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肉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
2022-12-25张所坤
张所坤
(云南省师宗县国有洛河林场,云南 师宗 655700)
师宗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2409.7m,最低737m,其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3-18℃,年均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无霜期244-344d,年日照1626h,年平均降水量1235.6mm,土壤主要以红壤、黄红壤为主,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有较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阔叶林等,适宜发展林下食药用菌。
灵芝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素有“仙草”之誉,其能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等症状。现代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其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衰老、镇静安神、抗过敏、抗辐射、保肝护肝等作用;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进行过药理和化学研究的灵芝属真菌有20余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赤芝;但是云南白肉灵芝不仅在三萜类化合物和灵芝多糖成分远远高于规模化种植的赤芝,而且在云南白肉灵芝中还发现了一系列新的药效物质,如新结构灵芝三萜16个;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2个;降血糖活性化合物6个;降血脂活性化合物18个等。但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于难以实现对白肉灵芝在林下的大规模量产,面对急剧增长的市场需求,种植户需全面掌握白肉灵芝在林下的仿野生栽培技术,才能有效实现白肉灵芝的规模化、无公害生产,充分发挥白肉灵芝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以及食用价值。
1.白肉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的意义
师宗县有较多的生长较好的天然林地块,且覆盖的山区面积大,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林地大力推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和建设,选择白肉灵芝进行林下仿野生种植,能实现无公害、无污染的林下产品的市场生产需求,能给农户带来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信息,使得农民能够科学地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收益,促进当地农村和农民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在生态上,通过对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充分利用采伐剩余物、果树枝条、木材加工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等作为培养基的原料来源,种植中对林木不损毁,保护的同时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建设。
2.白肉灵芝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2.1 形态特征
白肉灵芝的形态特点与亮盖灵芝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以往常被误以为是亮盖灵芝。孙厚静、余冰情等通过形态、显微结构及ITS分析,发现白肉灵芝菌肉呈乳白色,干后呈奶油色,比相似种灵芝、四川灵芝稍淡。另外,白肉灵芝孢子较大,且ITS序列与其他同类菌株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因此是一个新的独立种。
