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林外史》中的小人物形象

2022-12-21张旭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故事情节

张旭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在当时社会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成为直接评价现实社会的文学代表。作品对于小人物的描写和刻画,是作者表达自身情感和揭露社会现象的主要途径。作者以丰富的人物类型充实着小说的内容,并借助不同地位和身份的小人物,赞美社会底层人们创造财富,且不贪图享乐的行为。负面人物的形象更是无情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阴暗面,使小说的内容丰富且富有感染力,带给读者更多思考。

一、《儒林外史》中的小人物

(一)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作者吴敬梓作为经历过家业落寞感受过世态炎凉的世家公子,他自身的特殊经历,使其对社会中劳动者这类小人物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借助笔墨来讴歌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不但表现出对于底层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达着对平等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对靠自己本事谋生的人们,有着细致的刻画,塑造一批形象正面且突出的长者,他们为人父母,利用自身的慈与善为小辈树立榜样,成为小人物中的代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匡太公,他是农村有着威信力的长者,他教育自己的子女,功名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德行才是最为难得的品质,不贪图富贵,能够保持清醒,成为值得人们信任和敬佩的人。[1]在与同村人交往中,匡太公也能够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利用自身丰富的人生和社会经验,给人以教导,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精神道德修养。

(二)无视功名的市井奇人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利用开篇和结尾分别描述具有一技之长,但却无视功名的奇人,他们有着与文人学者相同的气质,有特殊的技艺,是吴敬梓自身渴望获得成功的一种寄托。王冕是作者笔下的名流,他天生聪慧过人,在尚未成年之时就对天文和地理有着深厚的研究,但他却没有将自身过人的学识作为获取功名的途径,他淡泊名利不看重富贵,面对当朝统治者,他依然不卑不亢,用平等的对话方式,教导吴王治国方略,并不将这事作为谈资,有着桀骜不驯的高雅情趣。除此之外,吴敬梓笔下形象最为鲜活的奇人,当数有着赖以谋生技能的“五大奇人”。这五位市井奇人依靠小职业谋生,对待功名利禄有着平和的心态,但却又保持着文人的雅兴。他们安于平淡,保持独立而不依附他人的良好品质。他们的经历,警示着世人只要有着可以谋生的本事,就能够不看他人眼色,在社会中挺直腰杆,获得清闲自在。[2]

(三)见风使舵的小人

《儒林外史》中富贵名利不但腐蚀着官家学子们,还在社会中散发腐朽的气息。对于负面人物的塑造,吴敬梓以贪婪的僧侣、追逐名利的妇人、屠户等小人物为代表,分别刻画他们见风使舵的形象。《儒林外史》中对于僧侣的刻画多达十几处,这些僧侣无不爱慕虚荣贪图享乐。观音庵的和尚以势利的丑陋姿态面对客人,他们根据客人不同的身份改变着处事态度。部分僧侣更是勾结商贩,以获得更多的钱财。而对于妇人的描写,主要借助八股取士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在八股文化下,连深闺妇人都受到伤害,以鲁小姐为代表,她失去正常的生活,并将追逐名利的梦想带给下一代,使整个家庭都陷入到追求名利中,成为科举制度下的受害者。对于屠户的描写,以胡屠户为代表,他原本不是刻薄狠毒之人,在那种环境之下也表现出浅薄丑陋的一面。

二、《儒林外史》中小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通过小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

对于《儒林外史》主题的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尽管不同学者对该篇小说主题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却都与小说问世后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提法有关。其中,一种是程晋芳提出的“穷极文士情态”说,另一种是卧本“功名富贵”提法说。建立在这两种说法上,《儒林外史》中还相继发展出了抨击封建礼教、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八股科举以及反映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状态以及对自身发展出路的探寻、对封建文化的自我反思等说法。就《儒林外史》中的八股科举制来讲,这一制度的建立虽然选拔出许多优秀人才,产生诸多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消极影响。比如以固定格式的八股文“代圣贤立言”,这就严重钳制住了读书人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3]书中这一主题的存在,无一不体现着封建统治者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吴敬梓也深受八股科举制度的影响,所以他便通过塑造小人物形象的方式,昭示封建社会已陷入难以摆脱的危机,体现出吴敬梓对八股科举制度的反思和对文人出路命运的思考探索。

