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创新路径探析

2022-12-26许文曲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预备党员党务工作学生党员

许文曲

(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新困惑。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已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加以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在对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存在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路径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群众层面: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一个政党长盛不衰、持久执政的重要标志。一个有远见的政党,往往把重心集中在青年党员身上,把青年党员当作推进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吸纳优秀大学生到党的队伍中来,对于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就显得至关重要。第一,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群体,这不仅仅是高校党务一项具体的组织工作,而且是关系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和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重大问题。第二,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正面的示范形象和学习榜样,既能增强党的队伍建设,提高高校党务工作的影响力,又能夯实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号召力。

(二)高校层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吸纳优秀大学生到党的队伍中来,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显得格外重要。第一,把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培养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得力助手,既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力量,又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对于大学生而言,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实际是一次深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次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既有助于推动大学校园形成学政治、讲政治的良好风气,又有助于产生“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蝴蝶效应。

(三)国家层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在执政过程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协调党和社会的关系,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能力〔2〕。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吸纳优秀大学生到党的队伍中来,不仅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一,大学生党员不仅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我国党组织不断充实其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之一,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第二,大学生党员在团结带领广大同学一同进步、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政治任务等活动中发挥着带头、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培养优秀大学生党员,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二、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困境透视

(一)学生思想状况困境

1.入党动机多样化

动机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入党动机是推动入党申请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一种精神动力。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人格都非常敏感矛盾时期,他们头脑灵活,新事物适应性强,但情绪不太稳定,政治修养水平较低。在各种思潮冲击下,“入党”一词在大学生眼中仿佛跟机会和荣誉挂钩,具有利益性、虚荣性、投机性和从众性的特点,入党动机呈现出多样化。一是利益性入党动机。部分大学生认为党员身份能够为毕业后考公考研考事业单位等增加筹码,有益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二是虚荣性入党动机。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入党很光荣,党员身份既可以在同学面前很有面子,在评优评先上有优势,又可以在亲戚朋友面前有自豪感。三是投机性入党动机。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加入党组织是一种良好政治投资,既可提高自己的身价,又容易被器重、被提拔。四是从众性入党动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看到周围同学都写了入党申请书,自己不写显得落后、离群,盲目跟从申请入党。

2.党的宗旨意识不强

在新时代环境下,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喜欢用活动代替理论学习,喜欢用成绩代替理论水平。同时,他们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更加强烈,对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更加排斥,在不断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时,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侵蚀,党的宗旨意识逐渐淡化〔2〕。部分大学生在入党前后简直判若两人,入党前做事积极主动,各方面成绩优异,能起榜样先锋作用;入党后做事敷衍了事,各方面表现平平,呈现出“入党前拼一把,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

(二)党建组织发展困境

1.入党前考察培养表面化、形式化、走过场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申请入党人数也相应增多。高校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党员发展工作任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往往重视程序上入党,轻视思想上入党。第一,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着唯身份论、唯获奖论和唯成绩论,草率以是否学生干部身份、是否获得奖学金和学生综测成绩排名等可以量化的硬性指标作为标准,没有深入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真实思想状况,导致一些动机不纯的大学生混进党员队伍中,考察培养表面化〔3〕。第二,组织发展工作规定,一个党的培养对象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培养人,但由于教师党员和专职辅导员日常事务繁重,无法全部承担培养任务。因此,培养任务往往压在高年级学生党员身上,这给培养工作带来两个现实问题:一是高年级学生党员本身是学生身份,人生阅历浅、入党时间短、党的知识理解不深入,再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就显得困难重重;二是培养对象与培养联系人可能是同级甚至同班同学,容易出现培养联系人掩盖培养对象的缺点甚至问题,不如实反映培养对象日常表现和群众意见等,使得学生党员发展只要没有“硬伤”基本上都会通过,考察培养形式化〔4〕。第三,许多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都是抄书抄网络,内容千篇一律,真正写自己思想变化进步的不多,真正如实反映个人真实情况的很少。群众评议调查也存在不够真实的现象,有些受调查者以填表形式在对培养对象评价时,几乎都是写优点,没有写批评意见或反对意见。一是受调查者内心认定党支部推选出的是拟发展对象,多说反对意见无益,说不定还吃力不讨好,伤害同学感情。二是群众评议调查是公开实名制,迫于各种压力,尽量挑优点来写,说不定可以给同学留个好印象。群众评议调查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考察培养走过场。

