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药材的质量变化规律和标准探讨△
2022-12-27张亚中刘军玲程世云胡冲韩玲玲魏锋马双成
张亚中,刘军玲,程世云,胡冲,韩玲玲,魏锋,马双成
1.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51;
2.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51;
3.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 100050
中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标准体系的建立事关中医药的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作为上市准入标准起到反制的杠杆作用,对中药质量的控制有较强的规范作用。但目前也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中药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为照搬化学药品的模式和对“度”把握不准。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须在传承中药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坚持中药质量标准与临床疗效相对应的科学理念,制定合理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刘昌孝院士针对这一问题,于2016 年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新概念[1],2019年又发表专题报道“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核心理论与研究方法”,进一步阐述了中药质量标志物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解析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定义和科学内涵,并从有效性、特有性、传递与溯源、配伍环境及可测性5 个方面概要阐述了质量标志物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实现了中药质量控制理论、思路和方法的质的飞跃[2-4]。笔者在长期从事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中发现,很多中药材,尤其是果实和种子类中药材在采收加工成为药材后还存在自身体内的生物转化,只有阐述这个过程才能找到真正的质量标志物,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本研究以补骨脂为例,探讨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思路。
补骨脂又称黑故子、破故纸,为豆科补骨脂属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1 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除去杂质。其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等功效,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等,外用可消风祛斑,治疗白癜风、斑秃[5]。据文献报道,补骨脂含有香豆素、单萜酚、黄酮及苯并呋喃等多种化学成分[6-7],其中香豆素类成分主要包括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等[8-9]。由于补骨脂价格过低、产量低、费工、费时,国内已经有近20 年没有种植,主要靠从缅甸、越南等国进口,以野生为主。补骨脂早在唐宋年间就已经作为药材使用,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用量较大,是经典方剂二神丸、四神丸、加味青娥丸等制剂的主要组成药物,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其质量以保障用药安全。
1 补骨脂的质量标准现状及问题
补骨脂药材和饮片标准主要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 年版[10],分别收载了补骨脂和盐补骨脂2 种饮片规格,检验项目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等。除此之外,部分地方炮制规范也收载了这2 种饮片规格,检验项目均没有超出《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收载范围。
2019 年,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对243 批补骨脂和盐补骨脂进行检验,样品地域覆盖了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自65 家饮片生产企业、82个批发经营单位、21家零售药店及75家医疗机构。检验结果表明,共32 批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3.2%,不合格项目全部为含量测定项,不合格比例较高。而不合格原因是药材质量问题还是质量标准指标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2 补骨脂含量测定不合格原因分析
《中国药典》自1963 年版开始收载补骨脂和盐补骨脂饮片,之后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早期收载补骨脂药材标准仅包含鉴别项,盐补骨脂无检验项目。自《中国药典》2005 年版开始收载补骨脂的含量测定项,《中国药典》2010 年版开始收载盐补骨脂含量测定项。孟祥松等[11]对市售40 批补骨脂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标准检验,结果39 批样品含量不合格。
《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补骨脂”项下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为对照品,供试品经索氏提取后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总量不得少于0.70%。通过研究发现,该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采用的流动相为甲醇-水系统,在此系统下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等苷类成分在色谱柱上不能被分离。本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流动相改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系统能很好地分离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为进一步研究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与苷元之间的转化提供了参考。2)供试品溶液制备时采用的是索氏提取、甲醇加热回流2 h的方法,含量测定的限度为含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总量不得少于0.70%,而《香港中药材标准》2010 年版采用50%甲醇超声提取的方式,限度为含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总量不得少于1.6%[12],差异较大。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在50%甲醇超声的条件下可以促使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向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转化,所以测定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总量较高。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转化,本课题组考察了盐酸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方式,结果表明,在加入盐酸-甲醇(1∶4)混合溶液50 mL、加热回流1 h的条件下,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先转化成中间体,再由中间体基本转化成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水解完全后与未水解供试品中4个成分含量总和差异不大。
