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四史”教育的治理功能与实践遵循

2022-12-27高雷雷

关键词:四史改革开放党员干部

高雷雷,徐 俊

(1.皖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2.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2021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1]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新时代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现实诉求的必然结果,“四史”涵盖了我们党从星星之火成长为世界大党、从羸弱苦难到壮丽辉煌的百年奋斗历程,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深刻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坚定信仰、自我革命的品格特征,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发挥其社会治理功能,在实践中服务现实,开创未来。

一、新时代“四史”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党史、国史”教育

“党史、国史”教育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前后,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国际上一超多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网络霸权”对他国进行文化殖民,不断输送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在我国掀起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浪潮,政治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2]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争夺的角力赛,成为国家力量存续、政治生态安全的关键。国内反对势力暗流涌动,分裂分子虎视眈眈,企图里应外合实现“去马克思主义化”、“去中国化”的政治意图。一些党员干部受此影响存在目标感模糊、信念感缺失、服务感降低、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导致我们党许多想办的事情没有办成。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船”的掌舵人,在历史波涛汹涌的前进中带领人民中流击水,同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展开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凝聚思想共识,坚定理想信念,团结一切力量在党的周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出发,对新时代党内教育建设提出新要求。2013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员干部要学习党史和国史,把了解过去当做开创未来的基础。[3]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有其历史必然性。在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下有效地发挥了历史的价值导向功能和资政育人功能,易于使党员干部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针对党员干部目标感模糊,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把历史、现实和未来结合起来回答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针对党员干部信念感缺失,提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党不忘初心的奋斗史中汲取前进力量,锻造强大的思想武器,为开创未来提供精神支撑;针对党员干部服务感降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上坚持为了人民奋斗,依靠人民前进,与人民命运与共,为开创未来提供动力续航;针对党员干部自信心不足,提出“四个自信”,以理论的、历史的与实践的三重逻辑,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理论的科学、制度的先进、文化的优势,以及历史和人民所做出选择的必然性,为开创未来提供现实依据。把历史作为必修课是解决现实问题、开创美好未来的钥匙,通过“党史、国史”教育,为党员干部沉淀了宝贵的治理经验,使“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深入人心,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心聚力。

(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

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书写历史成就、创造历史经验的过程。改革开放史的历史发生时间和周期最短,但对我们的影响最大,因为改革开放还在“赶考”的路上,是我们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由于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全面发展注定是一条长远曲折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常规的社会问题在所难免。反对势力一贯把不良社会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归结于改革开放,并以此大做文章,掀起舆论高潮,改革开放“过头论”和“不足论”一度左右交锋。改革开放“过头论”把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改革力度过猛,开放程度过大,认为应该回到改革开放之前所谓的“理想社会”状态,这无异于是历史潮流中的自溺行为。从过去中国的改革旧史中看,凡是不能成功的变革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改革,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如王安石变法、隆庆中兴;凡不能顺应历史潮流彻底变革,抓住历史机遇的,就要落后挨打,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就告诉了我们这条最基本的道理。改革开放“不足论”是资本主义价值观精心包装用来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新手段,表面上看是积极进取的大胆创新,实质上是否认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主张把资本主义的制度模式当作“葫芦”,我们以此来画“瓢”,以实现弱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去中国化的真实意图,人们往往容易被其表象所迷惑。邓小平曾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4]在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左”的教训非常深刻,因其极具革命色彩的表征,容易使人忽略其本质,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所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强调继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之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受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人民群众之中出现质疑改革开放的声音,党的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骑墙派”、“望风派”,对党的决策和主张产生自我怀疑。“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针对如何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作出的科学回答,这意味着改革将由分域到全局,深入内里,其涉及领域更加广泛、推进程度加深。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5]中国国情之特殊决定了改革开放是在考察历史经验教训与成败得失中催生的伟大创新,由于起步之初的稚嫩所带来的发展问题,只能借助不断成熟的发展来完善和解决,继续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用世界大历史观的视野从全局辨析改革开放的前后统一,用理论、历史与现实统一的逻辑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成就和矛盾,凝聚起了共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不良社会思潮枯树生新芽,背地里投石问路,企图用改革开放的话题再次掀起千层浪,破坏社会和谐稳定。面对这种政治环境,习近平在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党员干部要学习“改革开放史”,要弄明白为什么改革开放是我们能够成功、继续成功的关键一招。通过建立起“改革开放史”教育的常态化思想理论学习,破除质疑之声,使得党员干部易于自觉地提高政治免疫力,荡涤意识形态领域的污泥浊水,在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上保证思想的高度统一。

