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方法与艺术表现的融合分析

2022-12-19董才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2期
关键词:吐字歌者咬字

董才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在随之增加。声乐演唱是一种表演艺术,可以带给我们视听上的良好体验。但声乐演唱对歌者的要求和标准都是非常高的,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也要有一定的天赋,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此,才能自如运用演唱方法展现声乐表演的艺术性。本文就将探讨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方法与艺术表现的融合策略,以供参考。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对于声乐表演艺术有更高的期待和需求,对于专业的演唱者,不单单需要有扎实的声乐知识作为演唱支撑,还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演唱方法,在声乐表演艺术赋予真情实感,有利于自身专业素养的形成。音乐是人们接触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不同的演唱者可以通过演唱方法表达出不同的艺术特点。然而,人们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在演绎的背后蕴藏着传统文化,所以要做到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基于此,在演唱方法的支撑下,融入演唱者自身的独特方法,让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更加深入人心,能够获取人们的高度认可。

一、声乐演唱的基本形式

在声乐演唱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独唱、齐唱、合唱、对唱、重唱、轮唱。其中,独唱为一个人演唱,任何声部都可以进行独唱,是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在演唱时用钢琴或小提琴等乐器伴奏,或人声伴唱。独唱对歌者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歌者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艺术的再呈现。与此同时,独唱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而艺术表现力主要来自于歌者的仪态以及其他方面与歌者的融合。因此,在表演过程当中,歌者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做出相应改动,保证演出有一定的感染力。而声音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歌者必须要具备将声乐发生方法与艺术表现进行融合的能力,以确保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引发共鸣。这都是难以分开,相辅相成的。

二、声乐演唱方法

(一)呼吸

呼吸是歌曲演唱者的入门必修课,声乐对演唱者的要求更严。我国民族众多,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声乐演唱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声乐演唱要求演唱者通过不同的换气方式,表达歌曲高低、急缓、强弱等情感色彩。此外,声乐演唱要求演唱者胸腔共鸣、腰腹合一,这也是呼吸方法的侧面体现。

(二)节奏

节奏是歌曲情感变化的直观体现,是歌曲的“灵魂”。声乐因歌曲编写者地理位置不同,其歌词不同,情感内容不同,歌曲演唱者的唱法也有所不同。如《青藏高原》和《茉莉花》两首歌曲,前者气势雄壮后者温柔婉转,歌曲节奏截然不同。但无论何种声乐歌曲讲究“咬文嚼字”,即便是要以方言演唱,对音准的要求始终如一。

(三)吐字与腔调

声乐演唱讲究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即演唱时演唱者应打开口腔、胸腔等部位,控制呼吸准确演唱歌曲。“字正腔圆”需要演唱者长期训练,但需注意的是情感表达是歌曲演唱的重点,切不可强求字句精准破坏歌曲本身节奏、意境,影响歌曲情感表达。

腔调是为了增强歌曲情感细腻度,通过颤音、连音等方法丰富歌曲旋律。声乐演唱以不同行腔方式再现不同地域不同的生活情境,实现深化声乐意境的目标。

三、声乐演唱中发声方法层面优化路径

歌者在演唱事业中,会有非常多次的演唱机会。每一次演唱对歌者而言都是鼓励,是肯定,是每一次付出被证明的结果。每一场演唱对歌者都是有意义的,是进步的过程也是发现自身不足之处的过程。不管是演唱还是舞蹈,任何形式的艺术演出都无法保证其十全十美。因此,才需要将声乐发声方法与其相互融合,保证演出的最佳效果。

(一)呼吸融合

很多因素都会对声乐方法产生影响,如环境因素、自身因素等。在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歌者对自身呼吸的控制。呼吸控制对整个演唱都有着直接影响,如旋律、节奏,都需要与歌者的呼吸频率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演出。所以,呼吸控制也是发声方法的一种,如果歌者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节奏和频率,将有助于演出的效果。演唱者需要结合歌曲的内容和演唱规律,找到合适的关键点进行换气,在呼吸过程中要注重其灵活性,这样更有利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完整性和歌曲的连贯性。在声乐表演艺术前,演出者需要对歌曲中的内容有深层次的了解并在演唱中加入自身的真情实感,会调动有关肌肉,并在大脑思维中获取调整呼吸的信号,实现最终合理呼吸的目标,进一步从声音的强弱、音量的大小以及共鸣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美妙的乐曲,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增加了表情,通过喜怒哀乐情绪进一步传达歌曲中的情感。另外,结合演唱者自身的演唱条件,自身的声乐知识和音乐素养,对呼吸的调整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熟练运用呼吸方法的前提下,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独特,更好地将演唱方法和情感进行有效的融合,在长时间的练习下,会促使自身形成具有特性的呼吸方法,为演唱者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完美呈现歌曲中的情感,进而使整个演唱过程都具备强烈的感染力,引发观众共鸣。因此,呼吸与艺术表演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演唱都是有影响的。

