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现代女性思想看《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形象

2022-12-21周浩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伊莎贝拉父权制呼啸山庄

周浩

(江苏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社会地位极低,被作为男性附属品而存在,女性仅能够生存在自己的领域中。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主义开始萌芽,《呼啸山庄》是作者刻画新女性形象的独特小说,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一、《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艾米莉·勃朗特,一位著名的英国女作家,马克思对她的评价是可以比肩萨克雷、狄更斯的优秀小说家。艾米莉在一个牧师家庭中出生,家庭中有着十分浓郁的基督教氛围,在家庭环境影响下,她的性格孤独、胆怯、冷峻。但她对大自然却十分地热爱和亲近,渴望能够在大自然中获取心灵的自由和宁静。《呼啸山庄》是她唯一的小说作品,一个主题为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小说所描写的是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想要与老主人女儿恋爱,却受到诸多阻碍,最终决定外出闯荡,在有钱后回来,对凯瑟琳结婚的庄园主林顿和他的子女展开了报复。[1]整篇小说体现着反抗压迫、追寻幸福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有紧张浪漫的氛围。小说的时间跨度相对较大,讲述了两代人的情感纠纷,故事错综复杂。小说的叙事视角,是从管家的嘴中,将故事讲述了出来:呼啸山庄的老主人,带回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弃子,并为其取名希斯克利夫,但是由于对其过度宠爱,导致自己儿子十分嫉妒。老主人去世后,其儿子亨德雷为了报复,将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经受了诸多痛苦。老主人的女儿却十分喜爱希斯克利夫,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然而,最终凯瑟琳并没有嫁给希斯克利夫,而是被迫嫁给埃德加。希斯克利夫内心悲痛欲绝,最终选择外出闯荡,三年后衣锦还乡,发现凯瑟琳已经嫁给别人,生活并不幸福。对此,希斯克利夫采取了报复行动,通过设计赌局的方式让亨德雷倾家荡产,最终酒醉而死,儿子也变成了奴仆。希斯克利夫怨恨埃德加横刀夺爱,娶他的妹妹为妻,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凯瑟琳十分痛苦,死于生产,临终前抓住了希斯克利夫不放。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诡计,让埃德加的女儿凯蒂,嫁给了自己命不久矣的儿子小林顿。在埃德加和小林顿死后,他得到了埃德加的财产。他的复仇成功了,但他面对凯瑟琳的死去,仍然久久无法释怀,终日酗酒,最终在懊悔中死去。最后凯蒂与哈里顿继承了产业,两人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二、从现代女性思想看《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形象

(一)凯瑟琳

从凯瑟琳的成长经历能够看出,幼年时期开始,她的行为举止中已经体现出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和叛逆。凯瑟琳与小伙伴在游戏中,她以小主妇的身份命令同伴,她喜欢惹自己的父亲生气,更爱捉弄家中的仆人,面对长辈的责骂,她也会十分无力地反驳。甚至她的父亲恩肖都对她说,恐怕我与你母亲都后悔养了你。她从小无拘无束,不喜欢被人管着,但是却十分喜欢命令别人,享受别人听从她命令的感觉,事实上这都体现出凯瑟琳对权力的渴望。希斯克利夫则是她最忠诚的同盟者,二人两小无猜,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们在呼啸山庄中像两个野孩子一样无拘无束地玩耍。[2]然而在凯瑟琳去了画眉山庄后,她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次见到外面世界的她,开始懂得礼数,举止也变得更加端庄,甚至对自己曾经最友好的伙伴产生了嫌弃。从画眉山庄回到家中,凯瑟琳犹如变了一个人,开始追求权力,形成了双重人格。面对林顿一家,她表现得乖巧温柔,因为这样可以收获别人的赞美。但是在呼啸山庄里,她却十分叛逆和调皮,因为即便她怎样乖巧端庄,也不会有人因此而赞赏她。

凯瑟琳悲剧人生的开始,是她与林顿的婚姻,最初凯瑟琳之所以会嫁给林顿,她的理由是林顿将来一定会很有钱,想要呆在林顿身边成为一个尊贵的女人。凯瑟琳产生这样的想法,事实上是受到当时父权社会的影响,认为结一桩能够使家庭获得更多财产的美满婚姻,则是一个女儿最高尚的行为,此时的凯瑟琳已经完全屈服于父权制,想要通过婚姻和有钱的丈夫来使别人对她称赞和羡慕。她内心中虽然深爱希斯克利夫,但是如果二人结婚,她的身份和地位也会因此而降低,所以最终选择了嫁给林顿,她的背叛是压倒希斯克利夫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使他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不仅二人没有获得幸福的人生,同时也造成了两代人的悲剧。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非常推崇的女性形象则是家庭天使,即不仅要做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顺从丈夫,更要打理好家庭琐事。艾米丽所塑造的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却并没有按照家庭天使的轮廓,虽然凯瑟琳最终在父权制婚姻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丧失了本性,但是同时也体现出女性追求权力的思想。