2.入党后教育不规范、管理连续性差

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高校学生党支部发展工作计划周详、程序规范,但对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滞后〔5〕。第一,高校学生党支部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却忽视对学生入党后的后期教育和管理〔6〕。一些学生入党前思想上进、学习优异、工作积极主动,入党后思想放松、学习滑坡、工作消极被动,呈现出入党前入党后两个极端。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体系,对学生入党后教育和管理缺乏规范。第二,高校学生党支部重视党员数量发展,忽视党员质量管理,对党员管理工作采取放任式模式,存在“党员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现象。这种放任式管理模式导致党支部民主生活不规范,党员的最新思想状态和心理动态无法掌握,学生入党后思想松懈、斗志丧失、自我麻痹,甚至出现学业成绩挂科等现象,这会极大损害党组织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极不利于各项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党务工作队伍困境

1.高校党务工作者专业性不强

高校负责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是由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员、教师党员、专职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和高年级学生党员组成,而这支队伍基本是以兼职身份来从事学生党务工作,高校党务工作者的专业性不强。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身兼数职,日常事务繁多,不可能把很多精力投入学生党务工作。教师党员忙着课堂教学、搞科研,真正花费在学生党务工作上的时间不多,难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表现。专职辅导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各种具体事务上,如奖助、勤贷、就业等,对学生党务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高年级学生党员是学生身份,热情高、干劲足,但缺乏学生党务工作的经验,更何况党员培养对象有可能是他们的同学或是熟悉的学弟学妹,有时碍于同学情面,很难公平公正开展工作。

2.高校党务工作者人手不够、经验不足

纵观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现状,存在两个突出矛盾,一是高校实行定岗定编,党务专职工作者编制相对偏少,高校党务专职工作者人手不足与学生党员发展任务之间矛盾突出,工作常常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导致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现象〔7〕。二是高校的学生党务工作主要由专职辅导员、高年级学生党员来承担,他们都是年轻的党员干部,其中一大部分人还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专职辅导员或入党不久且与党员培养对象同龄的高年级学生党员,他们虽然有热情、有冲劲、有想法,但缺乏学生党务工作的经验,高校党务工作者经验不足与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任务艰巨的矛盾突出,从而出现重发展、轻培养的不良现象。

三、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提高学生入党前思想考察要求

党章是制约和规范党员行为的根本依据,党员标准是党员发展质量的基本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务必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标准和党章的要求,强化对学生入党前的思想考察〔8〕。第一,加强入党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通过教育,增强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使其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刻领会党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增强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提高抵抗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入侵的免疫力。第二,加强入党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强调要想入党的学生必须从行动上以优秀党员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入党动机,从思想上入党,每学期必须向培养联系人汇报个人真实思想状况,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第三,完善入党前的考察标准体系。党组织在确定党的发展对象之前,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定期写关于党性和信仰方面的思想汇报,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真正了解学生入党前的思想动态和群众基础,坚持“重质量发展,轻数量发展”原则。此外,完善考察标准体系要考虑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生干部身份、奖学金和综合成绩排名等,还要考察学生是否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是否有良好群众基础。只有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突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奉献精神强、群众基础良好的学生,才能确定为党组织的发展对象。

(二)建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答辩制度和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网站

