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圆桌

2022-12-27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科人才职业

学科改造升级的立足点

特约主持铁 铮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 高金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随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以及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即将公布,中国高校学科改造升级已然箭在弦上。许多高校已经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启动新学科点论证和建设工作。

发展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学科改造升级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设哪个学科、调整哪个学科、如何改造传统学科,其根本原则在于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问、技能、知识要以服务党和国家建设、服务人民为根本依归;教育教学要为受教育者注入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围绕学问知识和教育教学建立的学科,应当是有思想、有灵魂、有追求的,不是僵化的、没有价值立场的。社会不断进步,新技术不断更新,学科改造升级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在学科聚合、学科融合、学科联合的过程中,实现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

@ 张小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2年,全国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即将揭晓,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改造升级带来新契机。学科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和龙头,当前,学科改造升级更为紧迫,找准立足点尤显重要。一是优先满足国家亟需、关乎国计民生的学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进一步凸显了关乎世界科技前沿、国家“卡脖子”技术和国计民生领域的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从国家层面上,对这些领域的学科采取超常规的支持措施,从而实现“弯道”超车;支持和鼓励学科交叉,真正促使学科交叉的“化学反应”,而不是几个学科简单的“物理组合”。二是充分考量学校传统和实际。每所学校的学科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项,必须强化优势学科、夯实支撑学科、辐射相关学科,同时处理好强、弱学科的关系。无论是做大、做强传统学科还是新兴学科,都必须遵循学科生成的规律,必须要有长时段的“烘焙”,给予人、财、物的持续投入。

@ 王洛忠(北京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学科改造升级与创新发展既不是师生规模的简单增长,也不是位次排名的偶然前移,检验学科创新发展的首要标准应该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的能力。一要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发挥高校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的主力军作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培养模式,打造新型育人平台,为国家战略急需行业培养一流人才;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和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完善科教融合、产教结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端人才,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二要创新科学研究模式,发挥高校支撑创新策源地的基础作用。坚持“四个面向”,将国家战略需求、学术发展前沿和学科优势特色有机结合起来,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既鼓励自由探索,也倡导有组织科研;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实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交叉研究等多元评价,进一步突出质量导向、贡献导向和效益导向;净化学术生态,鼓励交叉融合,依托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建设,切实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学科是大学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的载体,也是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软实力、生产力最重要的体现。因此,加强学科建设是大学永恒的职责与使命。一是正确认识学科改造升级的性质和任务。所谓的改造升级,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不断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学科发展之必需;不应该走过场,而要按照学科发展的规律办事。不是迫不得已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二是牢牢坚守学科发展初心。建设和发展学科,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大学功能和实现大学定位,与政绩工程、评估排名没有直接的关联。在改造升级中,要排除杂念、坚守初心,紧紧围绕学科自身发展进行谋划和决策。三是学科改造升级不忘大学使命。要紧密结合党对人才培养要求,时刻不忘国家发展的需求,始终牢记人民对大学的期盼,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四是学科改造升级要集思广益。要广泛听取校内外专家学者、师生员工、社会有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而不能闭门造车、不能以个人好恶为取舍,仅凭几个人说了算。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

特约主持铁 铮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 韩宝志(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把职业教育发展与“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其实2019 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学术型人才,也需要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等类型人才。每个学子都蕴藏着巨大潜力,可以从不同岗位为国家与社会发展进步作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诸多误解,如认为职业教育水平低、职业教育就业不好等。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误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校企合作未得到很好的实施。不少学校对企业的需求了解不够,很热心地“闭门”为企业培养学生,产业的需求不能成为教育的语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把企业的盈利性目的与教育的公益性属性协调好,无限拉近企业与职业教育的距离,把企业的需求变为职业教育的课堂、实训中的内容,把企业作为学生们实践的场所,真刀真枪地干,最终“人尽其才”,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首先,提高认识是关键。认识不到位,职业教育是办不好的。在实践中还没有真正实现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来对待。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其次,落实到位是根本。“开会时重要、实施时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是不可能成就高水平职业教育的。要出台积极有效的倾斜性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真正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强力保障、营造良好氛围。最后,顶天立地是方向。职业教育既要服务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又要接地气,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过硬专业知识技能的各行各业急需的从业人员。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根据人民的愿望,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和目标,科学确定培养方案,在职业发展的广阔天地里培养和造就职业人才。

@ 王晓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符合社会经济生活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职业教育要高质量发展,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应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基础职业能力和基本文化素养的合格生源,为社会培养基础性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双高”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特色化办学,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让符合条件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整建制升格为本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体实现职业教育“增值”,为学生“赋能”。三是职业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公务员招考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中,坚持因岗设职,鼓励公平竞争,促进人岗相适,支持事业单位面向高水平技能人才开展定向招聘,要给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

@ 周晔(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我们需要广泛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别把职业教育当成高职(专科)才有的教育,当成单纯地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为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及其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优化的助推器、加油站。我们需要特质、适应、发展和建构型螺旋上升的职业教育。特质型属于机器与齿轮的严丝合缝匹配型;适应型属于旅途与路人淋漓尽致的打磨交互型;发展型属于大树与环境稳步持续的生长型;建构型属于画家与画布独立追寻的意义价值型。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双向人性化的,既满足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也同时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从重视社会价值到重视个人价值、从重视工具价值到重视发展价值、从重视科学价值到重视人文价值,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拓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我们需要素养、涵养、修养、教养都到位的职业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理想、精神、价值、伦理、责任、行为以及职业形象,努力成为新时代高尚、高贵、高雅和高能之人。

猜你喜欢

学科人才职业
【学科新书导览】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超学科”来啦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