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READ”绘本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2022-12-21文|胡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2年11期
关键词:悬念本课绘本

文|胡 迪

根据目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现状,笔者构建出绘本教学新模式——“READ”教学模式,可分为四个步骤:Reading——解图预测,泛读文本;Exploring——解疑探究,精读文本;Appreciating——解声赏析,品读文本;Decoding——解码升华,悟读文本。四个步骤的首字母刚好组合成单词“read”,这与绘本阅读教学中“阅读”这个词高度契合。

一、Reading——解图猜测,泛读文本

(一)解读封面,了解大意

绘本封面是绘本故事的精华,它可能是故事的一个片段、一处悬念或是主人公的形象,解读封面,可以把握故事的主要脉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谈论封面、书名或作者,了解故事背景,也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采用问答形式;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自主表达。

【绘本课例】My Dad

教师出示绘本封面,先引导学生观察,寻找绘本中的关键要素,提问“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picture?”学生从封面文字和图片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了解了绘本的题目“My dad”, 作者“Anthony Browne”等,并从封面中的人物表现读出绘本的内涵主题。

(二)猜测情节,激发兴趣

猜测有利于学生对已有语言知识背景进行横向回顾与拓展,激发活跃思维。观察了解完绘本封面信息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猜测或预测故事内容。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预设标准,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对猜测过程中出现的语法、词汇等错误可以暂时忽略。

【绘本课例】My Dad

绘本的封面画着一个穿着睡衣、理着短发的父亲,初看很严厉,但是作者却给他配上两手尾指拉开嘴角的动作,颇具童真。这样反差的人物设计让学生产生疑惑,如“他是谁?他是什么性格?他喜欢什么?为什么穿睡衣?”等。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

“What does he like?/ What’s his name?/ What does he do? /Does he love his child?...”提问结束后,学生们又进行了预测,阅读绘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三)浏览文本,感知整体

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情节,感知故事整体,如果故事片段较多,教师可适当改变呈现方式,将故事内容进行整合或者分割。如果阅读时学生因个别地方不明白或词语障碍而停止阅读,教师也不必过多纠缠细节,尝试让学生学会在上下文语境中理解涵义。

【绘本课例】No Book Just Cook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看一遍绘本的图片,学生整体感知和了解故事的主线,Mr Hook 想成为大厨,去图书馆寻求秘籍,毫无所获。在遇见名厨时获知成为好厨师的方法,并朝着此目标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因此通过快速扫读,学生很快找出问题“How to be a good cook?”的答案,成为大厨没有捷径,并抓住本文主旨:No book Just cook.

二、Exploring——解疑探究,精读文本

(一)巧设问题,深入情节

在阅读中,教师通过对图片、关键词、关联信息等细节提问,诸如“读一读,找一找”(Read and find),“想一想,判一判”(Think and check),“填一填,写一写”(Write and fill)等,使学生掌握故事细节,把握人物情感,加深内容理解。教师可通过设计有层次、有思维的问题链有效整合故事主线,构建故事框架,引导学生探索、理解与思考,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绘本课例】A special gift

这节绘本课中,教师设计的递进性问题链十分巧妙。课堂上,呈现绘本的封面后,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see from this cover?”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追问:“What is this book about? And what does this boy want to do? How does he feel?”学生观察封面,寻找关键信息。随后,教师以书的标题“A special gift”为题眼,通过why,who 层层设问:

学生根据提问,饶有兴趣地寻找问题的答案,随着问题的递进,慢慢深入故事情节,更清晰地把握故事的脉络。

(二)结合图文,挖掘内涵

英语绘本插图作为主要情节的载体,包含了引导或者暗示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难句,教师不需要直接公布答案或特别强调说明,可以鼓励他们有意识地猜测和理解,利用绘本插图或者上下文的语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讨、师生互动等形式解决问题。

【绘本课例】What did you get?

教师在教学时巧妙挖掘了图文中两处“缝隙点”,引导学生填充“缝隙”。

缝隙点一:绘本中对于小猴子扔水果的细节没有直接体现,也没有文字描述。笔者发现这一缝隙点,教学时使用了撕贴画,一撕——摘得水果拿手上,一扔——看到下一种水果自然而然地扔掉,一贴——将水果扔至路上或田野里。教师示范一次后,学生便能逐步运用句型“The... are/look... He drops... and picks some”并配上动作。教师的巧妙引导,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和表达欲望。

缝隙点二:绘本在小猴子微笑着将石头双手递给妈妈时戛然而止。“A stone for you, Mum.”妈妈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适时地在PPT 上呈现了一个对话框,框内打了一个省略号。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开始充分发挥想象力,激活了发散思维:

“Thank you, Honey.”

