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认同的研究进展
2022-12-21王加谋田晓勤王秋静
周 颖,王加谋,田晓勤,王秋静,刘 珊
(1.武汉轻工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湖北武汉 430023;2.武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湖北武汉 430000;3.武汉市中心医院产科,湖北武汉 430000;4.湖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湖北武汉 430079)
伴随着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我国在围绕人民的健康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预计会增加到3.4 人[1]。近些年来,虽然临床上对护理这一岗位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护士的离职率却没有呈现下降的趋势[2]。有研究[3]表明,职业认同感较低已经成为导致护士离职的重要因素。护士职业认同危机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反应,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较好的改变,将极大影响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护理专业学科的发展[4]。因此,医疗机构管理者有必要关注护士职业认同水平。本文主要对护士职业认同的概念、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展开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护士职业认同的概念
职业认同是基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性、信仰和价值观等形成的一种概念[5],它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赋予了职业的意义和定位[6]。护士职业认同感是指护士自身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甚至还包括:医院的同事、上级、领导,患者家属以及身边的亲戚朋友等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3],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心理基础。
2 研究现状
目前,对护士职业认同现状的研究不仅仅是集中在定性研究上,还有定量研究。总体而言,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多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1 护士职业认同现状的定性研究
张亚普[7]对大连市某三甲医院12 名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访谈中发现,在医院实习即将结束的这段时期,护生的职业认同是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也有研究显示,学历越高,反而其职业认同感低下,尹霄朦等[8]对青岛市18 名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访谈者中发现,他们对自己角色的认识不够,角色的领悟程度缺乏,对导师依赖心理较强,并且职业认可度偏低。许鹏珠等[9]对9 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到所有的女性受访者都表示在手术室工作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负担,导致护理服务质量及个人的职业认同感下降。
2.2 护士职业认同现状的定量研究
苏小燕等[10]对广东地区292 名儿科护士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护士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职业社交技能最低。但是一项对于北京市521名护理专科门诊护士的横断面调查发现,职业社交技能得分为24.56±4.27 分,分数最高;而职业认知评价得分为22.36±4.13 分,分数最低[11]。吴秀丽等[12]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对四川省泸州市330 名临床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处于41-50 岁这一年龄段的护士职业认同处在较高水平,分析原因是他们在科室担任责任组长,经验丰富、技能娴熟,并且工龄与收入成正比。戚雯雯等[13]对上海市412 名精神科护士的研究显示,其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
3 影响因素
职业认同水平对于护士团队稳定性建设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探究护士职业认同相关影响因素可以为干预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个人的年龄、不同身份、职称等被认为是影响护士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黄赛云等[14]研究发现,年轻护士才从学校毕业不久,没有学习到较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聘用制护士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与文职护士、军队护士相比存在显著差距,导致对职业认同产生了偏差。陈晨妍等[15]针对福建省289名助产士的研究显示,不同职称助产士职业认同水平有差异,主管护师分数最低,原因是主管护师职称的助产士常需承担工作和生活多重压力,反而使其职业认同感下降。但赵晗等[16]对呼吸治疗护士的研究表明主管护师及其以上级别的护士职业认同比其他组高。一方面是因为护士的年资较高,临床经验丰富,对于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另一方面,职称较高的护士更能意识到自己所从事护理工作的深刻内涵。此外,朱星等[17]通过对66 名疫情中一线支援护士的研究得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与她们的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及职称相关。
3.2 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与职业认同感具有密切联系。一项对军队疗养院护士的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心理状态越积极,职业认同感越高[14]。由夏苗等[18]对四所医院299 名临床护士的研究可知,护士心理韧性和职业认同呈正相关。也有研究[19]报道,当助产士长期处在高风险和超负荷的环境中工作,其自身承受的压力与焦虑情绪影响着助产士产生积极的职业认同感。孙雪娇等[20]一项横断面则调查发现,护士心理契约破裂的感知对其职业认同感有直接影响,且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可能在于心理契约是激励护士认真工作的动力来源,其履行程度会直接影响护士工作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护士职业认同。这提示需要对护士进行心理评估,尤其是负性情绪,及时采取措施来干预,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3 人文关怀能力
人文关怀能力是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之一。芦建虹等[21]采用方便取样法对天津市7 所医院218名ICU 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文关怀能力中的认知和耐心对职业认同感具有预测作用。同样,陈鑫等[22]用问卷方式对140 名肿瘤病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揭示,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说明人文关怀能力越高,其职业认同程度越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越强,越主动关心患者,护患之间的关系则越亲密。
