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实验室育人功能及管理模式创新

2022-12-27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实验室

金 妤

(广东理工学院 教务处,广东 肇庆 52602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应用型高校开始将教育教学工作重点转移到“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由此本科实验室建设开始成为不少高校的重点探索方向,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样态。所谓的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指的是非公有资本与管理模式下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本科实验室。此类实验室重点突出应用型特性,而本科是其培养人才的层次与阶段。新时期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能创新现代管理模式,不断释放实验室动能与价值,对实现高校应用型育人有积极助推作用。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实验室对实现应用型育人目标的重要意义

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是实训、训练、集中授课及教学为一体的育人空间,实际上代表了新时期本科生培养的重要方向,即走实践应用型道路,确保本科生可以进入到更具实践氛围的实验室中,逐步形成实践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应用意识与习惯[1]。

(一)促进了高校育人工作的体系化与现代化

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的有序培养,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形成体系化、现代化的教学与育人规范。为此,引入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突出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无疑将促进上述工作的推进。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而复合性的教学与实训工作也是此类实验室的重要工作诉求[2]。当然,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教学、实训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要符合复合多元的要求。从当前的情况看,一些地方的高校虽然很重视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建设工作,但由于管理理念的缺位和思维的滞后,很容易出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脱节的情况。另外,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管理创新很难有效推进,与学校的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前后失序的关系,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办高校信息化工作的失调。有鉴于此,进一步发挥民办本科应用型实验室的务实功能,使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具层次感,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本科生教学的内在质量,对本科生的深层次教学意义重大,对实现体系化、现代化育人具有特殊意义。

(二)增强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产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这也要求高校必须推进针对性的育人工作,培养社会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功能性人才。建立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对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务实性皆有正向促进作用[3]。具体来说,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往往针对学生的技能或知识点的需求而展开教学、实训,同时也针对特定科目、课程重点开展实训活动,因此其指向性和针对性的特征格外突出。此外,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可以借助信息化将各类实验、实训、教学与实践活动形成反馈意见,这些意见以体验、书面信息、数字信息等形式汇总起来,就是本科生教学工作改进的重要依据和参照,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因此,推动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有效建设,强化现代管理模式创新,不断释放实验室动能与价值,对高校实践性育人举措的落地有积极助推作用。科学研判实验室推动信息化管理模式建设的基本情况,完善培养工作机制,发挥实验室效能,能创造更大的教学、实训与育人效益。

(三)丰富了实践育人的渠道与模式

应用型本科实验室是高校教学、育人工作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丰富实践性育人工作的渠道、模式和路径都具有显著意义[4]。推动民办应用型信息化本科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创新,其目的就是聚合实验室各项资源和力量,确保实验室教学、实训效果最大化,为本科生更好的形成实践技能提供支撑。管理创新的目标是为广大学生服务,因此一旦管理模式滞后、管理创新缺乏,就无法达成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设立的预期与建设诉求,也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价值。为此,建立健全民办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实验室,能够弥补高校传统育人模式的不足,增强育人工作后劲。除此之外,民办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实验室的作用更为多元,与学生们的实训、实践体验联系更为紧密。以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实验室为依托,本科生的学习可以更务实,同时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体验内容,使得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提升[5]。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实验室可以作为教学场域的拓展和延续空间而存在,也可以视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对教学的深化起到了支撑和夯实的作用,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实验室往往有更多元的设备、器械和多媒体工具,可以形成亲身参与、动手操作的良好氛围,这些都是理论课堂无法替代的。

(四)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信息化素质

高校承担着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民办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实验室可以很好地提升育人工作效益。尤其能强化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培育,形成以信息化举措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和育人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例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最新的尖端技术可以发挥实验室实训教学的具体作用,也能够与管理制度相结合,与人为管理相互补充,展现工具性的核心功能,为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提供积极辅助,进而不断增强教学、育人工作的活力与张力。从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实践能力入手,以各类学科、课程设计、专业实践为起点,民办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实验室能够更好的指引本科生开展实践教学,形成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的效果。借助实验室的加持,高校育人工作可以迈入信息化轨道,不断培养出信息化技能过硬、经验丰富的应用型人才。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展望未来,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指引的思维方法将在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最终惠及应用型育人目标,确保高效的本科生培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需要信息化管理

