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东宁市太平沟东山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

2022-12-19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方文物 2022年6期
关键词:流纹岩东宁台面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 东宁太平沟东山地点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老黑山镇太平沟村,发现于2017年4月。共获得石器92件,石器原料以流纹岩为主,其次为流纹斑岩和砂岩,其他原料比例很低。石器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该地点工具数量较多,器形丰富多样,包括一类二类和三类工具。一类工具为石锤,二类工具包括刮削器和砍砸器,三类工具也包括刮削器和砍砸器,且均采用锤击法修理。该地点石器工业类型属于石叶工业,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石制品表面不同风化程度判断,该遗址至少存在两个使用阶段。

2018年4月22—27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对黑龙江省东宁市进行了为期6天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7处,石器近800件,太平沟东山即为其中1处。太平沟东山发现石器92件,均发现于该地Ⅲ级基座阶地的耕土层中。本文即对发现的石器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地理位置、地貌与地层

(一)地理位置

东宁太平沟东山地点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老黑山镇老黑山河Ⅲ级基座阶地上,海拔41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3°40′31.47″,东经130°51′21.79″。遗址西距太平沟村698米,西距321省道1000米,西北距老黑山河366米(图一)。

图一 东宁太平沟东山地点地理位置图与等高线图

(二)气候与地貌

东宁地处于中纬度的寒温带,属于东北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距离日本海较近,且西北部的太平岭阻挡北上的暖湿气流,使该地区气候海洋性增强,大陆性减弱。东宁年平均气温为4.9℃,1月份平均气温为-14.6℃,7月份平均气温为21.7℃,年降水量约500~600毫米。

遗址地处东宁凹陷构造单元的西南端,老黑山河发源于黑龙江与吉林省交界的老爷岭,于老黑山镇二道沟村注入大绥芬河,河谷平坦开阔,阶地发育。太平沟东山地点位于老黑山河岸的Ⅲ级基座阶地上,地势较高,整个发现石制品区域呈马鞍形,两侧和鞍部均有石制品发现,但西侧更为集中,遗址表面开阔平坦。老黑山河在地点的西北侧由西南流向东北,河床宽112米,河道弯曲,有心滩发育。地点周围群山环绕,阶地上有大片耕地。

(三)地层

东宁太平沟东山地点部分区域有文化层,调查时未做试掘,有些地方已出露河流堆积物。石器分布在黄色耕土层中或河流堆积物上。

二、石器的分类与描述

本次调查获得石器92件,类型多样,包括石核、石片和工具。其中,石核27件,石片18件,工具42件,断块5件。下面对石器进行具体的分类描述。

(一)石核

27件。种类包括石叶石核、普通石核和盘状石核。

1.石叶石核 4件。

标本18DTD∶40,单台面石叶石核。长86.89、宽90.54、厚64毫米,重311.49克。原料为流纹斑岩,形状不规则。台面为修理台面,台面大小为80.39×55.26毫米。有1个剥片面,7个剥片疤,台面角为60°。反泡浅平,片疤深入核体很浅,应为软锤锤击(图二,3)。

标本18DTD∶8,双台面石叶石核。长107.69、宽94.11、厚84毫米,重1118.09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呈棱柱状。A台面为修理台面,台面大小为91.34×72.29毫米。有1个剥片面,6个剥片疤,台面角为81°。B台面为素台面,台面大小为81.11×81.51毫米。有1个剥片面,6个剥片疤,台面角为85°。此棱柱状石核90°转向也呈棱柱状(图二,2)。

2.盘状石核 1件。

标本18DTD∶38,长110.67、宽86.52、厚48.72毫米,重422.57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近龟背状(图二,4)。

3.普通石核 22件。包括单台面、双台面和多台面。

(1)单台面 6件。长31.19~177.06毫米,平均长97.89毫米;宽53.71~177.51毫米,平均宽78.73毫米;厚33.16~85.19毫米,平均57.53毫米;重114.13~2108.58克,平均634.61克。

标本18DTD∶2,长85.19、宽98.28、厚132.86毫米,重2108.58克。原料为硅质灰岩,形状不规则。台面为自然台面,台面大小为130.57×77.54毫米,台面角69°,1个剥片面,9个剥片疤,最大疤延伸程度为中等,片疤深入核体很深,自然面约占70%(图二,5)。

