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视域背景的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析
2022-12-22董磊
董磊
(哈尔滨剑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9)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更加需要艺术型人才。视觉传达设计是艺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其培养人才模式已跟不上时代脚步,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如何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合理地运用跨学科课程资源对培养人才的模式进行创新,成为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的问题。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点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固定设计的目标为主,整合并分析信息,利用文字、色彩等多个要素设计,将信息传给人们,并受到人们的关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由许多学科集合而成,特点非常多,其既是和书法、绘画学科的融合,还和雕塑等多个学科相结合,与听觉和视觉融合在一起。另一个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面广泛,具有多个层面的优势,结合科目适用的范围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分层,其中主要包含综合性这一类。独立性主要包含包装的设计等,综合性主要就是指一些标注性的设计等。结合设计的主要因素,可以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划分为字体的设计、版面的设计等。
二、新常态下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视觉传达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将关于视觉艺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须知视觉传达最终要落实到现实生活的设计实践当中,因此,除了对学生的审美水平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之外,教师还应该将如今主流的视觉设计手段传授给学生,即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能力,使学生可以熟练应用计算机中的绘图软件进行视觉传达的设计。将计算机与视觉传达的教学进行融合,实际上就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被计算机固有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所影响,表现在视觉传达上则是在设计内部增添了一些富有逻辑色彩的设计。这显然是一个良好的跨学科教学开端,但如今的教师却并没有将教学向这一方向深入拓展。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仍然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在进行理论教授时也以让学生将概念强行记忆下来为主要手段,而相关概念如何在视觉传达中进行运用却甚少涉及,这会使视觉传达的人才培养陷入窄化,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因此,必须作出革新,充分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其他学科的趣味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见识,也让学生的设计更有深度。
培养这样的人才需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对培养人才仅是依赖学科和专业之间的联系。不一样的专业被分为不一样的系,并建立个体的教学单位,但是不一样的院系每个学科的专业之间联系是非常少的。很多高校只设立产品设计、动漫或者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很少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大部分的理工院校都会开展数字媒体技术的课程,很少开展有关艺术相关的课程,这样,不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还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只是单一的知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没有将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每个专业的课程都是不一样的,缺少联系,就会让学生降低自身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就是在学生进行本科学习的阶段,对第二学位进行攻破;第二就是要借助学校开展讲座,去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学习多个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但是这两种方法对高校培养综合型的人才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还是缺少综合型的教师,很多专业教师只是限制在自己所教学科的领域中,不能跨学科地开展教学和探究,这也是导致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创新性不强的主要原因。而随着高校的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教师也开始对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进行了探究。
比如有一些高校就是将实践活动融入教学课堂中去,改变以往单一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建立艺术设计的场所,并为相关企业提供帮助,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高校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人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一是专业课比较单一化,没有将各个专业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因此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二是以往的课堂教学还是以灌输为主,只注重理论,并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是没有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受到了限制。四就是开展的实践教学还是不够成熟,还要不断探究,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科学。从目前高校的教学情况来看,主要以教学水平为主,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就要将各个学科和艺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构建基于跨学科背景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视觉传达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而艺术从来不能“曲高和寡”,而是必须要在现实生活深入中、在与其他学科的充分交流中实现发展。因此,教师在培养视觉传达这一专业的人才时,绝不能将自己的眼光局限于这一专业本身,闭门造车,而是应当以更加开放的视野,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并寻找视觉传达与其他学科能够进行融合教学的切入点。只有打开视野,让视觉传达走向真实,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
(一)构建科学与艺术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的内涵,让人成为综合性人才。因此,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工学以及其他学科,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也具有实际运用的能力,让两者相结合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基于此,高校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从开设开放性的课程方面开始,始终采用“艺科融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变得更加专业化,并促进其发展。始终坚持“艺科融合”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口头上的,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要从行动上将教学理念落实下去,将理念体现在教学的每个阶段中。首先要设计教学的计划,要让其他学科和艺术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及在学生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将“艺科融合”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与此同时,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艺术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其次就是在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要注意到教科书里科学和艺术里的“分”与“合”,“分”主要意思就是在基础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区分,提倡每个学科都是独立的。而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合”,要将科学和艺术知识联系在一起,让不同的专业知识融合引入设计的过程中去。再次,为学生营造“艺科融合”的教学氛围。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因此,高校要对教学的物质条件进行改善,为学生提供好的条件,包含开设教技术工作室等。要积极地开展作品的比赛活动,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讲座,开展多样化的学生的创新比赛,这些都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1]。
