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研究
2022-12-20揭浩文
胡 磊,梁 凤,揭浩文
(1.重庆工商大学 体育学院, 重庆 400067; 2.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重庆 4000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体现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体现在对获得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上。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新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性[1]。因此,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学龄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一部分。虽然乡村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也在不断改善,但是随之也涌现出不少问题。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不仅是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关注,农村家长也深刻认识到了孩子的教育不是简单地认字,而是要获得全面的教育机会[2]。在传统意义上非主课的体育课也受到了乡村家长的关注,然而办学条件差、师资匮乏,使得偏远地区的乡村体育教育不尽人意。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乡村体育教育边缘化,如何改进乡村体育教育将成为本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研究意义
通过实地调研重庆市城口县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的基本情况,以此更深入地了解乡村学龄儿童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发现体育教育边缘化问题,由此探讨制约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开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改善儿童体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研究概况
本研究不以个别学校为研究对象,而是以重庆市贫困县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县级研究单位使得研究范围更广和更具有代表性。以重庆市城口县中小学的学龄儿童为研究分析样本,以他们的监护人和教师作为分析调查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全部样本学生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样本学生所在学校的相关老师和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合量化分析,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问题研究,作者利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入户调查、现场观察等方式进行记录和访谈,以便于得到前沿真实的原始资料,力求在微观的层面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所研究问题的本质。
1.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研究范围
城口县位于重庆东北部,总面积约3 289平方公里,辖2街道10镇13个乡,人口约18万余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近3.6万人。城口县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导致人均收入偏低,教育水平在重庆各区县中处于较低水平。另外,在家庭、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该县的学龄儿童教育水平与重庆其他区县的差距不断拉大[3]。
2.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从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以及学龄儿童等方面对城口县学龄儿童教育进行调查。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除设计调查问卷外,还邀请相关专家对问卷设计进行合理性和科学性论证。出于此目的,除保障数据搜集的真实性外,还会考虑新农村背景下家庭教育理念,力求通过此方法保障研究的客观性。
二、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具体情况
(一)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区域分析
通过对县政府教体局的走访,了解到全县一共有24所小学。经过前期沟通,随机抽取其中的5所学校作为研究样本。为了遵循调研数据的差异化原则,本研究对不同学校的数据进行了差异化分析,权衡了调研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龄儿童、家长等各方面因素,通过对他们的采访,设计出了本次调研所需的问卷,并在与城口县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之后,对问卷进行微调,保证问卷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1.乡村学龄儿童情况
经过走访重庆市城口县5所样本学校,对学龄儿童年龄进行了统计。各年龄段的学生数量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年龄构成中,城口县9岁的学龄儿童人数最多,为102人,占比19.07%,随后依次为8岁和7岁,人数分别为98人和89人,占比分别为18.32%和16.64%,7~9岁的学龄儿童数量合计289人,占比达54.3%,超过总调研人数的一半。
图1 学龄儿童各年龄段数量统计
本研究选取城口县修齐中学、高望中学、坪坝镇中学、庙坝中学及鸡鸣乡中学共5所学校作为调研对象。按照所在学校进行学龄儿童分类,各学校学龄儿童数量如图2所示。
图2 各学校学龄儿童数量统计
从图2可以看出,坝坪镇中学的学龄儿童数量最多,为138人,占比25.79% ,超过研究样本数量的1/4。其他4所学校的学龄儿童占比较为接近,并且由于庙坝中学所处地区更为封闭,庙坝中学的学龄儿童数量最少,占比17.2%。
2.乡村体育教师情况
城口县5所样本学校的体育教师共有20名,他们的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专职体育教师是城口县5所样本学校的主要力量,占到60%;兼职体育教师、代课体育教师的占比也达到了40%。但是,代课体育教师中包含了2名高校的实习生。这样的师资结构对学龄儿童体育教育极为不利,不利于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图3 体育教师类别统计
对5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年龄进行分类,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体育教师年龄分布
从图4可以看出,22~30岁的体育教师仅有2名,占总人数的10%;31~50岁的体育教师则是城口县体育教师的主力,占到总人数的70%;而51岁及以上的体育教师有4名,占到总人数的20%。由此可见,该县的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呈现中年化的特点。
3.乡村家长情况
选取城口县15个家庭作为问卷调查前期设计的预调查家庭,在村委会及工作人员的协同下对调研家庭进行了调查,此次访谈取得有效数据为11户样本家庭,基本情况如下:11户样本家庭中包含3户“单亲家庭”、5户“留守儿童”家庭;一共采访了18位家长,其中2人具有大专学历,5人具有高中学历,8人具有初中学历,3人为小学及以下学历(见图5);在职业分布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2人,务农的8人,个体经营户的4人,务工的2人,无业的2人(见图6)。
图5 被采访家长学历情况
图6 被采访家长工作情况
(二)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问卷设计
2019年4月16-18日,从5所学校的2~4年级的289名学生中随机选取12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有效回收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90%,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