(2)双台面 10件。长54.24~182.4毫米,平均长99.14毫米;宽79.02~142.56毫米,平均宽102.75毫米;厚27.97~136.41毫米,平均60.28毫米,重918.37克。

标本18DTD∶1,双台面石核。长149.2、宽142.56、厚111.9毫米,重4235.89克。原料为流纹斑岩,形状呈球形。有A、B两个台面且互为台面,均有一个剥片面且剥片疤都超过10个,A台面的剥片面片疤深入核体很浅,但B台面的剥片面片疤深入核体很深,因此,推测该石核剥片时软锤和硬锤均有使用(图二,6)。

图二 石核

(3)多台面 6件。其中,三台面石核2件、四台面石核3件、六台面石核1件。

标本18DTD∶5,多台面石片石核,共3个台面。长156.93、宽90.63、厚80.38毫米,重1745.68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呈长方体。有A、B和C三个台面。A、C台面为修理台面,A台面角为87°,剥片面片疤超过10个;B台面为自然台面,台面角为94°,剥片面片疤4个;C台面为修理台面,台面角为86°,剥片面片疤3个(图二,1)。

(二)石片

18件。种类包括石叶、石片及断片和技术性削片。

(1)石片及断片 16件。

①完整石片 11件。长13.57~105.03毫米,平均长56.43毫米;宽16.52~99.76毫米,平均宽56.31毫米;厚2.45~32.73毫米,平均厚15.76毫米;重0.47~339.12克,平均重94.26克。

标本18DTD∶27,长105.03、宽99.76、厚32.73毫米,重339.12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近梯形。台面长54.73、宽17.64毫米,石片角112°。打击点集中,半锥体凸,有锥疤,同心波不显著,放射线明显,背面自然面占40%。远端崩断,表面几乎未风化(图三,3)。

图三 石片

②断片 5件。包括近端断片3件、远端1件和左边断片1件。

标本18DTD∶54,近端断片,长57.63、宽83.25、厚18.32毫米,重63.55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不规则。台面长24.13、宽7.61毫米,石片角92°。表面未风化(图三,1)。

标本18DTD∶85,远端断片,长27.29、宽31.23、厚7.39毫米,重5.47克。原料为硅质灰岩岩,形状呈三角形。表面未风化(图三,5)。

标本18DTD∶82,左边断片,长43.13、宽24.11、厚14.57毫米,重133.5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呈半圆形。表面未风化(图三,4)。

(2)技术性削片 1件。

标本18DTD∶90,为棱柱状细石叶石核更新台面的石片,长16.67、宽14.61、厚5.64毫米,重1.72克。原料为黑曜岩,形状呈圆柱形,边缘为多条平行排列的细石叶剥片疤。表面未风化(图三,6)。

(3)石叶 1件。为完整石叶。

标本18DTD∶43,长113.69、宽58.15、厚23.94毫米,重166.39克。原料为玄武岩,形状呈长方形,两边近平行。表面中等风化(图三,2)。

(三)断块

5件。长60.24~111.11毫米,平均长85.81毫米;宽7.99~98.78毫米,平均宽54.03毫米;厚16.94~59.41毫米,平均厚39.51毫米;重43.94~454.01克,平均重243.4克。原料为流纹岩或流纹斑岩。

(四)工具

本文沿袭陈全家的分类方案,将工具分为三类:一类,制作石器的工具,石锤和石砧;二类,未经加工直接使用的工具;三类,将片状或块状毛坯经过加工修理(修刃、修形和修理把手)的工具。

东宁太平沟东山发现工具共42件,包括一类工具1件,二类工具10件和三类工具31件。二类工具和三类工具均为刮削器和砍砸器。

1.一类工具

1件。为单端锤击石锤。标本18DTD∶9,长106.79、宽80.24、厚52.51毫米,重798.31克。原料为流纹斑岩,形状近长方体,毛坯为砾石(图四,1)。

2.二类工具

共10件。包括9件刮削器和1件砍砸器。

(1)刮削器 9件。按刃缘数量分为单刃和双刃。其中,单刃8件、双刃1件。

①单刃 8件。包括3件凸刃、2件单刃、1件凹刃和2件尖刃。

凸刃 3件。标本18DTD∶87,长28.11、宽30.64、厚6.05毫米,重4.47克。原料为霏细岩,形状近椭圆形,毛坯为石片。刃缘锋利,刃长31.05毫米,刃角22°(图四,6)。

