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鸡球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2022-12-27张淑敏
张淑敏
(赞皇县农业农村局赞皇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 赞皇 051230)
鸡球虫病是一种对养鸡业危害极其严重的疾病,是全球性的原虫病,而且在养殖环节中最为多发,防治起来比较困难。球虫的卵囊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中,生长发育非常快速,从而使鸡只发病。
1 鸡球虫的生活史
球虫的卵囊在土壤中能生存4~9个月,在适宜的温度(26~30℃)和湿度(相对湿度60%~75%)及充足的氧气下,经1~3d就能发育成有侵袭性的孢子乱囊,内含4个孢子,每个孢子又含有两个子孢子。但对高温、干燥的环境抵抗力较弱。孢子卵囊在土壤里可以生存半年以上。养殖户日常制定的防疫程序很难切断鸡球虫卵囊的传播,平时用的消毒药也不能有效消灭球虫卵囊。
鸡舍的温度、湿度条件合适,卵囊就会顺着病鸡的肠道排出体外,进而发育成孢子化卵囊,当鸡吃了孢子代卵囊后,卵束壁被胃肠消化液所溶解,子孢子游离出来而进入鸡只的肠壁上皮细胞,吸取其营养,进一步发育成熟后变为裂殖体。裂殖体以无性生殖的方式进行分裂,逐个成为裂殖子,每个裂殖体能繁殖900个裂殖子,上皮细胞遭到破坏。裂殖子从破坏的细胞内溢出,又侵入新的上皮细胞,以同样方式繁殖进而破坏新的上皮细胞,经过几次后,鸡的肠道黏膜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出现血样粪便。
经过几代的裂殖生殖后,就出现配子生殖(即有性生殖),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迅速形成一层被膜,就是通常粪便检查时所看到的卵囊。卵囊在外界经过短时间的发育形成孢子卵囊,侵入鸡体内重复以上的发育过程。从感染性卵囊进入鸡体内直至新一代卵囊排出所需的时间,各种球虫有些差异,一般需要4~10d。
2 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与致病因素
鸡球虫病主要寄生于盲肠而致病的有:雏鸡最为常见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小肠前端致病的有:堆型、哈氏、变位、和缓、早熟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小肠中段致病的为巨型和毒害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小肠后段、直肠和盲近端部致病的为布氏艾美耳球虫,青年鸡最容易感染的是小肠球虫病。大多数情况下,鸡的球虫病是两种以上球虫混合感染的。产蛋鸡也能感染球虫病,但大多数为无症状的带虫者,其增重和产蛋会受到影响。
球虫病在湿热多雨季节最易流行,每年以春夏季发病最多。其主要的传染方式是球虫的孢子卵囊通过鸡的消化道进入鸡体,出现球虫病的症状。鸡球虫病的发病群体来源主要是发病鸡和携带球虫病的物体等。喂食的日粮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K搭配不合理;鸡舍内湿气大、闷热;鸡群密度大,造成鸡只拥挤;粪便清除不及时,鸡舍内产生大量氨气等有害气体;日常管理环节的不当操作有可能引起本病的发生。患马立克氏病的鸡球虫易感性增高,同时球虫病也能增加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鸡的球虫病,鸡是其唯一的中间宿主,发育的方式是直接发育型,所以鸡球虫病的流行不受中间宿主分布的限制。
3 鸡球虫病的预防
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疾病的首要任务是把握好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3.1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3.1.1 雏鸡的生理特点
(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既怕冷又怕热。在育雏时要有较适宜的环境温度,刚开始时须供给较高的温度,第2周起逐渐降温,以后视季节和鸡舍设备等条件于4~6周龄脱温。
(2)雏鸡生长发育快,短期增重极为显著。蛋用型雏鸡的初生重为40g左右,2周龄时增加2倍,6周龄时增加10倍,8周龄时则增加15倍;肉用仔鸡初生重40~45g,2周龄时增加4倍,6周龄时可增加32倍。因此,在为雏鸡配料时既要保证供给充足,又要使营养均衡,以达到雏鸡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
(3)雏鸡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在饲养上要精心调制饲料,做到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吸收,且不间断供给饮水,以满足雏鸡的生理需要。
