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丰富榆林市区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实践途径研究①

2022-12-23杨海浪马小华曹元军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榆林产教服务中心

杨海浪 ,马小华 ,常 慧 ,刘 橙 ,曹元军 ,吕 岗

(1.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市公园广场服务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公园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的场所。2021 年5 月24 日,榆林市政府印发《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这一目标,对榆林市公园广场服务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榆林市区公园广场打造为城市会客厅,列入了议事日程。近年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林学院(以下简称“林学院”)联合榆林市公园广场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申报了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产教融合丰富榆林市区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实践途径研究》研究课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产教融合丰富榆林市区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新途径。

一、基本情况

(一)内涵分析

公园广场文化,是指在城市公园广场中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公园广场之中所展示出来的文化。目前关于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公园广场建筑、道路、山石、水体、植物等各项构成要素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公园广场上开展的各类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如在广场上进行的专业或业余的各种艺术性表演或展示,广场中群众性比较强的各种娱乐、体育等休闲活动等。榆林市区公园广场的文化内涵,目前主要体现在公园广场各要素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以及在公园广场上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

(二)研究目标

一是完成内涵提升的具体行动。通过建成专业实训基地、交流研讨平台、志愿服务团队,使榆林市区公园广场的文化内涵在原来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基础上,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范畴扩展。二是形成产教融合的实践机制。通过打造合作示范样板,总结提炼林学院与服务中心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好的经验与具体做法,形成产教融合的新机制。三是形成应用推广的科研成果。总结提炼丰富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实践途径,形成论文与研究报告进行推广,进一步丰富公园广场的文化内涵。

(三)研究方法

一是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并掌握国内其他城市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体现方式与主要形式。二是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榆林市区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现有情况与拓展空间。三是行动研究法。通过产教融合,引入院校资源,实施具体行动,探索丰富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具体方法。四是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好的经验,提炼内在规律,形成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

(四)单位概况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 年挂牌招生,由6 个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2298.4 亩,建筑面积47.65 万平方米。林学院成立于2017 年11 月,是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创建于1976 年。林学院具有40 多年办学历史,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林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63人,其中高级讲师58 人、中级职称63 名、省级以上名师8 人,各类在校学生2100 多人。开设3 年制高职林业技术、园林技术、3 年制中职园林绿化等10 多个专业。

榆林市公园广场服务中心成立于2020 年12 月25日,是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下属的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现设有办公室、财务科、环卫科、治安科、设施科、宣传科、督察科、绿化科、自控科、世纪广场管护所、火车站广场管护所、绿地广场管护所、沙河广场管护所、小游园管护所、榆溪河生态长廊北段管护所、九曲广场管护所、榆溪楼管护所、城市运动公园管护所9 科9所,共18 个科室。中心管辖区域有榆溪河生态长廊、世纪广场、火车站广场、绿地广场等,现管辖总面积265.77 公顷。

二、研究过程

(一)技术路线

从提升榆林市区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相关问题入手,以产教融合为行动平台,采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完成研究过程。通过林学院与服务中心建立沟通平台,形成合作关系,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成立组织机构,设立运行小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设计实训项目,组织实训活动,建立专业实训基地;通过组织交流研讨,促进产教融合,建立交流研讨平台;通过整理服务内容,提供志愿服务,组建志愿服务团队;通过采取具体行动,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合作示范样板。通过提炼研究成果,完成论文报告,形成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组织推广应用,完善研究成果,完成后期成果推广。

(二)调查研究

2021 年4 月以来,林学院组织专门人手赴服务中心进行调研,了解了基本情况,确定了合作方向。5 月,服务中心领导参加了林学院组织的校企合作推进会,建立了合作关系。9 月,服务中心邀请林学院相关同志参加打造榆林城市会客厅研讨会,就通过产教融合丰富榆林市区公园广场的文化内涵途径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两次研讨,确立了产教融合的主要内容与形式。10 月,服务中心在滨河公园为林学院提供工作室1间,作为校企合作的基地,建筑面积100 平方米。11 月,联合申报了陕西省职教学会研究课题,正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始研究活动。

(三)行动研究

1.持续开展学生实训

从2021 年4 月开始,林学院充分利用服务中心滨河公园绿化管护业务量大、指导人员经验丰富、场地相对封闭安全的特点,组织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园林绿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参加服务中心的生产实践。先后有10 多个班次的学生在服务中心滨河公园进行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2 年6 月,在第五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国赛(高等职业院校赛道)中,林学院师生充分利用服务中心的实训条件,在滨河公园拍摄了参赛作品《多机位视频的拍摄与剪辑方法》,获数字媒体技术组二等奖。

