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隐性教育的特点与实施途径研究
2022-12-20刘胜男李君防灾科技学院河北廊坊065200
刘胜男,李君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 廊坊 065200)
书 名: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主 编:罗越媚
出版单位: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定 价:39.00元
ISBN:978753614807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就业岗位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高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不高,认为通过考试即可,使得思政课程难以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在此情况下,思政教师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程教学中的隐性资源,利用隐性教学润物无声的优势,深入学生思想深处,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内容全面、结构清晰,系统介绍思政课程教学全过程,对于研究思政课程教学中隐性教育的特点与实施途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共有十章内容。第一章从教学理论角度理解教学的定义,并介绍思政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具体内涵。第二章从概述、矛盾运动和基本规律三个方面介绍思政课程教学过程。第三章阐述课程理论内容,介绍思政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课程改革等。第四章分析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功能和反思性解读。第五章介绍常见的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点介绍启发式教学。第六章分析思政课程的学习特点和指导。第七章介绍思政课程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管理技能等其他资源。第八章论述思政课程教学设计原理和基本过程。第九章介绍思政课程的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学工作评价等内容。第十章分析教师职业特征和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化发展。
思政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需要思政教师综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隐性课程资源是服务于各类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教师的言行、个人品质、和谐的师生关系、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都可以作为隐性教育资源应用于各类课程教学中。思政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掌握隐性教育特点,挖掘课程隐性资源,利用隐性教育优势强化思政课程教学效果与育人效果。
隐性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强化教学效果。思政教学中开展隐性教育需要教师掌握隐性教育特点,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隐蔽性。隐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蔽性,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内容都隐藏在各类思政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内心,使学生不自觉地接受隐性教育资源内容,从而完成思政教学目标。第二,愉悦性。隐性教育的过程轻松愉悦,思政课程中隐性教育就是通过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和环境,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学内容,显著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第三,长期性。隐性教育属于长期教育行为,无法在短时期内达到目的。思政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思政课程教学中的隐性教育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隐性教育作用,体现隐性教育优势。
思政课程教学中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势促使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开展隐性教育,其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利用自身隐性资源开展隐性教育。学生对于学识渊博、谈吐优雅、教学风趣、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普遍存有崇拜心理,往往倾向于选择这些教师的课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养,强化人格魅力,利用自身优势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达到思政教育目的。第二,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隐性教育空间。网络时代下人们更愿意在网络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此,教师要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在师生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网络成为思政课程隐性教育传播知识、引导舆论的重要平台和渠道。第三,挖掘当地社会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影响持续时间长。思政教师开展隐性教育要善于掌握隐性的教学资源,挖掘与课程相关的当地文化资源,并应用于思政课程教学中,例如当地的名人故事、历史沿革、文物古迹、民间艺术等,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共鸣,达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总之,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开展隐性教育要掌握隐性教育的特点和隐性教育资源的内容,再结合学生特点和时代特色,充分发挥隐性教育优势,为思政教育实施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