推进科学系统的管理,提升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其目的是确保实验室系统合理运行,为教学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为此,各类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都力图在科学管理方面取得突破,以释放实验室的最大化效能。但受困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一些地方的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存在信息化管理思维缺失、科学管理模式流于纸上、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情况,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实验室在预定管理轨道运行,最终导致实验室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例如,一些高校的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确立了规范的管理章程与模块,但具体的执行却无法到位,管理者实际上没有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也缺乏最新的管理观念和思考,使得实验室的整体管理工作始终处于无序状态。再如,有的本科实验室建设难以统筹规划,不同院系在采购仪器设备时出现重复购置,使得采购成本提升,同时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等现象[6]。类似的情况在多地的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中都有表现,其结果就是实验室的管理与日常工作各方面信息无法匹配,使得实验室的功能发挥不畅。

(二)管理体系布局不合理需要信息化管理

作为民办高校重要的实践性功能之一,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生人才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度量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但目前一些民办高校的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存在管理机构过于分散及管理模块化水平偏低等问题。有的民办高校将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置于常规的教学系统之下开展管理,并未赋予实验室特殊地位,实际上也无法给予实验室更多的“内部政策倾斜”,导致实验室的管理往往混合入教学与教务管理因素,因此管理效率持续走低[7]。另外,组织实验的部门过于分散,一些实验中心和教务部门同时承担实验室管理职责,仍然按照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开展工作,信息化、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的手段无法得到推广应用,使得实验室的管理创新工作很难取得进展。由于管理举措不集中,管理效果不彰的问题,对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更好的推进日常教学实训工作都必然带来消极影响。民办高校重要的育人工作机制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密切关联,这也是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存在意义所在。当前不少高校育人工作模式与管理体系间存在错位、脱节的问题,显然阻碍了育人工作的正常推进。引入信息化思维方法和操作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疏解上述问题及疑难,自然也给实验室教学及实训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这个维度上看,推进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技术介入能力,无疑是相关工作深入推进的必要选择。

(三)管理手段落后需要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是当前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向,也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基本选择。推进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有效建设与管理,也必须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道路。但在一些高校的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思维得不得有效贯彻,智能化与数字化应用无法真正铺开,而传统、陈旧的管理手段仍然担负着核心管理职责,使得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培养的本科人才也很难跟得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生产浪潮,也不能形成全面而高端的技能水平。另外,一些高校相关实验室的资源共享程度低,不利于综合性设计实验和多学科融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同时,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和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实验室管理工作日益繁琐复杂,管理人员工作难度大、管理效率低,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这些也都与信息化管理举措缺失存在显著关联[8]。因此,推进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就是借助高效管理提升实验室教学与实验水平。但当前不少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缺少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管理举措支撑,其现况堪忧。

(四)管理效能低下需要信息化管理

当前,各高校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有赖于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也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深度参与。但从许多高校的现实情况看,管理机制僵化、管理制度缺失及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导致了高校存在普遍管理效能低下的问题。在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中,缺乏信息化管理的加持,使得日常管理工作与教学、实训工作存在脱节,严重阻碍了实验室正常工作的推进和深化。所以,必须革除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陈旧的管理思维,引入信息化管理方法,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建构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模式,大力引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意识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确保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发挥应有功能。

三、推进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实践对策

推动当前高校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必须突出以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作方向,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举措,能取得相关务实效果。

(一)建构系统性管理模块,推动信息化管理有效落地

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是确保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功能最大化的基石,而管理工作的创新则要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展开,这也是实验室工作的重点。一些民办高校的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往往在前期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技术和人员作为保障,但对于中后期的管理工作却缺乏部署和长远规划,使得实验室功能不能完整铺开,形成了“虎头蛇尾”的状况。为此,必须立足于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核心功能,建构完善的系统性的管理模块,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推进信息化管理,使之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融通,确保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例如,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学校的部署,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建构一系列的管理模块,形成整体的管理方案,然后以模块化思维对管理步骤和方案进行细化,并最终逐一落实、执行。此外,要推动信息化管理举措“回头看”,定期检视、审查前期管理举措的贯彻执行情况,重点对落实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判,形成书面意见,提交给上级主管领导,同时作为实验室全体人员今后工作改进的依据和参考。再如,根据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安排,运用信息化技术,搭建集实践教学、培训考试、自主开放、科研创新、学科竞赛等为一体,拥有多种软、硬件资源的综合性共享平台,同时严格在管理模块下推进实训教学工作,为教学发展提升创造良好环境及氛围[9]。

