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2-12-17蔺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创新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章基于当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现状,思考探究“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措施,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初中数学
作者简介:蔺娟(1995—),女,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中学。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对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与挑战,要想进一步在教学活动中推广和应用,要求教师必须从小处着眼,从大处着手,提高教学水平[1]。
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内涵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可大幅度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的缺陷,推动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时至今日,“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对教学活动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二阶段为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研究;第三阶段为对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进行研究;第四阶段为“自学·议论·引导”[2]。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路径、学习成果等多个角度出发,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与价值,促使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让自身的数学认知水平以及逻辑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具体来说,科学化的自学是能帮助学生梳理好学习思路、完善个人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自学能力养成成果的评价,需要从学生自学能力、自学活动组织以及自学能力实践三个角度来进行。议论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面临的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强化合作探究的过程。引导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解答数学问题。
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价值
(一)自学的价值
自学能力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重点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开展学习,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问题的自主思考和探究。
教师教授学生科学化的自学方法,可避免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片面理解数学知识、机械记忆数学知识的现象。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来自对数学知识的好奇,教师教授学生科学化的自学方法,可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二)议论的价值
议论主要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议论。站在情感和认知的角度来看,强化学生对议论学习的体验,让学生及时对个人学习的知识进行分享与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不仅是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应该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对数学问题展开议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能够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发表对数学知识的看法和见解,学生相互启发甚至激烈辩论的过程,能够发挥议论的价值,从而能够在优化教学环境的同时,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4]。
(三)引导的价值
引导是学生通过教师或者同学的启发、提示、解惑等方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例如,教师创设相关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让學生从自己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着手,深化对课程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教学模式的出现,可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和思路,对学习过程中时常出现的问题展开集中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让学生有内容、有方向、有内驱动力地进行学习。
三、“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
(一)强化教学引导,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出现和应用,最为突出的优点便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认识数学知识中存在的规律,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以及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师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重要目标。
初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讨论中,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索新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及足够的自学和讨论时间,助力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由此,可充分明确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绘制若干直角三角形,并在绘制完成后寻找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开展自由的讨论和探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验证,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巡堂,见机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发现学生普遍会按照加减乘除、加括号的方式进行思考,便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是否可以将指数、开根号等知识融入其中。学生经过讨论、探究后发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当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教师强化教学引导,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注重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得原本枯燥无趣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启发,正确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既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现情境,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5]。
例如,在教学“矩形的性质与判定”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上使用两条橡皮筋将两个相对的顶点进行固定,并拉动另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此时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发生形状上的变化。教师创设这种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到的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发生变化的时候,其他的角是怎样变化的?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如果两条对角线保持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会表现出怎样的特征?学生互相讨论,并且在讨论中从更多的方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更多性质。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验证,在班内分享自己的结论,教师同时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创设情境进行相应补充。教师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为后续开展更深入的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教学提供方便。
(三)小组合作学习,议论分析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相对不够成熟,难以深度学习教材中的知识,从而导致自身在自学阶段存在困扰,并且陷入思维误区,学习质量不高。此时,教师在教学期间选择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议论方法,可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按照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合理匹配小组成员,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在完成自学后将所学习的知识与产生的疑问进行讨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解答疑惑,有利于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尽可能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发挥出来[6]。
例如,在教学“平行的条件”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其次,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之间是否平行?若想确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需要从哪几个角度判断?最后,待学生讨论出答案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向推理,对平行线的相关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有效应用微课,促进课堂高效开展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教育工作要始终围绕学生展开,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与其他环节相比而言,学生自学的环节很少需要教师的参与,因此学生用以学习的资源质量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其特点是内容精简、时间短,教师在视频中可重点介绍某个知识点或者某种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应用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十分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走神。此时,教师便选择应用微课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教师获取微课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自行录制,视频中的重点内容为课堂上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如此能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课程知识点。第二,教师通过互联网下载相关微课视频资源,再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综合应用微课视频补充课堂的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文字素材相比而言,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资源开展教学,能够使原本枯燥无趣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也能够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有效的支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的高效开展。
(五)剖析学习问题,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是最为基础的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能力、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7]。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角度关系证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刚刚接触几何证明题,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解题方式的变化。很多学生向来习惯使用代数求解的方式解答数学问题,对于证明步骤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深刻,造成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首先对教材进行充分研读,与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结合,提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其次,合理引入相关教学材料,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最后,反思以往教学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在反思的时候,教师根据班级内学生对几何证明的理解程度改进教学方法,从学生接受能力、思考能力、运用能力出发,确保教学内容可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帮助。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意义,一方面通过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立足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思考“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措施,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莉梅.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02):92-93.
[2]郭福乾.在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21(33):81-82.
[3]张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2021(37):19.
[4]苏栋吉.巧用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知识窗(教师版),2021(08):54.
[5]崔海燕.“自学·议论·引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新智慧,2021(24):13-14.
[6]郑珊.基于“自学·议论·引导”教學法的“提问式”引导策略: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读写算,2021(23):154-155.
[7]张爱春.初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33):167.