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以“整理小衣柜”活动为例

2022-12-24韩圆圆

好家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班家园幼儿园

文 韩圆圆

一、家园合作的价值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果园所失去家长的配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就难以实现。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或者家庭能够单独完成的,双方应该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教育最大的效果,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家长资源,拓展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对刚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能够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对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基于研究者自身的工作情况,本研究选择的是南京市S幼儿园小(四)班的24名幼儿。调查结果显示,小(四)班幼儿主要在穿脱、整理衣物方面欠缺一定的能力。归其原因,研究者认为,影响幼儿发展生活能力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两方面,即教师和家长层面。

(一)家长不够重视,教育方法不当

在调查访谈中,很多家长反映:“幼儿年龄还小,需要帮助。”“怎么教都教不会,就先等等。”“幼儿速度太慢了,不帮忙的话会来不及做接下来的事情。”,等等。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家长普遍存在对幼儿过度溺爱、放纵心理,认为“树大自然直”,从而采用了包办的办法教育幼儿。有的家庭还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但未取得预期效果且家长没有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久而久之,幼儿对自我服务产生“功利化”倾向,其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难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育内容“高结构”,实施方式不合理

从日常观察中可以发现,教师在开展生活活动中,往往采用“高结构”的方式,具体表现为:一是生活活动的规则多以成人制定、示范讲解为主。例如,午睡前要将衣物摆放在固定位置,叠裤子、穿脱衣服要有固定顺序。二是指令方式多为直接命令,师幼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幼儿始终处于被“控”状态。三是评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随意性较强,缺乏针对性,采用的强化手段多以奖励贴纸、口头表扬为主,未能真正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内驱力。由此看出,教师不能有效挖掘生活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忽视了幼儿参与自我服务的主观能动性。

(三)家园合作浮于表面,双向反馈不深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然而,在生活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沟通方式多是对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单向反馈,以建议的形式引导家长调整教养方式,未能有效挖掘课程资源,设计适宜家园共同开展的活动内容。同时,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或缺失对幼儿自我服务的监管。由于家长对培养幼儿生活服务能力不够重视,对教师安排的相关活动被动应付,没有将幼儿在家中的实际情况反馈给教师,导致家园双方难以“步调一致”。

三、家园合作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施策略

为了满足幼儿不断成长的需要,研究者在小班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活动,以幼儿的小柜子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学习整理并有序摆放衣物等方法,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创设生活活动内容,提供家园合作机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在小班阶段,幼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脱衣服、将物品放回到原处等。教师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在适宜的范围内引导幼儿为班集体和他人服务,才能让幼儿更加自信、愉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家长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家长在家园合作中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例如,在《整理小衣柜》的活动中,教师从幼儿每天使用的小衣柜为切入点,增强幼儿整理衣物的意识,从而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引导家长主动参与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学前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奠基阶段,劳动教育理应得到幼儿园高度重视。

教师要挖掘幼儿阶段需要进行的劳动活动内容,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让家庭成为劳动教育的起锚地,让家长成为幼儿劳动启蒙的主导者。例如,在“我和家人比一比”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幼儿自觉参加劳动,学会自我服务的各项技能,以此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家园互动渠道

幼儿园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拓宽家园合作渠道。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定期向家长展示和反馈幼儿在园生活自理情况或推送适宜的网络教育资源,鼓励幼儿在家中学习,引导家长及时反馈幼儿在家情况。例如,在“整理小衣柜”活动中,教师将幼儿讨论的问题和收拾小柜子的内容,拍摄成照片和视频,发送在班级群中。家长回家后会和幼儿一起寻找整理衣物的小工具,学习整理衣物的小妙招。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我和家人比一比”线上打卡、“我和同伴比一比”班级活动,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更多支持。

(四)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幼儿自我管理

教师、家长要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例如,在“整理小衣柜”主题活动中,教师不仅随时与幼儿讨论“哪个柜子最整洁”,给予幼儿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还通过给每个幼儿两颗五角星的方式,引导幼儿将五角星贴在自己认为“最整洁的柜子”上。幼儿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能够学会观察、审视自己,不断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另外,有效的强化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活动中,教师采用正强化的方式为幼儿颁发奖牌、奖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积分银行”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能够激发幼儿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不断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小班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我爱幼儿园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