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历史的厚度书写教育的深情

2022-12-20孙昕

中国教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顾先生师大附中终身教育

孙昕

2022年10月27日,“顾明远基础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如梦集》新书发布”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举办。《如梦集》是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将近年撰写的回忆性文章整理结集的随笔录,该书再现了他跨越90多年的历史人生和70多年为学、为师的教育人生。作为我国当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书中的深情追述与生动记录,将产生以史鉴今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借《如梦集》一书出版之际,北师大出版集团特邀多位与顾明远先生有着不同“缘分”的“教育人”聚集一堂,围绕“顾明远基础教育思想”展开了研讨。

一、为人为师以德为先

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认为,顾先生的教育思想洋溢着“现代精神”,力图为中国教育涂上现代精神的底色。现代精神就是现代化理论中所说的“现代性”,包括人道性、理性化、民主性、法治性、专业性、国际性、信息化等诸多方面,顾先生尤其强调人道、民主等现代价值观,主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时时处处显示出对孩子的关心关爱与尊重呵护。尤为重要的是,顾先生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褚宏启认为顾先生的为人与治学体现了儒家的“三达德”:顾先生是知者,知者不惑,对于教育规律有深刻认识,具有科学理性精神;顾先生是仁者,仁者不忧,热爱教育,关爱学生如春风送暖,提携后进如雪中送炭;顾先生是勇者,勇者不惧,勇于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敢为天下先,引领中国教育改革进程。学习顾先生,不仅要读其“书”,更要悟其“道”,深刻领会其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即科学理性精神、民主人道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只有如此,才能办好现代教育,培养出现代人,进而建设现代国家。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深有体会:“顾先生是教书育人的大先生,是所有教师的楷模,他始终有一颗报国心和70余载的教育情怀。”罗滨感到,顾先生还是深爱学生、深爱教师的楷模。作为教研员的杰出领头人,罗滨亦体会到,要带动全区将近4万名教师一起发展,教研员一定要爱教师。

北师大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附中”)原校长刘沪讲到,顾先生曾多年担任北师大各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和附属幼儿园的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他特别强调师德在教师职称评定中的重要性,职称评定不仅要看学历、知识、技能,而且一定要考察师德。顾先生主张,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师德要好,课当然也要讲好,论文并不那么重要,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顾先生还特别重视师生关系,在2011年北师大附中110年校庆时举行的基础教育创新人才论坛上明确提出—“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

顾先生于1949年8月从上海坐了53小时的火车到了北平,进入北师大求学。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郭华认为顾先生的教育人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他是新中国教育的见证人、参与者与推动者。“每每看到顾先生的文字,都能看到他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和在逆境中发现意义的胸襟,这与教育非常像。教育就是向上、向善、向好的。”郭华回忆起跟随顾先生在北师大做“教育家书院”的10年,那时,前来学习的中小学一线校长都能体会到顾先生对他们的成就之心。顾先生始终认为年轻人未来可期,他愿意为年轻人搭台阶、开辟道路,帮助年轻人发展得更好。郭华认为,这就是教育的形象—成就人,发展人。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楚江亭回忆起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时,他刚刚做硕士生导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有一天,他在办公室与一位研究生谈话,可能是因为他语气严肃,学生哭了。顾先生的一位学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教授—看到了这个场景,便对他说:“你得学学顾老师。我做顾老师学生的时候,从来没有被这样劈头盖脸地批评的,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楚江亭反省到,自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尊,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因为本科专业不是教育学,专业基础比较弱,做导师的应当给予她更多的理解、关怀和引导。从那以后,他对学生的态度便逐渐地发生了转变,他说:“我也越来越循循善诱了。”这是顾先生的为师之道给他带来的影响。

二、学术造诣无愧人师

北师大出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吕建生提出,顾先生的教育思想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涵盖教育的各个阶段,触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见证、参与、引领、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师大教育家成长研究中心副主任、《如梦集》策划编辑曹巍介绍道:“中国比较教育、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发展进程中都能看到他(作者注:“他”指顾明远先生)的身影,他参与了几乎全部中国教育法规的制定,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教育大辞典》,培养了第一个比较教育学博士……无数的第一个铸就了先生在中国教育界的重要地位和特殊贡献,因此堪当‘大先生。”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韩民1977年考入北师大教育系,成为恢复高考以后教育系的第一届本科生,顾明远先生是当时的教育系系主任。韩民谈道:“顾先生是中国最早接触终身教育概念的人,我后来从事终身教育的研究,就是受了顾老师的思想影响,他是引导我进入教育研究领域的领路人。”韩民认为,顾先生对终身教育的研究非常有特色,他从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角度来分析终身教育思想,特别强调“终身教育的思想,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原理”。顾先生从终身学习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的角度来阐述教育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强调用终身学习的观点来改革基础教育,注重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强调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顾先生还主持了建构学习型社会的研究,从教育思想的角度做了深入分析,这些思想是出于对国际趋势的精准把握和理解,不仅是对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刻阐释,也对我国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顾先生在《如梦集》中特别提到了这一段经历:“1974年9月,学校突然通知我去国务院科教组(原教育部)报到,说要准备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我们在科教组准备了将近一个月,阅读教科文组织的各种文件……我负责审阅教育方面的提案……发现内容分两类:……另一类是发达国家提出的,要求为发展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立项……但(我对)什么叫终身教育却完全不了解,请教了我们学校的其他老师,也都不知道什么叫终身教育。”在大会期间,顾先生“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提案当然十分赞成,但对发达国家提出的终身教育因不甚了解,不敢赞成也不敢反对,只好弃权”。1976年,顾先生看到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先生翻译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又称《富尔报告》),了解到“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響人类活动的今天,每个人必须终身持续不断学习才能适用社会的变革,终身学习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①。郭华认为顾先生深入研究的终身教育让中国教育界打开了眼界、看到了世界。