经研究认为,主要是测定方法影响了补骨脂的含量测定结果。因此,建议《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补骨脂”项下含量测定方法中,流动相改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42∶58);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改为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 g,精密称定,置回流瓶中,加入盐酸-甲醇(1∶4)混合溶液50 mL,加热回流1 h,迅速冷却至室温,滤至100 mL 量瓶中,用适量甲醇洗涤容器和滤纸,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并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按照此法,本课题组重新测定90 批补骨脂药材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质量分数的总和为1.69%~2.64%,均高于0.70%。
3 补骨脂储存过程中的成分转化
根据本课题组调研结果,补骨脂新货不合格率较高,但储存一定年限后合格率提高,因此对其储存条件和时限进行了考察。
首先考察了补骨脂在储存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这2 个因素通常对中药材的质量影响较大,通过影响因素试验放大温度和湿度在储存过程中对补骨脂的影响。结果发现,储存温度对样品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的含量无影响;但在高湿的环境下,补骨脂粉碎样品分别放置0、5、10、20 d 后,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含量逐渐降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逐渐升高。因此,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发现,湿度对补骨脂中指标化合物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通过高湿试验结果推测这个过程是酶促反应。在高湿试验中加入酵母菌发酵,可明显加速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转化成对应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为充分证明这一实验现象,又加入单一β-葡萄糖糖苷酶和水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喷洒β-葡萄糖糖苷酶的补骨脂药材粉末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喷洒水的药材粉末,而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的含量低于喷洒水的药材粉末。综合上述结果表明,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在β-葡萄糖糖苷酶的作用下直接转化成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
同时,本课题组考察了储存过程中温度和湿度对盐补骨脂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湿度对样品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的含量均无影响。但在高湿试验中,喷洒β-葡萄糖糖苷酶可明显加速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转化成对应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说明盐补骨脂在炒制的过程中破坏了植物体内含有的转化酶,所以盐补骨脂不存在放置后“越陈越好”的说法。
由此可见,补骨脂药材在自身所含酶的催化下,缓慢地将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转化为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这个过程最长可达7年。
4 现行标准与补骨脂“越陈越好”“越瘪越好”误区的关联分析
近年来,因需要符合《中国药典》2020 年版关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的限度,供货商增加补骨脂存储年限,这给补骨脂药材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实际在《中国药典》2020 年版标准下,补骨脂药材“越陈越好”是由于药材在存储过程中苷转化为苷元所致。此外,民间还有一个说法是“越瘪越好”。通过本课题组研究发现,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主要分布在皮内,瘪的补骨脂药材皮占比较高,导致越瘪的补骨脂药材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相对含量越高。补骨脂药材在历代本草中均未见“越陈越好”和“越瘪越好”的记载,地方炮制规范中只有“药材以颗粒饱满、黑褐色者为佳”的表述,但现在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将补骨脂药材放置3~7 年后出售,药材的颜色在放置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由黑褐色变为浅褐色,与传统描述不符合。“越瘪越好”与传统认为的“药材以颗粒饱满者为佳”也不符合。
因此,“越陈越好”和“越瘪越好”的说法可能与《中国药典》2020 年版检查标准有关,并不能反映补骨脂药材的质量。
5 补骨脂药材质量标准探析
补骨脂贮藏过程中,体内苷类成分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苷元和糖类成分,为其萌发存储能量,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不能只测定苷元成分而不考虑苷类成分。本课题组测定了243 批补骨脂中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4 个成分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合格的样品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较低,但相应的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含量较高,所有批次的补骨脂样品中,4 个成分总量基本维持不变,为2.1%~4.5%。
6 小结
补骨脂药材在储存过程中存在自身体内的生物转化,因此,在衡量补骨脂药材质量时,要充分考虑其所含成分的动态变化,并基于这种动态变化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期达到准确反映药材质量的目的,同时也为其他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