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 为癌症患者打造毫米级“生命通道”

2022-12-21程海辉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创口血管性供血

程海辉

癌症是目前致死率排名第二的重大疾病。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确诊人数7.5人;死亡人数每年保持2.5%的增幅。

对于癌症早期患者,可通过外科切除、放疗、化疗等方法实现对病情的控制甚至治愈,但是对于癌症晚期患者,却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近年来,基于影像技术和微创技术的日趋成熟,肿瘤介入治疗发展迅速,与内、外科呈三足鼎立之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癌症晚期患者,为他们带去生的希望。

介入治疗属于一种微创技术,其主要是在CT、B超、DSA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对患病部位进行精准定位,然后通过穿刺在患者身上建立通道,通过此通道进行药物和特殊器材传输,对人体内各个脏器或者组织,进行体内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肿瘤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性介入和非血管性介入。血管性介入主要是通过经皮穿刺外周血管的方式,比如说股动脉或桡动脉进入到人体血管内部,再通过一些特殊的导管导丝等器械逐渐找到肿瘤的供血血管,向肿瘤供血的血管内输入化疗药物,或者用一些栓塞材料把它堵住,从而阻断肿瘤组织的供血,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非血管性介入包括微波消融、氩氦刀冷冻、射頻消融、粒子植入、支架植入等,是通过人体的表面穿刺到人体内出现肿瘤的区域,通过注入化学物质或物理的加温或者降温方式,把肿瘤细胞杀死,从而达到肿瘤局部控制的效果,过程中对正常脏器的损害也非常小,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肿瘤介入治疗首先具有创口小的特点,可对患者使用局部麻醉。传统的手术治疗需要较大的创口才可使得患病部位暴露于视野,而创口大就意味着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大,所需的愈合时间比较长,在此期间也比较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而介入治疗往往仅通过经皮穿刺或血管穿刺,插管即可完成,无创伤或创伤很小(毫米级),术中几乎不出血,因此患者疼痛感小,只需采取局部麻醉,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即可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同时不容易发生创口感染,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8小时就可下床,术后2小时可饮水,4小时可进食,术后1~3天出院,一周后基本恢复,费用相对降低。

其次,肿瘤介入治疗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的特点。介入治疗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动脉直接将抗肿瘤药物输送至肿瘤部位,这就决定了肿瘤部位接受的药物剂量以及药物浓度均比传统给药方式较大,其治疗效果自然更为显著。另一种方法即血管栓塞治疗,则可对肿瘤的生长直接形成抑制,将肿瘤的级别下调,使得部分晚期患者再次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

此外,肿瘤介入治疗是在影像设备导引下进行,可精准到靶病灶,大大减少对脏器的损伤和对脏器功能的干扰,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同时,肿瘤介入治疗还具有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在一次治疗不彻底或者病灶复发时,可经同样的途径和操作多次进行治疗加强疗效。

还需强调的是,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并不是其他治疗手段无效后的无奈之选。如今,以微创化、个体化、人性化为特色的建设性肿瘤微创治疗,在肿瘤诊断和综合治疗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血液性肿瘤(比如白血病)之外的几乎所有各期实体肿瘤的治疗,比如肺癌、肝癌、胰腺癌、子宫肌瘤、骨与软组织肿瘤等的治疗;并可联合化疗或靶向免疫治疗使用;还可用于手术后复发、残留,或放、化疗复发或不敏感的实体肿瘤患者,使更多肿瘤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创口血管性供血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心灵创口贴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辣语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