从表1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体育课,共计80人选择了很喜欢和喜欢,占比74.08%,仅有16人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为一般,占比14.81%,有12人不喜欢上体育课,占比11.11%。
从表2可以看出,学习压力大以及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是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对上体育课感受一般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到了64.29%和53.57%。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自己的身体素质不好以及家长不支持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外,本文还对体育课教师及学校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城口县修齐中学、高望中学、坪坝镇中学、庙坝初级中学及鸡鸣乡中学共5所学校10位教师作为问卷调研对象。2019年4月22-23日,有效回收问卷10份,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一般或不喜欢体育课原因调查(此选项为多选)
从表3可以看出,40%的教师认为开展体育教学较难,50%的教师觉得开展体育教学的难易程度一般,仅有10%的教师认为开展体育教学较为容易。
表3 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的难易程度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体育课时间被占用以及家长的不支持是教师感到很难或较难开展体育课的原因,均占到了75%,而场地和器械不足的客观原因也会影响到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占到50%。
表4 很难或较难开展体育课原因调查(此选项为多选)
(三)乡村儿童体育教育访谈阶段
调查问卷能够为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但是数据不能完全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在问卷调查结束后对部分采访者进行访谈。为保证访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后,再次设计出相关的访谈内容和访谈场景。首先,对5位学校的管理者进行了采访,他们认为学校在体育课的安排上确实不够合理,一方面是教育经费的不足,没有足够大的场地提供给多个班级同时开展体育课,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体育课的考核并不那么重要,因此,他们在课程设计上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语数外主科上。其次,对调查问卷的10位教师开展访谈,他们表示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安排在周五下午,这使得一部分家里有农务的学生会请半天假提前回家帮助家里做农活,减少了上体育课的学生数量,并且很多时候由于考试的压力,使得他们的课程被其他主科教师占用[4]。最后,由县里相关工作人员安排了15户家庭,对家长们进行了深度的访谈。为保证访谈过程的轻松自然,与前期准备工作有所不同,本次访谈时间限定在一个小时内,且没有制定较为详细的访谈计划,只是简单地制定访谈提纲把握访谈的方向性以及只做必要的书写记录。在实际访谈过程中,除2个家庭的访谈时长少于1小时外,其余访谈时长均大于1小时。访谈中大部分家长表示,他们知道体育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受到家庭收入的限制,他们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5]。此外,与大多数城市家长一样,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主科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为以后能考名牌大学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家庭由于是留守儿童家庭,他们的孩子不得不牺牲体育课的时间回家帮助自己年迈的亲人做家务,家庭的复杂性也导致学龄儿童无法获得理想的体育教育。
三、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的结果与分析
(一)乡村学校管理者方面
在对样本学校管理者的访谈中发现,即使他们知道体育教育对于学龄儿童增强体质以及培养体育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他们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而且这种认识主要源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任务布置。管理者们对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的认识还是传统的“强身健体”,并未意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缓解压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缺乏真正的理解,使得体育教育在乡村学龄儿童中处于边缘化状态[6]。
基于上述认识,进一步询问了学校管理者对体育教育边缘化的想法,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一是尽管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乡村教育问题,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环境的不同、地形限制导致的交通不便利,使得贫困县对外交流弱,导致像城口这样的贫困县对于体育教育的整体关注度不高,进一步导致该地区体育教育的落后;二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过分地注重应试教育,默认学龄儿童的体育课时间可以被主科占用,在体育锻炼方面花费的时间缩短,这无法满足新课标对学龄儿童体育教学的要求;三是因为经济欠发达,县上领导干部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对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的拨款经费明显不足,从而使得学校的体育锻炼器材严重缺乏,这是直接影响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乡村体育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引导者,对于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直接影响。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过程中,大部分乡村体育教师认为学龄儿童体育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学校管理者和家长过分地追求语数外等主科成绩,而作为不被纳入考核的体育课无法“享受”与主科一样的地位。在此环境下,体育课程的开设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不是从学生全面发展来考虑。二是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有的学校的体育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比如生物老师兼体育教师。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和专业知识培训,使得他们都是用以前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比如围着操场跑步、蛙跳等,而缺乏诸如篮球、健美操等陶冶情操的体育锻炼。三是乡村体育教师的待遇不高。首先,在待遇方面,由于乡村本身经济欠发达,使得教师的工资待遇比不上城市里的教师;其次,不同于主科受到重视的情况,即使在相同的乡村环境下,体育教师的工资基准比其他主科教师要低,加上大部分体育课又被主科教师所占用,体育课时相应减少导致体育教师的课时收入降低;四是家庭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展良好的体育教育的关键是学生要有体育锻炼的设备,包括学校提供器材、运动鞋、运动服装等。在对贫困县展开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有一双鞋,而且有些鞋底都磨穿了,这影响了学生上课积极性[7]。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家庭的支持,这也导致了教师无法在良好的环境下为学生上课。
