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洲里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研究

2022-12-27李天源

关键词:满洲里红色旅游红色

李天源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内蒙古 满洲里 021400)

“红色旅游是指以各种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建筑、纪念场馆等为载体的主题旅游活动”。[1]素有“东亚之窗”美誉的口岸城市满洲里,百年的革命建设和发展史积淀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其红色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品质较高、特色突出。满洲里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暨国门景区,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以共产国际为主题,涵盖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纪念广场及陈列馆、火车头广场、满洲里秘密交通站、中东铁路监狱、扎赉诺尔和二卡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旧址等遗址、遗迹。“这条交通线是形成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发挥作用较大的一条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2]2016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国门景区包括国门、41号界碑、红色旅游展厅、中共六大展览馆、满洲里红色秘密交通线遗址等景观。近些年,满洲里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升温,不仅成为全市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满洲里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审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标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3]红色旅游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满洲里红色旅游资源,以详实的历史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遗留的实物,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为寻求革命真理,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国的艰苦奋斗历程。通过红色旅游重温我党可歌可泣的奋斗史、革命史和光荣史,深刻体会到红色政权和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寓教于游、寓学于乐,是进行党员干部教育和人民群众教育的重要素材。它使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由单纯的说教式、授课式转变为生活化、体验化的实践感悟方式,带给人们真实的心灵震撼,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熏陶。

(二)发扬优良传统,夯实理想信念基石

满洲里国际秘密交通线交通员们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肩负起护送中苏革命者安全往来的历史重任。许多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经此安全出境寻求革命真理,共产国际代表和军事顾问也经此来到中国帮助建党立国。这种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出了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满腔热忱。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共产党领导全市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开启了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建设的新征程,展现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通过红色旅游可以重温这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史”、“锐意创新的发展史”,使游客心灵上得到震撼、思想上得以启迪、精神上得到激励,鞭策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勿忘历史、昂扬斗志、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三)加强品德修养 ,提高社会道德风尚

满洲里作为国家最大的陆路口岸,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但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价值观碰撞愈演愈烈,在社会部分领域存在一些道德缺失现象,例如: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社会公德缺失、职业道德低下等。极需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然而传统的道德教育形式呆板、内容乏味,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红色旅游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具有道德激励、检核和规范作用。通过瞻仰遗址遗迹、回望历史、聆听故事、感悟精神,使道德教育生动而不失原意,不仅扩大了德育的受众面和影响力,而且提高了德育的教育效果。通过红色旅游使参观的民众在个人道德、职业道德和传统美德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能够甄别是非,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促进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助力形成社会主义文明道德新风尚。

二、满洲里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5年“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以来,红色旅游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效果差强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一)红色景区精神内涵挖掘不充分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根基,红色景区开发的出发点是通过旅游活动达到学习和受教育的目的。当前满洲里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充分导致红色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满洲里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研究欠缺。虽然有一些书籍论述了满洲里的红色历史,但仅仅局限于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很少涉及改革开放后的红色文化成果,而且没有针对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及其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入研究,致使红色景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系统、浅尝辄止;另一方面,满洲里红色精神的承载与展现方式缺乏创新。当前,博物馆、国门等红色景区主要是“展板+橱窗”的静态展示模式,缺乏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旅游项目,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兴趣不高、回头率低,使得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的传达缺乏教育价值的契合性和感染力,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红色旅游精品产品形式欠创新

红色旅游不能仅靠政治使命和红色情缘来吸引八方游客,而应该加强红色旅游精品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从而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受众面。然而当前红色旅游精品产品创新不足,具体体现在:首先,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有待开发与深化。虽然2019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融合红色文化传统和绿水青山文化打造亮丽北疆·纪念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红色旅游线路,但是这仅仅是顶层设计,需要完善、部署和细化的地方还有很多。此外,满洲里市也欠缺结合“全域旅游”理念及区域特色量身打造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次,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欠缺。红色旅游景区纪念品大多以体现俄罗斯异域特色主旋律的套娃、小镜子、首饰盒等物品为主,红色元素旅游纪念品不仅数量少,而且款式陈旧、风格雷同,尤其是缺少增添“时尚”元素的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最后,红色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不足,多数旅游项目以简单的浏览观光为主,缺乏与游客在视听嗅味触五感的体验性互动, 致使红色旅游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

(三)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欠专业

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处在一线的讲解员、导游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游客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当前满洲里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良莠不齐,有待提高。一方面,部分讲解员和导游员红色素质欠缺。受制于满洲里的气候特点,旅游旺季集中在7、8、9三个月,旅游从业人员大多都是兼职的,他们很少经过专门的红色教育培训,缺乏阅读大量红色历史读物的文化背景积累,致使导游讲解仅是对革命历史知识的照本宣科,不能生动形象地诠释地方红色历史及其精神内涵,甚至部分导游员存在“戏说”红色历史的现象;另一方面,讲解员和导游员专业素质不强。红色旅游的参观游览者涵盖党政干部、学生、普通百姓等不同的层次,讲解员和导游员由于缺乏教育经验和讲解技巧,不能分别针对不同游客群体进行差异化的讲解,且讲解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受用性,讲解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互动性体验,致使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四)红色旅游传播推介力度欠深入

