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2022-12-24本刊通讯员李璇潘子文
本刊通讯员/ 李璇 潘子文
素有“东南邹鲁”“程朱阙里”之称的徽州,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书院、私塾、学堂遍布城乡。可由于山重水复,道路阻隔,乡村学校相对偏远,布点分散,校舍老旧,信息化设备落后,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黄山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今天的黄山城乡,高耸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标准化的操场、种类繁多的图书教学设备,已成为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
加大投入:让智慧学校遍布黄山城乡
2022 年5 月的一天,休宁县榆村小学的吴玉萍老师和胡海英老师,运用智慧课堂给同学们带来了两节精彩纷呈的英语公开课。吴老师首先运用与颜色相关的歌曲进行课堂导入,歌曲播放完毕,应用智慧课堂当中的“聚焦”功能,将书本上不同的“clothes”图片放大显示,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看到所呈现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互动环节,两位授课老师都运用了智慧课堂互动中的“抢答”功能,引导学生们在平板电脑上点击抢答器,这样不动声色地“抢答”,参与率一下子提高到90%;同时运用“互动”中的“提问”功能,将学习单任务发布到学生平板电脑上,学生及时完成并上传自己的学习单,教师实时查看学习单提交情况,并一一浏览,选中完成较好和存在问题的学习单加以点评。
智慧学校的运用不仅让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在课程结束之后,胡海英老师还利用智慧课堂的“作业平台”发布课时检测及朗读作业。胡老师说:“我可以根据此次作业完成效果,调整之后的教学安排,还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薄弱点再次推送个性化作业强化训练,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智慧课堂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大大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硬件水平。
截至目前,黄山市共建成智慧学校247 所,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各建成学校运用智慧课堂开设课程科目不少于3 门学科,且开课总节数平均每周不低于6 节,学科达标率和课时达标率均为100%。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让身处偏远乡村中学的学生们,可以跟城市中学一样,运用智慧课堂师生平板电脑进行预习、答题、自动批改纠错。
“十三五”以来,黄山市坚持教育经费“优先预算、优先拨付、优先追加”的原则,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本级先后投入1.46 亿元实施相关学校新建和联动搬迁。各区县在土地划拨、经费支出上优先保障,新改扩建校舍、运动场项目514 个,完成投资2 亿元。学前教育方面,黄山市投入近1.63 亿元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3 所,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以此为开端,拉开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大幕。
“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2.4 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生均校舍面积、图书册数和设备值分别达到18.2m2、37.85 册、2218.1 元,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要求。累计投入1.4 亿元建成143 个主讲教室和506 个接收教室,443 所中小学校、17.5 万名在校学生实现“三通”。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由5.6 台提高到13.9台,中小学校平均带宽由不到50M 提高到200M。
五育并举:为每一个孩子奠定成长根基
数量提上去,质量也要跟上来。2016 年,随着最后一个区县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黄山市实现市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2018年,黄山市及时出台《关于全市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对各区县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徽州区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排头兵,在全省率先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该区实施的“山区孩子快乐成长”提标提质行动,从充实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内涵、聚焦生本课堂、开展劳动实践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山区学生的核心素养。
“快乐成长” 是徽州区富溪乡中心学校一张响亮的名片。为了减轻学生家长频繁接送的劳累和经济压力,促进山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2013 年9 月,富溪乡中心学校开始实施“山区孩子快乐成长”项目。
学校开设了劳动实践、礼仪教育、家乡文化、生活技能等课程,还专门和黄山学院建立联系,由黄山学院进行爱心支教,开设音乐、美术等课程,大大提升了山区孩子的人文素养。
“借助‘山区孩子快乐成长’这个项目,学生们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比如计算机教室、少年宫、音乐舞蹈教室,这些让他们开了眼界,学习更积极,性格更开朗,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徽州区富溪乡中心学校校长周健如是说。
近年来,徽州区教育部门和学校不断将这一课题拓展延伸,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依托“营养改善计划”,学生早、午餐都是免费的,早餐有粥有蛋,午餐一荤一素一汤,以满足学生身体成长的需要。考虑到富溪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比较困难,为解决他们的读书问题,徽州区教育局不仅免除了他们的寄宿费,并补贴生活费、交通费等。一般贫困学生每学期补助500 元,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每学期可以领到600 元。