(三)乡村学龄儿童方面
学龄儿童作为体育教育的直接参与人,也是体育教育边缘化的直接原因之一。一是乡村学龄儿童体育学习兴趣不浓。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并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乡村学龄儿童是留守儿童,他们平时与父母的接触较少,缺乏与人的沟通,导致他们在体育课这门需要协作的课程上不敢与同学合作。二是学龄儿童对体育教育的心理准备及认知不足。学龄儿童的年纪尚小,对体育课的本质认识不清楚,没有培养体育锻炼的爱好或者由于自身体质较为虚弱、存在生理缺陷等被其他学生嘲笑或者嫌弃,会增强他们的自卑感,从而影响他们上体育课的信心。
(四)乡村家长方面
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推动者,他们的观念对于学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8]。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乡村家长对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的认识一般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体育教育不像其他主科课程一样能够为学生考进重点高中或大学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主科上;二是受到贫困思想的束缚,他们虽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但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进行体育学习;三是部分家长还认为提升体质可以通过帮助家里做农活来实现,上体育课完全没有必要。
四、振兴乡村儿童体育教育,实施乡村战略中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根本在于抓好乡村教育;抓好乡村教育,关键在于加强乡村儿童的根性教育[9]。那么乡村课堂教育之外,更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是乡村儿童的根性教育。所谓的根性,就是我们小时候在农村玩耍时,所留下的乡情、乡风、乡土、乡味、乡音、乡俗。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全面推进乡村儿童体育教育质量。
(一)大力支持乡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为体育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
城口县相关政府部门要重视该县的乡村体育教育,将乡村体育教育纳入该县教育事业重点发展规划中,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与重庆市教委相关文件,绝对不能让体育教育成为一句空口号。与此同时,还要将县里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纳入该县的财政预算中,保证每年都有足够的经费用于学龄儿童的体育教育,通过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孩子的体育教育。如果当地体育教育的经费有限,可以采用众筹或者募捐的方式,募集资金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体育教育的环境。另外,可以借鉴多地大学城的建设方式,通过修建公共体育教育区,将体育设施和资源集中起来,为体育设施差、师资欠缺的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还能将县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教学中去,最大化地利用好现有资源。
(二)提升乡村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育水平是需要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培训才能提高的。为提升城口县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水平,需要从乡村体育教师的个人因素出发。一是为乡村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学校或者县财政的资助,让城口县的部分体育教师到所在省或外省的中小学校参与培训,通过学习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乡村体育教师的工资低是吸引不了刚毕业的体育专业学生来工作和留不住有经验的老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地政府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给教师具有吸引力的薪资水平,解决教师平时的生活困难,方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完善体育教学考评制度,以评促教规范体育教学
乡村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所以会出现不愿意上体育课或者体育课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指定相关的考核制度来进行约束,或者即使有也没能发挥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结合相关的教育法文件,结合城口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考评制度。遵循健康、协调、均衡的发展理念,从学校的教学场地器械、教师的教育情况、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开展评价,并及时进行跟踪,确保体育教育能够向着健康稳健的方向发展[10]。与此同时,学校的管理者还要配合考核标准,一方面以此来约束自己,另一方面还要细化标准以及制定奖惩措施,将体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进的重要考核指标。
(四)加强体育教育的宣传,普及乡村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城口县地方政府要和当地的中小学校一起宣传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采用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或者县里的公告栏张贴宣传语,也可以采用现代新媒体的方式,使用QQ或微信等方式,让百姓都知道学龄儿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比如通过拍摄学龄儿童体育课上游戏活动的视频发到班级群里,让家长和老师感受到学生体育教育的快乐。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家长认识到乡村体育教育不但能够增强学龄儿童的体质,还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拓宽学龄儿童的学习思路。基于此,家长才会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为体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学校和社会重视体育教育,教师才会有工作的热情。
(五)帮助乡村学龄儿童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乡村学龄儿童作为体育教育的直接受益者,能否主动加入到教学中来对于体育教育至关重要。正如前面分析的,乡村大部分学龄儿童是留守儿童或者因为身体方面的缺陷而害怕上体育课。家长、老师以及身边的同学就要一起帮助学龄儿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家长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与人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在学校多表扬儿童在体育课上的表现,让他们在体育课上重拾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另外,同学也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多帮助害怕上体育课的儿童,通过同龄人的鼓励和帮助,感受大家对自己的支持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