直刃 2件。标本18DTD∶81,长36.41、宽44.49、厚6.35毫米,重12.14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近梯形。刃长20.42毫米,刃角20°。刃上使用疤连续分布,疤大小形状不一(图四,7)。

图四 一类、二类工具

凹刃 1件。标本18DTD∶62,长91.09、宽46.27、厚20.27毫米,重80.58克。原料为流纹斑岩,形状近梯形。刃长31.48毫米,刃角46°。刃上使用疤连续分布,疤大小形状不一(图四,2)。

尖刃器 2件。标本18DTD∶75,长47.25、宽34.26、厚8.03毫米,重15.16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呈三角形。尖刃刃角为73°(图四,5)。

②双刃 1件。为尖直刃刮削器。

标本18DTD∶55,长82.03、宽55.31、厚18.39毫米,重66.18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呈水滴状。直刃长44.57毫米,尖刃刃角为97°(图四,3)。

(2)砍砸器

1件。为单直刃砍砸器。标本18DTD∶18,长98.68、宽71.21、厚30.74毫米,重244.96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呈三角形。刃长72.32毫米,刃角为62°(图四,4)。

3.三类工具

共31件。类型有刮削器和砍砸器。

(1)刮削器 28件。根据刃的数量可分为单刃和双刃。

①单刃 23件。根据刃缘形态可分为直刃、凸刃、凹刃和尖刃。

凸刃 8件。长40.83~116.39毫米,平均长66.65毫米;宽30.86~109.66毫米,平均宽61.63毫米;厚3.82~30.95毫米,平均厚15.09毫米;重6.62~216.56克,平均重80.80克;刃角23~52°,平均32.94°;刃长47.88~137.88毫米,平均长77.86毫米。原料种类有流纹岩、砂岩和玄武岩。

标本18DTD∶64,长65.62、宽36.01、厚11.61毫米,重31.67克。形状近长方形,原料为流纹岩,毛坯为石叶。刃长55.42毫米,刃角34°。刃部使用硬锤锤击正向修理,修疤为双层,呈普通状,修疤断续,加工距离近。器身呈现出两种不同程度的风化(图五,5)。

直刃 7件。长40.08~100.22毫米,平均长72.40毫米;宽32.99~73.68毫米,平均宽56.47毫米;厚8.88~30.76毫米,平均厚17.50毫米;重13.71~138.68克,平均重75.07克;刃角33°~58°,平均43.71°;刃长20.25~53.47毫米,平均长40.48毫米。原料种类有流纹岩、砂岩和板岩。

标本18DTD∶48,长100.22、宽61.44、厚18.26毫米,重121.94克。形状近梯形,原料为砂岩,毛坯为石叶。刃长53.47毫米,刃角46°。刃部使用硬锤锤击正向修理,修疤为双层,呈叠层状,疤间关系为叠压,加工距离中,表面严重风化(图五,2)。

凹刃 4件。长37.09~82.55毫米;宽29.06~53.49毫米;厚13.06~27.48毫米;重37.56~131.01克;刃角27°~76°;刃长28.72~68.05毫米。原料包括凝灰岩、石英岩、流纹岩和辉长岩。

标本18DTD∶65,长76.72、宽29.06、厚13.49毫米,重37.56克。形状近长方形,原料为凝灰岩,毛坯为石叶。刃长68.05毫米,刃角62°。刃部使用硬锤锤击正向修理,修疤为单层,呈普通状,修疤连续,加工距离远,表面严重风化(图五,1)。

尖刃 4件。长63.69~104.01毫米;宽49.61~85.09毫米;厚17.44~25.19毫米;重64.49~207.13克;刃角95°~133°。原料均为流纹岩。

标本18DTD∶60,长68.27、宽49.61、厚17.44毫米,重64.49克。形状不规则,原料为流纹岩,毛坯为石片。刃角115°。修理方向为复向,修疤为单层普通状,修疤连续,加工距离近(图五,8)。

②双刃 5件。根据刃缘形态的不同组合,可分为双直刃、双凹刃、尖直刃和尖凹刃。

双直刃 1件。标本18DTD∶86,长37.38、宽28.09、厚6.19毫米,重7.55克。原料为流纹斑岩,以石叶断片为毛坯,形状近平行四边形。两个刃长均为25.51毫米,刃角均为29°。对毛坯的处理为截断石叶上下两端,以获得规整、平直的中间部分,表面轻微风化(图五,4)。