比如,在演唱《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时,歌者就要通过对自己呼吸的调整,在演唱中融合自己的情感,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中华坚贞不屈的气概以及歌曲中传达出的慷慨激昂的感情。每一首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所以歌者要控制自己的呼吸,跟歌曲的节奏进行配合,以完整表达出作品的感情,跟观众取得共鸣。如果呼吸快速,则显得更加紧张、悲伤、痛苦;若呼吸平稳、悠长,则表现出来的情绪就相对和缓,给人平和的感觉。由此可见,呼吸方面也是一种艺术表现,能对演出产生影响。歌者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呼吸,来对作品进行更好地艺术表达,取得更完美的效果。

(二)发声部位

歌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对自己的发声部位进行控制。这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歌者通过控制自己的发声部位,来达到不同的演唱效果,适应不同的作品旋律,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这对整个演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演唱时需要注重旋律是悠长还是舒缓,是快乐还是动感,不同的韵律展现出不同的气息。哪里应该注意回收的方法,是否能够轻松地完成。在歌唱中气息的问题在于喉咙的发声,歌唱表演中要充分打开喉咙,要保证声音的稳定性,避免声音延长过程中产生刺激的不规定性,移动发生时要合理控制喉结的位置,避免追求清晰而出现喉咙的问题。

一方面,演唱方法中在胸腔、头腔以及口腔的三大位置中要解放喉咙,训练时就要打开口腔,通过口腔共鸣展现出来。发音的器官调动起来,释放出来,这样的歌唱方法才能够展现自然统一顺畅的表达。

另一方面,艺术表现也对歌者的发声部位有着相应的限制。如这一首歌的这一个部分只有用这个发声部位演唱才有良好的效果等。因此,二者要相互配合,歌者也要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演出效果的完美。

(三)发声音准

想要进行演唱,并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歌者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音准。五音不全的人是无法演唱的。音准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在演唱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其中,音调和咬字是比较重要的。对于音调来说,歌者应该以作品旋律为基准,基于作品来进行调整和安排,不可出现跑调的情况。根据不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旋律,歌者也应该对其进行不同的表现。歌者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安排和规划,保证在演唱时发音自然,音调准确;对于咬字来说,歌者应该吐字清晰,让观众明确歌词,并保持一定的音准。歌者要结合一定的声乐演唱方法进行演唱。同时,在汉语言的发音方面具有一定复杂性,因此在很多声乐表演艺术中对咬字吐字有很高的重视程度。吐字咬字方法可以让作品更加形象化。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对咬字吐字技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做到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和生动,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让人物更加生动形象,赋予歌曲更强的感染力。例如,在开展具有当地特色歌曲的演唱时,需要演唱者提前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这样能够让演唱者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文化内涵,掌握歌曲中情感的方向,提升演唱者在情感传递中的有效性。再如,在对一些激昂歌曲进行演唱表演时,在咬字吐字方面要坚定有力,其中出现抒情的曲段时,需要改变咬字吐字的方式,以轻柔的方式进行表达;在对一些有轻快节奏特色的歌曲表演时,需要有吐字咬字灵活和轻盈的特点。声乐表演艺术有关吐字咬字的方法,不仅仅是对于字体的单独发音,更是在标准读字的前提下,完成对语言中情感的理解。在一个字的发音中,融入不同强度的语气、不同长短的气息,都会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感。这就需要演唱者提升对咬字吐字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这种方法的同时,完整传达出歌曲本身的情感,早日实现字里传情的演唱效果。

大多数作品在演唱时的首要标准就是吐字清晰、咬字精准、音调准确。除特色民歌必须要用方言进行演唱以突出特色之外,其余若无特别要求,都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演唱。但歌者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在演唱带有悲伤情绪的作品时,尾音可以稍微模糊一些,以突出悲伤难过的情绪。这样通过科学的规划、精准的融合,都可以保证演唱效果的完美。对于一些表现程度较难的作品来说,歌者更应该在事前就做好功课,对于难以掌握的地方要反复进行练习,以保证在演出时不会出现错误。

(四)注重演唱方法与情感的双重训练

声乐表演者在日常的训练中不仅要注重声乐方法的训练,又要将情感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进行延展式的训练。加强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培养,提高表演者的基本素养,通过不同的文化知识和不同的民族风情以及不同的声乐方法的了解,不断拓宽声乐方法的知识面,更好地结合作品的特点和方法进行应用。在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途径促进理解力和想象力之间的融合,使表演者能够在作品分析中更加明确创作动机,利用蕴含的情感来更好进行表达。作品中肢体语言的表达以及声乐方法的应用,能将情感表现出来。