3.4 社会因素
涉及到来自家庭,工作单位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与职业认同感有紧密联系。张媛[23]的质性研究发现,家人、亲戚和朋友的支持以及单位领导的认可为访谈者护士职业身份的认同打下基础,社会支持与职业认同水平成正比。李娟等[24]的研究也表明,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患者及家属的肯定与支持,进一步使护士认可自身职业价值,有利于提升职业认同感。Mousazadeh 等[25]在涉及到15 次半结构化访谈和2 次焦点小组访谈的质性研究则显示,影响ICU 护士职业认同形成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地位和社会尊严。
3.5 其他方面
正式授权、非正式授权、自我效能感等也是影响护士职业认同的因素。赵晓婷等[26]针对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005 名临床护士的研究显示,护士职业认同分数与结构授权、心理授权分数及各维度分数均呈正相关(P<0.01)。另外,彭杨等[27]对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19 名在职护士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对护士职业认同感有积极作用,这一点说明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4 干预措施
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内外对护士职业认同水平的深入研究,有针对性的实验性研究增多,而且干预措施多种多样。
4.1 实施心理干预,提高自我认同水平
心理干预对于促进护士职业认同不容忽视,通过采取各种放松方法释放工作中的压力。潘世华等[28]利用正念冥想的干预方法,由8 名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成员组建专业团队,对46 名护士第二受害者开展为期8 周的正念冥想训练方案,取得了较好的反馈效果,护士的职业认同总分由干预前95.83±10.65 分逐渐上升到干预到第8周时120.26±12.89 分。张池等[29]对30 名ICU 护士实施一周两次,一次45 分钟,持续时间为45 天的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后职业认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王雨琴[30]将64 名新入职护士分为两组,每组各34 名,对照组护士接受科室常规的心理课程培训,不参加此活动,实验组护士在10 周里每逢单周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逢双周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研究结果证明,巴林特小组联合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方式,有效减轻新入职护士的职业压力,改善其职业认同感。由此可见,关注护士的心理方面,考虑实施者的专业资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会对科室乃至整个医院都有积极影响,护士更加认可自身对操作技术以及综合能力的掌握,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加自信,有信心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竭尽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受到人力、物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大范围对护士开展心理干预可能受到限制,但每个医院可从实际情况出发,例如线上借助基于互联网的干预模式,开设相关心理培训课程;线下建立职工心理咨询门诊,为护士提供一对一、面对面心理咨询服务和相对私密的宣泄场所,减少负面情绪;科室定期举办关爱护士娱乐或文体类的活动,并且邀请医生参与进来等,都对护士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促进自我认同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4.2 加强引导教育,稳定护理人才队伍
无论是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还是医院实习护生、新入职护士以及专科护士,如何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加强其职业认同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Simmonds 等[31]的研究建议,可以在护理的课程层面上建立专业身份作为明确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学校从学习护理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职业认同感。临床实习是塑造职业认同感的一个关键时期,要在职业所处不同时期进行教育,在带教过程中,老师应当对实习生鼓励、引导[32]。国外学者Baldwin 等[33]研究得出,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护生的榜样,对护士和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邓秋等[34]探讨了实施双导师制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二对一”全程导师和专科导师这种模式有助于增加新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而且在培训过程中导师的综合素质也随之提高,有利于护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此外,有调查发现[19],助产士在经过培训后,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得到科室同事及患者的认可,充分体现了助产士自我价值,提升了助产士职业认同水平,推动我国助产专业向前发展。因此,学校和医院的相关管理者都需要了解在校护理学生,实习护生和护士的需求,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职业过渡阶段,更好地吸纳和留住人才。
4.3 进行分层级别管理,改善执业环境
分层级别管理是护理管理者能认识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使护士对当天的护理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和预判。王娟等[35]设计一项对照试验,在对60 名急诊科护士明确职责、分层管理后,最终结果表明,根据护士层级来分配任务,相对而言降低工作强度,其职业认同感评分也显著高于实施前。这种管理模式可以维护护士工作自主权力,及时沟通反馈,给予机会提高护士的临床技能,为护士工作创造良好的场所。通过分层式的管理,能更好地激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热情,继而促进自我成长,感知护理价值所在[26]。除此之外,管理者应鼓励护士转换思维模式,让每个人参与到医院、科室的决策活动中,并且实施以培养医护之间、护士之间等高质量关系为重点的战略目标,营造舒适的职场氛围,减少护士离开工作岗位的意愿[36]。健康的工作环境对于有效增强护士职业认同度必不可少。
5 结语
影响护士职业认同水平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护士在职业所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心理状况、人文关怀等,而且关于护士职业认同的研究有横断面调查、质性访谈和干预性实证研究,但纵向研究尚少,缺乏大样本的实验研究。据此,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适当扩大样本量,对于职业认同水平不高的护士群体进行纵向干预研究可能会更加有实际意义。护士职业认同水平对于避免人才流失和稳定护理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和执业环境中,职业认同身份可能受到牵连。在现有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未来可以继续探索和深入了解护理培训中使用的不同教学策略及其对认同构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