双凹刃 1件。标本18DTD∶77,长38.67、宽32.27、厚6.92毫米,重8.51克。原料为流纹岩,毛坯为石叶,形状近梯形。刃长分别为34.39毫米和22.59毫米,刃角均为36°。对毛坯的处理为截断石叶上下两端,以获得规整、平直的中间部分,表面没有风化(图五,3)。

图五 三类工具

尖直刃 2件。标本18DTD∶16,长104.73、宽69.78、厚29.85毫米,重186.19克。原料为凝灰岩,毛坯为石片,形状近四边形。直刃长53.34毫米,刃角49°;尖刃刃角为96°。刃部使用硬锤锤击技术反向修理,修疤为单层,呈普通状,修疤断续,加工距离近,表面轻微风化(图五,6)。

尖凹刃 1件。标本18DTD∶45,长89.13、宽67.05、厚21.37毫米,重116.01克。原料为凝灰岩,毛坯为石片,形状近五边形。凹刃长44.45毫米,刃角40°,刃部使用硬锤锤击技术反向修理,修疤为单层,呈普通状;尖刃刃角为97°,两侧边复向修理,表面轻微风化(图五,7)。

(2)砍砸器 3件。根据刃缘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单凸刃、单尖刃和凸凹刃。

①单凸刃 1件。标本18DTD∶12,长103.03、宽100.86、厚43.34毫米,重521.39克。原料为流纹岩,毛坯为大石片,形状近椭圆形。刃长113.78毫米,刃角69°。使用硬锤正向修理,多层修疤,呈阶状,修疤叠压,加工距离中,石器表面轻微风化(图五,9)。

②单尖刃 1件。标本18DTD∶33,长98.54、宽67.51、厚49.69毫米,重283.21克。原料为流纹斑岩,毛坯为块状,形状近梯形。刃角75°。使用硬锤修理,多层修疤,呈普通状,疤间关系为叠压,加工距离远,石器表面中等风化。

③凸凹刃 1件。标本18DTD∶14,长105.78、宽118.98、厚48.65毫米,重443.77克。原料为硅质灰岩,毛坯为大石片。凸刃长56.48毫米,凹刃长47.06毫米,刃角均为75°。刃部采用硬锤反向修理,单层修疤,修疤呈普通状,断续分布,加工距离远,表面中等风化。

三、结语与讨论

(一)东宁太平沟东山石器工业特征

1.该遗址附近石料丰富,种类较多,火成岩占绝大多数,如流纹岩和流纹斑岩,仅有少量其他原料(图六)。绝大多数石制品表面都保留有一定的自然面,且磨圆度很好,岩性与老黑山河河漫滩上砾石岩性一致,所以,该地点原料应采自遗址附近的老黑山河的河漫滩上。

图六 石器类型与原料数量统计图

2.该遗址石制品所反映的剥片技术主要为硬锤锤击法,部分石核剥片疤浅平,推测遗址少量使用软锤锤击法。其中,一件修理棱柱状细石叶石核台面的圆形石片反映出该遗址存在成熟的间接剥片技术。

3.工具修理

三类工具的修理以硬锤锤击法为主,方式包括正向、反向和复向,每种修理方式比例相近,其中精修类工具较少,多为简单修理,修疤多为单层、双层和多层较少。修理的部位有刃部,工具形状和把手部位。对工具毛坯形状的处理多体现在毛坯为石叶的工具上,一般方式是截取石叶中间更为平直的部分作为刮削器而舍弃近端和远端,该流域五排南山地点①存在类似的现象。

4.遗址存在典型的石叶石核、石叶或以石叶为毛坯的工具,表明太平沟东山地点,石器工业类型为石叶工业类型。

(二)相关讨论

1.石制品大小

根据手指和手掌的一般尺寸,石制品按最大的长或宽可分为5个等级。微型,定性双指捏,定量S<20毫米;小型,定性三指捏,定量20毫米≤S<50毫米;中型,定性手掌握,定量50毫米≤S<100毫米;大型,定性单手拎,定量100毫米≤S<200毫米;巨型,定性双手拎,定量S≥200毫米五种类型②。太平沟东山地点的石器大小以中型为主,大型次之,小型较少,还有极少量的微型(表一)。太平沟东山地点石制品大小有别于绥芬河流域其他地点,如同样存在石叶-细石叶技术的老黑山地点③、东村北山地点④、新立村北山地点⑤和太平沟Ⅱ地点⑥,石制品大小均以小型为主,极少量中型或大型,而太平沟东山除了以中型为主外,大型石制品占比很大,约28%,小型占比仅为约17%,与流域其他地点相比差异明显。

