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2-12-23黄玲玲

关键词:爱国主义共同体命运

黄玲玲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第30条指出,我国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开放包容的文化教育,大力宣传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和倡议。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而又重大的问题,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或者说立足于新时代,在中国与世界均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路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风貌、实现途径等如何进行拓展、延伸的问题。具体来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应对时代之变和场域之变,同时也需要思考其自身在实践中发展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国内国际重大场合反复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当今世界变化发展的意义。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重要视角,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讲话中反复强调,对爱国主义教育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深化其精神阐释,丰富其内容,增强教育效果,这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实践目标。[1]此外,面对全新的时代变化,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中发展的问题。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爱国主义的全新特征

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为全球和平、发展和国际秩序的维护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强调,中国是在世界发展中谋求中国发展。这表明,新时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开放的、包容的、理性的和有担当的。

(一)爱国主义更加开放包容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场域中变得更加开放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了在早期全球化过程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难以逾越的鸿沟,使得人类能够跨越,持续前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既重视现代民族国家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也不将其限制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而是让其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从而平衡好利己与利他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缓和因为利益受损而滋生的彼此仇视情绪。在经济上,这一理念强调各国要共同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努力,推动所在地区和全球向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进一步发展,致力于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秩序。这种合理全球经济秩序的建立能有效的减弱仇恨情绪的蔓延。[2]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倡导共生共存的安全共同体缓解了国家间的安全焦虑,可以避免深陷狭隘的爱国窠臼。倡导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在安全上构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致力于在世界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缓解了国家间安全的焦虑,避免了各国因安全焦虑而产生的过激反应。

(二)爱国主义更加理性平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需要培养平和的心态,形成理性的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平和的心态来自于中国传统的中庸文化,它强调不偏不倚、不走极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因被侵略而使爱国主义被迫烙上了悲情色彩,以至于中国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妄自菲薄的状态,一点稍微的外部刺激都会迅速引爆中国人民敏感的爱国神经,产生激烈而极端的爱国情感,继而做出暴力的爱国行为。再加上国外别有用心势力的煽动,对我国的国家利益只会有害无益。当然妄自尊大的爱国情感也不可取。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既不能因看到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巨大贡献而妄自尊大,也不能过于妄自菲薄,而是抱着平和的心态,形成理性的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实践,中国彰显出的自信气度可以削弱妄自菲薄的心态。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同合作、共同参与,在全球事务的处理上,中国不作主导者而是作为参与者。中国走的不是国强必霸的道路,不会产生妄自尊大的心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平和的大国心态逐渐被培养,使得面向世界舞台的新时代爱国主义变得更加理性。

(三)爱国主义更具责任担当

新时代爱国主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场域中变得更有责任担当。爱国主义不仅仅根源于自然生发的情感,更上升为一种道德义务,即对国家的道德责任和使命担当。在新的时空维度下,追求国家道德责任和使命担当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为了给本国人民谋福祉,也更多考虑到整个人类的命运和前途,考虑到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彼此联系。其目光更多放在未来和全人类身上,做到爱国和爱人类之间的统一,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成爱国主义的重要实践平台,在更广阔的场域下谋求自身的利益。

对于国内而言,新时代爱国主义表现为积极主动维护国家利益,抵御外来舆论侵袭;对于国际而言,新时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肩负爱祖国与爱世界的双重使命,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变得更有责任担当。爱国主义与“爱人类”相连已成为这个全新时空的必然要求,即要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彰显了中国致力于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抗击全球新冠肺炎期间向世界及时伸出援手等,都彰显着这一理念的真实性,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同时也收获了其他国家的支持,促进了本国的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征的世界眼光扩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全球视野,而其内蕴的富有系统思维的精神实质也极大丰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蕴。

(一)新型全球观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爱国主义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历史主题。新时代是我国发展全新的历史坐标,这是一个比任何时期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也意味着这一时期的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将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展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爱国主义。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发挥着精神引领的作用。所以《纲要》指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其中鲜明主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民众厚植家国情怀,团结奋斗,以共同实现中国梦。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全球观,一方面,从单一国家到人类整体的思维转变,强调了全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和全人类利益的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肯定了全人类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一价值取向上,它主张中国梦的实现和世界梦的实现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尤其强调中国梦对世界梦的重要意义,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主义内涵。[3]如前所述,责任担当成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深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一种新型全球观融通了中国梦与世界梦,凸显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世界向度上的重要使命。同圆“中国梦”和“世界梦”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深层含义。

(二)正确义利观升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尽管人类命运的共同性日渐凸显,却总有一些国家抱持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固守零和博弈的观念,把维护国家利益同维护人类利益相分离。例如,美国近几年提出的“美国优先”政策、英国的“脱欧”决定等,都是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导致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国际上不具备道德感召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前提是正确的义利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对此提供了正确义利观的指导。

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义利兼顾的价值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全人类的利益统一起来,各国利益的实现有赖于全人类利益的维护,罔顾世界大利而只顾国家利益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主张唯有实现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多赢,这是人类大义和世界大利的统一。

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了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强调各国的利益相连,更强调各国间的互帮互助。人类同住一个地球村,“单者易折,众则难摧”,邻居出了问题应帮而不躲,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的道义。这种新型义利观内蕴国际主义的价值取向,避免了狭隘民族主义和国家利己主义思想,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在正确义利观的指导下获得了更为合理的价值视角和伦理判断,在世界上赢得更多的掌声,提高了其道德感召力。