1.建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答辩制度

答辩制度包括入党积极分子答辩制、党员发展对象答辩制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建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答辩制度,将答辩机制贯穿在党员发展的全过程,是化解学生入党前考察培养表面化、形式化、走过场和入党后教育不规范、管理连续性差的重要途径。第一,入党积极分子答辩制由院系党总支成员组成答辩组,以党的理论知识、入党动机、入党信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答辩模块。答辩组根据答辩情况,商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答辩通过名单,并将答辩不通过名单及存在问题反馈给培养联系人,由培养联系人进行再培养和再谈话,直到答辩合格,守好入党前的“思想关”。答辩时要求各学生党支部书记也要到场观摩,以便寻找差距,有的放矢改进组织发展工作。第二,党员发展对象答辩制是指党支部在准备接受党员发展对象成为预备党员之前,对党员发展对象进行考察,要求党员发展对象进行答辩的制度。答辩组由院系党总支成员和学生党支部成员共同组成,以党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际国内热点新闻等为主要答辩模块。实行党员发展对象答辩制,目的是了解党员发展对象是否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和是否关注时事政治,以提高党员发展对象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意识,把好组织发展的“入门关”。第三,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是指党支部在预备党员要转为正式党员时,要求预备党员参加答辩,接受党组织的再次考察,以确定预备党员是否能按期转为正式党员。答辩组由院系党总支成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共同组成,以党的理论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预备党员期间思想、工作、生活情况等为答辩模块。实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目的是要求预备党员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党的理论知识,提高预备党员的思想觉悟,把好学生党员的“质量关”。

2.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网站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载体,开拓党员教育管理的第二空间,利用大学生普遍接触和使用网络平台的机会,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资源与功能,加强对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有新时代特色的党员教育管理网站,形成党员教育网站和党员管理网站两个板块,增强学生入党后教育的规范化和管理的连续化。第一,建立专人专管的党员教育网站,开设“党的理论”“党员日志”“党性教育”“党员网课”“思想汇报”和“时事热点”等栏目,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要求大学生党员通过网站,每半年上交一篇党性教育心得,每季度上交一篇个人真实思想汇报,每个月上交一篇关于时事热点的看法文章,每周写一篇党员日志和看一个党员网课视频,以规范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第二,建立专门的党员管理网站,开设“党员知识测评”“党员先锋队”“毕业生党员动态”“网上视频会议”“网上党员考核”“网上党员监督”和“党员谈心谈话”等栏目,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动态管理,要求大学生党员定期通过网站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跟踪管理,加强党员间思想交流沟通,使得学生入党后的管理具有连续性。

(三)加强一支队伍建设模式、建立两个党员孵化基地模式和实现党务工作三个延伸模式

1.加强一支队伍建设模式

为解决高校党务工作者专业能力不强、人手不够、经验不足的问题,第一,高校应把学校相关领导干部、退休老干部、高职称老党员和纪检干部纳入到高校基础党务工作者队伍中,利用他们的经验和威望,既可以带动和指导教师党员、专职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各项党务工作,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效,又可解决高校党务工作者人手不足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第二,高校应通过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和压担督导等方式培养一支党性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专家型党务专职工作者,让其以专业性角度对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门培养和考察,提高他们党务的业务技巧和业务能力,解决高校党务工作者经验不足的问题。

2.建立两个党员孵化基地模式

为加强对学生入党后的教育规范化和管理连续性,高校应该建立两个党员孵化基地,即院系学生党支部孵化基地和实习单位党支部孵化基地。院系学生党支部孵化基地主要负责党员发展的党课普及、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党的发展对象考察、群众评议调查、政审材料审核、预备党员教育与考察、正式党员教育与管理。实习单位党支部孵化基地主要是实习单位党支部定期对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的管理和监督,要求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定期汇报个人思想状况。实习单位党支部把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在实习期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和生活情况等反馈给院系学生党支部,院系学生党支部根据反馈内容有针对性地对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

3.实现学生党务工作三个延伸模式

为了促进学生党务工作程序更加严谨,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高校应实现学生党务工作的三个延伸。第一,在党务工作内容上,由重点抓党员发展工作延伸到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和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拓展学生党务工作的新形式。第二,在党务工作范围上,由原来的教学楼范围内延伸到学校食堂、学生宿舍区、图书馆和学生学习生活各个场所,扩宽学生党务工作的新空间。第三,在党务工作队伍上,由原来的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员、党支部书记、教师党员、专职辅导员和高年级学生党员组成的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延伸到学校相关领导干部、退休老干部、高职称老党员和纪检干部,形成多方面、多角度和多渠道的学生党务工作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预备党员党务工作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国企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环境下党务工作开展有关问题分析
学生党员在文化惠民主题活动中的专业优势
村、社区党委能审批预备党员吗?
做党务,我们有资格证!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党章关于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
新形势下企业党务工作的重点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