褚宏启认为,顾先生是新中国教育史的亲历者,也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推动者、中外教育发展的研究者。他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如梦集》中记录了很多“全国第一”。比如,1983年7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的学科评议组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上,顾先生提议把教材教法研究改为学科教学论,会后,学位委员会修订学科专业目录时,就照此改了过来。1984年,顾先生被任命为北师大副校长后,为了提高学科教学论的学术地位,于1985年成立了“中学教育研究中心”,后来并入了教育科学研究所。又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面设立了教育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分会,审定学科教学论的硕士、博士学位。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地位,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课程教材专家。又如,我国过去没有教育管理这门学科,教育管理主要是凭经验。1985年,顾先生建议在华北教育干部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管理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全国首个教育管理学院。再如,1965年,顾先生组织筹备的我国第一本外国教育杂志—《外国教育动态》—出版试刊,“文革”中停刊。1980年,在顾先生的推动下,《外国教育动态》正式复刊,1992年改名为《比较教育研究》,该刊为我国教育界了解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向、培养青年学者提供了资源②。

三、教育实践把握时代脉搏

顾先生的学术研究不是停留在大学的书斋中,而是建立在他对教育的躬身入局基础之上。

北师大出版集团总编辑助理姜钰作为《如梦集》的策划编辑之一,深有感触地说道:“顾先生的基础教育理念集中体现为‘爱的教育,他深爱学生,深爱老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师德师风和校风教风建设的重要性。顾先生身在大学,心系基础教育,其基础教育思想植根中国大地,对基础教育办学实践和教育教学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罗滨把顾先生称为“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教研的贵人和恩人”。她认为,顾先生在推动国家教育改革事业中所做出的努力让教师这个职业更加专业,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价值,才会更加被重视、更加被尊重。罗滨还认为顾先生是教育创新持续突破的楷模。2017年1月,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顾先生担任该中心的顾问,每每有活动,他都到会指导。此外,顾先生还关怀与支持了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如梦集》中,顾先生写到董纯才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提醒家属和工作人员“不可闲散,不可怠慢,要全心全意地报效祖国”,这令罗滨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当下教育改革的力度非常大,速度非常快,一线教师和校长对于教研有很多需求,教研人真的是“不可闲散,不可怠慢”,这是教研人应当具备的自我要求,要把教研做成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事业。

刘沪回忆了顾先生与北师大附中的深刻缘分。1958年,顾先生从苏联学习归来不久,应时任北师大附中校长王焕勋的邀请,作为北师大教育系教师,深入北师大附中协助工作,这一待就是四年。其间,顾先生担任教导处副主任,主要负责全校的初中和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担负着一个班的俄语课教学。在教学中,顾先生感觉当时的教学大纲要求比较低,他根据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大胆尝试增加识字量,加大难度,加快进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北师大附中在1960年前后进入一个事业发展高峰,这与顾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顾先生至今仍然是北师大附中校友会的名誉会长,每当有重要活动,顾先生都会应邀前去指导。这既是北师大附中的光荣,也体现了顾先生对中学教育做出的身体力行的关心与支持。有一年,顾先生反映很少听到北师大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的声音,几位北师大附属学校的校长都感到这是批评,也是关爱,体会到顾先生并不是要求中高考的成绩,而是希望各个附属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更有所作为。在顾先生的激励下,几年之后,北师大的几个附属学校都做出了新成绩。例如,北师大附中先后获得北京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各个中小学都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在一次讲话中,顾先生指出很多校长对于学校的办学特色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特色就是特长。其实特长不一定是特色,特色是结合学校所处的环境条件、学校特点,在全校形成共识,通过几代人奋斗形成的传统,它的核心是校风,包括教风和学风,也就是工作方式问题和思维方式问题。有些学校校园很漂亮,设备很先进,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是少了一些文化,少了一些精神。顾先生的这次讲话,正值中小学探索学校发展的方向之时,对这一概念的厘清是对中小学校长最好、最及时的指导。刘沪认为,70年来,顾先生身在大学,心系基础教育,与中小学校长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深切了解教育第一线的情况,因此,顾先生的基础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接地气,深受广大中小学干部教师的欢迎。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党委书记、校长丁凤良至今仍然记得自己与顾先生的第一次见面。那时,他在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负责教科研工作,时任校长刘畅带着他到顾先生的办公室拜访求教,顾先生对他们的科研工作给予了耐心的指点。这项成果获得了当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顾先生的提携让丁凤良感佩不已。

郭华认为,顾先生之所以能做出众多创造性、开创性的工作,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能够正当其时地做出准确判断。比如,顾先生提议的创立学科教学论让众多的研究者、一线学校受益;建议北京十一学校开设研究生班、博士后流动站,创造性地提出了基础教育学校发展的新方向;更难能可贵的是,顾先生的比较教育研究是站在中国大地上、为解决中国问题所做的。郭华认为,顾先生是创造历史的人,也是融入历史的人,但他并不停留在过去,总是跟年轻人一起“奔”,一起去探索、去发现,这就是教育的形象、教师的形象。

曹巍以“活字典”“真性情”“大先生”九个字概括了顧明远先生的生命气质,这九个字亦是教育人的修为标杆,教育学人当仰望之、赞美之、践行之,以此激励人生、庄严生命。

责任编辑:解意

猜你喜欢

顾先生师大附中终身教育
男子冒充“美女”诈骗登徒子
顾先生的孤独简史
岂曰无缘?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顾颉刚与中华书局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跃青春 筑国梦
钢琴与研究生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