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互融的思考①
2022-12-18丁佳佳陈世忠
丁佳佳,陈世忠
(广州新华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当今时代的新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将其与课程教学互融,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本文以审计学专业课程为案例,以发散性思维为研究视野,突破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各自的“闭环”状况,将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以有效增强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力与教书育人的功能。
一、当今时代赋予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教育新任务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赞颂者,往往肩负着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热情和抱负的群体,把他们的激情和理想融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上来,是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崇高职责和光荣使命。在高校教育中,正确认知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更新知识体系,用新思想和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促进各门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对新时代的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审计法第二条第一款: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又如,当今时代坚持驱动创新,产生了许多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隐私计算、AI 等,这些新型技术浪潮发展的不断高涨,对审计学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双重目标
审计学课程教学往往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通过典型的审计教学实例与思政教育相融,可以化难为易,将抽象生涩的审计理论和实务简单清晰化,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量变与质变,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分析与运用逻辑等,从而实现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双重目标。
(一)课程教学的目标
审计学课程教学的目标旨在帮助学生认知审计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具体业务流程,熟悉重要的审计手段与方法,同时有意识地关注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通过阅读文献、联想思维或自主查询资料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审计学的思维模式和审计实务是一脉相承的,都有共同的逻辑起点,在面对学习或者实务困难的时候,不是一味地死磕,而是要启发学生学会与自己“和解”,学会变通,学会以淡然的心态处理难题。在审计教材的章节中,很多知识点初识看似很难,不易理解,例如,重要性水平、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等。但是这些知识点会反复出现在不同的章节,需要逐步理解和掌握,需要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审计学知识体系内容丰富,既有较明晰的实务,又有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涉及知识点较多,容易让人产生千头万绪的感觉,个别地方让人觉得缺乏逻辑和零碎繁杂。其原因在于学生仍停留在过去的学习方法,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习时没有提炼关键要点和知识精髓。所以,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掌握学习要领。在审计学课程中,每个概念及其运用的关系就像“设计图纸”与“现场施工”的密切关系。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审计知识过程在前期阶段通常表现为一个逐步深入、环环紧扣的过程,在后期阶段会呈现前后连贯、互为呼应和浑然一体的顺畅过程。
(二)思政教育的目标
审计学课程的德育目标是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重点。通过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审计案例或故事等,使学生认可并坚信未来从事的审计工作能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学生具备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使命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审计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审计理想。
教师根据课程章节内容和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嵌入思政内容。对原有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把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思政元素和思政素材等融入教学大纲中。课程思政实现的关键是,认真研究审计学内容,针对所讲授的具体章节,挖掘其所含的思政元素。这些元素应是课程自身蕴含的,而不是故意附上的。教师平时注意搜集思政教育案例,按照教学目标,引入课程思政内容,例如,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国家审计》片段,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审计工作者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在一线工作中充分发挥审计对经济运行的保驾护航作用。通过挖掘典型事件、案例、新闻等思政内容,结合具体章节,讲授审计知识,旨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阐述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0 年远景发展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鼓励学生敢于担当、自强不息和奋发图强,通过运用审计知识,完成国家和人民交予的任务,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三、审计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
审计学课程是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相融合的一门复杂学科,其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需要糅合很多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作为支撑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的完整体系。审计学课程具有专业性极强、涉及范围广泛、学科交叉的特点,未来的从业者不仅需要心细胆大,也需要严谨和易于变通,积极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互融。根据审计学课程的自身优势,虽然较容易发挥思政教育的指导功能,但是,目前审计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在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学生的思辨能力不足
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教师往往有意识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而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往往对自己的主体地位认知不够,呈现出发散性思维较弱的特点,从而被动接受课堂知识,未能体现出自我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和自我思考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受煽动性言论、文字和图片的影响,容易进行错误判断,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审计学课程需要学生以积极态度学习审计知识,对审计知识不断内化和升华,激发自身对未来从事职业的兴趣与憧憬。审计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尤为重要。审计学课程是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才能理解并掌握书本上的理论,将“没感”的审计准则变成“美感”的审计准则,实现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相互整合与融汇。
(二)教学设计的融合度不足
在初期,受传统审计课程教学的影响,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比较呆板,显得尚不充分,较为刻意。“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现行的审计教学课堂,这种方式无法展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审计知识学习的热情,繁杂而晦涩的审计专业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他们难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与职业目标。现行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路,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改变传统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主观地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而要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采用案例分析法与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实训活动,同时帮助学生运用多门学科的视角去解决学习审计学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批判性思维。思政教育贯穿于每一门学科,而审计学课程属于跨学科广的课程,不应该严格地划分学科的边界,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强调学科之间互相整合的包容度,充分合理地展开高校教育的宏观整体目标,加强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互融的深度。
(三)案例教学方式未创新
虽然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了案例,但是教学方式较为陈旧。例如,大多数案例采用PPT 呈现方式,由教师自始至终地主导讲授。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取得有效讨论、深化分析案例的效果,把案例作为某个概念的延伸工具,内容相对简单,不涉及深入的分析、挖掘和归纳,较难调动学生研究案例的热情,未能提高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另外,个别教师讲述案例太多,泛泛而谈,毫无重点,淡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课后仅能回想案例的故事情节,却无法记起关联的审计知识,脱离了教学的初衷。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足
