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26宋冰峰
宋冰峰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215000)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学生主体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发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的作用,让学生在物理探究中学会观察、思考,自主探索新知,完成物理知识建构.教师要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热情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作用
1.1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讲解灌输,主观地按预定的教学计划赶教学进度,学生只是被动听讲与机械地练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僵化枯燥,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往往会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再加之缺少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紧张与厌烦的情绪当中,影响了学习效果的提高.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发挥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及时发现学生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及时调整与点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生生之间相互探讨,组组之间相互研究,营造了和谐的探究教学氛围,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历经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物理规律,提升综合能力.
1.2 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力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生本理念,把学生从传统被动的学习状态下解放出来,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且希望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能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尊重.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潜力,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新的想法,通过自身的操作与实践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有效激发,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与肯定,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富有成就感,学习信心也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促进了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
2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观念落后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落实生本教学理念,最关键是要认识到新课改教学理念落实的必要性.尽管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注重落实新课标要求,但是部分教师还在不自觉地沿用传统教学观念组织教学.譬如,有的教师还是认为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是比较稳妥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的容量、进度等都可以由教师进行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有的教师甚至认为,不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就算达到教学目标了.在这种应试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成为由教师控制垄断的课堂,学生丝毫没有发挥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影响了教学模式多元化的体现,影响了教学方法新颖性的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于抽象的理论灌输不感兴趣,教师需要分析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2 探究教学形式化
目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是受到大多数教师重视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平日教学中,教师却很少运用,或干脆不用.这是因为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组织学生探究讨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起来会用时长,并且会有一些不可预知的环节,如探究过程中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疑问,出现一些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难以预知的问题,教师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处理,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样会延误教学进度,不能完成课时教学任务.而教师讲解式教学模式,教师易于操作,并且一切都可以在教师的预知之内,可以按照相关计划来推进教学.因而,探究式教学模式通常被运用于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及讲课大赛当中,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不注重体现学生这个课堂中心,而是以讲解挤占学生的探究时间,减少学生的探究机会.二是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教师讲解后,学生多进行习题训练,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师往往不会为学生探究提供时间,误认为这是延误教学时间.三是教师忽视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学生知识的建构是基于其自主探索发现过程基础之上的,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因而在教学时,不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学生对于知识往往印象不深,不能很好的内化与巩固.
2.3 教师引导不到位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认识到了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思考与找到解决问题思路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运用时出现引导不合理的现象.如教师提出问题,一步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后,发现学生不能按照相关思路来回答问题,甚至得出与教师预期相反的结论,此时,教师则会放弃对学生的引导,而直接将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告知学生.有的教师在提问后,则会迅速说出答案以节省时间,因为学生思考时间长,最后回答还不一定正确,会延误教学时间.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教师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出的答案,没有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自然对于物理知识也不会产生深刻认识,更不能利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只是背诵定理,在解题时只是套用公式,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掌握物理探究的方式方法,不能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物理问题探究,因而,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很难得到培养与提高.
2.4 师生互动效果不佳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学生遇到独立思考而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动.在物理教学中的合作互动,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外,再就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说是物理教学的主旋律,体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事关物理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师生互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课堂只是存在着教师的单方活动,即教师无休止地讲解,然后就是学生依据教师所教的知识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目的是为了内化与巩固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有的却是无序的合作与互动,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由于缺乏互动教学的设计,使互动存在着随意性,甚至教师没有对互动活动中会产生的问题进行预判,一旦学生在互动中提出问题,会导致教师的引导不能针对学生特点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师生互动多是以教师提出问题的单边式互动,即教师根据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而很少给学生以提出问题的空间与时间,即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向教师请教,师生间则可以针对问题展开互动,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的互动,可以使物理教学更富有针对性,更能适合学生学情.另外,师生互动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还依赖于学生拓展性学习,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对于小组物理探究活动进行指导,并且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与学生展开互动,如通过物理探究小组“微信群”等网络交际工具,与学生展开充分的互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实效性的提高.
3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探究动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是自己提出问题后,由自己进行回答,唯恐学生回答问题不流畅而耽误教学时间与延误教学进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也不能有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学习中提不出问题,也就很难产生学习动力.探究动力的产生往往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也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不断完成知识建构,提高物理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一节时,教师播放渔夫在水中击插游鱼的视频,经验丰富的渔夫在击插水中鱼的时候,不是将工具直接击插到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而是以鱼的位置为基准,把工具向后一点点位置再进行击插,这样可以准确无误地将鱼击中.看到此情此景,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在此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问学生看到视频之后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学生们则纷纷提问:为什么渔夫不在鱼原来的位置进行击插?为什么在看到鱼的偏移的方向却能捕到鱼呢? 这种问题由学生提出来,说明学生内心存在着疑问,教师趁机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最终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也使学生品尝到了探究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物理探究的乐趣.再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教师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液体是有压强的,我们周围的大气,是不是也有压强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让学生猜想大气是否有压强,并且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学生做实验,观察与操作,最终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是存在压强的,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接着,教师播放视频演示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观看后,教师提出问题:大气压有多大呢?想一想如何能测出大气压的值?这样,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个关键环节都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高,并且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知识由浅入深的理解与把握,在探究中完成知识建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2 强化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模式,也是有效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目标,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探究性学习,通过合作探究,集思广益,相互借鉴.
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当学生观察图片的时候,教师播放与插图描述的声现象相应的声音,从而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小组内展开互动探究,紧紧围绕“让学生初步认识声音和传播的条件”这一目标,让学生各自发表看法想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会脱离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时,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在以上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及播放声音创设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探究动力也会得到有效激发.
探究式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也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潜力.教师要在新课标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主体探究地位,让学生操作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与总结,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