的模式,在信息时代下,员工的生活习惯、工作模式和思维理念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以往的模式,不符合时代特点。事业单位政工干部在思政工作中,缺乏信息意识,不注重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导致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难以充分结合,不能满足新时代员工群体的需求[3]。
(二)工作内容陈旧
思政工作具有指导人和教育人的重要作用,工作内容也要贴近时代发展和员工需求,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但是在“互联网+思政工作”中,工作内容较为陈旧,没有结合单位实际、员工需求和社会现状,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导致员工失去参与热情。同时,由于与基层员工缺乏深度沟通,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较弱,无法体现思政工作的育人价值[4]。
(三)人员素质不高
政工干部是事业单位落实思政工作的重要主体,其个人能力、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思政工作质量密切相关。但是当前单位现有的政工人员,在信息素养方面难以满足“互联网+思政工作”的需求,例如部分政工干部年龄较大,对信息技术缺乏全面认知,在应用中也无法体现其价值,信息技术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浅尝辄止;又例如部分政工干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不强,互联网工作平台没有发挥其作用等[5]。
三、“互联网+”下事业单位创新思政工作的相关策略分析
(一)转变工作固化认知
思政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法宝”和“武器”,其在员工队伍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单位领导和政工干部难免形成固化思维,不利于“互联网+思政工作”的开展,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以往的固化思维,将信息技术作为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新载体和新渠道。首先,单位主要领导要树立信息化意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和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鼓励政工干部将信息技术与思政工作充分结合,分管思政工作的领导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和信息技术,参与到“互联网+思政工作”的建设中,在单位内部起到带头作用;其次,在单位内部进行宣传教育,将“互联网+思政工作”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真正将互联网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获得所有员工的支持和拥护,夯实单位内部群众基础;最后,充分利用单位思政会议、宣传栏等方式,积极宣传“互联网+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使员工树立信息化意识,将互联网作为接受思政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关键方式[6]。
(二)注重单位舆论引导
思政工作的主要职能为教育人、引导人,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快、共享程度高等优势,适合在单位内部加强舆论引导,起到规范员工言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首先,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服务,在舆论引导中,要将岗位职能、单位职能和社会职能作为宣传重点,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服务观以及道德观,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和单位员工,尽心尽力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其次,针对最新的国家政策和党的方针,单位要及时利用互联网传播快的优势,将方针政策传达给广大员工,并且做好政策讲解和舆论引导工作,迅速占领单位舆论阵地,解决员工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思政平台,面向社会宣传,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赢得更多社会公众的支持,不仅有助于相关工作的落实,还能够拉近事业单位与基层群众的距离[7]。
(三)提升政工干部素质
新时期下,事业单位员工思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给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在“互联网+思政工作”模式下,政工干部要注重提升个人素养和工作能力,进而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完成思政工作。首先,单位要针对政工队伍的现状进行适当调整,促使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思路符合“互联网+”的特点,从基层员工中选拔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实到政工队伍中,优化政工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其次,定期组织政工干部开展思政工作培训,培训内容应包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素养、思政文章写作能力、单位舆论引导监督能力等,通过培训切实提升政工队伍整体素质;最后,鼓励政工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创新,探索新的“互联网+”工作模式,整合互联网资源,促使思政工作更具鲜活性[8]。
(四)组织网络思政活动
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平时需要承担着繁重的管理工作,员工鲜有时间参与线下思政活动,而思政活动作为思政工作的关键措施,其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团结同事、促进工作等作用。因此,在探索“互联网+思政工作”新模式下,单位要积极组织开展网络思政活动。首先,“线上思政活动”对于广大员工而言属于新鲜事物,单位在组织活动之前,在积极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促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设置各项奖项,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其次,探索多元化的“线上思政活动”方式,包括“网络征文”“微课学习”“线上会议”等,发挥“互联网+”的便捷优势,体现活动的价值;最后,单位主要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要发挥领头作用,主动参与到线上活动中,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9]。
(五)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互联网+思政工作”作为工作新模式和新载体,事业单位要结合现实情况,整合信息资源,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实现教育平台的全覆盖。首先,建设思政工作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员工推送相关思政文章,员工可利用工作之余自主观看,而通过微信群能够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随时组织思政会议,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其次,创建单位思政工作网站以及微博,为员工参与思政工作提供网络渠道,以微博为载体发布相关信息和政策,提升思政工作效率;最后,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新媒体软件,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制作思政教育视频,以视频的方式将思政信息传递给员工,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鲜活性。
(六)与基层员工加强沟通
“互联网+”最主要的特点为沟通便捷,以信息平台为载体,能够便于事业单位对员工思想意识、思想动态进行关注,加强单位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便于调整思政工作方向,加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政工干部要承担起工作责任,基于新时代下员工队伍思想的变化,主动深入到员工群体中进行沟通互动,了解员工群体关注的焦点问题,及时将时政要闻、上级精神传递给员工;其次,针对国家政策、单位制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员工宣传,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了解政策内涵和制度要点,便于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得到员工群体的拥护;最后,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双向传递的优势,鼓励员工反馈对思政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建设性意见要及时采纳,欢迎广大员工提建议、说想法,发挥互联网平台的沟通作用[10]。
(七)创新思政考核模式
思政工作具有较强的育人职能,但是以往的考核模式较为单一,难以反馈思政工作的成效,而基于“互联网+”的思政工作,事业单位要积极创新思政考核模式,打破考核工作的局限性和单一性。首先,构建思政考核信息化平台,科学设置考核单元,员工根据个人工作安排,利用业余时间登录系统,在完成考核测试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分数,提出相关学习建议;其次,事业单位要给予思政线上考核以高度重视,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年度考核、岗位晋升和工薪绩效挂钩,端正员工对思政考核的态度,提高重视程度;最后,发挥思政考核的作用,根据考核结果动态调整思政工作的内容、手段和方向,真正发挥其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职能[11]。
(八)创新思政工作内容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员工队伍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基于新时代员工队伍的特点,事业单位要在探索“互联网+思政工作”中,也要积极创新思政工作内容,促使工作内容更加贴近员工需求,起到教育人和感染人的作用。首先,掌握员工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思政工作的重心置于价值观引领、服务意识树立、岗位业务培训等方面,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尤其对于员工群体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职位晋升、工薪待遇以及体制改革等,要及时宣传国家政策;其次,工作内容要涵盖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通过明确岗位责任、岗位任务、岗位技能,提升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最后,思政工作内容还要聚焦社会动态、国家大事以及社会民生等方面,树立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利用知识竞赛、视频会议、个人反思以及民主谈心等方式,不断丰富思政内容[12]。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作为具有较强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的机构,其重要性和价值凸显,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思政工作作为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具有指导人、教育人、引领人等职能,是保证工作队伍稳定、提升服务质量、树立服务意识和建设人才队伍的关键途径。因此,基于信息时代下,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新型工作模式,切实体现思政工作的价值,为单位与员工的协同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