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2022-12-24季晓花
文 季晓花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应该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出发,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使书本上的理论活起来,才可以真正起到培养人才的作用。”这一观点就是“教学做合一”。教育只有从“教学做合一”出发,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无论是教师自身学习还是教别人学习,都应该通过“做”来实现,生活中需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样才能学以致用,体现“学”的意义。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重点在于“做”,即通过让幼儿亲身实践获得相关知识和经验。在让幼儿做的过程中,教师为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度,通常会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有助于提升教育效果。幼儿在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会进一步增强信心,在信心驱动下更好地体验,发展多方面能力。
(二)突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教学实践,都一直在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幼儿的学习要紧紧围绕着“做”,即通过让幼儿亲手操作来完成知识和经验的汲取,而“做”的本身即是幼儿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幼儿“做”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幼儿的“做”提供环境,还要为幼儿的“做”提供必要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环境创设,还是教学支持,都围绕幼儿的“做”展开,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尊重幼儿的教育主体地位
为了让人们重视幼儿的教育主体地位,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时做了一次非常生活化的实验。他抓着一只大公鸡,想法让它吃米,但是公鸡一直抗拒。他尝试掰开公鸡的嘴喂米,依然没有成功。随后,他把公鸡放到桌子上,不再强迫大公鸡吃米,这时大公鸡却主动吃米了。陶行知先生用生活中非常浅显的道理,批评了那些强迫学生学习的教育方式,启发教育者要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活动时只有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吸引幼儿关注,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让幼儿愿意学并沉浸在学的过程中,这不仅突显了幼儿的教育主体地位,还可以不断优化幼儿教育的成效。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
“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让幼儿亲身实践,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的体验和感悟,进而深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他还指出,在教幼儿“做”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鼓励幼儿观察生活,这样幼儿才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还能促使幼儿不断发展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如果教师选择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幼儿根本无法理解教育内容,更遑论实际动手参与教育活动。比如,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幼儿午睡后指导幼儿独立穿衣物、叠被子、组织比赛,看谁做得快且好。这样,幼儿在多次获得体验、取得成功后,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增强。又如,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打扫班级卫生,在打扫卫生过程中边指导幼儿劳动,边渗透劳动意识,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
(三)给予幼儿“做”的机会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要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悟,在动手中成长。”一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做”纳入教学重点,给予幼儿“做”的机会。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给予幼儿“做”的机会:一是在教学活动中专门设计需要幼儿“做”的部分,明确幼儿动手做的环节,让幼儿在“做”中学习;二是利用各种节庆活动,为幼儿创造动手的机会。比如,在春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大红灯笼、剪窗花、了解生肖等,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幼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教学生‘做’之前,教师要首先‘做’,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并做好教育工作。”这对教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需要教师注重自我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做”与“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以此提升专业能力。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选择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从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给予幼儿“做”的机会以及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四方面提出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代幼儿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