(二)通过小人物形象,有序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与结构的完善

在创作小说过程中,正是因小人物形象的存在,才会造成小说情节的阻隔和延宕,促使书中情节丰富曲折,悬念迭起,更有利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对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期待。《儒林外史》中牛浦遭牛玉圃驱逐,被黄客人搭救,到董知县处停妻再娶,日子正过得风生水起之时,突如其来的飞来横祸,即遭到石老鼠以“停妻再娶”和“冒名顶替”等罪证进行敲诈,而致使本来风平浪静的故事情节潮生波涌,跌宕起伏。虽然牛浦解决了此事,将石老鼠连哄带吓走,但经历过此事的牛浦无力再行骗,自此销声匿迹了。即便如此,由他引发的祸患却连累了向鼎。正是向鼎这一小人物形象的存在,才有序推动了往后故事情节间形成勾连,真正促使创作出来的小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合理完善。另外,书中鲁小姐的侍女“双红”和娄府的仆人“宦成”也是作者为塑造多样情节,提高小说客观性而埋下的伏笔,是采用呼应的叙事手法塑造的小人物形象。双红于第十回结尾出场,宦成于第十二回出场,二人的出场自然不露痕迹,看似不起眼但巧妙地为后文埋下许多伏笔,设下许多情节,使得前后故事情节自然粘合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4]由此可见,正是因小人物形象的塑造,才有序推动《儒林外史》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结构的完善。

(三)通过小人物形象,进一步凸显小说人物塑造的关系

生活是个整体,是杂色的,官场、儒林中的每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一份子。作者在创作《儒林外史》这一小说时,便明确指出:“倘若没有环绕在周围的小人物,利用小人物创造更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场面,那么此篇小说对文士、官吏和八股取士制度的揭露与讽刺,便会显得减色许多,无法达到我想创作出来的效果。”由此可见,《儒林外史》中小人物形象的存在,对于塑造书中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牛浦这个“月亮”式的中心小人物,对于书中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为凸显牛浦这个小人物求名、薄情、忘恩负义、行径恶劣等形象,在他周围分别安排了甘露庵老和尚与牛布衣诗稿,催化他求名的心理;安排年过五旬的牛玉圃,欺瞒哄骗加速他变质异化的速度;安排牛老和卜老体现他薄情寡义、忘恩负义、道德品行败坏的不良品性;之后又安排卜老外孙女即牛浦的结发妻子和黄四姑娘,一起构成牛浦停妻再娶的叙事,虽着墨不多但也充分体现出牛浦道德腐化堕落的恶劣行径。但反之,正是因牛浦这一小角色的存在,才充分体现出其他书中人物,如牛老和卜老纯朴善良、卜城卜信兄弟二人热心肠等正面人物形象的优良品德。另外,在创作中作者还通过发挥自身良好的创作水平与技巧,在有限的情节里巧妙地展现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比如勤快孝顺的农村少年匡超人变得丧尽天良;勤奋上进的市井小民牛浦堕落到窃诗盗名等。前后形象大相径庭,无一不体现着作者良好的创作水平与技巧,凸显着小说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有效带动了读者情绪的波动。

吴敬梓作为当时有着人道主义的学者,能够及时地了解和体察民情,刻画出小人物的形象。以《儒林外史》中典型的小人物为代表,可以发现作者笔下的角色极其富有特色,不但能够表现出他高超的写作技巧,而且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小人物群体形象,可使人获得更多的亲切感,并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思考当时社会制度的本质。这种特殊的描写更是反映作者的真实感受,表达着吴敬梓批判性的人格,以及对美好生活积极的诉求。

猜你喜欢

吴敬梓儒林外史故事情节
论《儒林外史》序跋的批评价值
吴敬梓“休说功名”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单宝塔诗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吴敬梓“暖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