四、声乐演唱中发声方法与艺术表现的融合路径

(一)从经典艺术中探析二者结合的方法

将声乐发声方法和艺术表现力结合,需要歌唱者有充足的歌唱经验,能够理解怎样的语段该用怎样的方法和情感。而这些方法和情感,单纯靠歌唱者自己去感悟,是很有难度的。但在诸多经典歌唱艺术中,歌唱家们方法卓越,情感充沛,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从经典音乐艺术中进行分析学习,发觉优秀歌唱家对于音乐艺术中发声方法和艺术表现力的处理方式,吸取经验,是将二者结合的途径。如分析郭兰英老师的《我的祖国》,在方法上,演唱中咬字吐字清晰独特,嗓音甜美有辨识度,音域宽广,润腔行腔极具韵味,特色浓郁;在艺术表现上,词句间充满着对祖国的感叹,忽而柔情热爱,忽而澎湃激情,起承转折极具感染力。

(二)挖掘音乐艺术内涵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要表达传递的内容,包含着歌曲本身的感情色彩。如有些歌曲积极阳光,有些歌曲消极悲观,有些歌曲是写离别的哀愁,有些歌曲是写爱情的甜蜜。诸多歌曲的内涵不同,演唱者在演唱时所要表现出的便不同。听者对于歌曲的鉴赏,更多是偏向情感的共鸣。“情”是歌曲的灵魂,没有“情”的歌曲是乏味的。比如歌曲《满江红》,歌词是南宋英雄岳飞的一首词,表现出作者的忠心赤胆的报国热忱,浩然正气的英雄气质。曲调大气澎湃,充分表达出慷慨报国的激昂和壮烈,演唱者应当将这一感情带入到表演中,若是不带感情色彩,或是带有青春活泼等错误的感情色彩进行演绎,那效果注定不伦不类,很难感染观众,让观众体会到歌曲中的浓烈内涵。歌唱者应充分挖掘歌曲的内涵,理解艺术想要表达的情感,将这种情感代入到歌曲的演绎中,能够让听者感受到歌曲的内涵和深度,形成与歌者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考虑用怎样的方法更能突出歌曲的内涵,如此反复斟酌尝试,才能将声乐发声方法同艺术表现力结合,创造好的音乐艺术。

而挖掘音乐艺术的内涵,需要歌唱者深厚的文化素养,比如有些歌曲涉及中国古典文化,有些歌曲涉及国外风土人情,有些歌曲涉及一些历史事件等。不了解这些,歌唱者很难抓准歌曲的内涵。由此,歌唱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加知识的积累,在声乐表演中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深度和情感内涵。

(三)逐字逐句分析作品演唱要求

为了演唱好声乐歌曲,还有必要对歌曲的歌词演唱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从而能够把握好歌曲的每一句、每一个字词。如《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这首歌曲演唱起来的难度较大,特别是还带有山西方言的字词发音,拿捏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进行练习时,有必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如何咬字吐字,而且这首歌曲的内外艺术比较丰富,具有较强的风格,像学习者在学唱时,就应该学习优秀歌唱家的经典演唱作品,分析其唱得好的原因,从而对比找到自身的不足,继而优化提升。另外,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声乐作品,虽然在演唱难度上略低一些,但是想要唱出其艺术特色也不容易,每一句的艺术表达都应耐下性子来进行分析学习。

(四)融入个人声音及表演特色

在演唱声乐作品时,还可以在掌握艺术方法以及学习他人长处的同时,不断挖掘自身的声音优势和表演特色,以增强辨识度和演唱的感染力。每个人的音色本身都存在不同,虽然经过专业的训练,可以演唱出不同音域的作品,但是如果一味地模仿别人,很难有真正的超越,只有一方面打好演唱功底、融合艺术表现,一方面找到自身的演唱特色,让自己的音域、音色以及演唱表现力都真正发挥出来,让音乐的艺术表达更为突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断地摸索,最终才真正能够提高个人的演唱能力,并形成独具一格的声乐演唱特色,让人形成深刻印象。

(五)演唱方法的核心目标是情感表达

要想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声乐表演,就要有扎实的演唱方法作为基础,同时也要对情感的表达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成果与否,与表演方法和情感的表达有紧密的联系,独立存在都不能让声乐表演艺术更为精湛。只有将这两方面完美地进行融合,才能在声乐表演中实现更高的意义。在声乐表演艺术的实践中得出结论,若没有熟练的表演方法,歌曲中传达出的情感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也不能只是追求在表演方法,反而忽视了在表演中的情感,这样会使声乐表演失去灵魂,以一种空洞的声音存在,很难引起观众与歌曲的共鸣。声乐表演艺术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在乐曲中寻找到慰藉,提升自身的音乐情操,并不是仅仅给观众展示单一的表演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表演方法是为了促使表演者能更好地传达出情感,呈现更好的声乐表演艺术。

五、小结

总之,声乐演唱需要艺术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深度融合,这需要演唱者不断学习,学会对自己的呼吸、气息、发声、共鸣、自己咬字吐字、断字断句等进行专业的控制,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能够吃透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环境以及所要表达出来的艺术情绪,最终提高声乐演唱效果。

猜你喜欢

吐字歌者咬字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歌者和履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