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千古绝唱》的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融合发展研究
2022-12-23陈月辉安永明
陈月辉,安永明, 姚 广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戏剧系,湖南 长沙 410100)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民族充分展现自身的聪明才智并创造出饱含魅力的民族文化。在多样化的文化种类中,富含民族特色的艺术更具有吸引力,它们有效聚合为传统文化资源宝库。其中,中国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互相融合,彼此促进。民族声乐从表现形式来看,展现出接地气、亲和有力的特征;从艺术角度而言,民族声乐又体现出较高的审美价值,富有强大的感染力[1]。随着社会发展,民族声乐也要焕发出新的魅力,紧扣时代脉搏,通过创新发展满足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千古绝唱》将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有效融合,,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及听觉体验。通过分析《千古绝唱》中的“戏”和“歌”,既能够感受到民歌的自然和优美,又能领略戏曲唱腔的独特韵味。
一、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及相互关系
传统戏剧艺术已走过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戏曲不断发展及演变期间,对民族声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具体内涵层面而言,现代民族声乐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借鉴传统戏剧艺术中的精髓,适度缓解了民族声乐同质化的问题,为民族声乐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帮助。虽然,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均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其实无论是民族声乐还是戏曲声腔,其产生及发展的根源都与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紧密相关,这也注定了两者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联系。
(一)民族声乐的形成
民族声乐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后来唐朝的诗词、宋朝的琴歌等形式,它们均属于民族声乐艺术的早期代表。当然,在宋朝阶段,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像山歌、民歌等随之出现。而在五四时期,国内的民族声乐与西方的声乐产生了联系,也逐渐出现了艺术歌曲、新歌剧等种类。当前,按照广义上的理解,民族声乐涵盖传统的戏曲演唱、民间民歌演唱、曲艺说唱三种类型,在不同类型中又涉及到新民歌、新歌剧、融合西洋唱法的民族化演唱等形式,总体上表现为形式多样,风格各异[2]。按照狭义上的理解,民族声乐艺术主要是指民族唱法,即包括传统民族演唱中的戏曲、曲艺演唱。
结合民族声乐特征,其涵盖民歌、曲艺、戏曲三者,在将原始阶段的歌、舞、乐进行有机融合后,逐渐发展成为当前的戏曲、民歌和杂剧等类型。最初时期的民族声乐通常是对劳动人民生活情景、社会艺术活动的展现,在形成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则对不同地区的风格予以融合,演变为独具特色的演唱艺术。
(二)传统戏曲的历史流变
中国传统戏曲历史久远,先秦时期的巫祭祀、汉代的俳优和百戏、唐代的歌舞戏等,多是停留在歌舞或者滑稽戏的表演层面,未能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戏曲。而到了宋、金时期以后,随着宋杂剧的兴盛,大型说唱艺术的不断发展,戏曲才逐渐开始形成。对于传统的戏曲,关键在于它的声腔艺术,反映出民间说唱与小调的演变过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艺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戏曲是在有效融合不同地区的语言、民歌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特点的声腔艺术种类[3]。由于各个地区流传的戏曲声腔、民歌演唱艺术存在明显的差异,戏曲艺术在这种差异化的影响下,也催生出发展的新动力。从这一角度来讲,如果将戏曲艺术视作广义上的民族声乐,那它的发展就应顺从民族声乐的发展。但是,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因为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并不相同,所以最终导致两者变成了完全不同的艺术种类。整个民族声乐在发展期间,趋向于传统的山歌、号子等演唱形式,而传统戏曲关注的重点在于演唱与动作,在表演中强调对剧情和人物的刻画。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欣赏戏曲的时候,通常会观察到配合动作表演的特点,戏曲声腔艺术能够与肢体表演有效衔接起来。