(二)引入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管理必须依托信息化技术推进,必须与最新的技术成果产生融汇效应。一方面,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是新型信息化技术的最新成果,代表了信息化管理举措发展的核心方向,在实验室建设、教学、实训、实验等各项工作中都可以发挥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建构起的管理平台和系统,能够快速容纳各类信息资源,形成准确的管理方向判断,为实验室各位老师与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信息参照,确保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处于最优状态,达成最好管理效果。例如,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日常管理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能推进仿真实验室的高效应用。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把仪器设备的功能集成到计算机中,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和场地,如需实际仪器设备验证测试,可以多个高校或单位共享一套设备即可,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10]。另外,借助信息化管理体系,实验室的教学形式会更具灵活多样,尤其是在实验室教学中既可以进行集中演示,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强大丰富的功能,自由灵活地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实现设计目标。可见,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深度,对拓宽实验室的实践功能大有好处。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说,将其与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管理工作相结合,具体路径就是通过对实验室长期以来海量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和研判,形成科学的整体结论,揭示实验室日常工作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推导出合理的改进方向,这些都可以作为实验室下阶段工作的重要参考。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体制,采取“集成式”管理手段

依照高校发展与管理实际,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信息化管理常态,并积极采用“集成式”管理手段和措施,能克服机构分散、管理措施形式化等突出问题的影响。例如,实验室管理中存在多个部门并行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现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举措相互推诿、管理人员等问题。通过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将仪器设备的各种参数信息,如设备名称、采购时间、采购价格、供货厂商、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操作规范、说明书、布置地点、当前状态等都登记到系统中,可随时查询,随时监控,能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将信息化技术系统与管理机构相联系,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下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可以随时查询、调配、维护、保养各类仪器设备,真正做到了“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有术可用”,发挥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也与集成式管理相互融通,达到了最优管理效果[11]。此外,通过制定《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管理章程》《应用型本科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制度》《应用型本科实验室机构管理职责》《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管理监督条例》等制度细则,并设立专项实验小组,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协调配合,担负起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能确保信息化管理举措落实到位,发挥切实作用。以信息化管理为出发点,结合健全的机制体制,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集成式管理就可以科学运行,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也可以高效推进,这对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无疑大有裨益。

(四)采用“引进+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管理工作团队

确保民办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实验室的科学有效管理,必须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素质优异的管理队伍,形成高效率的管理班子。另外,要采用“引进+培养”的双向人才培育模式,为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输送一大批高水平人才,为管理队伍的充实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与日常教学、实验、实训等实践性工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管理人员也要融入教学团队中,这就是功能性合一的概念[12]。要依托信息化章程与制度的约束,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合力下推进。为此,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使之广泛参与到实验室的各项教学、实验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发掘内部现有人才,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提升管理效率。无论是引进的外部人才,亦或是内部挖潜培养的管理人才,都必须熟谙现代信息技术,必须熟知专业科目的本科生培养知识,要具备信息化、教学技巧与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为管理队伍的有效建设提供支持,尤其是要重点考察管理队伍的信息化素养。从传统的PC互联网到现代的移动互联网,融合大数据、智能化、数字化、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能力,确保每位管理者都可以“一专多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多面手”作用,展现更大价值。另外,管理队伍成员要熟悉实验室软硬件操作、运转、使用、维护、保养等相关知识,要具备实践技能,确保将实践教学与日常管理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助力实验室日常教学与实验工作。唯有此,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管理队伍才能形成强大战斗力,才能有效兼顾教学、实验、实训、评价、管理、科研等各项工作,实现实验室功能最大化,为高水平本科生的科学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言,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实验室作为进行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在学生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高等院校积极推进应用性、实践性教学与实验的大背景下,不少民办高校的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建设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业已形成了方兴未艾的积极态势。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平台,健全体制机制,提升信息化技术的管理应用,确保信息化队伍的有效建设,才能真正提高民办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的功能与价值,为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民办应用型实验室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