2.开展教师企业调研

2022 年5 月,林学院联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教师下企业调研活动。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与办公室、绿化科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支持与保障。林学院院长、副院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工作人员、参加企业调研的教师代表40 多人参加活动。上午8:30,调研活动在滨河公园民族融合广场准时开始。服务中心主任介绍了榆林市公园广场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林学院院长引导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参观了现场摆放的林学院教学成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下企业调研的教师代表乘坐电瓶车全面参观了滨河公园。通过调研活动,加深了林学院教师对榆林市区公园广场的感性认识,系统了解了滨河公园建设与绿化美化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夯实了基础。

3.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2022 年5 月,林学院联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展示植物标本、昆虫标本、美术作品,宣传林学院教学成果。本次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正在开展的学生专业实践,提前一周开始准备,全体学生共整理出植物标本、昆虫标本、美术作品80 多件。活动开展前,严格控制了参与学生人数按疫情防控要求,向社区进行了报备。植物标本展示活动由林业园林技术3-1901、林业园林3-2001 学生负责;昆虫标本展示活动由林业技术3-2101 学生负责;美术作品展示活动由园林技术3-2101 学生负责,数媒3-2101 学生全程进行了摄影摄像实践。上午8:30,志愿服务活动在滨河公园民族融合广场准时开始。前来参观的市民朋友络绎不绝,学生志愿者详细介绍了参展作品的制作过程、生态意义,发放了榆林职院统一制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碳达峰和碳中和”两种宣传资料,向市民朋友赠送了鲜花、矿泉水与口罩,9 名指导教师进行了全程指导。本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市民朋友的一致好评,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前期准备与现场讲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与分工协作能力;活动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全体学生坚守岗位,完成了一系列工作,锤炼了意志品质。

4.组织其他研讨活动

按照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后续工作过程中,除继续开展以上活动外,还将进一步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人培方案研讨等活动。专业技能培训由林学院提供技术力量,利用服务中心与林学院的场地、实训条件统筹开展,主要包括植物标本制作、艺术插花训练、植物造型修剪等内容;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市民朋友代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人培方案研讨,由林学院提供园林技术、林业技术、园林绿化、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草案,邀请服务中心的专家与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意见与建议;通过修订人培方案,使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实训更加符合生产实践的要求。植物造型修剪,充分利用林学院与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结合相关企业的专门技术人员,在服务中心选定试验区域进行植物造型修剪试点。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夯实产教融合的基础。

(四)经验总结

项目负责人组织林学院教师与服务中心员工对产教融合丰富榆林市区公园广场文化内涵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图文视频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对各类反馈信息进行研讨完善,通过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按照课题研究要求,总结提炼成果,形成研究报告。通过召开研讨会,对形成的研究报告进行了研讨与完善,总结已经实施项目的成功经验,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经过两年的滚动发展,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案,并总结提炼形成系统工作方法,供其他地市具有类似情况与需求的兄弟单位参考借鉴。通过产教融合,不断丰富榆林市区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实践途径。

三、研究成果

(一)通过产教融合,拓展文化内涵

林学院与服务中心建立长效机制,将实习实训、交流研讨、志愿服务与科研工作有机融入,使公园广场原有以文体活动为主的文化内涵得到不断拓展。一是成立合作机构,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前期合作基础和讨论分析情况,由双方成员共同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并根据合作项目,具体设立运行小组。二是分析中心特点,建立实训基地。服务中心作为林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具有实训环境安全、绿地类型丰富、实训门类齐全、任务数量充足的特点。建立实训基地以后,既可以进行专业实训,又可以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三是建立研讨平台,加大交流频率。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开展企业实践、进行专题研讨等途径,中心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订、教材开发建设出谋划策,学校为中心的长远发展规划、园林景观提升、特色项目打造提供技术支持。四是组建学生团队,开展志愿服务。以林业类专业学生为基础,兼顾相关专业,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根据中心志愿服务内容的需要,挖掘公园文化内涵与景点资源,整理标准解说词,为市民游客提供景点讲解、道路指引、景点服务等志愿服务。五是采取多种形式,打造合作样板。通过打造实景模型、修剪造型植物、组织花艺培训、制作植物标本、开展造景实验等多种形式,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推进温室育苗大棚、大田苗圃和有机肥料基地建设,引进和驯化外地优良树种和地被花卉,开展科学无公害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通过文旅融合,丰富文化内涵

