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研究
2022-12-22王琪
王 琪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体育新闻在技术的不断变革中步入新阶段、呈现新特点,在我国体育事业中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全媒体时代概念
在口语传播阶段,人类依赖于自己的身体进行信息传播,需要亲身的参与才能完成相关交流,跨时间、地域的传播受到阻碍;篆刻、壁画特别是文字的出现,打破了人类身体的限制,开始拓展信息传递的空间,信息也因此得到保留;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使传播成本降低,信息得以进一步进行传播,同时促进了近代社会的产生;随后的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始终占领着主流媒体的位置,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向每个家庭的传递。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作为多媒体平台开始走进公众视野范围,以报纸、电视等为主要媒体的传统媒体时代逐渐发生相应改变,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客户端的出现更是使媒体深入生活各处,全媒体的时代随之而来、应运而生。
关于全媒体的概念,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王庚年将全媒体描述为媒介形式、内容形式与技术形式的集合体,是传播形态融合、运营模式融合、受众生产融合的三重媒介融合后的产物。黄健、谢宁在《全媒体风暴》一书中将全媒体定义为在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包含报纸、广播、电视、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各类新旧媒介形态,通过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手段融合,产生一种新型开放、兼容并蓄的媒介形态和运营模式。[1]
综上所述,全媒体主要指的是采用文字符号、声音、影像效果、网页等多种表现手段,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报纸、网页、视频等多种受众接受渠道,阅读多种形式的新闻讯息,最终实现任何用户可以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以任何形式随时阅读想要获得的信息。全媒体也就实现了更大范围、过程全面、领域触及广的特点。
二、网络体育新闻定义及发展阶段
网络体育新闻作为体育新闻的拓展与延伸,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
(一)网络体育新闻定义
体育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2]体育赛事新闻以及体育人物新闻一般来说是体育新闻无法避免的两个讨论走向。
体育新闻发展到今日,已经逐渐改变“唯金牌论”的报道方式,开始关注体育事实本身与人物。体育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之一,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丰富、赛事时间众多以及体育所特有的激情、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几个独特属性使得体育拥有了丰富的报道资源,也吸引了大量的受众。
网络体育新闻则可以称为体育新闻的网络传播,它主要指的是体育新闻在互联网这一技术的加持下所开展的报道、转载、传播与评论等活动。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离不开网络这一强大载体,与传统体育新闻存在一定的区别,如不同的新闻载体面对的不同受众群体,需要不同采写方式。因此,网络体育新闻可以被定义为新近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体育事实。网络与新闻相结合,瞬息万变的报道内容与便捷、包容性强的传播模式相结合,成为了网络体育新闻广受欢迎的原因。在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发展过程中,对于奥运会的报道成为了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分水岭,自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以后,四年一次的全球体育盛会为中国网络体育新闻的阶段性成长带来了不一样的养料。
(二)网络体育新闻发展阶段
1.网络体育新闻起步期:1996年-2004年
作为互联网大潮的跟随者,我国于1994年5月建设了第一个站点——曙光[3],次年,互联网逐渐向大众推广普及,在这个时间段内,我国传统媒体逐渐开始了向网络化转型的过程,广播、电视等媒介都在这段时间迈出触网脚步,专业化体育网站浮出水面。我国最早的专业体育网站是1997年成立的鲨威体坛。该网站自成立起便主攻体育信息、体育新闻相关范畴,不但内容丰富,触及的覆盖面也较为广泛,不仅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等传统中国优势体育项目,还包括了网球、赛车、高尔夫、赛艇、马术等当时非常小众的项目[4]。与此同时,如表1所示,商业门户网站先后成立体育频道,报道大量体育新闻,受到大量目光关注,稳固了受众群体,产生了广泛影响力,打下坚实的网络体育新闻市场基础,成为了受众获取体育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5]
表1 四大门户网站前后建立体育频道时间
2.网络体育新闻发展期:2005年-2008年
进入2005年后,我国网络媒介发展日趋完善,商业网站凝聚起数以万计的受众,获得了大量点击率,新闻门户网站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主导者,知名网站、知名栏目、知名品牌在这段时间逐渐凸显。我国网络媒介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特点,体育频道也成为了支撑媒介发展的支柱之一。在这一阶段中博客的推广以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都为网络体育新闻发展提供了动力。
体育博客主要指的是体育人物在博客这一特殊载体上发表的观点或生活琐事,或是以体育新闻为主要事件而引发的体育评论评述、体育知识普及等内容。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中国足球国家队球员闫嵩、孙祥、著名教练阿里汉等人开通博客,普及足球知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体操队运动员李小鹏、杨威、程菲、何可欣以及乒乓球运动员王皓、马琳、王楠等人集体开通博客,都为当时的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带来极大流量。这些体育运动员的博客内容平易近人,向受众展示了运动员的真实生活。