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学应积极改革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传授放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力争做到“同频共振”。现在课堂教学基本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充分应用,但是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应用较晚,且比较单一,例如大三、大四阶段才组织专业实习。如果提早应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参与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会计师事务所,有利于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到各个环节,有利于提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使学生意识到审计工作的社会意义,使学生更好地认知书本知识,树立“以社会利益为先”的情怀,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功效。
四、审计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互融的实践路径
(一)积极引导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
审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较为晦涩难懂,课堂不单需要传授知识,而需要教师积极挖掘思政要素,通过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等原则,让学生用理想信念武装自己,如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只有将学生的人格精神培养起来,使其自觉地坚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与促进社会发展相融合,才能做到专业知识提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师需要创造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的机会,正面引导学生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告诫学生要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保持职业怀疑、客观公正、独立、诚信等,通过大量审计案例进行教育,如通过函证、监盘、访谈等审计程序,将情境还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思考。
积极引导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思政教学中的学习能力、思维与思辨能力、分析与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1]。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审计业界热点“研究型审计”,为未来审计职业提前筹备。研究型审计是指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地投入研究,从审计方面考虑国家治理和治理现代化问题,是一种“边审计边研究”的方式,对审计对象、审计难点、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业绩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在结束后,审计人员全面总结审计项目情况,完成审计报告,同时报送研究性成果(如实务操作指南、优秀审计案例、调研报告、科研论文等),所以研究型审计能够更准确地挖掘问题,更清晰地披露原因,更恰当地提供意见。
(二)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思政教育不仅需要将思政元素与课程专业知识互相融合,也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以期发挥思政教育的功效。审计学课程授课虽然已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法、案例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式,但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掌握一门复杂学科的学习方法,从而化繁为简,有必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拓展和外延,“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思政觉悟和专业知识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照目录顺序进行授课,但现在,教师在新设计教学方案之前,可以考虑审计学课程的学情、特点和性质,对授课内容重新构建体系,按照学生易理解的形式授课[2]。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效果或者对教师评价等角度,去评估专业课程的授课效果。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离不开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循序渐进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发掘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上市公司审计案例中,有不少坚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准则的案例,都是非常合适的思政教育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设法调动学生追求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活跃和谐的氛围,避免照本宣科,避免无生气的课堂局面。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要创造有趣、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度,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审计课程学习中,使个别走神的学生回到课堂。学生对审计知识的掌握,对专业语言的运用和表达,需要教师的一定指导和培训。对学生发言给予加分奖励,同时纠正某些不准确的理解,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审计知识。
(三)创新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方式应从讲述评式走向讨论式。例如,教师在课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使学生提前熟悉案情,提前酝酿案例的讨论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每个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格主体,关注的兴趣和重点各自不同,与教师意志未必完全相同。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利用网上教学平台所带来的网上留言特点,分别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更好地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要认真精选课程思政案例的教学材料,包括视频、语音、问卷星、PPT、文本等,提高网上教学平台资源的丰富程度,增强学生体验感、参与感和获得感。熟悉使用平台的签到、举手、抢答、讨论和练习等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线上线下相结合,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后,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交线上讨论意见。讨论式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克服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的缺陷,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网上讨论具有无时间障碍、无空间障碍的优势,可选方式多样,如直播、录播、慕课的学习体会和研讨等。教学平台是高校网上教学的基础,运用腾讯会议系统、在线学习系统、慕课在线教学平台等,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的“线上线下同步化”。对于典型案例的选用,教师要进行深入分析,严谨核实,不出纰漏,确保案例的思政高度,提倡案例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
在课内,学生可以通过多个线上线下平台,学习审计准则和审计案例,做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互融,既开拓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打开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在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展示和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让学生提早明确职业规划,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政府单位开展实践活动,亲身体会审计过程,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学生自觉地产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自豪感。安排学生在课外观看《永动的脉搏———我是中国注册会计师》,撰写观后感,内容围绕如何加强审计监督职责、如何推进新技术审计、如何发挥审计在反腐过程中的利剑作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在于全员参与,通过学生考核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不留死角。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在于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着力培养学生对法律和规则产生敬畏,做到遵纪守法。同时,审计学课程富有责任、诚信和独立的使命,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在利益面前不被诱惑,坚持客观公正的处世原则,保持自己的职业明辨力。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不断进步,为满足新时代人才的新需求,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审计学课程要求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审计学课程与思政教育互融仍然处在探索、修订、再探索、再修订的阶段,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务,既要提高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又要积极推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进展,发挥审计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互融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