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策略探讨

2022-12-23刘承训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20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机构

刘承训

(上海瑞银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一、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分析

融资担保,就中小企业而言,其经济本质是信用增级。融资担保机构的出现,在为中小企业提升信用的同时,为金融机构创造了一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是金融机构维护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担保机构所面对的是复杂又特殊的中小企业群体和相对强势的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着很高的风险。这些风险既有来自担保机构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既有来自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的,也有来自合作金融机构的。

对担保机构所面临的风险,有多种划分方式。一是按照引发风险的层次性,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二是按照风险的暴露程度,可以分为隐性风险和显性风险。三是按照风险的可控程度,可以分为完全不可控风险、相对可控风险和完全可控风险。其中,完全不可控风险是指完全无法进行预测和控制的因素,例如环境变动和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相对可控风险是指能够通过采取一定措施,相对控制住的风险,例如信用风险;完全可控风险是指能够通过严密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监控等措施基本可以控制住的风险,例如操作风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次要的,内因是主要的,外部因素要通过内部因素表现和引发出来。面对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特征和相对苛刻的金融合作条件,本文认为,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的出发点,首先是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风险控制制度。改变环境之前,首先要改变自己。随着风险控制水平的不断上升,担保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会逐渐聚拢一批相对固定而又经营稳健的中小企业群体,银行的合作条件也会逐渐优化,整个经营环境会向着有利于担保机构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风险控制的模式选择

关于风险控制模式,有项目管理导向和全流程管理两种模式可供选择,这两种模式分别适合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担保机构。

项目管理导向模式,重视每个行业和每个企业的个性化特征,需要经营团队,尤其是项目经理人员在客户所处的行业发展、经营管理、信用评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洞察能力和把握能力。为此,担保机构需要配备一支专家型的经理人员队伍,这种模式适合于创立期和发展阶段的担保机构。

全流程管理模式,注重风险控制体系的全面建设,在客户准入、尽职调查、信用评级、担保评审、保后管理关键点建立控制措施,按照流程管控的要求设置岗位,每个岗位负责流程的某个环节操作。这种模式对项目经理个人能力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要求担保机构管理者具备完善的流程设计和控制能力,这种模式适合成熟期和稳定阶段的担保机构。

三、担保全流程各阶段的风险控制重点

担保流程主要包括保前阶段、保中阶段和保后阶段。

(一)保前风险控制的重点:尽职调查

担保机构是为解决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出现的中介机构,但是担保机构的出现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性。担保机构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比金融机构更为专业的获得客户真实信息的能力。尽职调查,对所有类型的担保机构而言,就是获得这种信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

担保机构对客户尽职调查的目的,在于对客户未来偿债履约的主观意愿和实际能力形成正确的判断。决定客户未来履约的主观意愿的,主要是客户企业领导人的个人品格。被调查客户企业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良好的品行和社会交往圈子,是客户未来履约还款的重要保证。分析客户未来实际履约能力,主要看企业财务和统计报表,但又不完全依赖财务和统计报表。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往往都有好几套报表,一套是给银行的,一套是给税务的,一套自己内部管理用的。对担保机构而言,要尽可能获得内部管理的会计报表,分析客户真实的交易数量和质量,对其偿债、运营和盈利能力进行准确判断。

在尽职调查阶段,担保机构要真正贯彻“四只眼睛”原则。指派的项目经理A角,首先要具有较强的项目分析和洞察能力;其次,风险经理B角要提前介入。在尽职调查阶段的各个重要阶段,AB角都要同时参加。尽职调查结束后,项目经理A角和风险经理B角分别提交项目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意见,供评审委员会决策。

(二)保中风险控制的重点:反担保落实

调查和评审工作结束后,在保中阶段,反担保法律操作是出具保函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在这个阶段,法律审查人员C角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业务操作,协助担保业务部门全面落实反担保手续,包括法律文件起草、准备、签署、审查,反担保抵质物的查询、收取、交接和登记等。当所有的反担保手续完全落实之后,担保机构的印章管理部门才能在放款的担保合同或担保函上盖章。

在担保机构接受的反担保中,除涉及被担保人核心利益的房地产抵押、动产质押、权利质押之外,还包括被担保企业的股东、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公司提供的连带责任的保证反担保。

对于自然人提供的反担保,由于艺术签名的大量出现,使得个人签字具有很强的易变性。为防止日后因为签字的真实性发生争议,让反担保人签字后按手印,在实践中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根据《民法典》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规则,只有在夫妻共同签名或事后追认的债务,才能成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夫妻一方以未签名为由予以否认,担保机构须进一步举证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经营。然而,由于担保或反担保之债,往往缺乏对价利益,在法律实践中,很难被证明为夫妻之债。为了将这种个人之债转化为夫妻共同之债,担保机构应要求反担保人的配偶也要同时到场签字。