“Wow, it looks nice. I like it.”

“I like the stone, and I like fruits, too.”

“The stone looks nice, but I like fruits better.Sorry.”

...

(三)设置悬念 发散思维

营造故事的悬念既可以增加故事的波澜起伏,也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急切寻找悬念的谜底,增强阅读的动力。一个故事里可以有一个悬念,也可以有多个悬念,但设置悬念,就必须解开悬念。没有悬念,平铺直叙,就不够吸引人,学生读起来也索然无味。

【绘本课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Predictable Book。故事中每一种动物的出现都可以形成一个“可预测的”故事链,一环扣一环。这种类似成语接龙的“顶针”文体,对孩子来说别具趣味:刚刚解答了一个疑问,马上又要面对下一个悬念,便会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翻下去。虽然全书几乎就在重复一问一答“____, ____,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____ looking at me”,但对于低段学生而言,理解上还是有点难。教师不用特意强调语法,而是让学生在反复吟唱中感知语言。

三、Appreciating——解音赏析,品读文本

(一)朗读模仿,品味语言

朗读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语言模仿、语言欣赏及语言输入的关键步骤。因此,教师要安排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感官去读故事。读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初读,采用合口读形式;再读,采用跟读形式;精读,采用配音读形式;自选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或者对白反复读;分角色读,和同伴一起分享读。

【绘本课例】The Runaway Bunny

在朗读环节,教师先请学生跟着音频影子读,熟悉文本。第二遍利用音频进行逐句跟读,过程中请学生模仿音频的语音语调。第三遍找出自己喜欢的对白反复朗读。最后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文本。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体会作者情感,提升绘本作品的感悟能力。

(二)表演体验,感悟角色

故事表演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置身于真实情境,更好地揣摩角色心理,加强对文本内涵的深层理解。教师在操作时,要注意提前说明表演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表演时或者欣赏时更有目的性,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进行不同形式的挑战,如看故事演、背故事演、创编故事演等。

【绘本课例】Little chick

经过跟读、朗读环节之后,教师运用头饰和教具,请学生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小组合作前,教师可以先提出表演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标准。表演结束,由学生们给“小演员”们一个反馈评价,奖励相应星级。

(三)复述续编,理清脉络

复述是指教师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故事情节及内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故事情节进行简单描述;续编是指结合绘本中的一些图片、未尽的结局等进行创编或想象。续编故事对于低年级学生难度较高,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绘本难度和学生能力进行取舍。

【绘本课例】The snake and the rat

课堂接近尾声,教师创设情境:蛇和老鼠遇到了朋友,把今天发生的事跟朋友们讲了一遍,如果你是蛇和老鼠,你会怎么说呢?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作为支架,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进行复述展示。能力强的学生能根据关键词完整地复述故事,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尝试选择性地复述故事片段,促使学生全面参与。

四、Decoding——解码升华,悟读文本

(一)解析角色,感悟情感

英语绘本中的人物角色至关重要,是绘本的灵魂,它贯穿绘本的始终,体现了绘本的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形象塑造的性格、作用和意图,从人物的内在性格和外在环境去解读和思考,以此更好地了解故事内容,解析作者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绘本课例】Feelings

在这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同一事件中主人公情绪的变化,提出问题:“How does the boy feel in these pictures?/ Why is the boy happy when he is ill?/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进而分析引起情绪变化的外在因素,并解读故事人物的内在性格,以此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大意,领会作者通过绘本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创编故事,联系生活

英语绘本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词汇和学习英语的真实生活情境,能协助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因此,学生学习了英语绘本后不仅能收获新的语言知识,而且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小问题和小烦恼。

【绘本课例】Feelings

不同于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内容,绘本“Feelings”中出现的情绪类词汇更丰富,教师在设计拓展语篇时,难度也有所提升,内容也明显增多:I’m _______when _________. 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联系实际生活,与同桌讨论交流,并进行书写表达,互相分享。

(三)解读内涵,升华主题

每一个绘本故事都蕴藏着一定的寓意和情感教育。学生在学习绘本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活动,将绘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总结升华,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绘本课例】Feelings

由于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他们看待事物往往比较片面,以自我为中心,当遇到自己不顺心的情况时便会表现出一些负面情绪。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学会调整心情,学会和不同情绪“友好”相处。

“READ”绘本教学新模式促进了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接受学习到发现学习,从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从封闭学习到开放学习,使英语课堂更富有知识的灵动性与跨越性。

猜你喜欢

悬念本课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巧在开篇设悬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