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职实训课融入劳动教育的实现途径

2022-12-22周宇虹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实训劳动技能

周宇虹

(天津市武清区职业教育中心,天津 301709)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倡弘扬劳模精神,指出劳动精神就是拼搏奋斗,爱岗敬业,担当勇敢。同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针对当今社会劳动观念淡化,学生劳动教育严重不足、对劳动成果不重视的现状,提出要加强学生劳动教育,以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做了更为细化的要求,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将劳动教育写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全过程,是各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结合中职课程特点,把实训课做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现阶段中职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训课程,也是职业学校实训课教学的一种创新和发展,是中职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在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出“劳动创造生活,技能铸就匠心”的新时代中职劳动教育理念。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在实训课中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水平,为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与岗位能力相匹配的职业素养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解决中职生缺乏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难题。

一、在中职实训课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劳动教育理念的渗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中普遍存在生活奢侈浪费,不珍惜劳动成果,排斥劳动,缺乏劳动经验的现象。而中职学生普遍学习习惯较差,对传统的劳动教育形式接受度较低,开展劳动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将劳动教育与实训课程相融合,可以使劳动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劳动教育融入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的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劳动,才能养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他的“不劳动就没有饭吃”的劳动教育理念,是我们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基础之一。我们的中职教育应该使学生深刻体会这种思想,使他们感到劳动不是一种抽象的活动,懂得缺少劳动就不能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的道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以及劳动创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心对劳动的渴望和热爱,对劳动能手的尊敬和崇拜。因此,中职学校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目标开展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实训课程评价,既要对标专业岗位技能要求,更要注重完整的过程教育,避免学生为了得到较高的评价结果而忽视劳动过程的体验。

(二)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互联网迅猛发展,我国就业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个行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素质过硬,吃苦耐劳,有责任感的蓝领工人是企业招收员工的基本标准。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期望通过实训课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以达到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实训课是中职专业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校企合作的推动下,学校可以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参照行业标准,参与实训课课程设计,并为学校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出一批“双师型”教师担任实训课教学任务。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将劳动教育的元素融入课堂实施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将劳动教育的元素融入专业技能的学习中,使学生熟悉劳动生产过程中的规范要求,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训教学平台,如技能等级鉴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区市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三)有助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学生普遍备受家长宠爱,在家几乎没有承担过家务劳动。很多学生连扫地这一基本劳动技能都不能胜任,缺乏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上极度依赖父母。学生步入社会后,往往会因为不能适应集体生活,缺乏劳动经验,导致放弃工作机会。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在中职的教育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使他们积累劳动经验,胜任各种劳动任务,在家庭中扮演“主人”的角色,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点。其次,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训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的劳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研究,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总结出珍贵的劳动经验和操作要点,进而擦出创新的火花,探索出更为先进的生产方法和技术工艺。因此,劳动教育和实训课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在提高劳动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增强自身认同感。

二、在中职实训课中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片面,教育形式单一

通常,我们所指的劳动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可以与德育课程、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美育课程相结合。但中职学校教师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学会从事体力劳动,如清扫校园卫生等。因此即使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求实训课应融入劳动教育,但因为教师的认识不足,导致劳动教育内容单调且乏味。这样,就不可能达到劳动教育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校没有将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的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形式浮于表面。二是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足,兴趣缺乏,导致课堂纪律涣散,敷衍了事。因此,如何将劳动教育与实训课程设置相结合,以及如何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实训课程中,显得尤为关键。

(二)学生及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从事“不累”“清闲”的工作,认为劳动是干粗活干累活,孩子没有必要进行这项教育,只要努力学习挣钱,以后这些劳动请人来做。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学生,导致部分学生也有排斥劳动,认为劳动是低级行为的不正确思想。因此,家长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偏见阻碍了劳动教育的实施。

(三)实训课中对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由于劳动教育这一理念提出仅仅只有三年,所以各中职学校制定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还不够健全,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训设备不够完善,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目前在实训课中开展劳动教育普遍存在比较随意和混乱的现象,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不能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还有一些学校仍然使用较为传统的评价模式,单单对劳动结果进行简单的加分减分,从而导致劳动教育流于形式。长期这样,不仅使劳动教育这一理念淡化,还会使学生养成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习惯。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同时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对劳动教育方向把握不够准确,对劳动教育过程实行没有创新。