(三)“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社会主义发展已经继续了500多年的理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空间上逐步由西方转向东方,在前途上逐步从曲折转向光明,在遇到了中国共产党之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事业的繁荣。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周期最长,是“四史”中历史经验最厚重的部分。当前,世界各国发展朝着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进,谋求合作成为各国的发展共识,但也存在大国之间日趋紧张的对抗,斗争的形式变得复杂多样,斗争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同时人类生存发展还面临着共同的危机。美英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是对于20世纪末全球一体化趋势演进的反向运动,它在近五年愈演愈烈,给全球化的交响合奏带来断断续续的插曲,政治单边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附体而生。“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中国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四个自信”深入人心,对外开放极具包容性,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成功经验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持续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二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深陷发展的泥潭,恰逢遭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大考,更是直接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全面性和顽固性,给其发展带来冲击与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重构理想中的单极世界,必然在全球化这场“历史大戏”的舞台上唱出反调。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越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力量此消彼长,国家实力“东升西降”的关键时期,“明枪”和“暗箭”更应该无处不防。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更加开放,为西方价值观和国内反动思潮创造内外联动、炮制敏感话题、散播不实言论、冲击思想阵地,影响了社会和谐安定,看似风景独好的周围依然暗藏危机。因此,不能把中国的发展看成偏安一隅的发展,必须将其置于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大历史空间的视野中,才能看清楚危机的深重性和克服危机的必要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钥匙。2021年1月,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提出“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在历史滚滚前进中,坚持大历史观,才能保持与历史同轨、与时代同步。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是哪一个国家特定的发展史,历史上很多国家和人民建立过无产阶级政权,为推动历史从资本主义迈向更高台阶的发展,进行了共同的努力,尽管绝大多数失败了,但是这种历史经验成为真理茁壮成长的养分,我们党就是从汲取历史的失败教训中把握到正确的发展规律,才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因此,社会主义发展史本身具备整体性的特征,其嬗变规律也具有整体性,中国作为其中不可剥离的一个部分,受到整体规律发展和变化的制约,只有把我们的发展放置到整个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历史视野中,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波谲云诡的国内外格局中守正创新。习近平把“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结为一体,形成了交相辉映、相互统一的新时代“四史”教育。新时代“四史”教育,体现了以世界整体的发展与变化为视角,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历史整体发展过程审视世界与中国,历史、现实与未来,是战略、历史、辩证、创新和底线几种思维能力的高度融合。在全党上下开展“四史”教育,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思想领域“一”与“多”的激烈角逐似有偃旗息鼓之势,党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稳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梦”、“初心使命”、“四个自信”、“责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执政经验、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

二、新时代“四史”教育的治理功能

(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激励情感

历史中蕴含很多具有强大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生动历史事实,是资政育人的重要素材,能够激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四史”教育的基本资源是精神资源,其中的积极成分能实现对先进历史观的思想觉悟,使人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这是“四史”教育重要的情感激励作用。“四史”教育之所以能起到情感激励的作用,主要依据马克思社会意识形态学说。一方面,“四史”的历史结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立场、观点和方法基础上是情感激励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但其核心观点和价值立场不会变。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仍然长久的具有科学思想伟力,就是在于始终坚持用唯物史观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背后的历史条件,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高举人民至上的旗帜,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向着人民的目标奋斗,这是任何其他主义无法超越的真理之巅,也是无法跨越的道德高度。“四史”的四个部分相互贯通结为一个历史整体,尽管其每个部分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但从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来看,它由始至终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历史事实,是由始至终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因而,“四史”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实践的检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四史”科学地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说明历史的基本问题、鲜明地彰显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新时代开展“四史”教育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执政、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与确信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与人民群众深厚感情上的,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形成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共识。另一方面,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和借鉴历史经验,是“四史”教育情感激励的核心要义。通过学习500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为达成社会理想,坚持培元固本、与时俱进的历史;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红色政权,进行逢山开路、内外斗争的历史;70多年来,新中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排除万难、上下求索的历史;40多年来,改革开放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实事求是、困知勉行的历史,继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能够塑造历史知识结构、培养历史思维方法,联动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和意志基础。