从外观看,白肉灵芝菌盖呈肾形、半圆形或扇形,其表面有漆黑的光泽,有同心环纹,通常有浅的辐射纹,菌盖的边缘是白色的,然后是淡黄色、黄色或红棕色的;孔的表面是白色到奶油色;菌体呈白色,在近表皮上有一薄层棕色的、紧密的外壳。菌柄呈深红色,有光泽,呈圆柱状,稍平。
2.2 生长发育条件
2.2.1 菌丝生长发育特性
目前国内对白肉灵芝的菌丝生长特征的研究很少,莫伟鹏和唐明先等人的研究显示,白肉灵芝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2~28℃,25℃为最佳,28℃以上时,菌丝生长速率将明显降低。白肉灵芝菌丝的最佳pH值为3.0~5.5,蔗糖、淀粉是最佳的碳源,酵母和牛肉膏是最佳氮源。
2.2.2 子实体生长发育特性
野生白肉灵芝在西南高原生长,其生长温度低于常规栽培。传统栽培的灵芝(赤芝)是一种高温型的食用菌,其子实体的生长温度在18~30℃之间,子实体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5~28℃,而廖晖等人的试验结果显示,白肉灵芝的最佳生长温度在20~25℃之间,比一般的灵芝要低得多。
3.白肉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3.1 菌种选择
目前,我国的白肉灵芝种植面积不大,主要种植于西藏,四川,云南和贵州等高海拔地区。栽培菌种主要是从野生白肉灵芝和人工培育的灵芝中提取的。为了获得优质、高产,必须选用具有优良品质、抗杂力和抗污力的优质白肉灵芝菌种。
3.2 菌种制作
以往实践研究结果显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和PDA培养基均适宜于灵芝母种的培养。
基于已有研究,白肉灵芝的原种配方主要由谷粒培养基和木屑培养基构成:高粱74%、25%、轻质碳酸钙1%;麦粒98%,石灰1%,石膏1%;78%的杂木屑,5%的玉米粉,15%的麦麸,1%的蔗糖,1%的石膏粉。
白肉灵芝栽培种制作配方主要有木屑培养基和木屑棉籽壳培养基:木屑80%,麦麸18%,碳酸钙2%,水分63%;78%的杂木屑,5%的玉米粉,15%的麦麸,1%的蔗糖,1%的石膏粉,60%的水分;木屑49%,棉籽壳49%,石膏1%,石灰1%,水分60%-65%;90%的杂木屑,9%的麦麸,1%的石膏粉,60%-65%的含水量。
3.3 林地选择
根据白肉灵芝的生长特点,其适宜在温湿环境下生长,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28℃,通常适宜于高湿度和阴暗的森林中生长。另外,由于灵芝生长和发育时对通气的反应比较敏感,故推荐常绿阔叶林为首选、其次也可选用马尾松林或竹林,郁闭度0.6~0.8,坡度5~10°,森林中有微风吹拂,土壤肥沃。同时,为了保证灵芝的生长环境更加贴近自然,必须保证灵芝的种植环境是纯净无污染的。
3.4 生产季节与木料处理
在生产季节上,通常要考虑到白肉灵芝菌丝和子实体对温度的要求。师宗县因立体气候明显,要根据所选择林地的区位温湿度情况特点,每年的3、4、5月份均可播种,对气候条件好的地块可以做到一年内收割一到两茬。
在木料的选择上,可以参考木耳、香菇等栽培木材的需求,只要能种植香菇、木耳的树种就能达到种植的要求,以栎类硬杂木为较优选择。白肉灵芝一般选择3-16厘米的大小,并以富有营养的弯曲多疖疤为佳。在加工木材时,首先将木材锯开,然后让其自然晾晒,半干后移至原位,用刀具将粗糙的木材削成25厘米左右,横截面要平整。用便携式电刨机将椴木的周围进行研磨,刮掉上面的尖刺,使其表面不会被扎穿,然后在木头的中央切出一个切口,以便后续放置菌种。
3.5 袋装及灭菌
在装袋过程中,按照木材的断面大小,采用聚乙烯圆袋进行包装。聚乙烯筒包的厚度通常为15-30厘米,厚度为0.35-0.60毫米,耐高温、抗拉力高。包装工序是把木材的一部分放进塑料圆筒内,两端各打一个活结。在包装及搬运过程中,应轻巧地搬运,避免纸袋破裂。若发现有漏斗,应立即修补。消毒是灵芝最重要的一环,在高温下,要保证其完全成熟,而在100℃以上,则需要将其保存12小时。在火力的控制上,要做到“攻头、守尾、控中间”:菌筒上炉后,立即用旺火猛烈地攻击,让温度很快上升到100摄氏度,并保证火焰的稳定,直至最终停止。在炉温降低到80℃时,即可出灶冷却。
3.6 接种
接种室可选择5-8m2的室内,门窗紧闭,场地干燥,卫生条件好,便于清洁,在室内用塑料薄膜制作等量的接种帐。在接种前8~12天,用3-4g/m3的“消毒盒”对接种帐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袋温降到30~35℃再进行控制。
在接种之前,要洗手、换鞋,使用的工具要用漂白剂进行消毒,接种者的手要用酒精进行消毒。用5%漂白水浸泡该菌种5分钟,然后用g/m3的烟雾剂(二氯异氰尿酸钠)点燃熏蒸1小时。采取一人把种、多人解种、扎袋、专人堆放的生产线。每袋菌种可以接种4个木段,具体数量可依木材的尺寸而定。
3.7 菌丝培养
接种完毕后,将白肉灵芝菌袋运输至无菌车间进行菌丝培养,适宜于25℃、50%~60%的环境下进行菌丝培养。发菌20天后,按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堆肥,使菌丝生长均匀,经过60天的发酵,菌杆表面菌丝洁白浓密,菌木紧密连接,表明菌丝培育成功。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快速地将泥土埋在土壤中进行培育。