满洲里红色文化要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提高其受众群体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加强传播推介力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红色旅游传播的内容挖掘不深入。不仅关于满洲里红色历史和旅游方面的书籍出版数量有限,而且像微电影、微视频、动漫、红色歌曲等宣传作品的创作也十分匮乏,直接影响传播推介的质量和效果;其次,红色旅游传播媒介利用不充分。互联网上关于满洲里红色旅游的相关信息不仅数量十分有限,而且质量不高;青年人使用较多的抖音、快手等宣传平台也没有充分利用,红色旅游专题微信公众号、微博尚未开通,即使相关公众号有涉及红色旅游专题内容的,也存在更新不及时、内容简单、浏览量不高等问题,实际上未能真正实现预期的传播推介效果;最后,红色旅游传播方式有待拓展。红色旅游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旅游主题,当前学校教育与红色旅游结合不紧密,致使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红色精神的宣传推介效果。

三、满洲里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一)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夯实红色旅游思政教育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4]因此,要使满洲里红色旅游和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必须努力挖掘红色文化隐含的精神内涵。首先,系统研究红色文化。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党建学院可以协同组建红色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加强满洲里红色历史脉络和地域文化融合的相关研究,深入挖掘革命遗物、遗址、遗迹、英雄事迹等载体背后的精神内涵;其次,准确解读红色文化。虽然,红色交通线是满洲里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满洲里红色文化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得到提炼和升华,因此,其内涵更加广阔;最后,科学演绎红色文化。通过对革命历史人物、故事事迹进行科学演绎,使游客在观光游览中获得带入性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增加红色旅游项目的独特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创新红色旅游精品产品,撑起红色旅游思政教育之骨

为增强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程度地让旅游者感受革命的不易、胜利的辉煌及精神的伟大,就需要秉承“基于红色精神、传播红色精神、学习红色精神”的理念创新红色旅游产品。首先,做好“红色旅游+”旅游产品规划,将红色旅游与文化体验、草原生态、蒙古族民族风情、俄罗斯异域风情、研学实践等融合发展,吸收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提高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面;其次,开发具有异域风情的红色旅游线路,例如:打造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体验线路(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赤塔),瞻仰红色遗迹、聆听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色精神;再次,开发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如:将“时尚元素”融入红色旅游产品设计中,加深旅游者对革命光辉历史及其精神价值的记忆和感受;最后,开发融入市场需求的创意旅游项目。例如:通过红色景区内配上红色文化主题餐厅、红色主题咖啡厅、特色俄式餐厅等吸睛驻足,使游客能够细细品味红色味道、欣赏红色音乐、观看红色影视、感悟红色精神。

(三)优化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活化红色旅游思政教育之血

旅游从业人员是红色景区的门面和名片,只有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硬、工作能力强、服务水平好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才能将满洲里红色景区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文化巧妙地介绍给游客,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建立常态化讲解员、导游员培训机制。满洲里市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针对导游员、讲解员的红色素质专题培训班,使他们加深对满洲里红色历史及其精神内涵的领悟,增强红色素质、端正职业态度,提升讲解的通俗性、故事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其次,扩大蒙语、俄语等“双语”导游员队伍。满洲里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以共产国际为主题的秘密交通线,地处中蒙俄三国交界处,自然会吸引俄罗斯、蒙古国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通过高素质的双语导游员队伍,可以使满洲里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内涵走向世界;最后,举办“红色主题”的导游大赛、知识竞赛。通过大赛“赛职业技能、展导游风采、树行业榜样”,引导导游员钻研红色文化,提高业务技能,提升服务水平,传播行业正能量。

(四)提升红色旅游传播效果,打造红色旅游思政教育之形

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传播推广工作。首先,重视红色作品创作。加大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宣传片、微电影、抖音快手短视频的拍摄力度,加强红色文学作品、红色歌曲、红色诗歌、红色绘画作品的创作力度,不断丰富满洲里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文化的弘扬效果;其次,构建融媒体传播新格局。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刊、城市公交宣传栏等)和新媒体(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进行立体化推介,提升满洲里市红色旅游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例如:建立红色旅游主题网站,及时发布国家、政府、景区等有关红色旅游的新闻资讯,传播革命人物事迹及红色精神,同时设立视频专区,播放《红色满洲里》等主题的红色影视剧或微电影、微视频、红色歌曲等。利用“两微”平台的互动性特点,通过开展点赞、转发、评论、有奖征集等活动吸睛驻足,提高宣传推介效果;最后,研学旅行传承红色基因。教育部门可定期组织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各级学校要建立研学旅行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逐步使满洲里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而使广大青少年吸取红色营养、弘扬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猜你喜欢

满洲里红色旅游红色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关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