(二)凯蒂

凯蒂是凯瑟琳的女儿,她的性格倔强而又鲁莽,但是她却十分理解他人,听从父亲的话,也不会在家中捉弄仆人,但事实上凯蒂的内心同样有对父权制的逆反,最明显的体现是她坚决排斥父权制婚姻。在希斯克利夫与凯蒂的交谈中,关于与铠的父亲不和,他欺骗地说“他认为我太穷不配娶他的妹妹”,凯蒂回答“不该这样,哪天我会这样跟他说”,可以看出凯蒂与母亲的想法具有很大的差异。[3]

面对爱情时,凯蒂同样体现出她的果断,不受任何物质的影响。在访客先生对她示好时,她即便知道访客先生的条件优越,但是仍然表现出十分冷漠的态度。最初她对小林顿是有一定好感,然而在了解了小林顿的伪善和软弱后,她便克制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但是最后受到了希斯克利夫的威胁,不得已嫁给小林顿,在小林顿去世后,她认为自己终于获得了自由,最终与哈里顿相爱。即便哈利顿是无知的,且是一个粗俗的人,但她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嫌弃,而是在她的不断教导下,哈里顿开始读书识字更加有礼貌,凯蒂对爱情的勇敢追求,体现出了现代女性的思想,更在爱情中实现了男女平等,作者塑造了一个独立女性的形象。

凯蒂抵抗父权制,在她对希斯克利夫的态度中同样有所体现,作者笔下的希斯克利夫,十分冷酷无情,为了复仇不惜一切代价,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十分畏惧他。但是,凯蒂却丝毫不惧怕,并且时常挑衅,越是挨打叛逆心越强。直至最后,连希斯克利夫都不愿意见到凯蒂,相比她的母亲凯瑟琳而言,凯蒂更彰显了现代女性思想,她对待自己的家人温婉和顺,但是面对父权制的压迫,她却决不妥协,坚决地与之抗争。凯瑟琳母女之间最大的差异性,则是她们的爱情观,凯蒂的爱情不受金钱和物质的影响,也不愿意按照世俗寻求门当户对,她所体现出的思想和婚姻观,对于父权制社会下的女性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也体现出凯蒂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形象。

(三)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出生于上层社会,从小就十分乖巧懂事,然而希斯克利夫披着英雄的面具欺骗了她,两人最终私奔,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伊莎贝拉不愿意屈从于父权制的婚姻。自中世纪以来,上层社会的女性则始终受到父权制婚姻的笼罩,女性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配偶,只能为了金钱、权势和地位嫁人。所以,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作家们开始在小说中,描写女性为爱私奔的情节,这种人物与情节的设定,体现出女性的意识开始觉醒,拥有追求真爱的权利。

艾米莉所塑造的伊莎贝拉这一女性形象,与以往文学中追求爱情的女性有一定差异性,在为了爱情与希斯克利夫私奔后,她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反而自己的生活陷入地狱,这一故事情节发展体现出明显的哥特式特点。[4]在希斯克利夫的虐待下,伊莎贝拉反而有了更强的独立女性意识,她没有办法忍受希斯克利夫的虐待,想尽所有办法想要逃出呼啸山庄,在希斯克利夫诋毁哥哥时,她也奋不顾身地反驳,这种对女性自由和爱情的追求,逐渐提升到反抗父权制社会男性的压迫。

伊莎贝拉的婚姻是失败的,也造就了她的悲剧人生,她被眼前的假象欺骗,更为了爱情失去理智,最终一步一步踏入了希斯克利夫布置好的陷阱。换个角度来说,作者艾米莉或许是尝试通过伊莎贝拉的悲剧,来告诫广大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爱情,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但更要始终保持着爱情里的理智,因为好的婚姻可以让女人幸福,不好的婚姻可以毁掉女人的一生,呼吁广大女性不要忍受男人的压迫,面对丈夫的暴力要懂得反抗,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走向独立女性的发展道路。

《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中,作者分别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分别是凯瑟琳、凯蒂与伊莎贝拉。屈从于父权制婚姻的凯瑟琳、被失败婚姻毁掉的伊莎贝拉,以及最终过上理想生活的凯蒂,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体现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在鼓励女性独立的过程中,也为其提出了告诫。

猜你喜欢

伊莎贝拉父权制呼啸山庄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连体姐妹花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压迫、疯癫和“胜利”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试析《愤怒的葡萄》中的母亲形象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
吃出“历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