(二)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铸就定力

定力对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学习“四史”能够帮助党员干部铸就政治定力、保持政治清醒,在风高浪急的时代湍流中研判历史趋势、在曲折光明统一的道路上把握前进规律、在时代使命和个人角色的关系中塑造人生格局。一方面,“四史”教育为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固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这个初心,体现在“四史”的每一个历史阶段,贯穿我们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致力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论是面对敌人鲜血淋漓的屠刀还是高官厚禄的利诱,始终不改初心,不负人民;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资本主义阵营和国内反对势力的内外夹击,以及落后的人民生活面貌,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同甘共苦,齐心协力搞建设,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外政治环境极不安定,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今天,世界各国共同进入大变局时代,国际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突出,物质金钱的诱惑对道德的挑战性增大,同时,资本主义价值观和平演变中国的意图从未停止过,初心谈起来容易,坚守到底却很难,如果没有极强的政治定力,就不可能完成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四史”教育为党员干部的精神信仰补钙。“四史”正是一部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坚定理想信念,建构精神谱系的历史。“四史”是一部剖析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原因的真实历史,它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服务人民群众、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的强大意志力和宝贵品质,体现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理想照耀中国、用热血建设中国、用生命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能够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精神营养,增加正能量。铸就政治定力内在的要求党员干部,要把加强“四史”的学习作为事业成功的保障,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学习一切有益于带给人民福祉的历史经验,把历史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在各个领域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让历史经验、理论创新为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服务。

(三)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预防腐败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能够让党员干部时刻警醒头顶的“乌纱帽”不是光环,而是“紧箍”,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不是“游戏”,而是使命,始终心中装着老百姓,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拒腐防变。无论是从历史的时间还是从历史的空间来考察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痛恨腐败、向往先进和纯洁是古往今来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特点。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中国共产党正因为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自我革命,才能在近百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浪潮中成为国家命运的掌舵人,从历史的犄角缝中走到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成为拥有最广大人民坚定跟随的世界大党。腐败的产生受意识形态开放性的影响,会隐蔽的侵蚀污染党内政治生态,最终亡党亡国,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把拒腐防变、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底色当做自身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腐败是我们党最大的威胁,党员干部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要通过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汲取历史经验,开创未来。一方面,“四史”教育能够激发自我革命的自主自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革命”当做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手段,此后,无论苦难还是辉煌,始终强调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保障,逐步推动“四史”教育在全党开展,“四史”教育以其丰富深刻的内涵诠释自我革命的本质要求。“四史”中有共产党员的大量优秀事迹,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改革考验中、思想“糖衣炮弹”的诱惑中,不断加强道德自律,把自我革命当做前进的动力,是自我革命的典型。学习“四史”能让党员干部的情感受到激励,主动自我革命,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塑造人格、在时代使命和个人角色中处理好关系,把自我革命转化成内在动力,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另一方面,“四史”教育能够约束腐败行为的发生。过去,封建社会领导集团有腐败、资本主义社会领导集团有腐败,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因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于自己的周围,如果在我们党内出现了腐败,这是需要深刻反思的,苏联的结局就是前车之鉴。习近平尤其重视学习历史,特别注重总结历史教训,因为教训总是惨痛的,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让人记忆最深刻。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初心使命决堤和理想信念变节的情况,党中央以雷霆万钧的手段扫除腐败威胁,以“重拳”、“组合拳”打出反腐决心,以“永远在路上”表明反腐毅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斗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打虎”、“猎狐”、“拍蝇”这些形象的妙喻给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周永康、徐才厚等人的下台,表明了反腐斗争不是演练,而是真枪实弹,反腐斗争的经验也给党员干部带来震慑力,起到了反面警示的作用。

