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昆教授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
2022-12-27杨丽萍韩红梅
杨丽萍 周 桦 肖 洒 韩红梅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月经病指凡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症候群的病症[1]。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后期,经期延长,崩漏,痛经等,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影响女性的健康。《傅青主女科》 有“妇科调经尤难, 盖经调则无病,不调则百病丛生”之论述,强调了正常月经之于女性的重要性。
周常昆教授是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以及2019 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专家。她出身中医世家,业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对妇科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月经病的思路和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年龄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月经病主要是因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引起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冲任二脉损伤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所致。临床中内伤七情及多产(含多次人工流产等)因素导致的月经病最为常见。周常昆教授指出,该病与五脏相关,其中以肝脾肾为主[2]。因女子以肝为先天,主疏泄,主藏血,司血海;脾胃为后天之本,主生血、统血、摄血。肾藏精,主冲任二脉,而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当脾生血、肾藏精、冲任二脉经气旺盛之时,经血由肝疏泄正常血液下注胞宫而成。若肝失疏,脾失运,气血失和,肾虚冲任不固,则可致月经病。
2 辨治思路
2.1 补肾填精,益气养血为基本治法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在女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主月经和胎孕。《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生殖的基础。肾精不足,血海空虚,胞宫失养,导致月经病。《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云:“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因此在治疗月经病时,周常昆教授强调补肾填精,益气养血为基本治法。临证时,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综合辨治。
肾精亏虚为主者,症见月经量少、经期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脱发、更年期提前等,治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多用六味地黄丸,左、右归丸,二至丸等加减。气血不足者,症见头晕乏力,经来量少、不日即净、经色淡红,心悸失眠等,治以益气养血调经,多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八珍汤加味。临床多肾虚与气血亏虚并见,两法合而用之。
需要注意的是,治血方面,月经病除血虚外,亦有血热、血寒与血瘀。血热为主,症见月经先期、血色鲜红、经期延长者,常在方中加丹皮、栀子、黄柏以清热凉血;血瘀为主,症见经行不畅、血块偏多,则在方中加桃仁、红花、蒲黄以活血化瘀;血寒为主,表现为经行腹痛、血块增多、四肢冰冷,可加艾叶、炮姜、肉桂温经养血。
2.2 调理肝脾以调经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定期蓄溢,参与月经的调节。正常的月经有赖于冲脉的充盈及任脉的通畅,而冲脉隶属于肝脏。冲为血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化水谷精微为血,脾统血而主运化,脾之运化,赖肝之疏泄;而肝藏血,又赖脾之化生。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疏泄与运化、藏血与统血之间的相互关系。肝病克脾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法。若肝失疏泄、脾失运化,人体藏血、生血、统血功能失调,则可影响月经的生理正常,气滞血瘀、气虚血溢、气血亏虚、痰瘀阻滞诸证出现。周常昆教授认为,月经病多从肝脾论治,疏肝不忘运脾,健脾不忘养肝,肝脾同治。临床善用逍遥散、当归芍药散等加减以调理肝脾。
2.3 分期论治,灵活用药 周常昆教授在月经病的辨治中,在强调脏腑辨证和审因论治基础上,结合女性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规律施以不同的治法、方药。月经期以温阳、活血通经为主,忌用寒凉,常用温经汤、少腹逐瘀汤加减。经后期以补肾精、益气养血为主,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右归丸合八珍汤加减;经间期以行气、活血为法,常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若有经间期出血,则以养阴益气,清热凉血为法,常用知柏地黄丸、二至丸或丹栀逍遥散加减;月经前期以理气、养血疏肝为主,常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物汤加减。若经期腹痛者,则重视此期的治疗,治方中常辨证选用香附、路路通、牛膝、生山楂等疏肝行气、活血之品,以及温经散寒药如桂枝、艾叶、小茴香,以促月经正常来潮,且经行通畅。
临证中,周常昆教授对月经病治疗尤重经前期及经后期的治疗、调理。月经期用药多为有痛经、经行不畅者;经间期用药多为有月经不调伴随有卵泡发育不良、排卵障碍以及经间期出血者。而经前期及经后期的治疗、调理则贯穿整个月经病治疗的始终,用药至少约3个月经周期。对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诸症,以经前期调理为主,多从气血、肝气、肝火辨治。如反复经期感冒者多因气血亏虚,经行之后气血更亏,外邪犯肺而致,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经行头痛常因血虚肝旺所致,用自拟清肝养血止痛汤;经行乳房疼痛多因肝气郁结而起,用逍遥散加减,常在经前1周开始服药直至月经来潮。经后期用药兼顾肾精、气血,补肾健脾,精、气、血共调。
