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

2022-12-24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钱立青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爱满天下陶行知教育

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 钱立青

10 月18 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诞辰纪念日。每逢这一天,我从未忘却纪念与缅怀。陶行知一生深怀爱国、爱民、爱教育的情感,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教育改革试验中,成为举世闻名的教育家。先生善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改革,以一颗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是近百年来知识分子由教育救国走上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一个光辉的典范。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最具典型的特征是他一生充满了对国家、民众和教育的爱。“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不断地丰富和拓阔了爱的内涵与外延,将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一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一辈子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的真实写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

陶行知自幼家境贫寒,但勤敏好学,自小就立下爱国报国的宏图大志。今天在安徽歙县的陶行知纪念馆里,当年作为崇一学堂宿舍的房屋的墙壁上,还能清晰地看到陶行知15 岁时留下的手迹,“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1914 年,陶行知在金陵大学毕业典礼上,宣读毕业论文《共和精义》时大声疾呼:“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这铮铮誓言,秀绝金陵第一声,也坦露出他最初教育立国的坚定信念与主张。

当时的中国遭逢内忧外患,千疮百孔,陶行知深感救国报国的紧迫性,并将爱国志向转为爱国的责任和使命,大胆设想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为“做一大事去”,他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和孟禄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最中国的留学生”。之所以选择教育专业,是他深信“没有真正的公众教育,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身在异域,心系祖国,志在振兴中华。在美国学有所成的陶行知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怀揣宏愿和崇高的理想,发出“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历史强音,毅然决定返回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开始了长达30 年的教育生涯。

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期间,他施展恢张,屡有创新,力举教育要科学化,提倡教师要做“创造的教育家”。为了教育理想与追求,他辞去了东南大学薪酬优厚的高层职务,义无反顾地走出象牙塔,脱下西装,扛起锄头,在南京郊外偏僻的劳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乡村师范——晓庄试验乡村师范。这缘于其内心有一个巨大的动力在召唤: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提倡一百万所学校”“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想通过晓庄师范试验,以此达到改造中国、富强中国之目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国家富强,必需人民智慧”“农村如果没有改观,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因此,他以乡村教育作为改造中国的起点,始终关注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而其教育实践,也始终聚焦社会进步与人民幸福。前后十年间,他纵横大江南北,为平民教育奔走呼号,“中国现在所推行的平民教育,是一个平民读书运动。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般人民读好书,做好人”。由此可见,这位中国教育史上举办乡村学校为农民服务的先行者,他的身上自然焕发出的平民教育思想,充满着民众性、社会性和民族性,这也让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了转折性的改变,渐而走出了狭小的书斋,走向了更广阔的田野、工场和乡村,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实践当中。

陶行知怀着对人民大众深深的爱,倡导普及大众教育,以大爱精神践行报国使命。1932 年陶行知在上海大场地区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学习型社团组织——山海工学团。他富有革新和创造精神,在实践中总结规律,开创了“小先生制”,把所学知识直接传授给更多人。这种“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方法形式简化,有利于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推行,还影响到了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家。

陶行知的爱,都是在爱祖国的根源上迸发出来的。陶行知少年时代生活在儒学思想丰厚的徽州地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始终将爱国报国作为个人德行的最高实现,当作最高尚的品格。他告诫国人,如果本国的国民不爱国,国家就会被侵占,并强调爱国心一定要体现在行动上。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抗战时期,陶行知把教育作为民族解放斗争的武器。他积极支持新安小学组建“新安儿童旅行团”,组织孩子们一路行进,向民众宣传团结抗日政策,激发人们“全力赴国难”。他还利用出访欧、美、非、亚26 个国家和地区的机会,到处伸张正义。所到之处均以教育演讲、广播等各种方式,谴责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与肆虐,为和平呐喊,动员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支援中国人民抗战。还将演讲、募捐所得的钱物、药品等,几经辗转运送至国内抗战一线。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在教育实践中积累总结,不断提升和丰盈着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勤于学习和思考,逐步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翻了半个筋斗”,改造和发展成为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理论,尤其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纵观陶行知的一生,经历了国家多难、民族危亡的苦难时期。他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革命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陶行知曾经说过人生就是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所谓要做的“大事”,就是开启民智,普及教育,唤醒民众。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教育的影子,学习、从教和做人是分不开的。他认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教师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心用爱去对待学生。他常怀一颗仁爱之心,眼里绝对没有坏学生和好学生之分,每个儿童都可以教,每个儿童都将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他还希望普天之下所有的教师,一定要友好平等地对待学生、信任学生,相信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曾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的朱小蔓教授有过这样的评价:“陶行知的教育情怀,除了体现在爱教育、爱学生之外,还有改造教育、批判教育问题的意识。”稍作回顾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爱”字贯穿了陶行知的一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即为最具平民化的教育实践,始终聚焦社会进步与人民幸福。陶行知将爱国、爱民和教育事业高度融合,他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树立“人民第一,一切为人民”思想,因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他发展的教育理论完全坚持人民立场,所办的教育是人民本位教育。虽然时代在变化,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理论历久弥新,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在缅怀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同时,更需要从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中汲取改革发展的精神力量。当前正处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学育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要深刻地领悟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伟大与深邃,以及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努力促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弘扬行知精神,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教师的历史使命,为人师表,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怀“大爱心”,做“真学问”,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猜你喜欢

爱满天下陶行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以德立教“爱满天下”
陶行知“爱满天下”思想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无私奉献,爱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