与榆林城市大环境融合协调,对公园广场形象进行整体包装,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丰富公园广场文化内涵。一是讲好古城故事,做好理念识别。抓住榆林能源之都、文化名城、沙漠之城、杂粮之乡的独有特征与榆林人“努力奋进、坚韧不拔”的精神实质,搜集整理各类文化资源,整理成册,做到一砖一瓦有故事、一草一木皆风景。设立“游客驿站”,组建讲解志愿者队伍,建设线上“榆林城市会客厅”电子讲解系统,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讲好公园故事。二是开展系列活动,做好行为识别。择址打造文化驿站,引入民间团体,编排蕴含陕北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方文艺节目,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演出。开展文旅系列活动。开展书画展、民俗展等系列文化旅游特色活动;举办手工艺大赛、美食制作大赛、戏曲曲艺大赛等活动。三是把握文化内涵,做好视觉识别。聘请专家团队,或面向社会征集,根据公园广场理念,整理公园广场视觉识别系统,包含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色和辅助图形等构成要素,包括办公系统、传播系统、文创产品系统、标识导向系统等组成部分。

(三)通过线路设计,展示文化内涵

设计不同游览路线,将榆林市区的红石峡、镇北台、古城老街、夫子庙步行街、古城墙等文旅资源有效链接,充分展示文化内涵。将滨河公园作为试点对象,进行线路设计。一是设计北线线路。自汽车北站出发向北,沿滨河路进入公园,沿生态步道,经体育公园、红石峡,至镇北台结束。二是设计南线线路。自汽车北站出发向南,沿滨河路进入公园,经历史文化展示区向南,至九曲广场,沿人民路向东进入古城老街。三是设计休闲线路。自原汽车西客站向南,经榆阳小镇,沿新楼巷进入夫子庙,经镇远门(古城南门)进入老街。四是设计娱乐线路。沿榆溪楼东西向轴线进入公园,经水上乐园,至圣都游乐园结束。五是设计深度游线路。散客自由行,通过游览导图与标识指引,漫步于公园生态长廊,晚间欣赏古城夜景,体味民宿风情。

(四)通过游客引流,宣传文化内涵

通过建立研学基地、组织团队旅游、发布宣传作品等途径,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效增加游客流量。一是建立研学基地。开发学生研学的专门线路,配套讲解团队,将公园广场设立为榆林市教育系统研学基地,引导学生开展研学活动。二是组织团队旅游。与榆林各主要旅行社合作,与周边城市旅游景点建立合作关系,互相推荐,结合周边红石峡、镇北台、古城老街等旅游资源,通过“南塔北台中古城”,组织外地游客团队游。三是发布宣传作品。通过组织征文比赛、摄影展览、小视频宣传等方式,扩大公园广场的影响力。

四、特色创新

(一)顶层设计加项目化运行,形成了研究机制的创新

林学院与服务中心建立沟通平台,形成合作关系,共同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从机制、方法、内容各个方面完成顶层设计,统筹产教融合各项事宜。以项目化方式具体组织产教融合的各项事宜,形成了以项目制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工作开展前,确定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组建项目团队、制订工作计划、发起经费预算、组织项目实施、完成项目验收、进行成果提炼等全过程工作开展。管理部门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特点,组建辅助团队,帮助项目团队完成外围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通过顶层设计与项目化运行,明确了工作责任,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行动研究加课题化提升,形成研究方法的创新

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的同时,注重行动研究,将产教融合的具体行动融入研究过程,探索丰富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实践途径。林学院与服务中心共同申报研究课题,依托课题,边研究边实践,不断总结提炼成果经验。行动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学生实训、教师企业调研、志愿服务活动、主题交流研讨、经验总结反馈等具体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课题平台,整合人力与物力资源,使阶段性成果得到二次提升,将工作成果进行有效拓展。通过行动研究与课题化提升,突破了研究难点,形成了实际成果,提升了工作质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三)产教融合加专业化研讨,形成研究内容的创新

在开展常规文化内涵研究的同时,通过产教融合,将实习实训、交流研讨、志愿服务、示范样板有机融入。在拓展文化内涵的同时,开展专业化研讨,探索公园广场打造城市会客厅的文旅融合、线路设计、游客引流等相关事宜。不仅注重产教融合本身的研究,还注重通过产教融合搭建的平台,拓展丰富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相关内容的研究。通过产教融合与专业化研讨,理清了发展思路,形成了具体方法,提出了意见建议,实现了研究内容的创新。

五、结语

研究探索丰富公园广场文化内涵的途径与方法,可以提升公园广场的内涵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与作用。通过产教融合来拓展公园广场的文化内涵,是今后探索的方向之一,应该长期坚持,注重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与改进。各城市公园广场在进行文化内涵拓展时,可以将产教融合作为一条重要路径,结合所在城市院校的学科与专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拓展公园广场文化内涵。在产教融合的具体过程中,要注重顶层设计,通过项目化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注重行动研究,通过课题化提升,提升工作质量;注重内容拓展,通过专业化研讨,丰富工作内涵。

猜你喜欢

榆林产教服务中心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走榆林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榆林抿尖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