(四)开展劳动教育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保障不足

实训课程的开展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引进符合社会要求的实训设备,聘请行业能手指导教学等,而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资金不足,实训场地有限的难题。其中,师资力量不足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最大阻碍。通过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中检索查询,在2 886篇以“劳动教育”为篇名的期刊论文中,有105篇研究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约占 4%。因此可以看出,虽然劳动教育是当前大中小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但研究中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论文比例少。

三、中职实训课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扬劳动教育, 营造沉浸式劳动教育氛围

第一,在校园实训楼、实训车间、实训教室里,布置文化标语以宣扬劳动精神;展示“科学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设立优秀毕业生展示墙,实训作品展示柜,以增强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追求。这种沉浸式氛围的营造,在无形中渗透了劳动教育理念,也使学生在进入实训教学区域的那一刻,便有了尝试劳动的欲望。第二,为家长宣讲劳动教育的价值,争取家长的最大支持。通过校报,校园公众号,校园网的宣传阵地,向家长普及劳动教育知识,展示学生在校进行技能劳动的影像资料。使家长和学生认识到,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是中职生最为优秀的品质,也是打开未来职业生涯成功大门的钥匙。

(二)深入教研,设计符合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实训课程

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训课中,重点在于课程设计开发,即劳动元素融入的有效性。避免在实训课中出现劳动教育只是喊口号,或形式单一的现象。首先学校应以校企合作为出发点,结合本地现实性需要,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和专业要求的实训课程,在实训项目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使劳动教育得到有效实施,但同时又不过于教条死板。其次,聘请行业精英,劳动能手亲自授课,同时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培训本校教师,不断更新实训课程的内容,与时俱进。使实训课技能达到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又能符合社会的需要,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最后,经过专家和专业课教师的指导,结合实际授课效果,将特色突出的劳动教育实训课程纳入学校重点项目建设中,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内容的更新编排,校本实训教材的编写,实训任务单的设计等相关课程开发内容。特别是对陈旧且脱离实际需要的实训内容进行删除,对枯燥且需要长时间操作的实训项目进行优化和创新,对重难点实训项目进行突出,使学生不仅乐于参与,更能在实训课中掌握切实有用的劳动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新冠病毒的社会背景下,应及时将实训课程的内容转为线上资源包,如聘请专业技术师傅,录制实训课程,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对接。

(三)丰富学生参与劳动的形式,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项目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学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活动。第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技能比赛,如财会专业的点钞大赛,电子专业的组装收音机比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第二,可创设劳动安全、技能展示等“专题周”。为学生提供展示技能的机会和平台,增强学生的劳动认同感和自豪感。第三,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定期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到社区服务居民。如电子专业学生可为居民开展修理小家电服务,幼教专业可为居民新手妈妈普及幼儿护理知识,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入户为居民修理电脑等等。通过实训课与公益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劳动中体会到利用自身技能帮助别人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对劳动的热爱之情。第四,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提高学生对劳动纪律,操作规范,安全生产的重视。

(四)完善实训课评价体系,实现劳动教育评价的准确性

通过完善实训课评价体系,并将实训课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身劳动技能水平的重视,从而增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性。结合目前实训课评价体系不完善,片面性的实际情况,为使评价更为精准有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实训过程的综合评价。利用校园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实训档案”,跟踪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实训课的整个过程。内容涵盖出勤,实训过程参与度及课堂表现等内容,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可进行评价内容的调整。但总体上,通过该评价可体现出学生实训课程的学习情况。第二,实训项目评价。针对每个实训项目,设置项目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学习情况,劳动技能掌握情况,通常在项目实训结束后,通过项目的完成进度进行评价,以反映出学生对该项目的掌握情况。第三,综合技能评价。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情况,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志愿活动等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的活动情况,以及学生参加技能等级鉴定的情况。通过这三方面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重视实训过程,避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现象出现。通过对学生各个阶段实训课程评价的记录,在学生毕业时可较为完整的展现出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以及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对在校技能水平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劳动能手”“能工巧匠”等证书,从而为企业评价学生技能水平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参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在中职学生教育中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融入实训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实训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校和中职教师应以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丰富和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深挖实训课程中劳动教育元素,以实训教学促进劳动教育的开展,以劳动教育作为实训教学的依托,不断完善学生实训课以及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中职生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实训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