3.8 栽培场地预处理
在对白肉灵芝进行栽培时,应当确保土壤肥力强且土质疏松,建议选择偏酸性或偏碱性土质。同时,及时翻耕土地、清理杂草,做好埋土准备工作,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排场埋土。另外,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土壤中撒入药剂以预防白蚁。
3.9 菌段脱袋覆土
3.9.1 脱袋时间
埋段期根据选择地块的气温条件状况,可在三、四、五月进行,埋段选择在晴天进行。在埋段之前,应先清除畦床,将不同树种、不同直径的菌段、生长状况不同的菌段进行归类,埋入的菌木必须大小相当,且断面上有灵芝原基的朝上,按先后顺序去袋排行。以防止出芝的大小不同,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3.9.2 菌段脱袋
菌段发酵完毕后,移到畦床,用小刀切开菌段外侧的塑料袋,将菌段置于畦床上,接种面朝上,间隔20-30cm。
3.9.3 种菌段覆土
覆土栽培时,应将株距维持在40公分,行距约60公分。在菌木排好后,及时用10厘米厚的腐殖土进行填充,覆盖枯落物在上面,确保水分充足。覆盖再进行二次发酵,并在上面设置50厘米高的遮阳棚,以减少雨水对它的负面影响,郁闭度过大的可不进行搭遮阴网。在60天左右可以摘下遮荫罩,有草要进行人工除草,不得使用除草剂,以利于白肉灵芝出芝的生长。
3.10 出芝管理
覆盖土层后7~10d,菌丝开始扭结为原基,13~15d时,原基逐渐出现土表,20d时,菌柄形成,此时土壤颗粒仍无白心。若有多株芝蕾,可采用杀菌剪疏蕾,每节留2~3个肥厚的芝蕾,林下应“四分阳六分阴”,保持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为宜。
保持床内温度在15~30℃之间,若温度太低,要及时用杂草覆盖保温;若气温太高,应及时喷水,通风。观察气温的最佳时段为:09:00和15:00。根据现场的温度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节。通常,一种成熟的真菌,经过15-25天的培养,就能形成一种新的原基,它的原基是光滑的,呈白色的瘤状,然后慢慢地向上生长。25~28℃是白肉灵芝的最佳生长环境。林下仿野生种植要充分发挥林间的小气候条件,使其自然生长,通常在4-5月成熟后才能采摘。要判断它的成熟与否,首先要看菌盖上有没有黄色和白色的圆环,如果有,就说明白肉灵芝已经成熟。
3.11 病虫害防治
在白肉灵芝栽培管理中,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控制杂菌污染,搞好环境卫生,这是加强灵芝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灵芝的常见病原菌有木霉、根霉、青霉等,目前尚无补救措施,预防是关键。灭菌过程应完整,接种过程应标准化,以确保环境清洁卫生,防止细菌感染。
白肉灵芝常见的害虫有尺蠖、真菌蝇、白蚁、蜗牛等,可以通过人工捕捉来防治,也可以在真菌棒埋置处周围撒些灭蚁粉,也可以用天然香精油(薄荷脑、桉树油或天然樟脑)、醋酸等熏蒸。在白肉灵芝生产经营过程中,尽量创造适合白肉灵芝生长发育但不利于病虫害和杂菌发生的生态条件,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实现无毒无污染控制,确保白肉灵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12 采收
白肉灵芝的生长期为3~8月。根据“先成熟,先采摘”的原则,当瓶盖边缘的黄、白环完全消失,瓶盖变硬,颜色为棕色,并开始散发出大量红色烟雾状孢子粉时,即可分批收获。采摘时,用剪刀从柄基部剪断或用手轻轻采摘,将柄梗留0.5~1.0cm,待剪刀愈合后,在适当条件下形成帽原基,发育成二潮灵芝。收获后,应在阳光下晒干,或在干燥的房间中干燥、装袋、储存或出售。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6~8年。
4.结语
综上所述,白肉灵芝作为近年来人工培育的优质灵芝新品种,具有银耳肉、多糖和三萜类活性成分含量高的特点,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然而,白肉灵芝的栽培历史不长,基础研究不够系统,优良菌株的选育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配套不足,活性功能成分有待进一步探索,而产品开发仍是制约白肉灵芝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促进白肉灵芝产业增长和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