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2022-12-23曹洪江徐尚英
曹洪江,徐尚英
(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教学模式,日益受到众多高校的重视,具有小众化、限制性和集约化等特点,其目标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活动的优势相结合,以推进学习者更为积极和以自我为主导的学习体验,是一种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改被动吸收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师生从教学观念、学习习惯上相应做出某种程度的改变,因此如何合理地改变教学行为以促进学习者学习投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如何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质量等新的问题,是当今高校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混合式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以提高学习投入水平为重要目标的教学重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交互和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机制,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思想尤为重要[3]。
混合式教学涉及线上和线下两方面,打破了单纯依靠课堂授课模式的局限性,大大地拓宽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4]。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解决关键问题或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课程的学习向“以学生学习为主”进行转变[5]。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围绕这个关键点,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传统课堂授课相比有着较大的不同,学生与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两个主体。教师需要建立交互式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并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活动。
(二)对教与学的结构和方法进行重构
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创建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扩展学习者个人选择的范围,激励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动机。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在教学设计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和不同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将线上线下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会涉及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课堂教学活动安排等大量教学活动的设计。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和学两方面都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合作学习空间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构建良好交互性的学习氛围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与同伴和教师的社会性交互,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建构知识。混合式教学需要利用混合学习环境的优势,在教学中对学习者给予及时反馈,使学习者既可以在课堂上获得教师的直接指导,得到教师和同伴的及时反馈,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环境获取有针对性的点评、回复等反馈信息。
(四)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相结合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视频、网站资源、网络课堂、在线练习、在线测验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资源被加入日常教学环节中,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不同类型的课程各有特点,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需要从整体教学计划入手理解和分析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的结合方式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教师的“创作”空间很大。
(五)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维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评价指标和方法相对简单。而当前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其常见的课程质量评价方法是在传统教学的评价基础上加入一些线上指标,如:视频资料的下载量、访问人数、论坛回帖数、网络测验的次数及学生的平台使用率等。课程质量评价呈现出指标多样化、维度多维化的趋势。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调研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6],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一)线上教学资源质量问题
视频资料常常以教师讲课场景为主要内容,换汤不换药,缺乏吸引力;资源形式老旧,更新率低。还有不少课程只是上传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章节重点、课件、习题等基础教学资料,缺乏与之相关的和对某些重难点有针对性讲解的资源。
(二)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问题
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混合式教学中,课前的内容预习、学习任务布置、重难点微视频发布、课后测试等教学活动通常采用线上的方式进行,缺乏同线下其他教学环节的结合,会给学生带来线上线下相关度不高的感觉。另外,课堂上依然沿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课中的共性问题讨论、答疑评论、学生讲解、成果展示、创新应用的教学设计不充分,学生参与的环节设计不科学,学生热情度不高。再加上学生发言或展示的制作成果所包含的知识量有限,其他学生能从中获取的知识感悟较少,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这个环节的有效性不够。同时,由于教师可用于课下线上交流的时间有限,课后的线上小组、导师组织交流、主题讨论、项目实践反馈不足。
(三)学生学习管理问题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环节设有一些讨论和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带电脑上课以便完成一些课堂任务,结果反而使一些学生成为“课堂低头族”。另外,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线上学习缺乏监督,学习效率打折。教师对线上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完成的量化、线上学习作业、实验、测试存在管理盲区;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所下发的作业,存在应付或抄袭行为。部分受访学生表示在完成学习平台发布的测试和作业时,会存在抄袭的行为,线上学习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四)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适应性问题
线上学习的效果因为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而差异显著。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或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从教学结果来看,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对于这一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问题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和教学设计,使之更加贴合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制作新的课程资源,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却依然沿用传统的较为粗放的方式,根据一些简单表面的结果性指标对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质量进行评定,导致教师所做的大量工作得不到准确的认可,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得不到相应的衡量,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课程的持续建设。总体来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是“回炉再造”。要想保证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质量,所涉及的方面很多,既有技术层面,也有管理层面。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对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和认定、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课程质量的提高把好脉、做好参谋,既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授课教师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作用
教学质量的评价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带来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课堂的边界大大地拓宽,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也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也应该从单纯的教学管理角色,转变为教学管理与教学辅助兼而有之的角色,既满足教学管理的需求,也满足教学任务承担者的需求。因此,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设计,应该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评价的作用是评判还是一种辅助和促进
教学质量评价是判定教学质量水平的标准和手段。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督促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行为。随着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主体中心的转变,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和目的也应相应做出调整。除了保持既有的教学管理作用不变之外,同时应该考虑其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辅助作用,使其能帮助教师快速定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改善做出指向性的参考,从而使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为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二)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包含全过程教学环节的评价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包含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等诸多环节,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以外,教学活动设计、线上资源的建设、教学组织及课后的学习指导和互动,都是整个教学的组成部分。另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也是混合式教学中应该密切关注并衡量的重要方面,所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对全过程教学环节的教学投入和具体学习效果的评价。
(三)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的重要性如何确定
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人员通常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同行、学生等。从中不难看出,以上评价人员对传统课堂教学都比较熟悉,故以课堂授课为主的课程质量评价意见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能得到保证。但在混合式教学中则显得不够合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已经由课堂延伸到了课下,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网络学习、问题的提出和探讨,无疑都更强调知识的深化和内化,因此,并不是通过课堂听课或凭借以往的经验就能完全了解整个教学过程。应本着深入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特点的原则,从教学目的性和有效性这两方面评价教学质量,并将参与的人员和对应的评价内容合理化。
(四)是从学的角度还是从教的角度做出评价
以往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更多是从教的角度。如:检查教学资源的准备情况、教学环节是否完备、课堂环节是否丰富、教学资料是否齐全等。因此,评价指标体系重点集中在教师素质、教学态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方式等方面,如课程讲授是否具有清晰性与条理性、重点是否突出、语言是否流畅、是否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等,评判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更多的是教师传输知识的效率和能力,而非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和效果。这对于传统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适合的,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一切应该围绕学生的知识获得展开。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标准应该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围绕教学效果展开。即便是对教学投入进行考查,也应该是以其投入的目的和最终效果为评判依据。
四、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思路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的作用应该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是为教学管理服务,二是为教师教学工作的持续改善提供依据。以下是笔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的几点思索。
(一)建立关注教学活动的线上教学质量指标
线上教学质量指标应从是否具备网络教学资源、是否运用了网络平台、是否通过平台展开了教学活动等角度,转变为关注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如:线上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具体的实施效果如何、线上资源的质量和课程知识点是否一致、资源是否合理融入教学计划等方面。
(二)建立关注线上线下融合情况的教学质量指标
通常教学质量关注的是课堂讲授情况,如:课堂到课率、教师的授课态度、课堂纪律等。这些方面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全面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更关注线上线下的相关度,如: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提高翻转课堂的效果、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情况如何、课堂教学活动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什么,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何等。
(三)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应注重可行性,避免过于烦琐
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往往包含的指标过多,有些指标比较笼统且很难判定。不少指标只是对教学形式上进行考核,缺乏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教学效果的考核。因此,在设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指标时,可以采用关注核心环节、注重对教学过程的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起到能准确评判混合式教学质量的作用,强调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建立课程质量评价与教学活动之间的闭环反馈机制,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不能仅仅是对教学工作下结论。除了用于教学质量管理之外,还应考虑到如何使其成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评价指标能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提供帮助和引导。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指标发现问题、判定原因并及时将改进措施应用到对应的教学环节,使得教学质量在评价指标的帮助下持续得到切实的改善。
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都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基础,本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种思路。另外,如何发挥在线课程平台的教学大数据的作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