(三)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的相通
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来源于传统说唱艺术、民间小调,在经过长时间发展后,戏曲声腔艺术技巧与民族声乐不断融合,也展现出其独特魅力与音感。例如,针对传统戏曲中的声腔艺术而言,提出了字正腔圆的要求,必须满足咬字清楚、发音正确的特征,避免含糊不清。这种要求和民族声乐提出的要求存在一致性。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均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不断发展衍生而来,两者在唱法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其一,两者的美学思想存在相同之处,具有相通的美学精神,演唱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都格外重视节奏韵律和意境营造,关注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其二,两者所呈现出来的具体意蕴是相似的,都能结合具体作品展现出民族性格等特点。例如,在演唱《千古绝唱》时,多数散板内容应用的是戏曲唱法,伴随着前奏的结束,演唱者就开始利用京剧演唱的方法来歌唱首句内容,可谓是浑厚有力,彰显出豪放和大气。同时,在大气磅礴中还渗透着委婉细腻,借助昆曲的演唱方式,将相对柔美、典雅的小调穿插到具体的乐曲中,总体上使整个音乐作品含有的情感更为真挚。并且,它还应用到了现代配乐种类,总体节奏相对分明,从前至后唱法逐渐趋于通俗,使用歌唱的新方法将古代爱情故事动情地展现出来。
二、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的融合
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在经过漫长时间发展后,均符合对古代人民劳动及生活经验艺术总结的特征,彰显出独特的魅力,深受民众所喜爱。民族声乐和当前的山歌、说唱等艺术形式类似,更加倾向于对情感的表达,但对传统的肢体动作有所忽略,整体上是以演唱方式为主;戏曲多源自原始歌舞活动,重视动作与语言的双重特征。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的融合体现在唱腔、发音处理、表现内容等方面。
(一)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在唱腔方面的融合
歌唱过程属于心理层面与生理层面共同活动产生的结果,从表现形式而言,其属于语言和音乐的融合,在表演期间借助声音将情感传递出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化艺术形式。此外,歌唱能够反映个体情感和外在表现的契合,使用稳定的气息、动听的声音,充分展现出歌曲的深层次韵味。无论是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还是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两者在表现阶段均需借助歌唱这一形式,均需以丰富的情感和生活感悟来实现。在具体表演时,共同追求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的效果,真正发挥出声情并茂、身临其境的艺术作用[4]。涉及到共鸣与润腔时,两者的融合点在于以字行腔与以声圆字,保证字领腔的基础上领声行。戏曲的声腔艺术与民族声乐通常针对声音与字的结合要求相对严格,声腔巧妙融合也属于对民族语言处理的重要方式,在感情及表达方式方面相对直接。此外,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都具备民族风格特点,两者在音质、音色方面的要求相一致,结合民族说唱的演唱风格,实际表演时在唱腔方面得以融合。
(二)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在发音处理方面的融合
