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视域下初中化学实验类作业设计的策略
2022-12-26蒋丽娟
蒋丽娟
(江苏省常州市同济中学 213000)
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推出,学界再次迎来了对学生作业“减负”的相关研究.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化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因学校化学实验条件、化学实践操作时长等因素所限,其对化学实践知识、规律、现象等仍有诸多不理解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化学实验作业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实验知识、实验现象、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内化,以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学习质量与效能.因此,“双减”政策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实验类作业设计的作用性也尤显重要.
1 “双减”政策的内涵
2021年7月,我国推出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推出,为推出我国教育均衡性、公平性、落实素质教育等均提供了政策性保障,也为学生作业“减负”、回归教育本真提供了政策性保障.“双减”政策中涵盖了诸多内容:首先,显性内容.一方面是其显性内涵主要包括了学生作业的“减负”,另一方面通过减少校外培训机构来改善我国教育的公平性与均衡性,为学校落实素质教育提供更多的保障.其次,隐性内容.“双减”政策的推出,涵盖了诸多的隐性内容.一是教师必须要基于“双减”政策基础上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为学生作业“减负”提供保障;二是教师要做好校内的课后服务工作,在缓解学生放学时间与学生家长工作时间的冲突基础上,有效帮助学生丰富各学科知识体系,为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形成提供保障.
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既要做课堂教学的创新工作,更要有效做好作业设计的创新,进而才能在提高“教”、“学”效能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奠定基础.
2 化学实验类作业的功能与设计原则
2.1 化学实验类作业的功能
化学实验类作业的功能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可以有效巩固课堂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二是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化学知识视域;三是促进学生化学实验知识的内化以及应用技巧;四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更多的化学实验知识系统化;五是提高学生运用化学实验知识独立解决各类化学问题、生活问题的能力.
2.2 化学实验类作业的设计原则
首先,适量性原则.化学实验类作业的设计量必须要适中,一方面可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化学实验知识的作用,加深其对相关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与内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合理减少一些书写类、记忆类的作业,以缓解改善学生消极懈怠的心理.
其次,差异性原则.客观而言,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如学习智能、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类作业必须要遵循差异性原则,重视实践类化学实验作业、综合类化学实验作业、探究类化学实验作业的设计,并通过层次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化学实验类作业的设计,来有效弥补学生高知低能的偏失,使之能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思维方法、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等高效完成属于自己“最适合发展区”的化学实验类作业.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既可以改善学生化学学习情感,提高其实验类作业完成效能,还可以为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3 “双减”政策视域下初中化学实验类作业设计的策略
3.1 基于学情需求,设计分层式化学实验类作业
“双减”视域下,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类作业时,必须要基于学生学情以及个体差异为学生设计分层式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使之能够高效、高质地完成“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类作业,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情感,还可以达到巩固学生化学实验知识、促进学生高效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内化与建构目的,最终为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化学实验思维、降低学生作业负担提供保障.
如在“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学生化学实验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等来设计不同层次的化学作业.首先,学困生作业.针对化学学困生作业的设计,以化学实验内容的书写类课业为主,即让学生通过书写作业完成相关酸碱分子式、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再学习与记忆,使之切实理解中和反应.其次,普通生作业.普通学生的化学实验类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回顾并思考化学实验中各类实验步骤、实验细节或环节,如无色的酚酞溶液(指示剂)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红;再向该溶液中逐步滴入少量稀盐酸后,溶液颜色会逐渐由红色变成无色——为什么?并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时,还要思考“酸和碱为什么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属复分解反应的一种)”.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相关“酸碱中和反应”的选择题,让学生在“选择”中进一步强化相关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奠定基础.最后,学优生作业.化学学优生具备了丰富的化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化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与“中和反应”相关综合类化学实验作业,以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个性化发展,如自主分析酸碱性物质对生命活动、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农业生产中具体运用分析等.如给出学生土壤pH,让学生利用中和反应原理,进行土壤酸碱度的调节;再如,“硫酸制造企业的污水中含有少量的硫酸杂质,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中和处理?”等.上述分层式的化学实验类作业,一方面可以帮助各学习层次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另一面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化学学优生的知识视野及化学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利于促进该类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以及个性化发展.同时,分层式化学实验作业的设计,既不会给学困生、普通生造成较大的作业压力,还可以为学优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化学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练习,这对全面改善学生化学学习情感,提高学生完善化学实验类作业的效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3.2 基于教学需求,设计实践式实验类作业
化学实验类作业的设计的目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化学实验知识、促进知识内化以及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培养其化学素养.由于化学实验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更强调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化学实验类作业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化学反应之间的内在关联.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化学实验教学或是化学实验活动后,还要通过相关的实验式作业的设计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化的化学实验设计与操,进一步激发学生化学学习情感以及化学实验设计、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化学科学品质、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如在完成“复分解反应”教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生活化的化学实践性作业,即观察食醋泡生鸡蛋之后的现象,并尝试自主进行该化学实验地分析.如有的学生在完成该生活化实验后分析出鸡蛋壳和食醋主要参与该生活化化学实验的化学成份:碳酸钙(CaCO3)和醋酸(CH3COOH);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化学方程式:
Ca(CH3COO)2+CO2↑+H2O
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铁生锈”的化学实验作业,即让学生将铁丝泡在浓盐水中一周后,与一段未浸泡的铁丝对比两者生锈的程度.同时,鼓励学生就浓盐水中铁丝更易生锈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思考.此类实验式化学实验作业既可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自主分析、探究及实践操作,该类型的化学实验作业既具有生活性,还可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
3.3 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挑战型化学实验类作业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生活化应用能力.由于学生受其学习潜能、学习方法、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往往在化学实验学习与实践能力存在着客观差异,如有的学生善于“理论性学习”,有的学生善于“实验类操作”等.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类作业时,既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结合学科素养培养需求为其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如挑战自身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挑战自身化学实验学习中更高的目标等,此类挑战型化学实验作业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超越的激情,还可以避免出现作业的统一化、模式化的问题,这对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及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暖宝(或热宝)”的发热原理的自主分析与挑战作业,以激发学生自主开展化学实验探究的热情.作业一:分析暖宝的发热原理;作业二:分析暖宝烫伤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作业三:影响暖宝发热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学生可以通过暖宝的说明书找到其主要成分:铁粉、蛭石、活性炭、水、无机盐等.学生可以通过既有知识及相关工具找出暖宝主要成分及作用,并解释出暖宝的发热原理:撕开暖宝外袋后,袋内的无纺布袋就会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与铁粉接触,并放出热量.一旦铁粉过多时,无纺布袋空缝过大氧气大量进入内部后,因其氧化过快时就会造成反应速度过快而迅速升温并造成烫伤事件发生.学生在自主探究暖宝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则会考虑到铁粉含量、氧气进入量等.甚至一些学生还会从其化学反应发生原理入手,自制暖宝.上述挑战型化学实验类作业的设计,既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尤其是化学实验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化学学习知识,促使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来进一步促进相关知识的自主建构,以充分发挥作业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为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双减”政策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深度解读、理解“双减”政策显性与隐性内涵,并通过创新实验类作业来丰富作业设计形式、合理减少书写类化学实验类作业量,并通过分层式作业、实践式作业以及挑战式作业等形式来改善学生完成化学作业的主动性,为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及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