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化教学:在情境创设中激发想象

2022-12-20杜霞张晓丹

中国教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想象力阅读教学

杜霞 张晓丹

【摘 要】想象力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话题。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雪孩子》为例,探索将教育戏剧中的暖身练习、游戏识字、教师入戏、角色扮演、坐针毡等方法融入语文课堂,借由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深化阅读理解,获得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育戏剧 想象力

想象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1]6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语文教学总目标之一,想象力又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话题。

教育戏剧因其在培养想象力上所具有的天然优势,成为帮助教师突破这一教学难题的有利抓手。教育戏剧“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为方法来从事教育、教学。它不以表演为目的,是借用戏剧途径推进人的社会学习,对人的认知发展、情绪、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2],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教育戏剧为学生创设了虚拟而安全的情境。身处戏剧之中,即使学生扮演了一个“坏”角色,他也不会担心因此受到批判和谴责。这种虚拟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感,让学生的观点、情绪、行为等得到尽情地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自然得到发挥。教育戏剧更注重教学过程而非结果,因此采用教育戏剧的课堂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育戏剧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育戏剧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在身体、心理、情绪、语言上的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因此,将教育戏剧的方式和手段有机融入语文课堂和阅读教学中,通过开展戏剧化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新课标背景下探索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谋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思路。

一、聚焦“想象”之美,明确教学定位

本文所选取的课例《雪孩子》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勇敢善良的雪孩子冲进火场救出小白兔,却牺牲了自己,化为天上的一朵白云的故事。故事中的雪孩子不仅给小白兔带来了陪伴和安全,也给了无数读者以温暖和浪漫的怀想。童话中的角色设计和拟人手法的运用,都贴近低龄儿童认为一切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心理。在故事的结尾,雪孩子虽然牺牲了自己,却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作者没有采用惯常的大团圆的结局,而是以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讲到了“死亡”,表达了对“友谊”“奉献”“生命”等人类永恒主题的思考,这也是这篇童话历经几十年风雨仍能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喜爱的原因。这般诗意浪漫的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拓展丰富的意义空间。

《雪孩子》这篇课文所在单元主题为“想象”,随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为“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也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统编教材第二次安排“想象”这个主题。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着“想象”这个主题共安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通过拟人、想象、比喻等手法对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形象地描写,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虽然一年级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更多的是借助儿歌、对话等易于诵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到了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则是让学生直接感受想象之美,在想象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编入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虽都围绕“想象”展开,却各有侧重:《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则通过童话创造出一个美好纯真的想象的世界。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可以看出,统编教材在二年级对“想象力”的培养要求更直接,内容安排也更系统。

因此,通观本单元的课文、课后习题,可对《雪孩子》的教学目标做如下设定。

(1)能认识“添”“渐”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个字,会写“出门、起来”等11个词语。

(2)能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读出不同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表达出不同的情绪;能通过关键词句感受雪孩子救人时焦急的心情与舍己救人的勇敢精神。

(4)能发挥想象力,从故事的结局中感受到温暖。

教学重难点为:学会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善良勇敢、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品质,体会童话中所传递的温情与浪漫。

二、创设戏剧情境,助力想象展开

当我们从教育戏剧的视角观照《雪孩子》这篇课文时,不难看出它所具备的戏剧的基本元素和采用戏剧化教学方式的可能性。首先,《雪孩子》这篇童话故事主题鲜明,歌颂了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美德善行,这一有着深厚人文基础的主题值得我们做更深入的发掘。其次,《雪孩子》的情节曲折跌宕,有着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悬念与波澜,当雪孩子为了救出小白兔冲进火场却牺牲了自己时,读者本来以为雪孩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小白兔,可作者却笔锋一转,说雪孩子化身为天上的白云,给这个悲剧的结尾添上了一抹温情的色彩。最后,《雪孩子》还具有较鲜明的戏剧冲突。突发的火灾打破了原有的美好与宁静,也构成了与雪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就成为读者最大的心理期待,而戏剧张力也就由此建构起来。虽然课文中对于这个冲突的描写是一笔带过,但教师可以通过戏剧还原雪孩子面对“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深刻地感受雪孩子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善良。

教育戏剧以其在培养想象力上的优势契合了《雪孩子》的教学目标,而《雪孩子》所具备的戏剧要素也为戏剧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这样,我们就可以以戏剧为桥梁,通过情境创设激发想象,深化阅读理解了。

1. 暖身的想象练习:激发学习内驱力

暖身活动常用在课程刚刚开始之时,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酝酿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较快地融入课堂的氛围中。根据《雪孩子》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安排暖身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表现火从小火苗到汹涌的火海的变化过程,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肢体来表现不同状态的火。这个暖身的想象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了必要的铺垫。

