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破解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递进式演进及启示

2022-12-18杨云成

新视野 2022年2期
关键词:周期率法规监督

文/杨云成

封建王朝的进退升沉,几乎很难保持创业初期的励精图治、承平时期的敬终如始,大都摆脱不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前即已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执政之后亦是如此,在破解该问题上经历了从毛泽东提出“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到习近平提出“敢于进行自我革命,防止祸起萧墙”的递进式演进。回顾演变历程及其背后实践,特别是其中的历史启示,有助于深化对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史的认识,也能够增强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党员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同步推进

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认为民主能够让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提出“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鼓励并创造条件,保障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一)党员民主监督的螺旋式发展

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中,党的内部监督实现了螺旋式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谋利益是其根本价值取向,作为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应然之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和监督权力,虽有探索,但时间较短、成效并不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实践历经了两次显著转折。第一,从监督权力运行的结果转向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党的十六大前,党章中纪检机关的诸如“整顿党风”的规定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以“查办大案要案、整顿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为主要内容的惩治腐败三项工作格局,表明监督权力运行结果的特征较显著。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开始提出“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的课题,党的十八大之后强化制约、强化公开、强化监督的实践更是将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二,从“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转向“对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进行监督”。[2]为解决党员干部不规范行使权力、懒政、不作为等问题,在监督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的内容;为解决党的组织违纪违法后的处分问题,在对个体监督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党组织的监督,党内监督实现了全覆盖。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贪图享受等问题,中央认为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将党员享有的权利由党的七大时的四项提至七项,增加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保留和向上级组织提出意见、党内申辩权等内容,同时首次在党章中规定,凡是违反者,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均会受到批评,或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这就为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的党内政治局面奠定了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员权利不仅在党章中缺失,在实践中亦受到压制。改革开放后,党员民主权利得到恢复,党员享有的八项权利被固定下来,首次在党章中规定“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制定并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其意义具有基础性,它是发扬党内民主,进而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前提。

(二)群众监督的稳步推进

共产党接受的监督,除了内部监督外,也需要来自群众的监督。从“把工资基金管理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到“‘三招三转’中依靠群众制止不正之风”,再到“把依靠群众作为遏制腐败的有力武器”,“即便是好干部也要接受群众监督”,等等,这些见诸于报端之上的访谈、报道、观点具象反映了群众监督的递进式发展。群众监督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制度性的规范,其中三类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代表的宪法保障制度。其中明确规定,政府的一切权力均来自于人民,任何公职人员都必须“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3]依此群众监督有了宪法依据。“文化大革命”后,在深刻总结历史教训时,为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和专断倾向,邓小平提出必须“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利和机会”,对于犯了错误而不改正的干部,群众“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等。[4]1982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在保障群众监督权方面,规定群众“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5]这就为群众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为代表的信访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向各级干部提出必须重视群众的来信和来访,“要把这件事情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6]为解决接待群众来访、来信中的官僚主义,推动群众来访规范化,1951年6月政务院《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首次对信访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作出规定。改革开放后,信访工作逐步恢复,期间经历了从“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的功能定位向“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定位的转变。与功能转变相适应,信访工作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标志性事件是1995年10月第一部《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信访工作制度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1月修订的《信访条例》开始实施,信访办理的程序更加公开,群众信访的渠道更加通畅;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意见》的出台,群众信访后的信息反馈机制、信访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建立起来。

三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代表的信息公开制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是透明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要实现方式。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均强调各级干部应习惯在接受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经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推进,与此同时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条例也随之出台并不断完善。《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规制度的颁布实施,权力运行的公开化、透明化程度以及群众监督的意愿、水平、效能等均得到显著提升。

