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综述及未来聚焦

2022-12-22辛明

中国商论 2022年22期
关键词:腹地学者港口

辛明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

1 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的定量分析

论文数量被评估主体认为是评价科研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二十年来,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港口群协同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这些研究者也在不断总结港口群发展经验,产生了一大批理论成果。在中国知网(CNKI)上,对2002—2021年港口群协同发展问题研究的期刊进行查询,以港口群协同发展为主题,剔除会议、年鉴、报纸,显示结果如下:全部期刊共有235篇,有51篇核心期刊(按CNKI查询显示的核心期刊统计),研究生论文有83篇。在CNKI上时间选择不限,分别对主题、篇名进行检索,发现2001年之前学者对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几乎空白,仅有一篇论文是伶成权在1989年发表的《辽东半岛港口群与东北经济的动态协同》。在CNKI上选择2002年之前的时间,检索主题港口群,全部期刊164篇,对港口群的研究相对较多,学者在2002年之前主要着眼港口的竞争模式策略分析研究。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海运贸易开放政策,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将港口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实行政企分开,大大提高了港口竞争力,促进了港口向市场经济转变。2006年9月,交通部公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我国沿海港口分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五大港口群体。2011年11月出台的《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超前”,积极促进大中小港、区域港口群协调发展。2014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促进港口服务高效便捷,推动港口转型升级。《中国港口年鉴》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有一半以上都在中国,显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港口大国。政策的陆续出台及我国港口在国际上地位优势的凸显,学者开始认识到研究港口群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当前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港口群的竞合关系及区域港口发展定位问题,近十余年以港口群协同发展为主题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从数量上大幅度增加。这表明全球港口发展的趋势及国家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对论文研究的数量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2 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的定性分析

通过对文献数量的定量分析发现,港口群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余年,学者在推动港口群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相当多的改革经验。为进一步破解我国港口群协同发展存在的瓶颈,分析学者研究的相关内容及具体发展措施,并总结相关的发展经验,对港口群协同发展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1 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1.1 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内涵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同学者从不同的侧重点给出了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内涵。例如,李志伟(2016)认为:“港口群是由地理位置相近或相邻的港口所组成的群体,港口群协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航运业、国际物流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郭政、董平(2016)指出,港口群具有共同的经济腹地或部分经济腹地,港口群协同发展可以消除同质化竞争和运力结构性过剩问题,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唐宋元(2013)认为,港口群协同发展就是不断增加序参量的过程,进而形成有序竞争、协调统一的现代化港口群结构。袁旭梅等(2017)指出,港口群协同发展要求规划建设科学合理,自身功能定位明确,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有序竞争。黄昶生等(2020)认为,港口群协同发展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合理科学规划,权衡各方利益,明确港口功能定位,科学布局港口相关业务。姜乾之等(2019)指出,港口群协同发展要发挥港口群与城市群的联动效应,以协同落实国家新时代的合作共识,推动港口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港口群内部协调度,提高港口群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匹配度。李娜等(2019)认为,港口群协同发展要明确战略定位,统筹功能布局,深化体制改革,探索自由港建设,推动港口群市场化运作,搭建港口群信息化平台,加快绿色港口群建设。

通过上述对港口群协同发展内涵的阐述,学者意见基本一致,普遍认为港口群协同发展是指一组地理位置相近,具有共同部分经济腹地,统一战略、合理规划,权衡各方利益,进而形成协作配合、错位发展的港口综合体。

2.1.2 港口群协同发展的特征

除基本定义外,实践者也需要加深对港口群协同发展特征的理解。因此,本文进一步从现有文献中梳理出港口群协同发展的特征。通过文献分析,港口群协同发展具有内生和外溢的多重价值向度的特点。其中,内生性反映了港口群协同发展要科学规划,进行充分的融合与对接,构建分工合理、集约高效的港口群体系,港口间要进行差异化定位,大中小港口规模合理,中转、外贸、内贸港口功能统筹,空间布局科学。外溢性表现在港口群的协同发展也受到经济、人口、政府投入、对外贸易等多因素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协调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运用产权投资、合作经营等市场化机制,协同合作、错位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实现港口航运资源优化配置,在良性竞争中实现港口群协同发展。

新能源电站集控中心统一综合防误系统//滕井玉,金岩磊,王言国,张军华,葛立青,吴俊//(11):157

以上对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内涵与特征的总结可以带给研究者一些重要启示:第一,港口群协同发展需要科学规划、错位发展,更关键的是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政府的关键作用不仅在于统筹协调,还应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第三,港口群协同发展不仅是简单的协同,还需要战略上的统一决策,要意识到竞合机制对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影响。

2.2 港口群协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2.1 技术方面的因素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李志平等(2017)指出,港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资源共享方式变得更加易于实现,以大数据为依托,对港口群内的泊位资源进行信息共享,提高港口群泊位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港口群信息整合的规模效益。王景敏(2017)指出,政府牵头联合利益者,以云数据等手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打造港口群协调发展管控平台。黄昶生等(2018)认为,合理建设港口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协调各方有效的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战略合作区域,整合各个港口的内部信息资源,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李志平、真虹(2019)认为,为了港口群生产泊位共享信息的真实性,信息平台应独立于港方和船方,建立信息共享方。