(4)雏鸡胆小,对环境变化敏感,合群性强。因此,育雏室环境要保特安静,育雏期间尽量避免一切干扰,工作人员最好固定不变。
(5)雏鸡抗病力差,且对兽害无自卫能力。要严格执行消毒和防疫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在日常管理上保证育雏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经常洗刷用具,保持清洁卫生,及时使用疫苗和药物,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同时,还需要注意关紧门窗,防止老鼠、犬、猫等进入育雏室伤害雏鸡。
3.1.2 育雏鸡的温度和湿度管理
(1)育雏温度的控制。育雏前做好准备工作,前3d要使育雏器内的温度达到32℃左右。雏鸡的活动量、采食量、饮水量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都和舍内的温度有直接关系,是育雏工作的重中之重。
刚出壳的雏鸡抵抗寒冷的能力差,鸡只绒毛稀疏,自身产热少,容易散热。胃肠功能弱,采食量小。所以,要保持适宜温度使雏鸡有舒适的生存环境。
养殖户在网上育雏,用火炉、火炕等传统的供热方式时,温度计要挂在离育雏器稍微远的地方,高出地面大约1m。育雏温度通常情况下为:进雏后1~3d为34~35℃,4~7d降至33~32℃,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降到18~20℃为止。
观察雏鸡的日常活动情况,可以知道育雏舍内温度是否合适。温度正常时,雏鸡动作活泼,采食量和饮水量都在正常范围内,鸡只羽毛柔顺,休息时均匀分散在育雏器的周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错落有序。温度偏低时,雏鸡就会往热的地方处挤靠,出现“打堆儿”的状况,不时发出“叽、叽”的尖叫声,眼神无精打采,采食量减少,有时被挤压在下面的雏鸡会因窒息而死亡。温度过低,容易引起雏鸡感冒,引起白痢病,使病死率增加。温度偏高时,雏鸡出现展翅伸颈,张口喘气,远离热源,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舍内高温时间太长,会使雏鸡生长缓慢,喙、爪及羽毛干燥,缺乏光泽,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啄癖等。
(2)育雏舍内湿度的管控也是育雏的重要环节。育雏舍内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相对湿度越高,说明空气湿度越大;相对湿度越小,则说明空气越干燥。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后,如果空气的湿度过低,雏鸡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呼吸而大量散发出去,雏鸡体内剩余的卵黄就得不到很好的吸收,雏鸡羽毛的生长也会缓慢。养殖户给雏鸡开饮后,雏鸡往往因饮水过多而出现下痢。
雏鸡舍内的湿度一般控制在:10日龄前为60%~65%,以后降至55%~60%。育雏前期,要避免舍内出现高温低湿的环境,避免舍内过于干燥引起尘土飞扬,诱发鸡只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可以在火炉上放一个水盆或水壶烧水产生水蒸气,有利于提高室内的湿度。10日龄以后,雏鸡的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量及排泄量与日俱增,体重增加,舍内温度又逐渐下降,特别是在盛夏和梅雨季节,很容易出现湿度过大的情况。潮湿的环境雏鸡很不适应,育雏舍内低温高湿时,雏鸡容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当育雏舍内高温高湿时,雏鸡的水分蒸发和体热散发会受到影响,抵抗力会下降,容易患上球虫病。所以,在盛夏时节要及时地清理粪便,加强舍内的通风,勤消毒,喷洒消毒药时注意别喷在鸡只身上。
3.2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处于育成阶段的鸡,体温调节机能和生活能力逐渐增强,生长迅速,发育旺盛,消化机能增强。此阶段要注意科学喂养和管理,保证骨酪和肌肉的充分发育,并适当控制性腺的发育速度,为开产后能迅速达到产蛋高峰期奠定基础。
3.2.1 育成鸡的温度管理
随着雏鸡自身产热保温能力的提高,人工保温(加热)措施可逐渐减少,使室温保持在20℃左右为宜。晴暖天气可白天停温,晚上给温,气候变冷或阴雨天气再增加保温措施。做到温度基本恒定,逐渐过渡到自温育雏。
3.2.2 育成鸡的密度管理
育成鸡要保持合理的密度,以减少球虫病等其它疾病的发生,以鸡舍面积5~8只/m2为宜。同时,要根据鸡只的大小、强弱及时分群,分别饲养。
3.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鸡产蛋期间的管理重点是:满足产蛋的营养需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提高鸡的产蛋量,降低鸡的病死率。
3.3.1 产蛋鸡的温度、湿度、通风管理