(三)媒体监督的必要补充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人民日报》公开读者的批评意见,到改革开放之后对社会热点问题公开的评论、或批判、或揭露,媒体监督在传递群众声音、监督干部行为、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虚假新闻、造势舆论、有偿报道等不正之风在部分媒体中滋生蔓延。怎样引导和规范媒体监督,成为一段时期理论界和新闻界关注的问题。在论辩中,各方逐步达成共识:媒体监督的基本准则应是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以服务群众为导向是指媒体的角色定位和社会责任。实践中,媒体与群众的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媒体应走“下层”路线,倾听民声、体察民意,把握群众关切,并及时反映出来;二是媒体应摒弃博取大众眼球、追求短期轰动效应的价值取向。以法制为准绳指向媒体的行为方式。现代社会,媒体越来越成为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群众对媒体的期待越来越大。更多的功能注入要求更高的行为标准正人者必先正己,媒体只有自身保持清正廉洁才能有能力履行社会监督的职责,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

二 “敢于进行自我革命,防止祸起萧墙”: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习近平指出,封建政权兴衰更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能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政权的动荡,也说明一个道理,“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就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并强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7]

(一)自我净化

党的整体意志的统一性与党员个人意志的分散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自我净化是维护党内团结和组织纯洁的常态化机制。

确立了新时代干部标准和党员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确立了适应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选人用人导向。首先,牢牢把握好干部的“五个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8]其次,科学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对待年轻干部坚持必要的台阶、递进式培养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实践证明优秀、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再次,突出政治标准,选拔任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此外,中央提出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对党员的实践类教育,提高党员质量。发展党员标准和选拔干部标准的完善,为新时代党的自我净化提供了遵循和依据。

严肃执行党的各项纪律。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是自我净化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大党,要管好自己的队伍,战胜内外风险和挑战,除了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习近平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靠严明纪律。”[9]第一,修订并完善纪律处分条例。2015年10月中央印发了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突出“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将党的纪律调整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6类。2018年8月中央再次修订《纪律处分条例》,对纪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使命引领相结合,不断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和针对性。第二,严守党的各项纪律。纪律的生命在于执行,不搞特殊、有例外,是提高纪律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严肃查处贪污腐败问题。严肃查处贪污腐败问题,是自我净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方式。习近平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10]第一,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始终保持对腐败问题的高压态势,形成了上无禁区、下无死角、内无盲区、外无空白的立体化惩治腐败格局,构建起不敢腐的惩戒机制。第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权力运行机制,致力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了不能腐的防范机制。第三,推进党内大规模集中学习常态化,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构建起不想腐的保障机制。这三大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与人民休戚与共,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基。习近平强调我们“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1]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反对“四风”,号召党员干部自觉抵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整顿公车、公房、公务,等等,表明党始终将防止党内形成特权阶层作为自我净化一项重要内容,依然保持着党内“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否则“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的清醒。[12]

(二)自我完善

党的自我完善,即“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防源头、治苗头、打露头,堵塞制度漏洞,健全监督机制,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13]统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绩显著。

形成了“1+4”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仅单项党内法规制度的文本内容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衔接,而且不同的党内法规制度之间也应当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使党内法规制度在整体上同频共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践遵循了这种理念,形成了“1+4”的制度体系。“1”,即党内的根本制度——党章;“4”,即在党章之下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和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总体而言,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3615部。其中,党中央制定的中央党内法规211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部门制定的部委党内法规163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3241部。具体分析,纵向维度,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制度与党章、具体党内法规制度与基础主干党内法规制度、地方党内法规制度与中央党内法规制度之间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横向维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内在的体系性和协调性也取得明显成绩。

党内法规制度的实施体系逐步完善。首先,建立了党内法规制度公开机制。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监督检查是保障,而公开是监督检查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关于“党内法规经批准后一般应当公开发布”的规定,公开党内法规制度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完善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起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办公厅(室)统筹协调、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相关单位协助配合、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严格监督的工作责任制。最后,健全了考核评价机制。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内容。党委(党组)书记履行本地区本单位党内法规执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党内法规工作的班子成员承担党内法规执行直接责任,其他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党内法规执行工作。