2.2.2 关系层面的因素

从港口群协同发展的特征中能发现,港口群协同发展并非只受到技术方面的影响,而是涉及多个方面。多数学者认为,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与它所辐射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程佳佳、王成金(2015)认为,港口群是服务于某一相同腹地的不同等级、功能且位置临近的多港口组合。方然(2000)认为,港口群经济腹地可划分为直接腹地与交叉腹地两大类,各港口首先满足直接腹地运输需求,保持直接腹地的运输服务的功能不变,交叉腹地的运输需要在各港口之间合理分配。通过模型探讨交叉腹地运量与港口吞吐量的因果关系,公式:

港A通过量=AFTV+港B运量转移-港A运量转移

港B通过量=BFTV+港A运量转移-港B运量转移

式中,港口A分配的交叉腹地运量为AFTV,港口B分配的交叉腹地运量为BFTV,但是各港口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总是把交叉腹地运量作为本港的运量,这种虚拟量的大小反映了各港口制定规划的盲目性,通过群系统协调整体使虚拟量趋于最小。季磊(2019)借助VAR模型,通过对港口与经济腹地协同发展进行建模分析得出,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与腹地的经济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2.2.3 企业自身的因素

根据港口发展规律,港口群模式是港口资源整合共享的有效途径。孙埠(2018)认为,港口资源的整合应积极引入外部战略合作伙伴,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田贵良等(2016)通过对斯塔克尔伯模型的分析得出,通过港口联盟参与港口吞吐能力建设,基于供应链的业务资源整合共享,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提高港口群的整体效率。韦苏倢(2018)指出,制止和协调重复建设的项目,整合港口资源,从而错位发展,凸显各港口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刘桐等(2020)认为,港口的整合不是物理效应的叠加,而是一种化学反应,有利于区域范围内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1+1>2”的规模效益,使各方从中获利。

2.2.4 其他因素

港口群的协同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规划、协调与政策的支持。郑颖(2018)对福建现代港口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认为港口的发展要发挥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出台相应的指导政策,先行规划沿海港口总体布局,定位港口发展方向,合理配置港口资源,充分发挥沿海港口的协同效应。于少强、王昱婷(2019)认为,应该破除政治陈规,建立市场主导机制,调整港口的发展,以港口城市政府的意愿为引导,而不是政府主导市场,否则会使港口盲目竞争,甚至部分港口出现供大于需的情况。孙埠(2018)认为,区域间政府应加强合作,淡化行政区划界限,有效实现港口资源整合,达到协同发展的理想目标。

2.3 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现状

现代港口资源在空间上呈现集聚集群化态势,临港之间发挥的整合效益越来越明显。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近几年研究的数量与日俱增,内容包罗万象,但由于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成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3.1 研究理论体系尚不健全

尽管学者已经就港口群协同发展做了诸多研究,但是针对港口群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港口群的框架构建还处于发展成型阶段。其中,学者只是浅浅谈及港口群资源整合及协同竞争各自发挥自身优势,而没有研究临港之间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及面对临港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实施策略。问题的根源在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对港口群的政策指导,以及错位发展、整个资源等方面利益分配的研究很少,导致目前港口一体化改革仍然面临整而不合、管理碎片化等问题。总而言之,在这种背景下,要建构一个高度协同的港口群,主要问题在于理论研究薄弱,对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内涵研究较少。

2.3.2 研究方法表现出局限性

目前,研究采用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多数是针对现状提出研究策略。研究结果是以学者的主观为主,对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的成果科学性不强,归纳出来的结论缺乏普遍性。另外,少数以定量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最近几年,重复研究内容较多,数量化水平有限,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者也在不断探索完善研究体系。一是侧重港口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及模型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学者主要阐述了港口群体的地域特征及对港口布局的划分,多数学者认为港口群的重要特征就是存在显著的毗邻效应,港口群的演绎过程及内在机制,港口群的错位发展等。二是侧重个案研究的实证研究,对港口运输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竞合理论等进行了个案研究,对港口群的演化模型研究较为鲜见,并且个案研究比较集中,目前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发展方面的研究不多且不够深入。

2.3.3 研究范围稍显狭窄

目前,我国港口群协同发展呈现跨越发展时期,临港之间利益格局的调整导致矛盾加剧,不稳定因素增多,而学者对港口群协同发展关注更多停留在定义、理论基础等理论层面及个案研究层面,学者通常的研究集中在已有的成果,缺乏对研究内容的创新开拓,需要对港口群协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具体可执行的策略。第一,由于我国不同港口群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各地区港口群之间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应尝试研究港口之间的竞合关系,针对港口竞合关系采取不同的协同策略。第二,港口群协同发展在理论层面研究不足,加上利益机制体系不完善,导致临港矛盾加剧,希望更多的学者对其经济视域下港口群协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均衡利益关系,减少港口之间的矛盾,研究港口错位发展与经济腹地之间的带动关系,转变临港管理层的思想,真正实现资源“在共建中共用,在共享中共建”的开放链。

3 港口群协同发展的未来聚焦

当前,国际港口竞争日益激烈,港口群协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虽然我国港口业发展起步较早,但很多研究还在不断摸索,应重视港口群协同发展政策改革,优化港口群资源整合,推进港口群错位发展,强化港口群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究港口群竞合关系,更多的学者能够进行理论上的深度挖掘及学术造诣,鼓励其站在理论的前沿研究创新。通过多方协调促进区域港口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港口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深化研究,才有利于促进区域港口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港口群协同发展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地方、港口都是影响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因素。因此,学者的研究范围将会从港口间转向涉及各方的研究,加强国家、地方、港口在港口群协同发展方面的系统研究。

猜你喜欢

腹地学者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港口上的笑脸
联以兴港:水陆联运与连云港经济变迁(1933—1937)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