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在表演时,均重视演唱的技巧,演唱技巧对于曲目的艺术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对气息的要求较高,只有强化对气息的掌控才能增强艺术表演力,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唱者能够有效调控气息,在演唱过程中按照情感的不同来合理变换自己的气息,这也彰显出呼吸技巧的重要性,并与发音处理存在密切关系。民族唱法通常对于呼吸运用有较高要求,能够借助气息来对声带产生冲击,进而促使声带发生振动、实现发声,同时即在口腔中得到有效调节,让歌手唱出动听的歌声。传统戏曲在运用气息方面拥有独特的特点,如果将传统戏曲的运气方法融合到民族唱法中,会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演唱效果。首先,针对汉语声调问题,在表现抑扬顿挫的过程中散发出独特的韵味;其次,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还会注重慢唱、快唱的过程,通过在这一阶段的艺术化处理,彰显出演唱的节奏感;再者,演唱者在歌唱中还需具有咬文嚼字的本领,尤其是针对传统戏曲,通常发音阶段还要重视切音的技巧;最后,这两种演唱形式都应做好收准音、处理好押韵,使两者在发音上的融合表现出和谐一致的特点。
(三)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在表现内容方面的融合
从故事情节内容出发,在确定为同一个故事时,可以分别采用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两种不同表演形式。应用民族声乐创作时,要强调音乐的本质特征;而选择传统戏曲时,需重视对人物的多角度刻画过程,使整个故事呈现出情节性、连贯性特点。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整体上民族声乐集中表现为“唱”的过程,但传统戏曲则是将“唱”和“演”结合起来,不过,这种差异并不影响两者在表现内容方面的融合。涉及到内容融合层面,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与民族声乐能够以相同的故事情节作为基础并进行改编,两者在将民俗风情或者故事做为选材的基础,虽然在表达方面的侧重点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在相关情节的演绎以及情感抒发方面具有统一性。按照具体表现内容,两者在情节呈现和抒发情感过程存在相似性特点,可以在表演中形成统一。歌唱阶段,均重视“韵境”与“意境”的呈现,在追求丰富性、感染力的基础上,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正在融合。
三、《千古绝唱》对传统戏曲的借鉴
《千古绝唱》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族声乐歌曲,其中的旋律节奏分明、跌宕起伏。不过,相对比其它种类的歌曲,《千古绝唱》有明显的独特之处,对传统戏曲元素加以融合,让这首歌曲独具韵味。通过与传统戏曲唱腔的融合,让听众能够充分感受到世事沧桑的变化,以情感为基础,塑造出凄美的意境。
(一)《千古绝唱》对传统戏曲词曲创作的借鉴
歌词创作方面,《千古绝唱》采用了传统押韵的方式,整体歌词的层次感极其分明,并且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在歌唱中感觉相得益彰。从押韵方面来讲,这首歌的韵在“ang”上,无论是“看山高水长”中的“长”,还是“万里风光”中的“光”,亦或者是“谁来和那曲千古绝唱”中的“唱”等等,在将一句话最后的字进行归韵处理后韵味十足。其实,这种歌词创作模式就是借鉴了传统戏曲的曲词创作,对传统民族声乐相对古板单调的形式予以创新,最终形成了新的特色[5]。同时,《千古绝唱》在段式方面也吸纳了戏曲唱词的优点,传统戏曲在演唱过程中,其唱词多具有重复性。民族声乐在借鉴唱词重复性基础上,可采用二段式、三段式来组织内容,并且可以根据内容合理安排主、副歌式。总体上听起来似有余音回荡,实现唱腔融合统一,在浑厚有力的同时还能够彰显出柔情委婉。
在《千古绝唱》歌词内容方面,与苏轼创作的名词《江城子》较为相似,苏轼在词中“十年生死两茫茫”、“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描述,与《千古绝唱》中的“人世间潮来潮往,总有情事流长,哪一段最难忘,夜来入梦还乡”等内容相近。《江城子》所写的是苏轼本人的爱情故事,而《千古绝唱》也正是以爱情为主线,让听众感受到曲中的惋惜和悼念。整体上词曲彰显出真挚质朴、通俗易懂的特点,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戏曲唱词的雅俗共赏、真挚淳朴在《千古绝唱》演唱中同样得到了借鉴,其歌词的展现形式主要使用叙事的手法。不过,细化到整个歌曲时,运用这种手法并非是将该事件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而是应用故事化处理,在营造氛围的同时,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生动地。体会《千古绝唱》的歌词内容,虽然未曾将所有爱情内容予以概括,但是从细致的描述、快意的抒发感情中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那段动人的爱情。从“那一段”开始,直到发出“谁来和那曲”的感叹,可以为广大听众献上完美的情感寄托,整体部分密切联系,达到一种互相统一的状态。
(二)《千古绝唱》对传统戏曲词曲配器风格的借鉴
