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策略
2022-12-26张云峰
张云峰
(宁夏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宁夏 75000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而电视民生新闻恰恰是从民生角度回应群众关切、密切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拳头产品”。因此,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作用,与新媒体“携手互融”,强化技术优势,做强本土化内容生产,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
一、媒体融合概述与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一)媒体融合概述
融媒体是新媒体诞生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并不断发展的一种新兴理念,不仅要求媒体传播具有更高的速率和更好的传播效果,更要求媒体从业人员拥有更强的专业素质。
融媒体中的“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资源相融。这是传统媒体持续发展的根本,必须做到题材共享、媒介联合、人员互动,构建起资源共享体系。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新兴媒体进行共享、融合,并找到与新兴媒体互动报道的切入点,从而提升新闻传播效率、降低成本。2.宣传相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权威性,而新媒体拥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能实现媒体与受众双向互动等优势。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应开展合作交流,积极建立新的发展、宣传模式,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3.利益共融。利益相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可以说,资源相融、宣传相融和利益相融是互为基础、互相联系的。由于各类媒体都是在以提升社会效益为主要追求的前提下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各媒体要积极进行资源相融和宣传相融,从而实现利益共融。
媒体融合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中国对媒体融合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05年前后,蔡雯教授才提出“媒体融合”并在国内掀起了研究热潮。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音像、电影、报纸与杂志等不同媒介开始融合,用户能够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以多种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2]。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1.媒体融合流于表面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得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持续发展。但是,电视媒体受资金、空间与人员等多种因素限制,对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媒体技术水平不高、人员缺乏专业管理与正确指导,未能实现先进技术、平台终端与信息内容间的全面融合。部分电视民生新闻甚至存在只重视收视率、过度追求社会热点、恶性竞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视媒体的权威性,降低了市场占有率。
2.受众人群减少
在媒体融合时代,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来获取信息,并且,电视收视群体逐渐老龄化、部分受众被分流到新媒体,导致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空间受到压缩。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及形式也日益多元化,但是,电视媒体未能充分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也未及时拓展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渠道,致使受众逐步流失。
二、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优势
(一)选题更具贴近性
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来源更加广泛,这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媒体间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避免了民生类新闻内容的局限性与倾向性,更加凸显出“民生”二字,也让电视媒体能够结合固定收视群体的特点,保证选题与群众生活的贴近性,真正做到从群众需要入手、探讨群众渴望什么、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由此可见,媒体融合发展能够助推电视民生新闻进一步反映时代精神,融入社会责任与义务,提高民生内容的含金量[3]。
(二)传播形式更多样
互联网时代与传统传媒时代最大的不同是人们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浏览其喜爱的节目并进行评论,通过微信、微博、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随时发声,因此,电视民生新闻需要积极创新内容传播形式,吸引受众关注。而媒体融合发展恰恰使得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方法变得更加多样,电视民生新闻不仅可以跳出原有的新闻传播框架,调整报道视角,将镜头对准群众生活,全面展现世间百态,还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做好网络推广,依托新闻工作室、抖音、快手、微博等完成新闻的精准推送,传递主流声音与权威意见。
(三)互动互融性增强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视民生新闻若想得到稳步发展就必须有机融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等内容,客观解读新闻事件,稳固受众群体。在此背景下,新闻记者要从党务、政务等多种活动中寻找与民生新闻相关的热点内容,从生活小事入手,让受众感受到政策落实的效果,让民生新闻成为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电视媒体在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能够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互融性,从而达到与受众深入沟通,为大众发声,通过互动有效解决大众关心的问题的目的[4]。
三、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操作层面的短板
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采编队伍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学习意识,未能完全掌握新媒体技术,难以熟练操作、运用新技术,导致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存在技术操作层面的短板。
(二)运营模式较为落后
目前,传统的电视运作流程比较落后,新闻制作的投入成本较大、机动性不足,使得其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频处下风。其中,民生新闻节目的传播与运营模式一直采用既定的行业模板,很难与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相契合,从而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缺乏新颖性,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编辑模式较为单一
传统电视节目多采用摄像机拍摄、编辑机对编的制作模式,然后汇总当天的新闻资讯并在固定栏目、固定时间播出,编辑和审片程序较多、用时较长。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的数量激增,传统编辑模式较为单一,导致电视民生新闻编排不合理,内容层次性与针对性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与观众的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也未能有效契合,阻碍了民生新闻收视率的提升。
四、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策略
(一)改变传播形式,激发关注热情
首先,电视民生新闻要优化采、播业务,并结合时段长度、技术运用与节目编排等需要,对民生新闻采用“间隔式”“散点化”编排处理,使用故事化播报方式完成报道。其次,大胆创新新闻报道方式,通过不同传播形式吸引受众,确保民生新闻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比如,采用植入式、互动式、生活化方式将新闻“说”出来,在直播中采用SNG现场连线、DV拍摄、热线参与、随时插播等方式,保证民生新闻的时效性与过程性。最后,借助视听双通道提升信息传播质量,增强屏幕吸引力,彰显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优势,激发受众持续关注的热情。
(二)利用网络平台,助推互动融合
首先,可以有效整合无线通信、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等平台,实现手机、互联网和电视平台的同步直播;其次,在微媒体传播背景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积极与受众互动,并有针对性地采纳受众建议,有效提升节目质量;最后,在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中,引导观众使用移动客户端进行评论、留言,打造“移动+互动”的传播模式,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互动性。
(三)实施新闻采集的制播分离机制
随着媒体整合进程的不断推进,电视民生新闻采集需要引入制作、播出分离机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坚持“内容为王”。一方面,要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成功剥离,通过公司化运作方式不断集聚社会力量,为观众制作更精彩的新闻节目,提升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另一方面,电视播出机构可以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作人或独立制作公司,拓展节目生产平台,增加节目多样性,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力。
(四)提升编辑素养,创新传播方式
首先,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做综合型新闻人才;其次,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不断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打破时间、空间壁垒,将民生新闻第一时间传播给观众;最后,在新媒体推送时要在小屏上做大文章,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分拆”与“深加工”,变“一条”为“多条”,以图文或短视频形式在微信、抖音等平台推送[5]。
(五)创新编辑思路
互联网时代,要在海量信息中准确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依靠的是新闻编辑的判断能力,因此,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必须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具有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完成民生新闻的选题范围界定,巧用新闻链接进行补充,增强民生新闻内容的厚度;其次,要突出“快”,做好快采、快编、快发,巧设标题,吸引受众关注;最后,要创新新闻表现形式,在新编辑思路下让新闻动起来,提升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五、结 语
总而言之,在媒体融合环境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借助技术外力的基础上,都不能忽视民生新闻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电视民生新闻要始终把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放在首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开创新的传播方式;要坚持“内容为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从而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