培养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能力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生对任务的执行能力,创新意识就是设计的基础,执行就是艺术设计的源泉。不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都和实践教学息息相关,实践性教学又需要学校适当投入,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提供教学物资,特别是教学器材的支持,实践教学需要合适的场所和器材,比如某一所学校在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时,建立的工作室就有很多,其中包含画室、摄影师等多个场所;二就是要有较为齐全的专业师资团队,让学生在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技能,对每个行业的标准进行了解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将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自主地参与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去,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三就是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的互动,高校要与企业建立起联系,为学生创设实践的场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执行能力,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既可以开展体验型的实验,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的知识开展对应的实践活动,比如学校毕业生实习,还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四是制订相关的鼓励性方案,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参与不同企业的艺术设计活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创业等;五是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让学生了解不同设计的要求,对法律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始终要坚持“艺科融合”的教学理念。
(二)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跨界设计创新能力
高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寻找出可以解决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跨界设计的创新能力。
(三)打破专业壁垒,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科渗透,主要就是将教学的内容进行融合,在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入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去,而培养有创新能力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主要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在知识的构建上要求学生艺术素养非常的优秀,而且对工程技术也有一定要求,因此要培养专业素养学科的领路人,经过他们的引导和培养,将教学的队伍不断地优化,并和企业建立起联系,选择一些较有名的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将企业优秀的人士邀请到学校举办讲座,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加速进教师的成长,促进高校的发展和进步[2]。
(四)构建科学与艺术交叉融合的视觉传达教学
在选择学科融合的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会选择一些本身就带有一定艺术色彩的学科,比如文学、音乐等等,似乎只有在艺术共通性上搭建起一定的联系,跨学科教学才有实践的可能[3]。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较为狭隘的,自文明诞生之日起,人类便与艺术同行:在人文学科中,能轻易从文字与线条中观察到艺术的痕迹;但在抽象的理性学科中,依然能发现艺术的影子。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既是伟大的画家,也是一位数学家,在欣赏《维特鲁威人》时,人们不仅会被他精湛的绘画技巧折服,也能在其中感觉到比例的无穷魅力,这显然能对培养跨学科的视觉传达人才产生一定的启发。因此,在构建更为综合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视觉传达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再为学生开设其他科学类的选修科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擅长领域自由进行科目的选择,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视觉传达的设计之中。只有在人才培养中坚持“艺科融合”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坚定地贯彻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拥有从更加全面的视角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这也能使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高校还应该明白一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学习一种新的思路,并利用学习时产生的感受进一步丰富设计的表达方式,因此,学科教学分布仍然需要以视觉传达作为基础,而不是让学生在科学选修课程中一定学会多少知识、会做多少题目。在明确这一点后,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教学[4]。
(五)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设计能力
在开始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时,学生必然无法将自己学习到的、看似与视觉设计毫无关联的知识与视觉传达结合在一起,而能够破解这一困境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行练习。在课程的开始,教师不必急着验收跨学科学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结果,而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收获了哪些知识,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在学生一一说明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尝试着探究视觉传达与其他学科的切入点在哪里。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需要时刻把握学生的讨论进度,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寻找联系,建立起能够相互沟通的支撑点,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跨学科设计。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便可以将问题的范围扩大,留给学生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5]。
(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打造跨学科课堂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个人教学水平的提升,使个人的教学能力能够满足跨学科教学的需要。譬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并为教师打造稳定的沟通平台,使教师能够互相交流个人新的教学心得、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手段。只有教师与课堂共同发展,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才从根本上得以形成。
四、结语
培养跨学科视觉传达专业人才是高校进行改革的要求,也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新时代下,高校要满足社会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教师在学校也要积极开展一些作品比赛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执行能力。高校要展开“产学研一体化”为主的教学改革,创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定期开展专家讲座,让教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推进时代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