对于公司提供的反担保,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署反担保合同时,担保机构应审查其公司章程的规定,务必要求出具相应的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首先,根据《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关于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规定,如果没有反担保企业提供的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担保机构将被视为非善意相对人,反担保合同将不发生效力。其次,担保机构对反担保人公司决议的识别责任只承担形式上的义务,而不必承担真实性的义务。即使提供反担保的公司因为决议程序上的瑕疵导致决议事后被撤销,从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出发,这种反担保仍旧按有效处理。因此,法律对一个遗漏了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的担保机构的过错认定,要远远高于一个因为疏漏而接受了一份签字不真实的股东会决议或董事决议的担保机构。

(三)保后风险控制的重点:风险预警与紧急处置

在保后阶段,担保机构风险预警和紧急处置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特别是资金用途,担保机构一定要及时跟踪了解资金的实际用途,资金的用途发生了异化,风险也随着而来。在保后检查中,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和了解比财务信息的分析和了解更加重要。担保机构在定期走访受保企业过程中,需要认真了解和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实际控制人的活动动向。另外,担保机构也要定期走访联保企业,拜访参加联保的其他个人,从侧面了解受保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的真实情况。

在保后检查完毕后,担保机构要及时进行风险分类。风险分类的标准要事先进行确定:发生哪些事件,应确认为正常类;发生哪些事件,应确认为关注类;发生哪些事件应确认为风险类。

如果确认为发生了风险信号,担保机构要及时启动风险紧急处置机制,组织风险处置小组,尽快了解风险的来源和强度,分析风险的冲击水平,以及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提前采取必要的保全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担保机构对被担保人的追偿权和对反担保人的求偿权,在代偿尚未发生情况下,仍然是一种不完整的权利。在当前的法律制度中,除被担保人被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时担保人可对被担保人行使预先追偿权之外,担保人在其他情况下,要想行使对被担保人的追偿权,要求反担保人承担反担保责任,必须要求担保机构发生代偿行为。此时,担保机构应与银行密切配合,安排银行提前发出还贷的通知,及时行使对被担保人和对反担保人的代偿追索权,尽快进入资产保全程序。

四、基于风险控制的担保机构加强自身建设的对策

风险控制不仅仅是保前、保中和保后三个阶段,为了实现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担保机构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行动措施。

(一)建立适合于自身的经营战略,在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中开拓经营

担保机构的市场定位是非常关键的,在自己具有优势的领域活动更加安全和有效。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活动,面临的风险不言而喻。选择什么样的市场战略,必须从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入手。例如,如果股东背景以房地产为主的,经营重点可以放在工程担保领域;如果股东背景以贸易为主,经营重点可以放在贸易融资领域;如果股东背景具有技术管理为主的,经营重点可以放在科技企业领域。

(二)高度重视复合型的经营团队的打造

目前担保机构的招聘中,非常重视工作人员的金融背景,这有利于与银行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顺利地为企业完成融资事务。但是,从长远来看,担保机构更要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要特别重视具有财务、审计、法律和技术等知识背景的人才。具有复合背景的项目经理和风险经理,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法律、技术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从而提出更为恰当的操作建议和策略。

(三)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

在业务制度方面,很多担保机构仅仅简单地复制拷贝他人的版本,在操作的过程中,才发现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甚至,有的担保机构也建立了很多制度,但是仅挂在墙上,作为对外宣传的看点,却没有真正投入使用。建立业务流程和风控制度,特别强调实际可用,每个担保机构都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风险控制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初步建立后,还存在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问题,善于集思广益,定期进行讨论和修正,不断进行完善。

(四)建立和完善担保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任何管理者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风险控制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控制点也要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体现出来。担保机构进行信息化建设,选购软件系统时,要评估软件服务商提供产品的应用性,是否能简便而可靠地实现自己的业务流程和风控目标,并与软件开发人员密切沟通,设计和构思全面的业务流程,将可能涉及的风险控制点加入进去,必要时在系统中对这些风险控制点实行强流程控制,特别是在担保机构用章管理、合同审查、反担保登记等方面。

(五)创建风险管理文化

关于风险控制的原则、制度、规则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说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风险管理文化则是精神层面的。从两者关系来看,内外的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外在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技术体现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技术则是风险管理文化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涉及风险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上,风险管理文化是决定性的。有什么样的风险管理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风险管理技术。建立风险管理管理文化的本质,则是要将风险控制意识普及到高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风险控制不是对业务前台的牵制和阻碍,而是对前台业务的支持和帮助,风险控制是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担保机构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机构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