除此之外,徽州区还在“五育并举”上下足功夫,在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谋划了一系列实践课题,通过参观学习、茶园管理、采茶制茶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茶文化,体验传统黄山毛峰制作工艺魅力;通过按季播种、观察生长、田园管理、采摘烹饪等学习,让学生认识五谷、掌握生活常识;结合美术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组织学生欣赏工艺作品,了解徽州传统工艺,学习竹编制作和徽州雕刻技艺等,提升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徽州区教育局教育股股长万欣表示,“‘开心农场’的建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的生态平台。学生在基地可以体验劳作的辛苦,品味播种、收获的乐趣。通过劳动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技能,培养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造血赋能:建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爷爷奶奶教小学,哥哥姐姐教中学”,这曾是许多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体现:乡村中小学里或是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的老教师,或是刚刚师范毕业、教学经验欠缺的新教师,这样的师资现状严重制约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2016 年起,黄山市明确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必须具有在乡村学校任教经历,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流动。2016年以来,全市交流义教阶段教师4895 人次,有效均衡配置区域内师资,进一步促进乡村教师与城区教师交流学习。
坚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向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6883 名教师、从教20 年以上的3207 名教师和从教15 年以上的1768 名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在“黄山最美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中向乡村教师倾斜,充分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与此同时,黄山市积极补充壮大乡村教师队伍,建立健全乡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7 年以来,全市共招聘新任乡村教师616 人。2016 年以来全市定向培养全科型乡村教师315 人,其中高中起点37 人、初中起点278 人,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到乡村学校任教。2022 年,为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黄山市首次放弃申报初中起点专科层次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申报核准的42 个计划均为高中起点本科层次,培养院校为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省内师范院校,目前已完成面试和拟录取名单报送,招录考生41 人。成立并发挥11 个市级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吸纳153 名乡村教师作为工作室成员,通过定期交流座谈、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提升成员的教科研水平,并采取深入农村学校“推门听课”等方式,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事先不打招呼、推门进教室听课”,是黄山市提高乡村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方式,从市区县级教研员、教育专家、学校管理干部、市级优秀教师中遴选组建听课评课专家库,采取不提前通知授课教师的方式,由专家库成员兼顾各学段各学科,根据学校课表随机选择,观摩教师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到每一个细节的把握,专家库成员在听课后分别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客观公正地指出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并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进行释疑和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实践证明,“推门听课”的方式,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具有显著作用。
合作共赢:集团化办学促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还要解决城乡差异问题。为此,黄山市82 所城市学校与偏远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使乡村学校从城市学校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全市自2021 年6 月启动集团化办学试点,按照“促进均衡、共同发展、因地制宜、公开规范”的原则,围绕“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目标和“校际联盟协作发展、先进办学理念辐射、科学管理制度共建、优秀教师交流互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先后组建了4 个学前阶段教育集团,涵盖30 所幼儿园;28 个义教阶段教育集团,涵盖96 所初中小学、6.4万余名学生;1 个高中阶段教育集团,涵盖3 所高中。另外,依托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创建黄山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作用,形成具有黄山特色的校企育人共同体。
各教育集团从共享成功办学经验、共享校园文化经验、共享成熟管理模式、共享成才培养体系、共享优质赛课策略等方面出发,在要素整合、资源共享基础上,成立集团校园文化建设中心,充分发挥集团各校特色优势,坚持“一校一品”,分类打造各分校校园文化品牌,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歙县农村教育集团将初中部学生全部集中于集团总校,实行“10+4”寄宿制模式办学,集中开展系列课后服务活动;五校联盟教育集团中的大位小学发挥学校国家级珠算教育教学试验点、安徽省非遗传习教育基地优势,将珠算传承融入教育教学,让古老的技艺重新焕发光彩;荷花池小学以“徽剧”文化为载体,成立学校“徽剧”社团,增强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和感知。
“这是白芨,用于咯血,外伤出血;这是黄精,健脾,润肺,益肾;这是射干,射干在这里读yè gàn……这些都是中草药,祁门的特产哦。”“祁门是中国御医之乡。据考证,祁门在历朝太医院供职的御医有21人。你知道祁门历史上的名医吗?”一堂精彩的中医药文化课正在进行中。祁山小学教育集团共同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努力发挥教育集团在“双减”中的助力作用,学校聘请中草药种植专业人员、中医药文化研究学者走进基地、走进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课堂。
推动集团化办学,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黄山市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迈出的第一步。下一步,该市将继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更多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质均衡,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美好愿景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