(三)自我革新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髓。列宁指出:“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14]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在于外部环境的一帆风顺,而在于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有缺点就克服,有问题就纠正。

在新时代,为适应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厘清党的自我革新的对象,不仅是实践问题,更具方向性意义,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于自我革新的对象,习近平给予了明确回答:“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15]这就廓清了党的自我革新的范围。但是,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自我革命的总目标。无论怎么改革、怎样革新,都必须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严格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是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凡是有违这方面的改革,“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16]

关于自我革新的途径与方式。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夯实自我革新之基。回溯曾活跃于世界政治舞台中的大党、老党,它们由盛而衰,往往是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的,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这已为党的百年历史所证明。因此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17]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三大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常态化推进,为全体党员进行自我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克服“四大风险”,检验自我革新之效。封建王朝政权,大多难以保持创业初期的励精图治、无法做到敬终如始,其中原因,或者因为精神懈怠,或者在于能力不足,或者源于脱离群众,或者是内部腐败盛行。从该角度讲,党的自我革命直接对向的是“四大风险”,化解的程度如何决定着自我革新效能。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善用自我革新之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到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荡涤歪风习气到确立新的选人用人导向倡导健康的同志间关系、上下级关系、官商关系;从严格执行管党治党责任制,到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等等,这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举措,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创造了条件。

(四)自我提高

百年来,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习近平指出“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18]

一是向书本学习。虽然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是它对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是其他任何理论无法比拟的,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党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特别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系统学习、全面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读原文、读原著、读经典,并指出这种学习“不是背教条、背语录,而是要用以解决实际问题”。[19]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党史是向书本学习的重要内容。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克敌制胜的经验,可从中获得启迪也可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习近平称之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的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20]

二是向实践学习。党员领导干部除了要加强学习外,还应当注重实践。一则实践出真知。研究、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策,不可闭门造车,必须向实践学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向实践学习就是通过实地调研,深化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则实践锤炼真本领。习近平指出:“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21]

三是向群众学习。对于如何向人民群众学习,习近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他强调党员干部必须放下架子,主动到人民群众中去,尤其是“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22]另一方面,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3]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的使用情况、干事创业的成效如何,当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在该问题上,他提出:“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就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24]

三 几点历史的启迪

党的十八大前,破解“历史周期率”以“人人起来负责”为主,并不意味着党的十八大之后的政治民主没有建树。相反,全过程民主的提出和实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推向了全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之后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实践,在强化“人人起来负责”的基础上,增置了“自我革命”的内容。这是两个阶段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内在逻辑。无论是外向的监督,还是内向的自我革命,归旨均在于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回顾其中发展与演变,至少有三点历史的启迪。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破解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断言“中共搞政治可以、搞经济不行”的有之,预测“中国短期之内必然会崩溃”的有之,放言“中国会发生颜色革命”的有之,等等,但是这些预测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大相庭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创造了脱贫攻坚的人间奇迹,这从实践上检验了我们党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成功。究其根源,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至为关键。邓小平曾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25]习近平同样深刻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哪有社会主义中国?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6]这既是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也是成功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二)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是破解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集中体现。就执政理念而言,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上做到了敬终如始。就执政实践而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病患不惜一切代价;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等等,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未曾动摇半分。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这是我们党勇于和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源动力。

(三)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是破解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关键举措。破解“历史周期率”从属实践范畴,涉及理念的灌输、政令的执行、错误的纠偏等,因此政令是否出自多门、政策能否坚决贯彻,就成为影响实践成效的核心变量。习近平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27]以史为鉴,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依然“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中央组织,须具有绝对的权威和集中统一的领导,这是健全党内领导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地方组织,认真负责而非简单机械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建设成为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的坚强组织;基层组织,以提升党的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实现对基层群众“一呼百应”。

猜你喜欢

周期率法规监督
西江月·延安窑洞对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民主,方能打破“历史周期率”——毛泽东与“窑洞对”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对黄炎培兴亡周期率说的再认识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