表一 石制品大小分类统计

2.石制品的二次利用

太平沟东山遗址个别石器存在“二次利用”现象,即旧器新用。石核18DTD∶4、18DTD∶25的剥片面,明显存在两种不同风化程度的剥片疤(图七)。所以,太平沟东山遗址的石制品至少存在早晚两个阶段。较早阶段被废弃的石核,因可剥片体积仍然可以满足剥片需求,因此,被后来在此活动的人群再次利用,形成较为少见的二次利用现象。这也是东北地区特殊的地质情况所造成的,即缺失文化层,不同时期的石制品均分布在风化壳表面或很同一层很薄的耕土层中,精确的时代难以测定。

图七 石制品的二次利用现象

绥芬河流域各地点除太平沟东山外,老黑山地点⑦和西崴子南山地点⑧均存在二次利用现象;穆棱河流域的康乐二排山地点⑨也存在工具的再次维护和使用情况。综合来看,二次利用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废弃石核的二次剥片;(2)一类二类工具的再次使用;(3)三类工具的维护及再次使用。

3.遗址性质

该遗址原料种类集中,以流纹岩为主,品质较好,原料多采自遗址附近老黑山河的河漫滩上,反映出该地古人类在石制品原料选择上很好的做到了因地制宜;石制品数量较多,其中工具比例很大,类型多样,尤其是刮削器,石核数量也较多,反映出该地曾为工具生产和使用的场所;从周围环境看,东宁太平沟东山地点位于老黑山河河曲的三级阶地,外形呈现出马鞍形,顶部和鞍部均有石制品分布,加之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活动区域广阔,取水方便,非常适合人类长期居住与生产生活。综上,推断此地可能为古人类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和工具的使用地。

4.遗址年代

东宁太平沟东山地点发现的石器均采自地表耕土层或风化壳,无确切断代依据。通过与周边旧石器遗址对比发现,石器剥片方式、打制技术、工具类型组合及石器风化程度均显示出旧石器晚期的特征;同类原料的石制品中部分石制品表面磨蚀和风化程度为中等或者严重风化,应属于该遗址较早的阶段,部分石制品表面仍显得新鲜、边缘比较锋利,应属于该遗址较晚的阶段,加之在石器采集区未发现新石器时代以后的磨制石器和陶片,由此推测,遗址的年代跨度较大,至少存在两个使用阶段。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准号:16JJD780008)研究成果。

附记:参加调查人员有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陈全家教授、魏天旭和刘禄硕士;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杨枢通;东宁市文物管理所宋吉富。调查期间得到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牡丹江市政府和文物管理站、东宁市政府和文物管理所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执笔:魏天旭 陈全家 宋吉富 杨枢通 李有骞 王春雪

注 释:

① 陈全家、魏天旭、宋吉富:《黑龙江东宁市五排南山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器研究》,《北方文物》2021年第2期。

② 卫奇:《石制品观察格式探讨》,《第八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海洋出版社2001年,第209—218页。

③⑦魏天旭、王春雪、陈全家、宋吉富、杨枢通、李有骞:《东宁老黑山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制品》,《边疆考古研究》(第29辑),科学出版社2021年,第1—13+378—380页。

④⑤⑧魏天旭:《绥芬河流域的旧石器工业及相关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⑥ 陈全家、魏天旭、宋吉富、杨枢通、李有骞:《东宁太平沟两处旧石器地点的石器研究》,《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第三辑),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1—9页。

⑨ Cui, Z., Chen, Q., Li, Y.et al.Paleolithic Lithic Artifacts and Industries from Survey along the Muling River Basin, Heilongjiang, China.asianarchaeol3, 35-46(2020).

猜你喜欢

流纹岩东宁台面
伊宁地块阿腾套山东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流纹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金银矿区流纹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沽源—红山子成矿带赋矿围岩研究进展
宁波市海曙东宁工具有限公司
高频电液振动台用台面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An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English Grammar in Senior High Schools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台面都上不了,怎么成功
基于两台面计重设备的云计重平台方案设计
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