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口腔疾病,选抗厌氧菌药物
2022-12-21马亚茹
马亚茹
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病等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患者会出现面部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表现,损害躯体健康,如果长期没有进行对症治疗,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治疗口腔疾病时可供选择的疗法较多,抗厌氧菌药物便是其一。当前临床可供选择的有多种抗厌氧菌药物,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取得的效果均有差异。
以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为例,常见的有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其作为抗厌氧菌类药物之一,以杀菌剂的形态存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给药途径较多,抗菌性较强,吸收较快,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口腔类疾病时,选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可以让药物快速进入到患者的组织当中,对于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应用这类药物时,应该明确禁止同时应用抗生素,以防发生二次感染。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甲硝唑,一般分口服和静脉滴注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12岁以下的患者,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0~50mg,每天3次;12岁以上的患者口服剂量为0.6~1.2g,每天3次。选择静脉滴注的话,12岁以上滴注0.5g,8小时1次;儿童静脉滴注量为每千克体重7.5mg,8小时1次。但不管是哪种方式,一般都要连续治疗7~10天,如果治疗没有效果,则需要在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为其更换药物。
甲硝唑是第一代硝基咪唑类药物,替硝唑为第二代,而奥硝唑是第三代。它们药理作用机制相似,都主要用于各种厌氧杆菌的治疗。替硝唑对各种常见的致病厌氧菌的杀灭作用比甲硝唑更加明显,活性比甲硝唑强2~4倍,而奥硝唑的作用效果更强。在临床疗效方面,三者在口腔中厌氧杆菌的治疗方面效果均比较好,其中甲硝唑起效慢,并发症较多,而奥硝唑和替硝唑一周内就有明显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少。奥硝唑治疗厌氧菌的疗效要比其他两种更为突出。
在不良反应方面,3个药物均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如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神经系统(如头痛、眩晕等)的反应,还有过敏反应等。其中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而替硝唑的不良反应少见而且轻微,在高剂量使用时也可能会引起癫痫发作或者周围神经病变。奥硝唑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可能会引起白细胞的减少。同时要注意,甲硝唑和替硝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双硫仑样反应,而奥硝唑无此作用。总体来说,甲硝唑的不良反应要大于替硝唑和奥硝唑。
但无论选择哪种药物治疗,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都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视,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一旦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那么体内的药物消除速率就会大大降低,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药物的释放及排除,避免药物在发生蓄积作用的基础上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以及头疼等症状。另外,在用药之前,医护人员也需对患者的病史以及身体状态进行检查,进而在综合考虑药物副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用药的合理性。
总之,口腔作为人体的一个较开放的环境,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病菌,感染以及患病几率的提升,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口腔疾病时,一定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宜的抗厌氧菌药物剂型,合理设定用药途径、剂量以及方法等,并注意到和其他抗生素的联合用药问题,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尽早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