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2022-12-24刘静宙
刘静宙
(国网陕西省西安供电公司审计部 湖南邵阳 71003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有所突破,就必然要对每一个运行环节进行谨慎分析,制定长远周密的发展规划,同时还要加强风险管控,将每一个风险苗头扼杀在摇篮中。也正是如此,企业对风险管理提升重视程度,在内部运行中构建了一系列内控制度,包括对资金的控制、对运行流程的控制、对业务活动的控制等,提升了企业的运行成效。不过风险管理作为伴随企业发展全周期的管理活动,在日常开展中往往会面临较多的影响因素,所以需要管理者花费更多的精力,而实践中管理者又需要关注企业运行多层面的信息,难以在风险管理中花费较长的时间,且所构建的内控体系无法适应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需要,所以导致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不理想。在新时代下,如何对内控体系进行完善和健全,提升风险管理的效果,成为很多企业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内涵
企业风险管理指的是对企业运行各个层面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科学管理,以降低风险隐患,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由于企业是存在于市场竞争中的,而市场经济发展又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加之我国企业数量庞大,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复杂,所以企业在运行中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在实际发展中,企业是否能够及时对各种风险进行甄别和预判,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管控,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指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稳定有序运行,降低各种风险而设置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降低企业运行的无序性。通过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资产的完整性、工作流程的科学性等,且还要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排查风险隐患,及时督导整改。总体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就是在企业内部构建的、确保企业能够有效运行的规章制度。同时,此规章制度不仅能够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运行情况进行科学规范,而且还可以对各岗位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之间的关系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要想提升风险管理的效果,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弄清楚两者的关系,并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运行情况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
一是企业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防范风险,降低运行的无序性。从本质来看,内部控制就是从内部对企业运行的风险进行控制。因此,要想降低企业运行风险,需要充分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二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离不开风险管理反馈作用的发挥。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因果关系,通过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促进风险管理效果的提升,而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是否取得了预期目标、有无对企业发展带来有利影响,则要通过风险管理效果的分析去评判。因此,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离开风险管理的成果分析,就不能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成效进行全面衡量。也正是如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运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在实际内控中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是否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对问题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本节着重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总结。
(一)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解不够全面
虽然近年来很多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提升了重视程度,但是整体来看,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解还不是十分全面,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不力。例如,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资金进行严格控制或者对员工休假进行严格控制等,设定了十分严苛的资金审批制度和休假制度,而难以从更多的层面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系统化分析。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部门为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应当担负起内部控制的责任,自身则不能从总体层面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对各个部门人员进行引导,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不理想。此外,也有一些企业管理者虽然制定了相对较为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的辐射面得以拓展,但是并没有及时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段的发展变化,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缺乏操作性。这些情况的存在,都表明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二)内部控制手段与各周期发展不匹配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发展周期中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不同,内部管理的重点也不同,因此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手段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内部控制工作与各发展周期相匹配。但实践中,很多企业都面临内部控制手段与各发展周期不匹配的问题。例如,很多企业所采用的内部控制手段是固定的,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完善。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在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过程中从整体层面出发,构建了笼统的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并将其适用于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导致内部控制缺乏操作性和针对性,必然会影响风险管理的效果。虽然企业在每个发展周期中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是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使企业长远发展受益。因此,企业应当着眼大局,根据不同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针对性设置。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果的提升,单靠构建内控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从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两个视角进行努力。通过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帮助相关人员对风险进行了解,并及时采取措施将风险化解,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使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得以提升。但当前很多企业都存在风险预警机制欠缺的问题,因为不重视风险预警,所以很多时候只有在风险发生之后,才能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对其进行判定,此时再进行风险管理已经失去了先机优势,所以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企业不注重风险预警机制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管理者对风险预警的了解不深刻,没有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因而对该项工作较为忽视。二是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但是受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构建的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例如,因为软件系统落后、缺乏计算机设备等,依然采用原有的手段开展风险预警工作,而传统手段无法提升预警的敏捷性和及时性,因而不利于预警效果的提升。
(四)缺乏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离不开专业人才,只有参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对该项工作进行推进,使之切实发挥作用。但当前很多企业缺乏专业、高素质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用专业的手段和较高的水平对这些工作进行协调和推进,影响了其效果发挥。例如,一些企业所安排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之前没有开展过该方面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不得不一边探索一边管理,无法以新思维、新理念为该项工作注入活力。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无法为其提供学习机会,而员工自身又缺乏学习动力,所以在工作中存在思维滞后的问题。企业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如果要想提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效果,就需要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要通过长期教育和培训,使员工与企业发展处于同一层次中,在不断提升与进步中推动企业发展。
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只有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科学合理地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管理,才能够降低风险。因此,要将内部控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具体来看,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效果。
(一)深入认识和了解内部控制工作
企业管理者要对内部控制工作有系统的认识,从全局出发对该项工作进行分析。首先,要加强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讨论,最终形成内部控制工作的系统脉络,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其次,要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着力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同,但都应当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着力点,确立内控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如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放在风险管理上、业务活动规范上等,并针对不同的管理重点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再次,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并非依靠某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实现,而是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使该项工作得以有效落实。因此,企业要对各部门员工开展宣传和教育,使更多的员工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推动内部控制工作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根据不同周期制定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措施
第一,初创期。初创期是企业刚建立,还面临发展不成熟、不稳定的问题,且面临激烈的竞争,因此必须要重视内部环境建设,提升内部控制的科学性。这就需要有效构建组织架构,这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内部控制后续环节的重要保障。在构建组织架构的过程中,要对企业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尽量确保组织架构扁平化,精简管理人员,为员工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第二,发展期。发展期企业已经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发展模式中,但为了确保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企业需要扩大业务规模,需要追加资金,而因为企业的整体发展还不是十分成熟,所以盈利能力并不强,各位股东所取得收益也不高,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的体系对全体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就需要重视激励机制的构建。因此这一阶段要将激励机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构建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性和丰富性,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结合。第三,成熟期。成熟期企业的各项运行工作都已经基本成熟,此时要注重风险预警,应当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风险预警上。例如,可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引入专业的审计人员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第四,衰退期。在这个阶段中企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风险,但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好内部监督和风险评估。在构建内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即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通过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的融合,提升监督的有效性。在开展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则要注重评估的全面性,尽量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评估,避免遗漏风险。
(三)构建专业规范的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当提升对风险预警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降低风险隐患。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进步,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也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借助先进的技术对风险进行深层次挖掘,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具体来看,企业可以在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中或者OA系统中等嵌入风险预警机制,根据企业的业务活动、经济效益及日常运行中的数据信息等在预警机制中录入数据,设定预警线,在企业运行中一旦某环节数据信息或者业务风险超过了预警线,那么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相关部门在收到警示之后要及时对风险进行分析,挖掘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及时对风险进行消除,避免其影响扩大。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使风险预警机制辐射各个部门,拓宽预警机制的辐射面,对风险进行全方位预防。
(四)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培养
第一,企业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对工作环境进行优化,并提升招聘条件,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使专业人才引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二,要注重对现有员工的培训,通过系统性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之更好地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例如,可以每月开展一次系统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培训活动,向员工系统传递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更好地开展有关工作。也可以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定期组织员工到相关机构参加培训,进一步巩固技能、丰富知识体系。第三,构建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开展自我学习。企业要构建激励机制,鼓励风险管理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学习成效。充分发挥奖惩机制作用,在企业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还面临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解浅薄、内部控制手段与各周期发展不匹配、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缺乏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效果的提升,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措施,即深入认识和了解内部控制工作、根据不同周期制定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措施、构建专业规范的风险预警机制、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培养,希望为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