2. 游戏识字:给识字增添乐趣

在识字环节,教师可以安排雪孩子和学生玩捉迷藏的游戏—只有学生正确认读“小雪花”后面藏着的生字和语句,雪孩子才会和大家见面。教师可以将生字词分为几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如引入近义词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添”“渐”“浑”等字,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柴”“烫”“灭”等字,还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和相关语境帮助学生识记“旺”“冒”等字。游戏可以创造轻松、欢快的氛围,无形中给识字增添了不少乐趣,为学生阅读课文扫除了字词障碍。

3. 教师入戏:带领学生进入文本

“教师入戏”指的是教师把自己塑造成故事中的角色,带领学生进入虚拟的世界。教师一方面在入戏时要有坚定的信念,让学生相信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在恰当的时候“出戏”,回归教师本身的角色,带领学生继续上课。

《雪孩子》这篇课文较长,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生阶段,讲述了兔妈妈给小白兔堆雪人、小白兔和雪孩子一起玩;从第五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与高潮阶段,写小白兔家里着火、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内容;第九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写雪孩子化作美丽的白云。教师可以在故事的发生阶段扮演小白兔给学生做示范,尤其要重视“妈妈,妈妈,我也要去”和“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两个情节,演出小白兔想要跟兔妈妈一起出门的急迫心情以及小白兔对雪孩子的喜爱。教师入戏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也能给学生示范如何进行表演。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表情、语气、肢体动作等,为后续的角色扮演做了充足的准备。

4. 角色扮演:聚焦救人片段,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角色扮演能让学生直接进入情境,在表演中体会角色的性格。教师可以聚焦故事的高潮,即雪孩子救小白兔的部分,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展开角色扮演。在呈现原本故事和情节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发挥想象力,丰富故事情节。每个小组表演完各自的故事之后,教师与其他小组的学生要进行点评和讨论,各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复演故事。在表演与复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并呈现以下情节。

(1)如何表现“火”由小到大的过程

“火”是与雪孩子产生矛盾冲突的对立方,课文对于火的描写是有一个动态的过程的。火由“烧得旺旺的”到“越烧越旺”,再到“烫人”,扮演火的学生就要想方设法表现出火势的变化。面对越来越凶猛的火势,雪孩子难道不害怕吗?可是他却冒着牺牲生命的代价救出自己的朋友。在这里,教师就可以指导扮演火和扮演雪孩子的学生产生冲突和对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

(2)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失火时,是如何采取行动的

雪孩子发现着火之后,有“喊、奔、冲、冒着、找哇找哇、抱起、跑”等一系列动作,在这个过程中雪孩子表现得非常勇敢与急迫,但同时雪孩子的特性决定了他遇火就会融化,所以雪孩子的力量是在逐渐减弱的,状态是在逐渐变差的。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表情等表现出雪孩子的身心和力量的变化,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雪孩子的临危不惧和勇敢坚强。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当小白兔家里着火时,兔妈妈和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可能在做什么?学生可能会想象:兔妈妈正拎着食物往家里走,但是因为雪太厚了,她走得很慢很吃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火势越来越大的时候,小白兔会一直躺在床上睡吗?学生可能会猜测:小白兔会被热醒,被烟呛到,但是由于火太大,被呛晕了。学生也可自行增加其他情节,只要不偏离故事的主线和主题,都可以自由发挥。

5. 坐针毡:以想象代入角色,走进人物更深的内心世界

在角色扮演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坐针毡环节让学生走进角色更深的内心世界。坐针毡指扮演者以角色的身份来回答其他参与者的问题,这种压力性的提问更容易凸显人物的深层性格特征,被提问者需要通过想象将自己代入角色中,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立场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回答更多的细节[3]。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雪孩子的身份回答以下问题:

●当看到小白兔家失火时,你是怎么想的?

●你害怕烫人的火吗?如果害怕的话为什么还要救小白兔?

●你可以不救小白兔吗?为什么?

●当你救出小白兔的时候,你开心吗?

●你还会回来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白兔的身份回答以下问题:

●雪孩子不见了,你会伤心吗?

●雪孩子去了哪里?你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你喜欢雪孩子吗?

●你想对天上的雪孩子说什么?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其他的角色(如兔妈妈)的身份思考以下问题:

●当你知道小白兔得救时,是什么心情?

●当你知道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而牺牲时,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从角色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雪孩子舍己救人的可贵精神,教师也可以借机讲授水的形态变化,将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雪孩子的奉献、牺牲以及生命在另一个层面的圆满,让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變革”,鼓励教学“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3。教育戏剧有助于贯彻语文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抓手,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审美、语言表达、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教育戏剧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其育人价值却越来越受到关注、认可。此次出台的新课标,戏剧被纳入艺术课程体系,并明确指出“主要依托音乐及语文、外语实施”[4]。因此,教育戏剧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在这个领域深入探索,将戏剧化手段巧妙地融于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更充满生命的灵性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马利文.专题: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学报,2014,10(1):56.

[3] 耿楚寒. 教育戏剧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3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82.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想象力阅读教学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