三、新时代“四史”教育的实践遵循

(一)学习历史与守正创新相统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的土壤厚重无比,积淀了前人的智慧,能够让今天的人快速有效地从中获取经验,指导具体的实践。开展“四史”教育,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唯物史观为基认识历史的重大问题,以科学的历史逻辑分析历史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把握历史的发展大势。一方面,“守正”指的不是简单的笼统的历史继承,而是掌舵历史过去与未来的政治方向。一是通过学习“四史”,做到守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理论学说一样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尽管新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马克思所处时代生产力的情况大不相同,人民在社会实践领域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一再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并未过时。“四史”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能够被各个时代的社会实践所验证,其发展性能够与任何时代的历史条件相结合,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立党立国,是我们取得历史的伟大成就,以及规划未来发展和制定远景目标的理论和根本依据。在新时代,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精神世界的核心,党员干部要学懂弄通做实“四史”,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而不是其他的“邪路”或“老路”。二是通过学习“四史”,做到守初心。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四史”,要深化对党群关系的认识,做到心中有百姓、谋事为百姓,坚持个人幸福源自人民、个人价值归宿在人民,始终牢记初心使命,通过学习“四史”努力提升服务人民的本领,把学习到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到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去,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通过学习“四史”,做到守自信。自信需要情感基础的支撑,更需要实践的检验。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是在历史的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坚定维护,这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阻碍,保证党和人民事业的成功。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全面深刻地理解“四个自信”的历史来源、现实依据、实践基础以及重大意义等,在学习中做到“思信行”相统一。另一方面,理论创新作为人类创新的一部分,自从人类历史开篇之日起,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它的指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救亡图存的各阶级政党之所以没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穿了不合脚的“鞋子”,最终失败。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带来曙光,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正是因为有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并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时代条件进行理论创新,指导我们开创未来。事实证明,历史是滋养理论创新的土壤。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习“四史”久久为功,用“四史”浇灌思想阵地,孕育理论创新的果实,保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8]。

(二)把握规律与服务现实相统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是因为历史中有科学的规律能够为我们今天正在做的事提供指导,把历史的经验方法运用到我们现在进行的工作当中去,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智力支持。一是掌握历史规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几百年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根源在于是未能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本国国情,在大变革的时代中改变了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的性质,让出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最终导致无法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左”的思想一直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党执政的合法化进行弱化,每当“左”的思想占据党的主导地位,就会给党的执政和国家建设带来动荡不安。“四史”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党全面领导一切工作,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二是掌握历史规律,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史”是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发生的既定事实,它不是神的创造物,也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被随心所欲地改变,但人在其中不是消极被动的,可以研究并掌握其规律,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汲取了近代中国政治运动惨败的经验教训,掌握了历史前进的规律。新中国成立之后,总结苏联模式“鞋子”不合脚的经验,开始立足实际独立进行社会主义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总结新中国曲折建设的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我们党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习“四史”,把掌握历史规律和服务现实统一起来。三是掌握历史规律,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四史”揭示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双向的、互为的关系。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现实要求,必须依靠每个社会成员的发展来推动,个人发展的满足只能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在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不同阶段,无数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都把个人人生理想的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到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当中,把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变成了现实,形成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员干部思考问题,推进工作,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的关系,把个人和群众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群众评判紧密联合起来,在服务人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分类教育与突出重点相统一

分类教育能够提高“四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突出重点能够准确把握“四史”教育的核心要义和目标要求。一方面,开展“四史”教育,必须针对不同群体,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党员干部、青年学生、人民群众的思想特征各不相同,进行分层教育才能发挥“四史”教育最大的现实意义。首先,要抓好党员干部作为重点群体的“四史”教育。党员干部是开创未来事业的骨干,是“四史”教育的重点对象,对党员干部的“四史”教育,不仅要求他们全面深刻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领导治理和服务人民的能力,使他们“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9]其次,加强青年学生群体的“四史”教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0]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内部,青年是为事业取得成功提供动力续航的关键因素,实现伟大事业的成功有一个必经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赓续精神、接力奋斗。青年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面对纷繁交织的现象和问题,不会自发地分清本质与非本质、必然与偶然、重要和不重要等,常常喜欢用主观的、臆想的结论来代替对现实问题的认知,把握不到事物的内在规律。青年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又影响整个人生的定位、定向和定力,必须引导青年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前提,用严格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增强对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最后,要重视普通群众的“四史”教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1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群体,不擅长像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那样探究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本质问题,不会自觉地建立起理论体系,往往通过直接的现象影响认知,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引导人民将认知提高到科学的水平,要“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12]另一方面,“四史”教育要突出重点。党史学习教育是“四史”教育的重点,毛泽东把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运用当做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他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强调在治国理政中分析和总结党的历史。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14]“党史”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到处饱含着关于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形成伟大精神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资政育人素材,从党史学习中了解党不忘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推进自我革命的历程,能够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荣誉感和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四史改革开放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诵读学传”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