2005年11月7日,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与搜狐网签订合约,搜狐网成为北京奥运会互联网赞助商。[6]在此之后,其它三大门户网站也先后参与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体育赛事的转播,使得北京奥运会成为历史上首个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报道赛事的奥运会,网络媒体打破传统电视媒体垄断,成为了网民获取体育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在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我国网络媒体已经逐渐在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网络体育新闻主流期:2009年至今
2009年以来,微博成为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主阵地,大量运动员、教练员、解说员开始开设自己的微博账号,拥有较大粉丝群,“洪荒之力”等网络流行用语、全红婵和杨倩等热门体育人物经由微博广泛传播,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中国国家游泳队、中国国家排球队等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不再曲高和寡,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
门户网站在此阶段进一步发力,截至2009年底,全球超3.5亿人在新浪网注册,使得新浪网成为全球华人社区最受推崇的网站之一。2010年南非世界杯,新浪网也成为派往前线记者人数和场内摄影人数最多的网站,受众给予大量关注,24小时留言达5万条以上。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报道中,新浪网联合其他互联网力量,打破了时差的界限,实现了内容全覆盖。[7]
如今,网络体育新闻成为报道体育赛事的一大支柱。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过程中,各大媒体顺应传播发展规律,创新报道方法,采用“大屏+小屏”的报道方式,创建了数据实时更新、VR全景体验等新型报道形式,为全媒体时代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带来新的方向。
三、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特点
在全媒体时代,我国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不断打破时空限制、平台限制、内容限制,呈现出和从前不同的特点。
(一)平台互补化
全媒体时代,媒介所处状态、媒介传播内容以及媒介经营整体融合使得新闻成为了一个个内容与要素均不相同的传播集合。同时,更多的平台提供了支撑体育新闻传播的不同视角,除了新兴的以互联网作为依托的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快手等,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广播也同频共振,实现了平台的互补,为体育赛事增添观赏性与参与度。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逆风翻盘、重新夺取奥运会冠军,央视一套和央视五套同时对女排金牌争夺战进行了直播,最终央视五套的收视率达到了56.6771%,中央一套的收视率达到了14.4148%,女排决赛的单场收视率超过了70%,同时期女排夺冠相关微博的互动量超过5500万次,女排夺冠相关视频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达1.85亿次,[8]真正做到了大屏欣赏紧张赛事与小屏抒发内心感受的有机统一。
(二)内容全面化
全媒体时代促进了新闻内容的全面化,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不同特点,打造适合不同平台作品,实现体育新闻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北京冬奥会的报道过程中,央视总台通过多元素材展示、多种类型报道延伸的方式,打造了包含资讯、纪录片、综艺等多种形式的报道矩阵,推动冬奥内容传播。 除紧张刺激的比赛报道外,央视频还创意性推出“数字雪花”互动项目,打造属于用户专属的“微信雪花头像”“微信雪花表情包”,强化受众的参与度;视角独特关注幕后故事,面对“一墩难求”的社会热点,结合访谈类节目推出“会员请回答·冰雪茶话会”直播互动,提升受众的参与度;推出纪录片《飞跃冰雪线》第一时间纪录赛场风云,达到时效性与故事性的结合,纪录片《冬奥山水间》展现北京冬奥举办场馆的美丽风光,突出绿色办奥理念,展现冬奥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全面报道冬奥赛场,使得受众在“体验+科技+审美”的多重维度下感受北京冬奥会魅力。
(三)资源共享化
在传统的体育报道中,报道主体由各大媒体单独派出、单独进行,统一收集信息交给各自的负责部门进行编辑发放,然后向受众传播。但这样的分发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全媒体时代。每个平台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与目标受众,如何利用各平台优势,实现资源的共用共享,目前体育新闻传播领域也做出自己的尝试。如在奥运会及冬奥会的报道过程中,国际奥委会组织多国电视转播人员精英组成的主转播商(Host Broadcaster,HB)负责国际公用信号建设、提供转播服务等工作,并将每项比赛交给最为擅长转播这一项目的电视台作为持权转播商(Rights Holding Broadcasters,RHBs)来制作公用信号,然后世界各地的转播均用这一电视台的信号。在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中,央视总台正是作为国际奥委会许可的冬奥会持权转播商首次制作了冰壶、单板U型场地、单板平行大回转、自由式雪上技巧等6个项目的赛事公用信号,并且首次运用全球领先的8K技术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全球共用信号的制作,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
四、总结与反思
尽管我国网络体育新闻已发展多年,并呈现出平台互补化、内容全面化以及资源共享化的特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体育比赛结果报道有赖于整个过程的判断,而在如今的部分报道中一些记者未能身临其境,仅凭文字报道便主观串连,难免忽略比赛细节。如在排球比赛中,如果只依赖于文字记者在后台的文字编辑,那么大众很可能会忽略得分的手段是发球、拦网还是扣杀等,导致比赛精彩程度大打折扣。除此之外,部分媒体为了抢占先机,可能会出现比赛尚未呈现最终结果,先行判运动员“死刑”的现象。如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的报道中,尽管中国队排名第三,按照排名顺序不能进入决赛,但最终比赛出现判罚,中国队判进,本应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可是由于多家媒体先行报道中国短道速滑男子接力无缘决赛,几分钟后再进行改正,前后反差,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特性,导致了网络体育新闻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存在违背体育精神、过度饭圈化的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时代到来,我国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新特点,结合重大体育赛事节点更好地宣传体育运动,使之成为大众体育的抓手与推动力,促进全民健身目标的达成也必将成为我们重点研究和考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