2.4 注重预防调摄 月经病除药物治疗外,周常昆教授尤其重视预防调摄,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融入到临床诊疗工作中。临证时,总是耐心倾听患者对病情的描述,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给予合理的调摄建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情志调摄: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负面情绪持续过久,可通过听音乐及倾诉等方式改善,也可在辨证基础上口服逍遥丸、疏肝颗粒;②适当运动:结合个人体质,给予合理的运动建议。如气血虚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体重偏胖,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则强调控制体重,可选跑步、跳绳、快步走等锻炼方式;③饮食调养:以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为主,忌食寒凉之品。若患者体质偏弱,检查示雌激素偏低者,周常昆教授建议多进食含优质蛋白食物,如鸡、鱼虾、蛋等。④生活起居: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双足、腹部的保暖,并指导患者施灸法。⑤其他: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因人流次数过多而诱发月经病。
3 常用方剂
3.1 逍遥散 组成: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生姜、薄荷 、甘草。功效:疏肝理脾、和血调经。用于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情志异常、绝经前后诸证等。加减:经期提前,烦躁易怒,加丹皮、栀子;经前、经期乳房胀痛,可触及包块者,加郁金、白芷、夏枯草;经前、经期小腹坠胀不适者,加黄芪、升麻、香附、小茴香;痛经者,加艾叶、肉桂、炮姜、没药;经行不畅,色黑夹血块者,加益母草、蒲黄、生山楂。
3.2 左归丸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牛膝、枸杞、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功效:滋肾益阴、养血调经。用于月经过少、崩漏、经行腰痛、经行眩晕、绝经前后诸证等。加减:月经量少、乏力、面色白、脉细者加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腰膝酸软、四肢冰凉、怕冷,加肉桂、淫羊藿;经前、经期乳房胀痛,经行不畅,加柴胡、白芍、香附、路路通、益母草。
3.3 自拟清肝养血止痛汤 组成:黄芩、柴胡、白术、泽泻、白芍、当归、白芷、刺蒺藜、川芎、郁金、延胡索、蔓荆子、代赭石、甘草。功效:清肝健脾、养血止痛。用于妇人经行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加减:口苦、心烦、舌红者去白术、泽泻加栀子、龙胆草;伴头闷胀者加葛根、菊花;痰多呕恶者加法夏;痛甚如针刺者加红花、全蝎;兼外感者加防风、羌活等。
3.4 自拟抑崩止漏汤 组成:黄芪、太子参、白术、柴胡、白芍、生地、牡丹皮、续断、黄柏、荆芥炭、蒲黄炭、仙鹤草。功效:补气调肝脾,固冲消瘀,凉血止血。用于月经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功能性子宫出血。加减:气虚甚者以西洋参易太子参,并加升麻;舌红少苔加女贞子、旱莲草;经血色黑有块者加益母草、生三七粉;经血量多色红者加黄芩、地榆、贯众;大便不实者去生地。
4 病案举隅
患者张某,女,48岁,2019年11月30日初诊。主诉:经期小腹坠胀疼痛5年余。现病史:患者平素喜食寒凉食物,近5年来反复经期小腹坠胀疼痛,时轻时重,痛剧时有恶心呕吐,肛门坠胀不适感,持续约2~3天,需输液治疗方能缓解。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经行不畅,头3天点滴而下,第4天量逐渐增多,经期约1周,月经周期规律,经净后偶有下腹坠痛感。多次到我院及市中医院就诊,查彩超、性六项检查未见异常。曾坚持服用中西药2个月后症状改善,停药后又反复。末次月经:2019年11月22日,现月经已干净,感倦怠乏力,头昏,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少津,脉细。诊断:痛经。辨证为中气亏虚,血脉瘀滞。治以补中益气,化瘀止痛。 处方:黄芪 30 g,北沙参30 g,白术25 g,升麻8 g,陈皮 12 g,当归20 g,柴胡12 g,白芍18 g,川芎12 g,香附 18 g,延胡索15 g,桔梗12 g,粉葛30 g,丹皮 15 g,败酱草25 g,白芷15 g,甘草6 g。5剂,水煎服,200 mL/次,3次/日,2日1剂,温服。嘱患者下次月经前1周复诊开药。
二诊(2019年12月14日),乏力、头昏减轻,精神好转。舌淡红苔白,脉细。患者现为经前1周,治以益气养血,疏肝散寒为法,调方如下:黄芪30 g,北沙参30 g,白术25 g,升麻8 g,陈皮12 g,当归25 g,柴胡12 g,白芍18 g,川芎12 g,肉桂10 g,吴茱萸6 g,法半夏12 g,延胡索15 g,没药10 g,续断20 g,香附18 g,甘草6g。3剂,煎服发同前。嘱患者回去即服用此方,直至月经来潮。
三诊(2020年1月5日),患者诉服药后月经于2019年12月22日来潮,12月28日干净。经期下腹坠胀疼痛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月经较前通畅,第2天量即增多,经量仍少,色淡。舌淡红苔白,脉细。因患者要出差,下次月经前不能复诊,遂疏方2首,分别于经后及下次经前服药。
处方1:太子参30 g,白术25 g,茯苓18 g,当归25 g,女贞子18 g,旱莲草18 g,麦冬18 g,山药30 g,炒鸡内金20 g, 菟丝子18 g, 枸杞18 g,红花6 g,甘草6 g。 5剂中药配方颗粒,每剂药配5袋,1次/袋,3次/日,嘱患者当前先服此方。
处方2:在二诊方基础上去没药,加艾叶 12 g、生山楂30 g、益母草 30 g。3剂中药配方颗粒,每剂药配5袋,1次/袋,3次/日,嘱患者此方于经前1周开始服。
按:痛经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昏厥者,常影响生活和工作,可见于各年龄段。周常昆教授认为其病因虽有寒热虚实之辨,但多为寒凝及血瘀,用药多以温经活血药为主。本例患者除经行腹痛外,尚有月经量少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头晕乏力等症。治疗上周常昆教授采用月经前后分期而治的方法,经前以益气养血、疏肝散寒为法,用补中益气汤合温经汤加减;经后期以四君合左归丸、二至丸加减,以脾肾同调,气血双补,使气血生化有源,方能使经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