产蛋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1℃,舍内温度控制最低不能低于8℃,最高不能高于28℃。舍内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70%。鸡舍内的空气流速,一般夏季1~1.5m/s,冬季0.3~0.5m/s。
3.3.2 产蛋鸡的光照管理
鸡产蛋期的光照时间应保证16h左右。进入产蛋期光照时间增加的方法是:从18周龄开始,在原来每天光照7~8h的基础上,每周增加30min或1h,一直递增到每天光照14~16h为止,以后保持不变。
4 鸡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患球虫病的鸡只,其症状和病程长短常因病鸡的感染程度、球虫种类及饲养管理条件而不同。
4.1 鸡的盲肠球虫病
盲肠球虫多发于一月龄左右的雏鸡,临床表现比较严重,主要是由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内。发病早期,病鸡有时排出血样的粪便,在短时间内采食快些,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样粪便会增多,精神不振、羽毛乱蓬蓬的,活动减少,头颈蜷缩,走动迟钝,食欲减退或无食欲,饮欲增加,两翅下垂,贫血,消瘦,可视黏膜、鸡冠、肉髯、颜色变为苍白、闭眼似睡,出现“打堆儿”,蹲在墙边,排棕红色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玷污粘连。后期病鸡出现运动共济失调,发生昏迷和痉挛而死亡。
4.2 小肠球虫
小肠球虫多发生于2月龄左右的青年鸡,患病鸡只往往突然发病,采食量减少,饮水量会增加,粪便为水样或者间歇性下痢和血便,根据鸡只的体质病程长短不一样。
主要是由寄生于小肠的毒害等5种艾美耳球虫所引起。成年鸡感染小肠球虫主要表现,产蛋量减少,时间长了体重会减轻。
另外,有些青年鸡或者成年鸡,虽然感染了球虫病,但是不表现临床症状,即无症状型带虫鸡。
5 实例
5.1 实例一
2019年7月13日,赞皇县南平旺村一养鸡户,租赁旧鸡舍养1100只蛋鸡,37日龄,部分鸡只出现羽毛乱蓬蓬,采食量减少,精神不振,饮水量增加,闭目发呆,卧地不起,行动缓慢,嗉囊内充满液体,粪便为白色稀便或者水样物;重病鸡只排出红色血便,粪便中充满黏液,沾污肛门周围的羽毛等症状。病程稍长鸡只的鸡冠、肉髯、腿、爪、皮肤颜色变白,精神极度萎靡、消瘦、食欲废绝,数日内倒地死亡。鸡群呈零星发病和死亡。
5.2 实例二
2020年6月12日,赞皇县南壕村一养鸡户,自家枣树林的坡地散养笨鸡530只,175日龄,产蛋率下降2%,病鸡体重减轻,饮水量增加,有红色样粪便。
6 鸡球虫病的病理变化
6.1 盲肠球虫病
患球虫病的鸡,尸体消瘦,黏膜白,肛门周围的羽毛被混血的稀粪污染。鸡盲肠球虫主要是侵害盲肠,两侧盲肠显著肿大,增粗,常为正常的几倍以上,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混有肠黏膜坏死物质,充满暗红色血液凝块或充满暗红色血液,肠壁的浆膜面上可见有灰白色小斑点。切开病变部位,可见肠壁增厚,黏膜小点出血或坏死。
6.2 小肠型球虫病
毒害球虫主要损害病鸡只的小肠中、前段,肠管增粗,肠壁增厚。当堆型艾美耳球虫严重感染时,可见十二指肠浆膜面有结节状或者砂粒样病变或白色梯状病变。
6.3 慢性型球虫病
日龄稍大的鸡感染球虫后多为慢性型球虫病,其主要病变是小肠管增粗,肠壁增厚,肠黏膜有炎性肿胀。
7 鸡球虫病的诊断方法
7.1 诊断
鸡球虫病的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如鸡球虫病多发于15~45日龄的幼鸡,春、夏季发,粪便中混有血液,主要病变在盲肠和小肠等。可初诊断为球虫病。
7.2 实验室检查
取发病鸡的少量粪便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混合均匀,盖上盖玻片,显微镜40倍下镜检。显微镜会观察到球虫卵囊。
刮取病变肠段黏膜、肠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充分调和均匀,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可见到大量的圆形的球虫裂殖体和月牙形的裂殖子及球虫卵囊。
8 鸡球虫病的治疗建议
养殖户要改善鸡群的饲养环境,掌握好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加强平时消毒及粪便的清除工作。
再者,用药物治疗要选择无耐药性,无残留的中药制剂,如:三味抗球颗粒,其主要成分为苦参、仙鹤草、钩藤。可以燥湿杀虫,止血止痢。每袋兑水50~75kg水。
9 结语
在鸡球虫病的感染病例中,一般多为几种球虫的混合感染,单一的球虫感染的病例很少见到。要有用中药制剂的药物预防鸡球虫病的观念,要明白任何疾病的预防都大于治疗的重要性。抗球虫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如果观察到鸡只出现血便等症状时,再去用药物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治疗效果差或者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