(三)新型文明观优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表达

爱国主义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表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爱国主义情感的生成更多不依赖于地域,而是心理上的共鸣。爱国主义的重要来源和寄托载体是民族文化,所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全球文化存在的状态也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而发生改变。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的文化开始入侵各国,冲击了其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在这样背景下,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难以做到心平气和。

“美美与共、平等相待、交流互鉴”是当代中国新型文明观的基本内涵,它内蕴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构建一个可以平等相待、交流互鉴的文明共同体,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意味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民族文化存在的依据和独立性得以保留,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爱国主义教育保留了文化载体。也意味着各民族间的文化是相互交流的,这种交流是平等双向的而非输入输出的关系,这为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机会,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表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4]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要有所作为,必须立足新时代,面向新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辩证思维、文化智慧和未来意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突破当下困境、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和新的精神源泉。在新条件、新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要明确发展方向、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成为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视野的实践活动。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要有实效性,就必须在历史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的潮流中发展。

(一)面对全新变化,明确教育方向

方向解决的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中起着定位的作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新视角之中,必须寻找到自己未来实践的方向。

首先,以面向世界、关怀人类为视野。首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教育,以更广阔的视角解读爱国主义成为现实所需。一方面,爱国主义体现着“以和为贵”的淳朴向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旨在从根本上扭转国强必霸的逻辑,也从实践上证明,中国的爱国主义是与走和平发展道路并行的。另一方面,爱国主义包含着“协和万邦”的国际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蕴含着这样的道理,中国的爱国主义尊重其他国家、民族的制度和文化传统,也希望通过交流互鉴实现各国共同的发展;第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教育,要求以更广阔的视角认识公民身份,这也成为现实所需。在当代中国,人们常常固守国家公民而排斥世界公民身份,容易滑向狭隘民族主义,相反则会陷入国家虚无主义的桎梏。只有妥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才会具有实效性。从客观实际来看,在2020年全世界新冠肺炎肆虐之际,一些国家尝试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共同认证,就是这一新的积极动向。[5]

其次,以坚持立足民族和面向世界相统一为原则。首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立足民族、本国,这是培养和弘扬本国爱国主义必不可少的要求。对外,立足民族就要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虽然当今世界中各国命运休戚相关,但是中国不会容忍自己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受损。对内而言,立足民族就是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行为;其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面向世界,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必然。特别是遭遇到全球性公共问题时,如2020年初在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或全球变暖等全球性气候危机等。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意味着要有更广阔的世界视野和更宽容的胸怀。面向世界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育人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开拓世界眼光。

(二)依托现实发展,丰富教育内容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目标,依托新时代中国的现实发展,将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重点放在两个方面:

首先,立足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结合历史和现实的伟大成就,引导人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优越性和真实性。要把中国梦融入现实的典型性事例,具化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引导人们向榜样学习,继而强化爱国实践。一方面,典型或榜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能够引起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典型或榜样为人的自强提供了一条道路,激发人们的潜在积极性,让人们有目标得以树立。另外,要结合事实案例,纠正舆论错误,对中国形象正本清源。同时,还要积极和西方错误思想作斗争,重塑对西方文化的正确认知和评价。

其次,面向世界,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引导人们超越民族界限看待中国发展,正确理解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引导人们在葆有民族意识的基础上认识到致力全球性的发展问题、在谋求共同利益中谋求本国利益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一大表现。同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要融入中西方文化精华内容,引导人们自觉培养大爱情怀,不仅是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题中之义,更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爱国主义开放包容的精神。引导人们从“一带一路”建设中感悟中国为丝路沿线地区国家发展出的贡献。更要引导人们从疫情大考中感悟中国为全球抗疫做出的贡献,引导人们从中体会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三)注重综合运用,拓宽教育途径

《纲要》强调,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就要把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等教育途径有序结合,以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首先,深化教育引导,营造爱国氛围。爱国主义的有效传播需要一整套符合时代发展的话语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新时代爱国主义以开放包容、理性平和、责任担当为主要特征,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话语体系也要应时而变,做出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传播还需要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要把传统宣传和创新宣传、线下宣传和线上宣传结合起来。

其次,推动实践养成,加深爱国认知。在实践中加深爱国认知,就是要开展意蕴丰富的纪念活动。立足新时代,开展纪念活动旨在引导人们铭记历史,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大会、访谈、宣讲等系列形式把想要传达的内容寓于其中,引导人们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的认识。

再次,强化制度保障,规范爱国行为。要立足新时代、新问题、新需求,颁布和修订一系列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律。如《英烈法》《国旗法》等,以法律的权威警诫人们的非理性言行。同时,要长于善治,依法严厉打击已经出现的非理性爱国行为,尤其是打着爱国幌子行祸国之实的行为。另外,在全社会范围内要进一步普及法律,普及法律的过程也是向社会实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总之,我国要构建起完整、科学、系统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奠定法律基础。

总而言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要将新时代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紧密结合,依靠具有国际视野、未来意识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开放包容、理性平和、责任担当的爱国主义。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推进,表明中国正不断融入世界、主动建构世界秩序的重大变化,也昭示着未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必将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