从歌曲结构来讲,它属于三部性结构的一段体曲式类型,演奏期间将传统戏曲使用到的乐器和现代音乐融合在一起,让音乐表现出一种自然顺畅、张驰有度的特征。同时,在有效借鉴诗词的条件下,把音乐情怀融入其中,呈现出来源于戏曲而又得以升华的效果。歌曲的前奏从二胡演奏开始,并且包括高亢的京剧旋律,听起来极具有吸引力,能够将听众的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同时,从旋律荡漾开始,描述的歌词内容“山高水长、万里风光”等内容也逐渐展现,在两者遥相呼应下,使听众获得独特的审美境界。通过叙述世事沧桑以后,就开始加入电声音乐的烘托,让人耳目一新,融合传统乐器和现代电子音乐,表现形式极为新颖[6]。在《千古绝唱》歌词中,使用两个并行的乐句能够进行有效组合,在保证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又具备精短易懂的特点。涉及到具体内容,将“情”字进行突出表现,有效激发听众的情绪,让广大听众感受到音乐营造的氛围。
在第二次音乐荡起时,伴随着鼓声、镲声的节奏,使歌曲中添加了新元素,再配合吉他、二胡等乐器的演奏,让歌曲的和声音程得以丰富和拓展。表演中,音色无疑是富含创造力的,歌曲内容的丰富性也逐渐表现出来。另外,涉及到歌曲的引子部分,则是应用京剧中的“二黄”,在大气磅礴的景象中泛起淡淡柔情,最终使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千古绝唱》通过对传统戏曲配器风格的借鉴,让整首歌曲实现雅俗共赏,更容易激起广大听众的共鸣。
(三)《千古绝唱》对传统戏曲唱腔技巧的借鉴
在传统戏曲表演中通常会涉及到多种演唱技巧,例如,“哭情戏”、“抹音”等。而在演唱《千古绝唱》时充分融入了传统戏曲的唱腔技巧,展现出作品演唱过程的灵活性、技巧性。例如,歌词本身是属于押韵的,演唱者在关注各个韵脚时,结合京剧表演过程中的前后松紧、节奏快慢进行表达,从而在有效借鉴传统戏曲唱腔技巧中提升歌曲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在《千古绝唱》中,不但有和谐的韵脚可以加强韵律感,而且配合跌宕起伏的旋律,让歌曲的艺术魅力加以充分展现。例如,在歌唱“看山高水长,万里风光”时,其中的“看”、“曲”等字就应用到了传统京剧戏曲中的抹音技巧。演唱者注重六度音程和八度音程的转换过程,使歌词内容顺利地衔接在一起,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千古绝唱》的高潮部分烘托出对爱情的赞颂,在描述凄美爱情的同时,情绪得以抒发。当演唱者以丰满的情感进行展现时,将对世事浮沉、沧桑变换的感悟倾泻而出,此时就是借助传统戏曲中的唱腔技巧来加以烘托的。以“哭情”为例,演唱者合理掌握自身声音的力度,将凄美的爱情感受完美地诠释出来。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与充满愤怒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支持下,使听众充分感受到歌曲中所蕴藏的悲凉气氛[7]。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声乐对戏曲中的唱腔并非完全照搬,有些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并不适用。例如,针对传统戏曲中的“吊嗓”与“喊嗓”,这种类型多属于假声表现,如果直接将其应用到民族声乐的歌唱,会让人感到歌唱功底不够扎实。因此,在有效借鉴传统戏曲唱腔技巧时,还需要考虑传统与现代的正确协调,以确保这种唱腔技巧对民族声乐同样适用。
(四)《千古绝唱》对传统戏曲中肢体演唱方式的借鉴
按照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和“演”两种类型,涉及到京剧表演艺术时,涵盖唱、念、打、做等方法,借助动情的演唱来赢得观众的赞美[8]。涉及到人物形象的刻画,则采用相对巧妙的“演”戏过程加以呈现,塑造出形象丰富的人物特征。演奏民族声乐时,虽然不会涉及到“演”的动作,但辅以动作配合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来,让整个作品更富有魅力。
依据《千古传唱》的歌词和乐曲设计,总体上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极富层次感,错落有致,具体演唱中可以有效的动作,与歌曲的起伏做到无间配合。比例,在演唱《千古传唱》中的“看山高水长,万里风光”时,要认真把握其承接前部分音乐的风格,在发挥过度作用的同时,消除突兀感,进而过渡到后续歌曲柔情似水的一面。在演唱过程中,可以使用注视前方,深出右手,左手则放在自己胸前,通过深情地演唱将内心的情感加以寄托,凭借着这种肢体演唱方式,能够让演唱者、听众均能感受到那种“醒来已是泪千行”的凄凉感。此外,演唱者在体会其中的悲凉与无奈时,可以配合用手来擦拭眼泪的动作,为后期的“哭情”表演奠定基础。所以在民族声乐的表演中融入戏曲肢体演唱的方式,就能够提升民族声乐的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与融合,国内的民族声乐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分析《千古绝唱》的演唱,能够为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创作出更多饱含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