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高校政治安全治理体系的实践探索
——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
2022-12-22王君张宏李志楠
王君,张宏,李志楠
(大连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辽宁大连 1160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1]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完善高校政治安全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政治安全治理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切实维护高校政治安全稳定。
一、高校政治安全的含义
国家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2]。高校政治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政治安全需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前提,这是维护国家和社会政治安全的关键一环,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政治安全是指高校教职员工和青年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法治体系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等不产生危险性、威胁性、敌对性认识或行为,及高校发生的其他安全事件不会引起政治性冲突[3]。高校政治安全应构建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机制,优化管理结构和功能,调动各方力量,协调和平衡各种关系,有效消解冲突,缓解压力,提升应变力、整合力和凝聚力,保持高校政治安全协调运行等。
二、维护高校政治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4]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高校是青年学子集聚的地方,更是敌对势力抢夺、渗透的重点领域[5]。必须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巩固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性。
(二)确保高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高校政治安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前置性、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是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学习秩序的保障。但目前,高校政治安全稳定依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问题,安全漏洞、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有些高校安全工作制度化建设方面还有缺失,有些高校在落实安全工作主体责任还不到位,有些师生的政治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亟须加强和改进,需要准确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站在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高度,用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来认识和把握政治安全工作,充分认识政治安全在高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新时代高校政治安全治理体系构建及优化路径
(一)构建高校政治安全管理组织及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做好顶层设计
高校应该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完善领导机制,推进系统治理。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政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二是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校党委以文件形式明确学校政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各部门履行的主体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形成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制定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把政治安全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及时研究解决各类问题,及时跟进汇报,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加强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凝聚学校政治安全工作合力。一是要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职责体系。组织人事部负责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政治安全教育管理;宣传部负责全校师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全校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管理;教务部门负责课堂教学管理和选用教材政治安全排查;统战部负责反渗透、反分裂、反邪教教育及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安全教育;共青团组织负责学生社团组织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政治安全教育管理;国际交流部门负责外籍师生管理和对外交流及学术活动的政治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化部门负责网上安全监管和阵地控制;保卫部门负责维稳安保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二是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好政治安全工作与推进学校发展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依法治校结合起来,各责任单位既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全力做好政治安全工作。三是要构建校园政治安全稳定联动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公安、网信等部门协同联动,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3.强化信息预警分析研判,做好风险防范
要进一步提升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一是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对可能影响政治安全的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做到早研判、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设置舆情工作专门机构,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强化负面舆情导控,在查清事实、解决问题基础上及时发声、及时回应。二是要定期开展师生思想分析调查,科学研判政治安全领域形势。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定期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思想动态做好分析研判和调查研究工作,善于谋划防险避险的先手和应对处置的实招。各职能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范畴,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包括领导干部、教师、学生、离退休人员、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思想动态,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等意识形态情况分析研判,及时了解师生动态,掌握网络媒体媒介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评论及报道,加强正面引导与思想疏导,及时消除不良影响与不利言论,维护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校党委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要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预案,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范。学校制定了《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稳定的运行机制。规范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各种突发事件。高效组织应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确保学校网络和信息安全稳定。
4.落实一岗双责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
一是在强化政治监督中践行“两个维护”。学校制定《关于开展政治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将政治监督内容具体并细化为9 大方面78 项内容,形成《大连海洋大学政治监督事项清单》,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强对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监督。二是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问责。三是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充分运用法治思维,贯穿依法治校理念。
(二)构建高校政治安全治理体系的主要措施
1.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以首位意识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
高校要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高校办学治校全过程,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一是坚定政治信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断提高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二是加强政治领导。学校制定了《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党委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制定了党政会议议事规则,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全面深化党委和行政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党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成立党委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博士授权申办领导小组及机关党委、离退休党委等。三是提升政治能力。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其作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基本功。
2.加强政治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及党支部学习,加强对理论研讨和学习贯彻情况的经验交流,推动师生党员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通过课堂教学,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把“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第一时间进课堂的示范课,校领导班子成员及二级学院班子成员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完善全覆盖、互支撑、分层次、多类型的课程思政体系,使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3.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构建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战略布局,既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也顺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一是完善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学校制定了《大连海洋大学关于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及重点任务落实台账,确定构建114 项举措,逐项明确完成期限和责任单位。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修订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师德师风考核工作实施办法》,组织开展了“线上师德师风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单设师德师风板块,增设师德师风学习学分。二是推进三全育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政策和举措落实、落细到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依托“一院一品1+1”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学长计划、家访活动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实施“头雁引领”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举办辅导员理论业务知识竞赛等素质能力提升专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4.准确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形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核心任务。一是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切实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全校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划分,将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目标考核,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师生思想状况分析报告》。二是要加强分析研判。学校成立了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的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重点领域、师生中重点人群、重要敏感时间节点综合分析研判。经常梳理各个高风险领域中存在的敏感性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定期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存在的重大舆情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要强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主战场的管理和指导。首先要加强课堂管理。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绝对不允许在课堂教学中传播违法、有害观点和言论。其次要加强宣传阵地管理。学校制定了《校内报告会、研讨会论坛、讲座等活动管理办法》,加强对校内报告会、研讨会、论坛、讲座等活动的管理,确保活动的正确政治导向,坚决防范渗透破坏活动,绝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空间。最后加强对各类宣传载体的管理。学校制定了《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校内宣传载体管理办法》,加强了各类宣传载体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宣传舆论氛围。
5.加强网络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与管理,多措并举筑牢网络政治安全“防火墙”
高校应该旗帜鲜明地做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团结师生、汇聚力量,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要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校制定了《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定期分析研判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研究加强和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二是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学校制定了《新媒体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宣传载体管理区域、管理流程以及管理职责。加强技术管控系统建设,完善技术防护措施,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三是加强舆情监测与网络评论。安排专人监管与维护舆情监测,实时监控网上信息动态。建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立支持网评员开展网上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提高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